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大全2017

教案是針對社會需求、學科特點及教育對象具有明確目的性、適應性、實用性的教學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應是與時俱進的。接下來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了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大全2017,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大全2017

  中班語言教案一:借你一把傘

  活動目標

1、知道講的故事是書上的印刷文字的內容。

2、學會觀察畫面的細微之處。

3、初步理解適合自己的東西不一定適合別人的道理。

  活動準備:

1、動物卡片(螞蟻、青蛙、兔子、小狸、大熊)與其相對應的葉子卡片。

2、圖畫書。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封面,導入活動。

1、師:“小朋友,你們猜她是誰呀?老師告訴你們,她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娜娜’,她碰上了一件很倒黴的事,想不想知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嗎?接下來就請你們聽故事《借你一把傘》。”2、師幼共同閱讀故事。

 二、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提問:書中有誰呀?他們都在做着一件怎樣的事?螞蟻、青蛙、兔子、小狸、小狗、大熊分別用什麼做傘來幫助娜娜的?他們的傘爲什麼都不一樣呢?(啓發幼兒聯想不同動物的傘與其自身身體特徵及生活環境的關係,如螞蟻生活在草蟲,所以它的傘是小小的……而兔子的傘卻是喜歡吃的胡蘿蔔)三、出示動物卡片、葉子卡片,進一步思考。

將動物卡片和葉子卡片一一對應起來(請幼兒來放),突出傘的畫面由小到大的漸變過程,表現出一幅有趣的故事情節圖。請幼兒思考:爲什麼適合螞蟻、青蛙、小兔子、小狸等動物的傘卻並不適合娜娜,而強強送的大紅雨傘卻能讓娜娜會心一笑呢?(試着幫助幼兒理解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的重要性)四、師幼再次共同閱讀。

1、引導幼兒細心觀察前幾頁的畫面背景中隱藏的小動物。找出隱藏的小動物的依次出場與情節發展間的對應關係。

2、感受隱藏處小動物影子由多變少,前臺明亮處小動物的個數由少變多,以及小動物們的傘由小變大的過程。

 三、出示動物卡片、葉子卡片,進一步思考。

將動物卡片和葉子卡片一一對應起來(請幼兒來放),突出傘的畫面由小到大的漸變過程,表現出一幅有趣的故事情節圖。請幼兒思考:爲什麼適合螞蟻、青蛙、小兔子、小狸等動物的傘卻並不適合娜娜,而強強送的大紅雨傘卻能讓娜娜會心一笑呢?(試着幫助幼兒理解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的重要性)

  四、師幼再次共同閱讀。

1、引導幼兒細心觀察前幾頁的畫面背景中隱藏的小動物。找出隱藏的小動物的依次出場與情節發展間的對應關係。

  中班語言教案二:《哭和笑》

  【活動目標】

1.能根據笑和哭的表情圖進行大膽想象,發展幼兒的發展思維。

2.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心情體驗。

3.認識漢字:笑、哭。

 【活動準備】

1.“笑”、“哭”的表情圖各一幅。

2.字卡各一,幼兒人手兩張字卡。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願意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與理解。

2.能積極配合老師作表演。

3.鞏固漢字知識。

 【教學過程】

  (一)、觀察笑和哭的兩張不同的表情圖

1、教師:笑“這是誰?他在幹嘛?”幼兒:“這是一個小朋友的臉/這是一個圓圓的東西/這是大餅..”教師:“他笑得怎麼樣?”幼兒:“他笑的很可愛/他笑的嘴巴大大的..”教師:“他的眼睛,嘴巴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幼兒:“嘴巴像香腸/嘴巴像月亮/眼睛像小彎鉤/眼睛像月亮。”教師:“你會笑嗎?”幼兒:“會!”教師:“笑一個給大家看看。”教師:“笑的時候發出什麼聲音?”幼兒:“哈哈哈哈呵呵.。”教師:“猜一猜他爲什麼笑?”幼兒:“他媽媽給他買了好吃的東西/他媽媽給他買了新衣服..”教師:“那你在什麼時候會笑呢?”幼兒:“我媽媽給我買了我喜歡的玩具/我爸爸帶我去買好吃的..”

