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遠和近》課堂教學實錄

師:剛纔我們充分體會到一個成語的含義,就是“隔牆有耳”。因爲我們在牆的這一邊,他們在牆的那一邊。然後他們在牆的那一邊嘰裏呱啦說一些事情,我們多麼希望這堵牆永遠不要拉開。沒想到忽然就拉開了。我希望這節課,反正都是國小的同學,我們就當那堵牆它始終是存在的,我們就在這小小的空間裏面來上一節課,而已。剛纔我聽到,有人用一句話,一兩句話,很生氣的,然後需要很多的解釋。其實我們這節課也一樣,也只是因爲一兩句話,但是我們可能會感到很迷惑,同樣也需要很多解釋。好,我們來看一看吧。(打開投影儀)

六年級語文《遠和近》課堂教學實錄

來,那位同學情你來朗讀,好嗎?

生:你

一會(兒)看我

一會(兒)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師:好,請坐!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大家看,第二句和第三句,後面這個兒化音,要把它加上去,“一會兒”,“一會兒”,很好。好,第二位同學,你再來朗讀一遍,好嗎?

生:你

一會(兒)看我

一會(兒)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師:很好,請坐!我們發現這首詩第二句和第三句格式很整齊,兩兩相對。第五句和第六句格式也很整齊,兩兩相對。於是,我們就會推測第一句和第四句之間的關係也應該有對應,對嗎?所以第二位同學朗讀的時候,她把這個“你”字單獨的做了個強調,“你”,在這首詩裏面的確很重要。好,第三位男生,請你讀一遍。

生:你

一會(兒)看我

一會(兒)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師:很好,請坐!其實在這首詩裏面,大家看了一下,發現無非只有兩個動詞而已。其中一個動詞,在我們第三位男生朗讀的時候得到了強調——“我覺得”,對嗎?這首詩後半部分寫的是他內心的一種感覺。好,繼續,請你再讀一遍!

生:你

一會(兒)看我

一會(兒)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師:好,請坐!我們發現詩歌有時候,它的聲調和它的意義也會有些關聯,“遠~~”和“近”,對嗎?“遠~~”,距離很遠,“近”,路程很短,距離很近。好!我們一起來讀一遍,“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一、二…

生:你

一會(兒)看我

一會(兒)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師:我們再來朗讀一遍。

生:(朗讀)

師:默讀一遍。

生:(默讀)

師:好,請大家看我!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你——”一、二….開始!

生:(背誦)

師:非常好!來,請你背誦一遍。

生:(背誦)

師:非常好,請坐。會背了吧?同桌,你來背一遍,看你很緊張,你來背(笑)

生:你

一會看雲

一會看~~

師:背錯了吧,背錯了吧?(笑)

生:你

一會(兒)看我

一會(兒)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師:請坐,我們記住他,因爲等會兒我們在分析這首詩的時候也許看不到解釋。這首詩很短,只有24個字而已。好,接下來請大家準備好你的筆和紙。這麼一首詩,請大家看是否可以用不同的渠道來說說,大家都知道平面幾何這個概念,你是否可以用最爲簡單的幾何圖形,來展現或者概括這首詩?選擇你認爲最恰當的、最簡潔的幾何圖形畫一畫。

(請幾位同學到黑板前去畫)我們來看下這張圖,有位同學在上面畫了這樣一張圖形,請畫圖的同學站起來,說說,你爲什麼要畫這樣的圖形?

生:因爲雲一般都在高高的地方,運在天上,我把它畫在三角形的最高處,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所以,我把它畫成了三角形。

師:所以請你對着這張圖形給我們朗誦一下,好嗎?

生:(朗誦)

師:非常好,我們一起來朗讀一遍。

生:(朗讀)

師: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圖形,在這裏面,三個足距組成一個非常穩定的三角形。那麼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有沒有同學知道?(舉手)你說!

生:顧城。

師:很好!這首詩的作者是顧城(打開PPT),顧城是一個很可愛是詩人,他很喜歡戴一頂帽子,大家看,他這頂帽子一看就知道,他這頂帽子很像牛仔褲的褲腳改裝的。是吧?所以就有人問他,你爲什麼老是帶着這頂帽子?他給出了三個回答,他說:“這個帽子是我的家,我覺得帶着我的家很安全。”然後說,“我生氣的時候,我的帽子是我的煙囪,有氣就往這上面出去了。”又說,“如果各位往裏面扔點錢,我也不反對。”所以你看,它是一頂有特色的帽子。這首詩,他原來也有個題目,也有一頂帽子,不過讓郭老師藏起來了。接下來,我們要做一件事情,請各位根據你對這首詩的理解,請你給這首詩加上個你認爲最漂亮的題目,就像給自己帶上一頂帽子。好,請各位想一想。

生:(思考)

師:我們說一篇文章的題目,或者說一首詩的題目。“目”,我們知道他的意思是眼睛,“題”是什麼意思?“題”也是臉部的一個部位。哪一個部位?有人說是眉毛,有人說下巴,大家看郭老師的臉,就知道“題”是那個部位,哪個地方最亮?(拍拍自己的額頭),額頭,腦門。所以,“題目”就是眼睛至頭部這一塊,對嗎?我們看一個人,首先就是看眼睛以及內在,所以,這是最關鍵的,對嗎?也是最精要的,也是最精煉的,最能夠表達這個大人的精神。實際上,題目也是一樣,雖然標題字數很少,不會太長,但是能夠體現這首詩的精華。再想想,在我們討論之前,每個人確定自己的標題。有同學,已經知道這首詩的原來的標題,請你把它丟掉,因爲我要的是你對這首詩的表現。

生:(思考)

