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級語文教案

課文研討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級語文教案

一、整體把握

閱讀這篇課文,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爲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關鍵是化整爲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來,陷於絕望、恐懼,聽了父親的話,覺得一小步,“似乎能辦得到”,第一步成功,“頓時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這個經驗,使他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對付一切。

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爲一筆精神財富。這給我們一個啓示,生活中要善於感悟,要善於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義的,善於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感悟對於寫作也極重要,這篇課文記敘的雖然只是一次歷險,立意卻很高,富有教益。

一篇課文,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探究,獲得多方面的教益。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並不上去救護孩子。細讀父親怎樣教孩子下來,很有意思。看來,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自己只給予指導、鼓勵,這樣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讓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過程中,要從大人那裏接受經驗。

再看五個孩子。是傑利去把父親找來的,他是富有友情的。其他四個孩子呢,則把“我”丟在那兒不管,還無情地嘲笑,對一起玩的夥伴竟然如此,真夠惡劣。

記敘的周密值得借鑑。爲什麼五個孩子都能爬上崖頂,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來,嚇得要死呢?文章多處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筆。幾處提到傑利,筆筆都見匠心。關於懸崖,既說明其險,又說明險的程度,都是必要而周密的交待。“我”的心理活動也寫得很好,值得揣摩。

二、問題研究

1、開頭爲什麼突出“悶熱”?

開頭一段是說孩子們怎麼會想到爬懸崖的,寫天氣悶熱,就寫了動因,他們是想爬到懸崖上去涼爽涼爽。

2、爲什麼下文與悶熱照應的語句一點也沒有呢?

確實沒有,看來是個缺點,最好是前後有所照應。

3、未段說“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又說“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確”,爲什麼又說“前途茫茫”呢?

這裏“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抵達我要到的地方,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練習說明

一朗讀課文,複述故事情節,說說你從中悟出了什麼生活哲理。

本題着眼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中心意思。既練朗讀,又練說話。朗讀要以“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三點要求給予指導和評價。

本文蘊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爲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地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二在下邊兩種情況下,你將分別說些什麼,做些什麼,說出來與同學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爲“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本題讓學生走進課文,培養患難與共的愛心,同時激勵勇敢精神。本題又是口語交際訓練,應熱情鼓勵學生髮言,讓學生自由言說,教師可因勢利導。

三生活中難免遇到過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是怎樣處理的?有什麼經驗教訓?寫出來,張貼在教室裏。

本題結合課文,引導學生總結人生經驗。這既是練筆活動,又是交流活動。沒有字數規定,但宜短小精悍。書寫標題,設計花邊要求美觀。張貼,佈置專欄,可指定若干同學,負責編輯。

教學建議

一、抓住重點進行探究。

探究的重點,主要放在篇末所說的“經驗”上面,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

可以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研究:把艱難的歷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是什麼意思?面對艱難險阻,“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這有什麼好處?“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又意味着什麼?

二、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課文。

研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之後,可以再從父親教子的角度,讓學生思考:父親爲什麼不怕孩子失足摔死?爲什麼不上去抱他下來?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可以發現一個新的問題,得到新的.啓示。

三、教學設計

指導思想

1、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2、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3、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語

(1)讓一個同學讀“導語”。

(2)“導語”補充。

“導語”中說“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既然是“脫險”,那麼,是什麼險呢?怎麼會陷入險境的呢?又是怎麼能脫險的呢?時隔57年,65歲的作者爲什麼要寫這次經歷呢?說“其中蘊含着生活的哲理”,是什麼哲理呢?

2、默讀

默讀要注意速度,要從每分鐘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大約1500字,要求4分半鐘看完。到時說“時間到”。

3、複述故事情節

(1)複述前的準備──搶答:

──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

──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爬懸崖的一共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哪兩個?

──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2)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冒險”,後一部分可謂“脫險”,請一個同學複述“冒險”,一個同學複述“脫險”。

(3)根據複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讀應該怎樣改進。把經驗記下來。

4、字詞教學

看課本列出的詞語,看註釋,查詞典,讀一讀,講一講。

5、朗讀訓練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6、課文主旨研討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3)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麼意思?

(4)爲什麼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