2、教師:哭“他怎麼了?”幼兒:“他在洗臉/他皺着臉..”教師:“她哭起來是什麼樣子的呢?”幼兒:“很難看”教師:“你哭的時候是什麼樣?他爲什麼會哭呢?”幼兒:“我不哭我是男子漢/我哭的很像小貓/他媽媽不給他買玩具/他媽媽不給他洋娃娃..”教師:“你什麼時候會哭呢?”幼兒:“媽媽不給我吃零食”

3、教師:“你們喜歡什麼表情?”幼兒:“可愛的/公主的樣子/多啦A夢的..”教師:“爲什麼?”幼兒:“因爲公主很漂亮/因爲多啦A夢好看”

(二)、學習漢字:笑、哭教師:“你們想不想小志?她給我們來信啦!一起來讀一讀。”幼兒:“想。”教師:“中三班的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小志,我很想念你們,你們也想我嗎?我現在在新幼兒園上學,老師教我認識了許多漢字。今天我寄了兩張給你們,希望你們也能學會好嗎?”

1、出示漢字“笑”教師:“你們認識他嗎?猜一猜”(和我們今天看的兩幅圖有關)幼兒:“笑。”教師:“對,是笑,字的.上面像什麼?下面呢?”幼兒:“上面像眼睛/下面像嘴巴”

2、出示漢字“哭”教師:“這是什麼字?”幼兒:“哭。”教師:“爲什麼是哭?”幼兒搖頭,教師:“他像什麼?動腦筋想一想。”

3、比較兩個字,找不同。教師:“想到了嗎?他們像什麼?有什麼不同?”幼兒:“他們像一張臉/他們表情不同..”教師:“寶貝們真聰明,那我們接下來就來做個遊戲好嗎?”幼兒集體:“好”

(三)、遊戲:看卡片,做表情。

幼兒拿小字卡認讀。先自由認讀,然後遊戲:看錶情,拿字卡。

(四)、結尾教師:“這兩個字你們認識了嗎?”幼兒:“認識了”教師:“xxx知道了一定很高興。那我們怎麼才能讓他知道呢?(寫回信)你們會寫嗎?我來考考你們。”幼兒:“好”出示字卡(大、小、人、口、手等)教師:“寶貝們真棒!你們認識了這麼多字!好,待會兒我們一起來給xxx寫封回信好嗎?”幼兒:“好”教師:“寶貝們,讓我們現在對着自己的好朋友笑一笑好不好?”幼兒:“好,哈哈哈哈哈哈”教師:“寶貝們,我們以後要堅強喔,受傷了也要勇敢的不能掉眼淚,不然就會連大地爺爺也跟着我們一起哭了,知道嗎,我們都是勇敢的寶寶,對不對?”幼兒:“對”教師:“好了,寶貝們,放學了,快對你們的爸爸媽媽笑一個吧。”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能用自己的表情來理解哭與笑的樣子。

2.在自然角,掛上一些小動物們的表情,展示各種各樣又豐富的表情。

  中班語言教案三:《哭和笑》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觀察並感受哈哈鏡所帶來的趣味變化,鞏固理解反義詞:大―小,高―矮,胖―瘦。

2、嘗試依據兒歌的結構替換新詞仿編兒歌。

3、樂意參與表演和遊戲活動,體驗語言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PPT課件、兒歌錄音。

2、經驗準備:帶小朋友去過科發室玩哈哈鏡。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回憶已有經驗,導入活動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謎語請你們猜一猜:一張照片拍得妙,個個見了哈哈笑,瘦子一照變胖子,矮子一照能長高。(打一物)小朋友你們都玩過哈哈鏡嗎?照完哈哈鏡會有什麼變化呢?原來哈哈鏡會讓我們有這麼多有趣的變化,今天森林裏也來了一些小客人在照哈哈鏡,讓我們一起瞧一瞧它們照完哈哈鏡又會發生哪些有趣的變化吧。

  二、學習兒歌,理解兒歌的內容和結構

(一)逐幅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課件,理解兒歌內容。

1、出示小老鼠、大象照鏡子的畫面,重點引出句式……。

問題:誰在照鏡子?小老鼠照完鏡子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請個別幼兒猜一猜)可是哈哈鏡要聽到一句咒語纔會出現鏡子裏的老鼠:哈哈鏡真奇妙,大家快來照一照。讓我們一起把咒語告訴哈哈鏡吧!(出現鏡子里老鼠)小老鼠變(大了)爲什麼呢?是誰把它變大的?哦:老鼠照照變大了。

