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賓孫漂流記》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魯賓孫漂流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賓孫漂流記》讀後感

《魯賓孫漂流記》讀後感1

《魯濱孫漂流記》是一本冒險日記,裏面講述了在海上“探險家”——魯濱孫的漂流故事。

《魯賓孫漂流記》這本書是英國人丹尼爾.笛福的代表作。書中描述了魯賓孫一直希望出海航行,可是爸爸一次次拒絕。一個偶然機會他偷偷地乘船出海遠行。很不幸的是,他途中遇到了海盜並被他們抓獲。海盜把魯濱孫他們扔到一個島上並逼迫他們做事。一次,魯濱孫趁海盜不在,划着小船逃走了。在海上,魯濱孫遇上了一艘大船,船上的人們救了他,並讓魯濱孫和他們一起生活。一次狂風暴雨讓船員們全都喪了命,唯獨魯濱孫活了下來。他漂流到一個荒島上,魯濱孫建立房屋,打獵、種植莊稼……他靠這些生活了28年;他打敗食人族,救回了即將被它們吃掉的人;他趕走可惡的水手,與船長、被救者乘船回家和親人團聚……啊,魯賓孫真是一個不怕吃苦、意志堅強的人!

《魯賓孫漂流記》讀後感2

在這個單元裏,我學習了《魯賓孫漂流記》這篇課文,它使我感受很深。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從前有一個人叫魯賓孫,是個英國人,他喜歡航海和冒險,有一次,他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不幸遇上大風,船被掀翻了,同伴們都無一倖免,只有他被海浪衝到了一座荒島上。他也知道,在這種處境下要想生存下去只有靠自己的勞動,於是,他便開始了孤島的生活。他用破船帆搭建了一個臨時帳篷,在那裏住了下來。他開始種稻子,去山上打獵,並把捕到的山羊蓄養起來。後來,他終於吃到了自己種的稻子,並且他還可以常吃羊肉,喝羊奶。又經過了漫長的歲月,魯賓孫發現了野人的足跡,他在極度恐慌之下,又生活了兩年。後來,他救下了一個被同伴追殺的野人,還給他取名爲“星期五”,他開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爲他的好助手,最後又幫助魯賓孫回到了英國。

我覺得,我們應該學會生存,魯賓孫不幸落難到了荒島,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着困難,而他卻選擇堅強面對,並克服了重重困難。我想如果是我們流難到了荒島,我們要不就會怨天尤人,要不就是對生活放棄了希望。我們現在的事情,大多都是由父母代我們完成,根本不用自己動手。我們首先得學會獨立生活,凡事自己動手。我們還得學會克服困難,不要被困難所嚇倒,我們應該學習魯賓孫不畏困難的精神,做一個不怕困難的人。說真的,我不得不佩服魯賓孫,如果是我流落到了荒島,肯定不會像他那樣在島上安然地生活二十多年。從小到大,我什麼事不都是在父母的幫助下完成的,如果哪一天我有着像魯賓孫那樣的處境,我肯定不會報以生存的希望,而是在島上等死。我需要像魯賓孫那樣生存的能力,還需要魯賓孫那種克服困難的勇氣。

《魯賓孫漂流記》這本書不錯,我推薦你們多看看,它能使我們明白很多道理。

《魯賓孫漂流記》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魯濱孫漂流記》。

整本書的故事講述了主人公魯濱孫·克魯索(Robinson Crusoe)遇難流落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憑藉着無比的勇氣、毅力和智慧,百折不饒,辛勤勞作,不僅戰勝了難以想象的種種困難生存下來,而且改變了生活環境,開墾牧場和莊稼地,蓋起住處。後來魯濱孫還救了一個土著人,並起名——星期五,讓他成爲自己的僕人。最後,魯濱孫幫助一位英國船長制服水手叛亂,奪回船隻,自己也因此獲救,搭乘該船回到英國。

看完這本書我知道:作者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生於1660年,死於1731年,終年71歲)之所以寫這本小說,是因爲他年輕時經常做過間諜和記者並根據一些航海家的記載和流亡者的講述,創作了第1篇小說《魯濱孫漂流記》,《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也是笛福一生中最著名的小說。

