期末地理教學反思和複習計劃

一.教學反思:

期末地理教學反思和複習計劃

這次一模考試,我校學生基本上達到了預定目標,學生已初步具備了一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我們學生試卷上非選擇題的32、33、37、38題答得較好。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分述如下:

1.我們的學生選擇題失分率較高,尤其是單選題部分,除了第3題糧食問題,12和13題太陽波長範圍圖,全市失分率均較高,我們第5題和第6題青藏地區城鎮分佈,青藏鐵路線路題,第9題根據經緯度判斷地形區,好多學生一看等高線地形圖,也不看具體的經緯度就輕易選了四川盆地,第10題雲貴高原的成因,也就跟着錯。第15、16題風向、漁港2題錯誤率也很高。雙選題21題——23題有關沃爾瑪的知識,24——25題等溫線、等壓面,26題鋒面氣旋的題目,29題貿易比率等幾題錯誤率也很高。

2.平時講題可能講得不夠透,比如選擇題第15和16兩題是上學期考過的,33題澳大利亞東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及其成因,我平時都講過,但學生錯誤率很高。可見老師不應光看到自己講了多少,而應看學生掌握了多少,力爭做到試後100分。還有人文地理部分要講到點子上,比如鹹海附近種棉花的有利條件是有一點是光照充足,我們學生有好多人只寫到降水少,晝夜溫差大更是很少有人想到,這和我平時沒強調到點子上有關係。

3.尾巴還是比較長,我們這次還有10人不及格,有幾個恰恰認爲應該及格的,反到沒考及格。高分不多。看來平時應把眼光面向全體學生,尤其關注一些中等學生,不應只注意一些後進的學生。

二.複習計劃和措施:

1.先用前兩個星期把專題複習進行完畢。平時插入幾套綜合練習。後兩個星期多做些練習。講題要講透,不僅要注重量,還要注重質。要重視講解考卷這一環節,尤其要注重選擇題部分的講解。

2.進一步提優補差,爭取把不及格人數控制在5人左右。

3.教會學生進一步學會審題,規範答題習慣,選擇題部分要逐項做過去力爭提高選擇題的準確率。

4.進一步拾缺補漏,這一次34題印度半島冬季氣溫比同緯度地區高的主要原因,尼羅河三角洲的面積不斷縮小的主要原因等幾個知識點我平時沒有強調,學生失分率較高。爭取在二模前儘量減少這種情況。

出題意圖:

本份單元練習卷的命題範圍是高中地理上冊第二單元(大氣環境),主要供高三單元複習教學使用,是學生的單元過關培訓題目。因此本份練習卷難度係數在0。65左右。

本份練習能級要求有識記,理解,應用,比如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酸雨、颱風屬識記部分。三圈環流、氣候類型的判斷、分佈及對應的自然帶就屬於理解部分。亞歐大陸一題屬實際運用題。

本份練習卷考察的知識覆蓋了整個章節應掌握的知識點的百分之八十。重點放在大氣運動,大氣環流,天氣系統,氣候類型的判斷四部分。難點是大氣環流和天氣系統部分。針對重點難點,我反覆通過題目考察學生這部分知識點。比如氣候類型的'判斷、位置、成因,我重點考察了學生對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四種氣候的掌握情況,因此單選1——8題,綜合1,2題都是考察學生這部分知識點。通過單選9、10兩題考察學生對三圈環流的理解。我國是一個氣象災害比較頻繁的國家,我通過颱風考察學生這部分知識點。颱風本身就是一個熱帶氣旋,這樣又可以和天氣系統一節很好的聯繫起來。綜合題16、17分別考察學生對我們居住的亞歐大陸及我們國家區域氣候的分佈及特徵,及對應的自然帶景觀,使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對等值線的判讀能力,是地理考試中最能夠區分考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我通過17題考察了學生這一部分知識。並能根據氣壓圖判斷風向、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全球性環境問題是一個熱點問題,我通過19題考察學生這一部分知識點。17題重點考察學生對對流層大氣氣溫垂直分佈特點,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