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2篇

岳陽樓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1

不作蒼茫去,真成浪蕩遊。

岳陽樓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2篇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鷺飛處,看山天盡頭。

猶嫌未奇絕,更上岳陽樓。

翻譯

不能插翅飛向寥遠蒼茫的太空,卻違心地在湘黔來去浪遊。

三年來客居在荒僻的夜郎地,今秋有幸到洞庭湖上泛一葉小舟。

翩飛的白鷺激起了詩的靈感,又見青山隱現在天的盡頭。

但我仍嫌未能飽覽奇絕的景色,於是舍舟泊岸登上岳陽樓。

註釋

蒼茫:形容洞庭湖的景色。

浪蕩遊:毫無意思的放浪江湖之遊。

夜郎客:詩人曾在靠近古夜郎國的峽州任職。

柁:同“舵”,這裏指代船。

賞析

岳陽樓坐落在岳陽(今屬湖南)城西門上,唐朝開元年間所建,宋仁宗時重修,爲遊賞勝地,自唐以來,寫岳陽樓的詩文很多。蕭德藻這一首作於南宋時期,具體時間不詳,題寫的是登臨岳陽樓之前的所見所感。楊萬里《誠齋詩話》錄有此詩,但字句有所出入。

題寫岳陽樓的詩文很多,蕭德藻雖與與杜甫之作同題,但他避開了原有名篇的格局,寫登臨前所見所感,最後採用了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篇末點題法來題寫岳陽樓。這樣寫算是比較聰明的。

首聯便發感慨:“不作蒼茫去,真成浪蕩遊。”“蒼茫”原意指曠遠無邊的樣子,“浪蕩”則指放浪遊蕩,這裏相對而言,乃是別有含義,不妨說是詩人抒發這樣的感慨:可嘆不能像范蠡那樣,乘扁舟到遙遠的五湖去,在那海闊天空處盡情遨遊,卻違揹着心願,被拘在湖南遊來蕩去。

頷聯承上,敘述自己幾年來的“浪蕩遊”。詩人的慨然是不無道理的。他三年夜郎爲客,今秋今日又泛一葉扁舟在洞庭湖上,的`確是不曾挪離湖南一步的浪蕩遊。關於蕭德藻的生平,資料很少,不過根據此聯所寫,倒可略知一二。

頸聯寫遊洞庭。身置八百里洞庭之上,目接湖光山色,詩人不由得興致勃勃。隨着船身的一顛一簸,他的眼光也上上下下、遠遠近近地搜尋着美景,忽而在白鷺翩翩起飛處,他捕捉到了美,從而激起了靈感,吟出了詩句;忽而又在那遙遠的天盡頭,他看到了隱隱青山。“得句鷺飛處”頗有詩味,與下句動靜結合得妙,很有情趣,雖無“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氣勢,也算詩中較好的一聯。白鷺、遠山,畫面開闊;一動一靜,境界多變。然而詩人意猶未足,於是引出下一聯。

尾聯上句說“猶嫌未奇絕”,意猶未足;下句說“更上岳陽樓”,乾脆棄周登岸,他要高瞻遠矚,在更開闊的視野中,去發現“奇絕”的景色。這裏化用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雖然不能別創新境,也做不到更深刻,更尖銳,更集中凝鍊,更激動人心,卻也換了一種說法,有些新趣。

岳陽樓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2

岳陽樓

漢水方城帶百蠻,四鄰誰道亂周班。

如何一夢高唐雨,自此無心入武關。

翻譯

浩浩的漢水巍巍的方城山,強盛的楚國統轄百蠻,四鄰各國也沒有誰議論這亂了周班。

爲什麼自從迎娶了秦女做了一場高唐雲雨夢,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心思去攻打武關。

賞析

這首《岳陽樓》詠歎楚國由強變衰,諷諭楚王沉溺女色,使國勢衰頹。李商隱的詠史詩,常常嵌入統治者沉溺於女色的慨嘆,詠史中兼有愛情的色彩,是其詠史一大特色。

這首七絕前二句寫楚國強大。楚國一度以方城山爲城,以漢水爲護城河,敢於與整個中原抗衡,秦國更不在話下。楚國統一了南方,若能乘勝前進,形勢將有利於楚國。當時,諸侯四鄰誰也不敢指責楚國打亂了周天下的秩序。這其實是借周失權柄、諸侯坐大之事暗喻唐王朝藩鎮割據不服從中央。

後二句,語氣一轉,以一個設問詞“如何”領起,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爲何楚王“一夢高唐雨”後,“自此無心入武關”?這“高唐雨”,自然是楚王在高唐夢見與女神交接。這件事是楚懷王還是楚襄王,歷史上曾有很多爭議。詩非具體的歷史,不必去考證,只是泛指楚王即行了。歷史學家會分析:秦楚之戰,楚國由於政治、軍事、經濟等等因素,故亡於秦。但是詩是靠形象來說話的,靠神韻、興趣來表達。君王“一夢高唐雨”以後,楚國就走向頹勢了,以此暗喻唐代君主沉湎聲色而缺乏遠圖,以表達胸中的憤懣之情。這一總趨勢完全正確,所以這首七絕倒是從大處着墨,抓住了歷史主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