《魯賓孫漂流記》讀後感4

或許是我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我不想去讀那本名聲大噪的小時代,對那本傳聞中非讀不可的杜拉拉昇職記也沒有興趣,我只是固執地迷戀着那本早已爛熟於心的魯濱遜漂流記,那本一問世就風靡全球而且歷久不衰、雅俗共賞的好作品。

因爲————

很少有一本書,能讓有些喜新厭舊的我讀了好多遍。

很少有一本書,能讓我每一次的閱讀都有新的感悟。

只有這一本書,能讓我讀完後懂得要感恩、要珍惜。

魯濱遜漂流記。這,應該是我最熟悉的書名了吧,這本書已不記得讀了多少遍,但閒暇時最愛翻的還是它。

依稀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帶着纔剛剛學完拼音、僅僅認識一點點漢字的我去買書,她讓我自己挑選。那時年幼的我尚不知讀書的樂處,書店裏琳琅滿目的書籍都勾不起我的興趣。於是小手伸進書架裏,隨便拿了一本,一本甚至連名字都不認識的書。媽媽告訴我這是插圖注音版的魯濱遜漂流記。我翻開,看到這充斥着海洋畫面的書本,甚是喜歡。當時讀起書來,我常常是要一個句子讀上好幾遍才明白意思。就這樣我用了好久才斷斷續續地讀完了這本小說。看完後,我跟媽媽埋怨:書裏的魯叔叔好可憐哦,他到了什麼都沒有的荒島上,要是我,肯定難受死了,真是太慘了。媽媽笑笑,微微地搖頭,跟我說,到了荒島上,終究是有一點好處的,他學會了感恩和珍惜了,不是嗎?

漸漸的,長大的我再讀魯濱遜漂流記時,開始理解媽媽的話了。如果,不是到了那個荒島上,那麼,魯賓遜該怎麼樣活着呢?或許還活在富裕的家裏,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荒蕪日子吧!根本就不會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那些他以前根本就不會放在心裏的東西,一件破衣裳,一點糧食,一羣家禽……

可是這一切理所應當存在的“或許”,都因爲魯濱遜的執着而變的那麼淺薄。有很多人覺得他漂流到荒島上是一種磨難,但是我不這麼想,或許,這是上帝給他的機會,ròu tǐ和靈魂一起重生的機會……

對於一個航海家來說,每一次的航行都有可能是生命的最後時刻。我不知道也沒辦法想象每次行程開始的時候魯濱遜都在想些什麼,他,或許是在想念每一個親朋,或許是在回憶人生的過往,亦或是在設想可能遇到的危險。但是我明白,面對這片承載着他藍色夢想的汪洋,他有恐懼敬畏,但更多的是一種嚮往和憧憬。他是那麼的執着於夢想,甚至他被困在荒島上的28年,他也不後悔自己的選擇。而在這28年裏,他變了,變得成熟了,變得懂得感恩,明白要珍惜。

讀了一遍又一遍的魯濱遜漂流記,我也開始學着書中的人物,珍惜身邊的東西,並且感恩我所擁有的。老媽偶爾會誇我長大了,比以前懂事多了,也不怎麼頂嘴了。每次,我都調皮地說:這可都是跟一位魯先生學的啊。我可不想哪一天自己流落荒島的時候再後悔以前對自己身邊的親人不夠好。

或許,魯賓遜那如此幸運的奇遇永遠也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但是,看過這本書,我已經學到了,要感恩,現在擁有的對自己來說就是最值得珍惜的。

《魯賓孫漂流記》讀後感5

最近,我的腦海裏總浮現出魯賓孫種小麥的情景,他那不怕苦、不怕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精神讓我感動。

