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時候應不應該換專業

我們在考研的時候,很多同學會糾結着應不應該換專業這個問題。小編爲大家精心準備了考研換專業指南,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考研的時候應不應該換專業

  考研不應隨意換專業

有一部分學生不期望有更好的發展,願意考上公務員得到一份相對安穩的工作,未來也不用考研究生,這樣的學生可以直接考公務員。凡是將來打算再讀研究生,進行學歷深造的學生,最好是早期先讀,然後再去發展事業會好一些,因爲很多人工作以後還需要再考研,但是工作期間沒有學習環境,已經失去了大四考研的優勢。

目前研究生的就業率只比本科生稍微高一些,公務員也不一定就是鐵飯碗。張愛志建議,不着急就業的學生,應該有中長期的職業規劃,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可以選擇先考研,然後再考慮就業或者考公務員。比如讀某個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後就業的待遇和就業的廣度比本科就業要好很多。

該不該跨專業考研,不建議學生輕易換專業。但是,原專業就業形勢不好,跟自己的目標背道而馳,或對其不感興趣的學生,可以考慮更換專業考研。另外,選擇專業要結合自己的未來規劃,切勿盲從。所選專業應能夠開闊自己的視野,或帶來更好的就業機會。

  考研複習的習慣很重要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節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這不是荒謬嗎?可這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泰國處處可見。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他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麼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的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大象,可以輕而易舉的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小象是被鏈子拴住,而大象是習慣被拴住,習慣幾乎可以綁住一切。海天考研輔導專家提醒考生,一個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一個壞的習慣同樣可以毀掉一個人。培養一個好習慣不容易,但培養一個壞習慣卻不難,要注意校正我們的人生的好習慣,包括方方面面,同樣的,在考研複習方面,大家也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讓你的身體歇一歇

很多大學生的作息時間都不規律,而且大部分學生都有熬夜的習慣,海天考研輔導專家建議考生要調整作息時間,將自己的生物鐘調至健康狀態。考研複習需要極大的精力,這就要求大家必須以充沛的精力和體力來應對學習,但長時間熬夜會讓人精力和體力都出現透支的現象,根本不能以良好的狀態應對繁重的複習壓力,所以考生務必清楚地認識到規律作息的重要性。或許很多考生會認爲自己入睡困難,而且對生物鐘的調整方法不甚瞭解,其實,調整作息的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運動法,睡前做一些劇烈的運動,例如跑步或快走,這樣既有助於增強體力,也可以讓你的身體感到疲憊,使人迅速入睡。

學一個,記一個

條理的計劃永遠都是你成功的第一步,在着手複習之前,你必須要制定一個清晰合理的複習計劃。海天考研輔導專家建議大家在制定計劃時,一定要做到事無鉅細,要將自己每個階段要複習的內容詳細地羅列出來,並將自己的作息時間安排也放到計劃中。計劃制定好以後,最重要的就是執行,考生一定要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復習,不要半途而廢,雖然考研考的是知識,但拼的卻是毅力,大家一定要以堅持不懈的精神克服考研中的各種負面情緒,走向成功的.彼岸。有的考生在複習時脈絡不清,“學一個忘兩個”,遇到相對比較晦澀的內容,就選擇放棄,或者想放到以後再解決。但其實最初的學習一定要把書本吃透,只有把複習資料一字不落地看一遍,才能在腦中形成完整的提綱,這樣在後期學習時才能將脈絡理清,也方便於後期的查缺補漏。

  考研落榜後要做的3件事

學會失敗後的情緒調節

人物自述:

“考研結果出來那天,簡直就是一場噩夢。沒想到,我花了那麼大的力氣,最後還是沒考上。我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我該何去何從。現在我什麼都不想幹,對什麼都沒有興趣,一想起考研就感到窒息、心痛。每天飯也吃不好,還失眠。我勸自己別想了,反正已經這樣了,但還是控制不了自己。感覺一切都糟透了。”

心靈解讀:

人生旅途中,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每一天我們都在體驗着各種情緒變化。當你心情愉快時,你會感到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好像今天的太陽也比昨天的燦爛;當你鬱鬱寡歡時,一切都變得暗淡無光,就連鳥語花香也讓人覺得討厭,這些都是情緒帶給你的感受。人在遇到失敗後常處於負面情緒之中,這些負面情緒對人的心身傷害很大。認識消極情緒,消除不良情緒,將有助於自己的成長,因此,學會自我情緒調節是很必要的。我們可採用以下的方法:

