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讀後感1500字

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自1988年首版以來的10多年裏,已成爲科學著作的里程碑。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時間簡史的1500字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時間簡史讀後感1500字

  時間簡史讀後感1500字一

浩瀚的宇宙、神祕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爲止人類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總是像磁鐵般地吸引着有着強烈好奇心的人們。無論是年少的還是年長的,人們總是去不斷的學習,爲的是能更好地瞭解我們周圍的各種事物。身爲二十一世紀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有責任也更有義務去學習、瞭解、研究我們所處的環境。爲此出於強烈的好奇心,利用暑假難得的機會我認真地讀了霍金先生寫的《時間簡史》一書,讀完之後掩卷長思,細細的領略其中的哲理,讓人耳目一新。

《時間簡史》的重點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點大爆炸理論,它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開始一步一步的探討,補充了廣義相對論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認爲宇宙是從一個密度、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通過大爆炸而開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質的溫度非常高。在隨後過去的一秒鐘中,宇宙的溫度急劇下降,下降到大約100億攝氏度,於此同時也在不斷地膨脹,就使得正電子和反電子(帶正電荷的電子)互相碰撞以此湮滅,並釋放出大量光粒子,來維護宇宙的平衡。到了後來,得以有強力的作用從而使物質不斷聚攏,聚攏,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際物質。我們的地球,也是通過這樣的物質聚攏才形成的。

而書中的另一偉大成就是對黑洞的研究,黑洞最開始是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一書中作出的一個預測,他假設如果存在一空間的曲率非常大,物體的逃逸速度非常快,快到連光也不能逃離這樣的空間。那麼這樣的空間可以稱之爲“黑洞”。但他認爲既然連光也不能逃離黑洞,那麼我們也無法觀測到它,它名副其實是一個非常黑的洞。但霍金結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後提出:黑洞其實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還有這很高的溫度。正因爲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滅了,所以我們很難觀測到它。黑洞以極高的速度放射能量,當能量耗盡時則會向宇宙大爆炸那樣從一個奇點發生強烈的爆炸,並在宇宙中消亡。

如果我們可以時間旅行,我們回到過去的時間。因爲空間和時間是連續的,過去的空間和過去的時間已經成爲現在的空間和現在的時間,我們也就是回到了現在。這有意義嗎,我們從現在回到現在?我無法想象我們過去的某一時刻的時間和空間仍然在某個地方以某種形式存在,它們明顯已延續成了現在。如果它們以某種形式存在的話,那意味着每一個時刻都象照片一樣靜止,並且是絕對靜止在一個地方。這是錯誤的。我還沒有想說時間旅行不可能,只是想假設空間和時間的速度比光快。時間的速度是個什麼概念,這似乎象水裏燃燒的火一樣無法想象?

太陽光要經過八分鐘到達地球這句話裏有兩個內容。一是光的速度,二是時間的長度。我們所認識的時間,是我們地球圍繞太陽運轉的時間,這是一個人爲的劃分,之後我們才測量出光的速度。我們一直把時間當成一種長度,似乎它的速度無窮大,只要物質達到那裏,時間同時也達到了那裏。時間的速度就是宇宙膨脹的速度,它應該比光的速度快。這樣的推導,將推出宇宙是有限的結論。

爲什麼我們總是記住過去而不是未來,爲什麼時間總是向前進?

這裏必須關心一下時間的方向,只有時間有方向的時候纔可能出現時間旅行。這必然出現前後和裏外之分,它必然有起點和現在的位點,那麼宇宙就有了一個邊界,宇宙就是有限的。只有當我們低於時間的速度時,我們才相對於時間向後運動,我們才能回到過去。就是說,所有的物體在相對於宇宙的時候都和時間同速,宇宙裏的一切都在隨時間向前運動。如果我們超過時間的速度走到時間之前,那裏還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一切,那裏還是混沌狀態,在那裏不會看到任何東西,我們也不能在那裏存在。

另外,佛教說:三十六重天,十八層地獄。似乎與九有關的倍數都有很大的魔力。

書裏比較吸引我的令一個說法是“空間和時間變成動力量。當一個物體運動或一個力作用時,它影響空間和時間的曲率;反過來,空間——時間的結構影響了物體運動和力的作用方式。空間和時間不僅去影響,而且被髮生在宇宙中的每一件事所影響。”

這段話看起來,似乎說得和全息論是一個道理,但是前面的光錐理論明顯和這個理論有矛盾。這使我很困惑。

後來我才發現,光錐是從狹義相對論推出的;那段話是從廣義相對論推出的。

越來越發現,霍金好像一個哲學家,他幾乎總是在思考着令我們無法想像的東西。但這本書無

疑使我產生了對外太空的興趣!我不得不承認霍金真的很偉大,他讓我發現物力除了頭疼的公式和數字外,還有許多令人歎爲觀止的奇妙世界!