《魯賓孫漂流記》是英國小說家笛福地作品。講述了魯賓孫在一次航海中遇險了,船流落到一個孤島上,獨自生存了28年,吃盡了苦頭,但憑着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智慧,不向惡劣地自然環境低頭,不輕言放棄,終於克服了所有的困難,重返故鄉。他那不怕困難 不怕苦 不怕累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在學習上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我們可以像魯賓孫克服惡劣的自然環境一樣來克服它們。如果你是一個聰明的人,只要自己轉動腦子就可以想出來。如果你是一個並不聰明的人,就可以去請教父母,然後自己再努力地思考,也能想出來。也可能你是一個非常笨的人可你笨鳥先飛,自己動了一番腦筋,還請教了老師,才明白過來。不管你怎樣,任何事情都能解決,不能以哭來代替,要相信自己,就能成功。

在生活上,許多同學愛挑食,芹菜、胡蘿蔔……很多菜同學們都不喜歡吃,想想魯賓孫,他在島上生活了28年,早餐吃一串串葡萄乾,中午吃一塊烤羊肉或者烤鱉肉,晚餐吃兩三個鱉蛋。現在我們呢?很隨便,挑喜歡吃的,不喜歡就不吃,我們吃的菜比魯賓孫吃的不知好多少倍,挑挑揀揀,有時甚至不吃。每天中午,看着學校食堂門口的兩大缸剩飯剩菜,難道我們不覺得臉紅嗎?

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比他好,那我們更應該熱愛生活,學會生活,熱愛勞動,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在勞動中,還要不怕苦不怕累,也要愛護自然環境,保護花草樹木,作生活的小主人。我這樣寫並不是要大家去學習魯賓孫漂流,而是要大家學習他那不怕困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更要學習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魯賓孫漂流記》讀後感6

今天,我在家裏看了一本叫《魯濱遜漂流記》的書,這本書裏的主人公魯濱遜的精神使我感動。 《魯濱遜漂流記》是18世紀英國著名小說家丹尼爾笛福的代表作。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魯濱遜一心要遨遊四海,不顧父母勸阻,離家做了船員。

後來又因種種事情使他漂到了一個無人的荒島上。他憑着自己驚人的毅力和頑強不息的勞動,在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並搭救了一個土人,讓他做了自己的僕人,後來在船長的幫助下返回英國。 魯濱遜之所以能夠在荒島上生存,靠的是一種信念、毅力和精神。

笛福塑造的魯賓遜是一個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他不僅具有人類的優良品質,如勇敢、智慧、意志堅強和熱愛勞動,而且還具有一個“理想的”資產者所應有的一切特徵:實幹精神、清教徒的宗教信仰和嚴謹等。 我們生活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人,就比如感動中國的劉偉,他10歲時因觸電意外失去雙臂,傷愈後他加入北京市殘疾人游泳隊。後來因高壓電對於他的身體細胞有過嚴重的傷害,不排除以後患上白血病的可能,所以他無奈放棄了體育

此時一個從小藏在他心裏的夢改變了他的人身軌跡,從小就夢想着能成爲鋼琴家的他,放棄體育,學習鋼琴。但學琴也並不是一路順風的,他靠着自己驚人的毅力和一顆頑強的心,經過了重重困難,最後成功了。我們每個人只要不放棄,什麼事都可以成功!

《魯賓孫漂流記》讀後感7

讀完《魯濱遜漂流記》,掩上書卷,心中感慨萬千。生存,這個看似簡單的字眼,卻給我帶來了深深的震撼。

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遇到大風,船員們無一倖免於難。而魯濱遜作爲唯一的倖存者,在孤島上開始了二十八年的生存挑戰。

面對種種困難,魯濱遜並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地面對。他用船上剩下的生活用品和孤島上的各種可以利用的物資,爲自己建造了一個“家”。這簡直是一個奇蹟!

我佩服他的勇氣與智慧,更佩服他頑強的生存本領。

曾經有個十七歲的男孩,母親生病在家,想吃水果,他卻連蘋果也不會削。而另一個十歲的農村女孩,早已會生火做飯,減輕家庭負擔。一個高中生的生活能力竟不如一個比他小七歲的孩子,我真替他慚愧!

雖然魯濱遜的遭遇是非常偶然的,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魯濱遜學習,學會生存,獨立自主,能夠自己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學會生存,是一種技能,學會生存,就是擁有了生活。所以,讓我們多學些生活本領,學會自理,學會生存!