1。從積極樂觀的角度看失敗

“一些人往往將自己的消極情緒和思想等同於現實本身”,心理學家米切爾霍德斯說,“其實,我們周圍的環境從本質上說是中性的,是我們給他們加上了或積極或消極的價值,問題的關鍵是你傾向選擇哪一種”。霍德斯做了一個極爲有趣的實驗,他將同一張卡通漫畫顯示給兩組被試者看,其中的一組人員被要求用牙齒咬着一支鋼筆,這個姿勢就彷彿在微笑;另一組人員則必須將筆用嘴脣銜着,顯然,這種姿勢使他們難以露出笑容。結果,霍德斯教授發現前一組被試者比後一組認爲漫畫更可笑。這個實驗表明我們心情的不同往往不是由事物本身引起的,而是取決於我們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

考研失敗了,這也許是一個新的起點,你可以重新對自己當初的決定進行審視,究竟是要從頭再來一次還是去選擇其他的道路?人生的選擇不只一種,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我們積極看待,失敗也許會爲我們打開認識另一扇窗。

2。情緒轉移

當我們受到無法避免的痛苦打擊時,長期沉浸在痛苦中,既於事無補、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又影響自己的工作、損害身體健康,所以我們應該儘快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那些有意義的事情上去,轉移到最能使你感到自信、愉快和充實的活動上去。這一方法的關鍵是儘量減少外界刺激,儘量減少失敗的影響。

考研失敗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打擊,要將這種痛苦和沮喪的情緒忘掉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進行積極地轉移,如主動去幫助別人、找知心朋友談心,或找有益的書來閱讀。要使自己的心有所寄託,不要使自己處於精神空虛、心理空曠的狀態。凡是在不愉快的情緒產生時能很快將精力轉移的人,不良情緒在他身上停留的時間就會很短。

3。語言暗示

當你爲不良情緒所壓抑的時候,可以通過語言的暗示作用,來調整和放鬆心理上的緊張狀態,使不良情緒得到緩解。語言是一個人情緒體驗強有力的表現工具。通過語言可以引起或抑制情緒反應,即使不出聲的內部語言也能起到調節作用。林則徐在牆上掛着寫有“制怒”二字的條幅,這是用語言來控制調節情緒的好辦法。當你陷入考研失敗後抑鬱、沮喪、痛苦的情緒中時,提醒自己“憂愁沒有用,於事無益,還是面對現實,想想其他辦法吧”或“考研失敗並不意味着我人生的失敗”等等,在鬆弛平靜、排除雜念、專心致志的情況下,進行這種自我暗示,對情緒的好轉將大有益處。

對失敗進行恰當歸因

人物自述:

“我真的很懷疑,失敗真是成功之母嗎?去年,面對沒有考上的結果,我在淚水中站起來繼續複習。現在面對着一次次慘不忍睹的模擬題分數,我缺少自信的底氣!因爲,我一次次的努力,卻換來一個個的失敗。如果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爲什麼我得不到回報?兩年前幾個和我處於同一起跑線的同學,現在的成績卻扶搖直上。我不懂,爲什麼我們後來的差距,就像加速運動一樣快,爲什麼?”

心靈解讀: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並沒有錯,但這個論斷是有前提的。成功不等於失敗的簡單累加,一次次蠻幹的必然結局仍會是失敗。從失敗走向成功的前提和條件是:其間既需要有百折不回的韌性,更需要有在教訓中進行有效的思考和冷靜理性的探索。失敗究竟是引向更多更大的失敗還是轉折爲成功,就要看你對失敗的處理,看你能否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找到原因,得到啓示。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維納的歸因理論認爲,人們的成功和失敗主要可歸爲四種因素:能力、努力、任務難度和運氣。如下圖所示:

有些人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爲個人內部的、穩定的或不穩定的因素,會因此而懷疑自己的能力,失敗後一蹶不振;有些人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爲外部的穩定或不穩定的因素,頻頻爲自己找藉口,而不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爲扭轉失敗做出實際行動。失敗後最重要的就是對失敗的原因進行總結和歸納,只有做出正確的歸因,失敗纔會成爲成功之母。

學會在失敗中承擔責任

人物自述:

“這次考研真是太倒黴了,考試時坐的位置不好,窗戶漏風,整個考試過程都特別冷,題目當然做不好。還有,考前一週我都在生病,上考場的時候還在感冒,狀態沒有平時好。我覺得這次題出得也太偏了,有的題很多人都答不出來。什麼倒黴的事都讓我趕上了……”

心靈解讀:

生活中的事情沒有盡善盡美的。每一天,你都會遇到麻煩。如果你想:“爲什麼倒黴的又是我呢?”然後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爲自己開脫,逃避責任,把一切失敗歸結爲客觀原因。但是人生在世,孰能無過。從你出生時起,你就在與周圍的世界產生積極的互動。環境對你產生影響,但是你往往更會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影響。你能夠在衆多選擇中作出自己的決定,說明你擁有主宰自身行爲的能力,因而完全能夠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如果是這樣,你就應該爲自己的行爲負責。

經過以上的歸因分析,你是否找出了失敗的真正原因呢?如果你敢於面對失敗,敢於承擔失敗的責任,你會發現,考研真的讓你成長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