  時間簡史讀後感1500字二

黑洞,溫暖

一直以爲黑洞是那個宇宙中最陰暗的存在,是寒冷的交匯點,所有事物抵達它的那一刻,萬劫不復,對它的瞭解也是少之又少,直到看了霍金的《時間簡史》以後,我纔有了新的認識。我由此愛上了科學,在那些理論的知識中找到溫暖,找到人生。

雖然我物理學得不好,但我認真的讀到黑洞一節,卻以我的理解我從這些文字背後卻讀懂了另一種溫暖,就像只是一個黑洞,卻也有屬於他的那份溫暖與隱藏的哲理。

“任何從恆星表面發出的光,還沒到達遠處即會被恆星的引力吸引回來。”所有是溫暖的東西都不會離你遠去,堅信這份溫暖的存在,溫暖從不遙遠。當你對這個世界失望的時候,你樂觀地面對人生,就會得到應有的反饋。希望從不曾逝去,你所有的付出的愛就不會離開。那份溫暖終會回到你身邊。你對父母,老師,同學的愛,他們都是你的光,你就是那個恆星,同時你的引力贈予你他們的愛。

“當他到達臨界半徑時,不會有任何一樣的感覺,甚至在通過永不回返的那一點時,都沒注意到。但是,隨着這區域繼續坍縮,只要在幾個鐘頭內,作用到他頭上和腳下的引力之差會變得如此之大,以至於再將其撕裂。”這是介紹黑洞的形成過程的一小段話。這句話是深得我心的。很多時候,我們肆無忌憚的揮霍我們的任性,只是卻一直沒有意識到,這樣做只是使我們不斷靠近那個臨界點。我們在到達那個臨界點之前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任性會帶來什麼,一直無所謂地傷害身邊愛我們的父母老師,直到過了那個臨界點,當我們傷害過的人身上留下無法癒合的疤痕,才發現自己的問題,那個時候纔會瞭解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留下了不可挽回的傷。同樣道理的就是大人們常說的做事要有個度。那些破壞環境的人,那些常說謊的人,一直都只是不停地做下去,過了那個度,自己的所作所爲終帶給自己無盡的傷害。這就啓示我們凡事要嚴以律己,珍惜一切擁有的,溫暖別人,也溫暖自己。

“看起來荒謬,而事實上卻是,小的黑洞也許比大的黑洞更容易的被探測到。”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追求着偉大的目標,渴望變成一個成功的`人士,其實有的時候我們一直忽略的是作爲一個小人物,我們更應該滿足於此,我們是不是一直羨慕在舞臺上受閃光燈照耀的那些明星們,可是真正值得我們誇讚的其實是在明星們背後的伴舞演員們以及在底下爲他人鼓掌的羣衆們,這些人才是最令我們溫暖的。就像黑洞,它們像一個熱體一樣發光,越小則發熱的越厲害。也許我們應該安於做一個小人物,在自己的小舞臺上綻放自己的光彩。

“任何非旋轉恆星,不管其形狀和內部結構如何複雜,在引力坍縮後都將終結於一個完美的球形黑洞,其大小隻依賴於它的質量。”是的,就像我所得到的溫暖有你們在我心中的分量所決定,不管我的內心有多麼複雜,只要有你們在,我都是那個最溫暖的人。你們在我心中佔了很大分量,所以即使最後我傷害了你們,你們依然給我帶來了不一樣的溫暖。於是,我的世界,春暖花開。

“如果有旋轉,黑洞的赤道附近就鼓出去,而旋轉得越快則鼓得越多。”當黑洞不旋轉時,黑洞就是一個完美的球形。停下腳步想想,我們是不是也一樣呢,過於急切地追逐心中的東西,卻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變得些許扭曲,爲達目的不擇手段。只想追求完美的自己,卻在極度的扭曲中變得醜陋。各種發生在身邊的事件,三聚氰胺,染色饅頭,地溝油等等,不正是人們爲了追求利益而過快追逐的嗎?急功近利的事情並不少,只是溫暖被一點點磨滅,而科學也不再爲人們所尊重。何等悲哀!但終究,是有溫暖的。人們都慢下來了,靜靜地來追逐夢想,是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變得美麗起來,追求科學也是如此。