《魯賓孫漂流記》讀後感8

魯賓孫,這一神奇人物在許多人的童年裏有着深刻的影響。他威猛,他沉着,他堅毅,在孤島上,在叢林中,在野獸面前他都沒有畏懼,沒有退卻。相反,他充分的發揮着自己的智慧,展現人類的風采。

魯賓孫從小就夢想去遠航,去探索新的'世界。但在他的旅途中,他所乘的船不幸遇難,他只從船上搶救回了一些火藥,幾支一槍一,一些工具,一些葡萄稻穀,一隻貓一隻狗和一些用不上的金幣。他利用這些東西,在島上建起居所,種植糧食,圈養羊羣,在島上建立起他的天地。

雖然魯賓孫堅強堅毅,但是他只出現在小說當中,而出現在顯示社會中的“魯賓孫”卻沒幾個。自從人類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簡便生活的工具(如電腦,柴油機,微波爐等),社會生產和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不用再乘着帆船出海遠航,巨大的輪船和快捷的飛機可以完成遙遠的路途。不用再以寫信的方式去問候親朋好友,電話和電腦已經讓人人都不再遙遠,現代化的工業生產線,新式的生產技術讓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我們生活在水泥叢林裏,不愁吃喝,不愁娛樂,那所謂的“餓肚子的年代”只有在山旮旯裏纔會有了。那魯賓孫呢?只是小說裏一個人物罷了,在這個人類至上的年代沒人會跑到孤島生存,坐在電腦前的我們,已經漸漸失去了求生的本領。

或許某一天,我們像魯賓孫那樣,偶然到了一個荒島上,也是隻有一些火藥,幾支一槍一,一些工具,一些葡萄稻穀,一隻貓一隻狗和一些用不上的金幣,那估計就不一樣了。人們慘叫,哀求,倒黴自己怎麼會栽在這樣一個地方,卻從不曾想過像魯濱孫一樣,自己去創造生的機會。

生命是堅強的,也是脆弱的。當我們丟掉堅強,我們只有脆弱,只能被他人痛宰。學會求生,是每個人一生中的必備課程。

《魯賓孫漂流記》讀後感9

這個週末,我讀了《魯賓孫漂流記》,魯賓孫那堅強的意志和他頑強拼搏的精神深深令我欽佩。還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受益匪淺吶!

1659年9月30日,魯賓孫在一次航行中遇到了大風浪,翻了船,除了他以外,沒有一個人生還,他也漂流到了孤島上,但魯賓孫以非同尋常的毅力和勇氣,克服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用勤勞的雙手爲自己創造了一個家園。28年過去了,魯賓孫通過重重困難,終於離開了孤島,返回了英國。他賣掉自己的財產,成了一名百萬富翁。

讀完以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因爲我被魯賓孫那永不服輸、頑強拼搏的這種精神所折服,他太偉大了,太堅強了。對於困難,他毫不退縮,總是勇敢面對種種到來的困難。它使我體會到了:一個人,要想達到自己的夢想,就要努力實現它,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能放棄這個夢想,堅持不懈,永不服輸,突破困難,就一定能成功。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深奧的哲理,我以後一定會克服困難,取得很大的成就,爲祖國儘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

《魯賓孫漂流記》讀後感10

魯賓孫小時候就想在海上旅行,可是,他的父母不同意。長大之後他便和他的朋友多次一起在海上旅行,可經常失敗。當他到巴西后,又有幾個朋友想和他一起旅行在旅行的途中遇到暴風雨,船沉了,他的朋友全被淹死了,他游到了一個孤島上。他靠自己身上帶的搶打獵,自己製造食物,還險些被野人吃了,他還結識了好朋友星期五,最終和他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魯賓孫一個普通人,竟然能在一個沒有人的孤島生存二十七年之多。在他生病的時候,他只用一些普通的菸葉,水,就可以做成好吃的食物。這全靠他的毅力和他堅信自己可以生存下去並回到自己的國家的信心。所以,我認爲人一定要有毅力和信心,不能遇到一點困難就灰心喪氣,我們一定要認真面對困難,克服困難。

通過這本書後我知道了怎也面對困難,克服困難,應該有毅力和信心,不能中途就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