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數學走進生活,走近學生

 讓數學走進生活

如何讓數學走進生活,走近學生

走近學生去年,有幸到鄉村國小去送課,所講內容爲《列方程解應用題》之列方程解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師生初次見面,爲一掃拘束感,陌生感,融洽彼此間的關係,新課伊始,我與學生進行了簡短的交流,而當學生詢問到我的年齡時,我靈機一動,決定將先前準備好的例題拋到九宵雲外。既然學生對此感興趣,何不------於是我巧妙作答女人的年齡是不能隨便告訴別人的。男孩識趣地坐下,我接着說不過如果你能根據老師提供的信息算出來,那老師會很高興。孩子臉上閃現光彩。在必要的複習鋪墊之後,我順手將我與女兒年齡的相關信息板書於黑板上,編成一道和倍問題的應用題,請學生嘗試列方程解答。學生感興趣的運用所學知識和已有生活經驗分析着,思考着,計算着,忙得不亦樂乎。在交流解題思路及方法時,學生思路清晰,算法多樣,之後我又將上述信息改換,編成一道差倍問題的應用題,學生自己順利解答。在此過程中,學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內在需要得到滿足。而我也輕鬆地完成了教學目標,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繫時,學生對學習纔會有興趣。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數學的魅力。同時又指出: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這一要求揭示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關係,即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又應用於生活,這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強調生活問題的.數學化和數學問題的生活化這兩者的辯證統一,對於數學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也是數學應用的最終歸宿。只要細心地觀察周圍的世界,我們就能發現,生活處處皆數學。

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生活經驗出發,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現實生活密切聯繫,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解釋周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是讓學生體會數學價值,體驗學習成功的最佳選擇。如此數學教學一定能綻放出生命的活力,學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和能力也將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