那些我曾不懂得珍惜的,那些我一直不明白的,終於在最後都瞭解了。宇宙那麼大,屬於我的溫暖當然不能用毫末來衡量。縱使是黑洞,也一直在發熱。

?時間簡史?以它科學的筆觸講述這些溫暖的宇宙,溫暖的世界。世界對霍金是殘酷的,但我知道他的心中長懷溫暖,因爲他有所愛,他愛科學,它可以停下來感受科學帶給他的美好。這就像我讀完這本書所感悟到的這樣,世界需要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慢慢地得到屬於自己的溫暖。

  時間簡史讀後感1500字三

時間和光不是一種東西,這很容易想象。比如在黑夜裏雖然沒有光,但仍然有時間。光速和時間怎麼聯繫起來我還不清楚。我不用去定義宇宙和時間的概念。宇宙形成之前是一個無窮小的奇點,而且無限緊密,我在這裏說成沒有,這不是唯心的沒有,空間和時間在大爆炸時同時的從無生有。這就會產生兩個問題,那個無窮小的產生一切的奇點是什麼和它爲什麼要爆炸。那個奇點什麼也不是,不是人類所認識的物質,可以起個隨便的名字,比如上帝。它就是一個無窮小無限緊密的點,僅僅是一個點。它之所以要爆炸是因爲它想那樣,因爲現在有了一切所以它爆炸了。這是無法證明的,人類的證明方法必然會引入第三方,爲了證明第三方的正確又必須引入第四方,這樣的證明會無休止的循環下去。(看到後來,才知道這應該算人擇原理。)宇宙論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作爲宇宙裏高等生物的人類不會滿足於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綿延,還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意義。但是,人類理念的進化是極其緩慢和艱苦的。從亞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說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曰心說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時間。令人吃驚的是,儘管人們知道世間的一切都在運動,只是到了本世紀20年代因哈勃發現了紅移定律後,宇宙演化的觀念才進入人類的意識。人們甚至從來沒有想到過宇宙還會演化。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表明,宇宙的物質在引力作用下不可能處於穩定的狀態。即使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爲了得到一個穩定的宇宙模型,他曾將宇宙常數引進理論中。他們都希望在自己的理論中找到穩定的宇宙模型。可見,宇宙演化的觀念並不是產生於這些天才的頭腦之中。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的,這真正是空前的。因爲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介早已有許多關於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鬥的描述。儘管如此,譯者之一於1979年第一回見到他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那是第一次參加劍橋霍金廣義相對論小組的討論班時,門打開後,忽然腦後響起一種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音,回頭一看,只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自己驅動着電開關。譯者儘量保持禮貌而不顯出過分吃驚,但是他對首次見到他的人對其殘廢程度的吃驚早已習慣。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舉起頭來。在失聲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變形的語言交談,這種語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幾個月後才能通曉。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於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人們不得不對人類中居然有以這般堅強意志追求終極真理的靈魂從內心產生深深的敬意。從他對譯者私事的幫助可以體會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須驅動輪椅從他的家——劍橋西路5號,經過美麗的劍河、古老的國王學院駛到銀街的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辦公室。該係爲了他的輪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其實時間作爲一個座標軸早就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裏了。我們不論幹什麼事情,總會看看時間。關鍵在於,時間並非一個孤立的、自在的直線。時間和空間有同一個出發點,也有同一個終點。這就好比我們的地球,在引力場的作用下空間彎曲,並形成一個球面--沒有界限的球面。宇宙的無界也就是指我們生

活在一個四維的時間--空間裏,這是一個四維的球體,球面是無界的。可憐我無法想象一個四維的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按霍金的說法,其實有十維。這讓我浮想聯翩。我想到古代神話:九重天+時間。

另外,佛教說:三十六重天,十八層地獄。似乎與九有關的倍數都有很大的魔力。

霍金,這樣一位終年坐在輪椅上的人,依靠一個電腦發聲合成器,以正常人十分之一的速度與人“交談”,但他卻同其他科學家一樣,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他人:執着的探索精神是生命的最大動力。在我心中,除了這本着作所帶來的洗滌與震撼外,剩下的只是對這顆偉大心靈的崇拜與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