小老鼠的好朋友大象也來照哈哈鏡了,那大象照完鏡子會變成什麼樣呢?我們一起唸咒語讓哈哈鏡把鏡子裏的大象變出來,大象變(小了)大象是照完什麼變小的?(哈哈鏡)哦:大象照照變小了。

2、出示小花和大樹照鏡子的畫面,引導幼兒說出句式……。

問題:哎,小花很愛美,也來照哈哈鏡了?(一名幼兒猜一猜)小花到底變成什麼樣子呢?你們一起說咒語,呀,小花照照變(高)了。

小花的好朋友大樹也來了,哈哈鏡啊把矮矮的小樹變高了,那會把高高的大樹變成什麼樣呢?唸咒語來驗證一下你們的想法(出示)大樹真的變高了,你們真聰明!一起用好聽的話說一說。

3、出示小豬和小猴照鏡子的畫面,讓幼兒自由討論說出句式……。

問題:胖胖的小豬和瘦瘦的小猴也來了?它們照完哈哈鏡會有什麼變化,請和好朋友討論一下並用好聽的話說一說它們變化後的樣子,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出示)

4、出示小朋友照鏡子的畫面,幼兒觀察。

問題:原來是我們小朋友自己也在照哈哈鏡,那我們有什麼變化?(幼兒說)哦都變了樣!

(二)引出兒歌內容,學習兒歌。

1、完整欣賞一遍兒歌。

問題:哈哈鏡看到這麼多的變化,它會說些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吧。(完整播放兒歌錄音)

2、出示圖譜學習兒歌。

問題:小朋友們,這首兒歌有趣嗎?誰能猜到它的名字:哈哈鏡,那你們願不願意和老師一起讀一讀這首好聽的兒歌呢?

3.鞏固兒歌:男女分角色讀兒歌:這首兒歌還可以用有趣的方式來讀一讀。

填空形式學習兒歌:現在啊圖譜上的小客人都不見了,你們還能把這首兒歌讀出來嗎?

  三、兒歌表演

1.用不同的體態動作表現出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樹等的變化,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

教師:這首兒歌真有趣,我們還可以把好看的動作加進去呢,誰來學一學小老鼠照鏡子的樣子……請你們找一個空的位子,讓咱們邊說兒歌邊把動作加進去學一學它們照鏡子吧!

2.分角色表演兒歌(老師啊爲你們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胸飾,請你把它貼在自己的胸上,分角色邊做動作邊來念一念演一演吧!)

  四、兒歌仿編:

小朋友們除了兒歌裏的小動物來照哈哈鏡,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想照哈哈鏡,它們照完哈哈鏡會變成什麼樣子呢?請你跟好朋友用兒歌裏好聽的話說一說!(提問)將小朋友仿編的內容編成好聽的兒歌。

 五、結束部分:

延伸:哈哈鏡呀真奇妙,能把大的變小,把高的變矮,還能把胖的變瘦,……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變啊?(想)那我們回教室來玩我會變得遊戲。

 附兒歌:

哈哈鏡,真奇妙,大家快來照一照。老鼠照照變大了,大象照照變小了。小花照照變高了,大樹照照變矮了。小豬照照變瘦了,小猴照照變胖了。小朋友們照一照,咦!剛纔的娃娃變樣了!

  活動反思:

在科學發現室裏哈哈鏡的神奇變化易讓幼兒感到好奇,而且它的一些變化可以通過課件演示出來,同時還可以用身體動作進行模仿,更重要的是有很大的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用它來仿編兒歌,可以將想象與語言表達、肢體動作相經結合,相互促進,從而讓幼兒學習得更主動,有更趣,這是我設計這節課的初衷,但在上課的過程中初步進行試上後發現,其實這首兒歌還是蠻簡單的,加上有趣的課件輔助,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這首兒歌,難度上沒有什麼層次性,所以第二次試上時我有所調整,將仿編的部分加了上去,前面學習兒歌的部分也加快了節奏,最後在上完展示課後,發現還有很多部分需要調整,比如說後面的遊戲環節其實可以放到開始部分作爲導入,仿編部分可以問幼兒哪些小動物想把自己變大呢?這樣更有重點有目的性,在學習兒歌的部分圖標突然拿掉有些突兀,可以有個過渡,拿掉一半另一半用符號代替,這樣也可以爲後面的創編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