師:這是一個很艱鉅的任務,所以僅靠一個人的頭腦是不夠的,我們要靠集體的力量,這樣吧,我們分一下工,四人一小組。就是A-B-C-D。我們小組商量一下,有這麼幾點,第一件事情,一組裏的四個同學,一起交換你們的作品,就是我給這首詩擬的小標題,大家比一比,討論一下,哪一個標題最能代表我們小組的水平。在你們討論確定答案之前,就是你們不要忘了我們想到的,其他小組的同學可能也會想到,所以,我們即使想到別人也能想到的題目,但是我們要比其他小組有更好的解釋。是這個意思,那麼等一會兒,我們每個小組的A同學到黑板前來寫下你們小組的這個標題,然後小組的C同學來闡釋這個標題,然後再由小組的其他同學來回答問題。

生:(討論)

師:(到分小組參聆聽討論,並給出意見)

師:討論好的小組的A同學,可以到黑板前來,把你們的標題寫下來,在題目的後面寫上你的名字。

生:(寫標題)

師:好,我們看一下黑板。都寫了嗎?都寫了。好,我們把我們的思考以及討論的結果呈現在這塊黑板上。有的小組的標題是“朋友”,有的是“距離”,這一種是“看法”,“距.離”,“人與自然”,“看”,“生疏”,“心理距離,更遠”,“情感的距離”,“心靈的距離”。好,接下來,我們請同學分別來闡釋一下,這裏面我們會發現,寫到“距離”的有四個小組。我們來分爲四個小組,這四組都是關於距離的,下面我們請同學來闡釋一下。這個“心比雲,更遠”,好像也跟距離沾點邊,我們分爲第五小組。第六是“生疏”。關於看和看法,這兩個把他們放在一起,七和八。九是“朋友”。十是“人與自然”。總共十個小組,接下來我們要請小組裏的C同學來用簡潔、明朗的話來給大家闡釋一下爲什麼小組給了這麼一個題目。首先,第一組來。

生:我們之所以選這個題目,是因爲“遠”和“近”,都是代表距離的詞語。第二點是因爲,“你”和“我”,“你”和“雲”都是不同的距離。

師:你的意思是說,這裏無論是“你”和“我”還是“你”和“雲”,這裏都有很明顯的距離,是嗎?所以你們選擇用“距離”這個詞語作爲這首詩的標題,是吧?請坐。還有補充嗎?

生:我認爲,距離更適合這首詩的主題。

師:好,請坐,你認爲距離更適合這首詩的主題。好,我們來看第二組。他們在“距離”兩個字中間加了個點。好,請來解釋一下。

生:首先,這兩個詞應該拆開來看,“距”的意思是相距,“離”的意思分開。而相聚,距離的話,中間加一個點,就多了一個“離”的意思。而且,我覺得這個題目有一種朦朧的美感,而顧城也正是朦朧派的代表,這個題目很符合他的風格。(掌聲)

師:那你可以帶着這種那個朦朧的美,給我們朗誦一下這首詩嗎?

生:(朗誦)。

師:確實感受到了他們之間的相聚,又分離。“距”和“離”可以分開。非常好。我們來看一下,下一組——“情感的距離”,來闡釋一下好不好?

生:這裏的“情感的距離”,指“我”,“你”,“雲”三中不同的東西,也表達了不同的情感,:“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所以如果情感不同,就產生了距離,這不是表面上的距離,而是心與心情感之間的距離。

師:那麼你覺得這情感的距離,哪個更遠,哪個更近一點呢?

生:我覺得,你和我更遠。

師:也就是說,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更遠,對嗎?而“你”和“雲”之間的距離很近,是嗎?好的,請坐。第三小組同學告訴我們,我們在這首詩裏可以讀出不同的距離。這個距離比較起來它有差別。一種距離更遠,一種距離更近,而這種距離之所以有遠近,跟情感有關。你來說一下,這種情感是什麼樣的情感?可以具體一點,是什麼情感?喜悅是一種情感,悲傷也是一種情感。

生:有一點悲傷。

師:那你能不能朗誦出悲傷的情感?

生:(朗誦)

師:好,請坐!我們理解一下,我其實很想跟你靠近,但是你卻離我這麼遠,所以我感到很悲傷。這一小組的同學認爲,這是一種悲傷的情感。還有第四小組——“心靈的距離”,你們闡釋一下。

生:我們組的題目是《心靈距離》,在這首詩中,“我”和“你”都存在於殘酷的社會競爭中,所以難免產生心靈隔閡。而“雲”是大自然最美麗的造物,“你”與“雲”之間沒有心靈的阻隔,反而拉近了距離。所以,你看雲時很近,你看我時很遠。詩歌表明了一種純淨與朦朧的美。也表達了詩人顧城對社會的失望。

師:剛纔你有一句話,你說,因爲雲是自然物,所以你看雲時拉近了你和雲的距離,是嗎?你用了“拉近”這個詞語,是嗎?我們畫的是一個固定的距離,在你的闡釋中,這個距離是可以拉近的,對嗎?也就是說,在你看來,這個距離是可以發生改變的對嗎?

生:是可以變化的。

師:請坐。心靈的距離,與之相對的….來,同桌!請你告訴我,與心靈的距離相對的是什麼距離?心靈的距離,可以改成心理的距離。

生:現實的距離。

師:好,請坐。如果這個後面也改成一個“理”字,那是什麼?

生:我覺得應該是物理的距離。

師:請坐。所以,我們通過四個小組的闡釋,之所以這首詩在讀起來很難懂,是因爲,它有兩種距離。物理的距離是不變的,然後再仔細揣摩發現還有一種是心靈的距離,對嗎?它是在變化的。很玄妙,這是我們通過探討得出的結論。下面我們看第五組,“心比雲,更遠”

生:人與人心靈之間的距離,與人與雲之間的距離,是這首詩的內涵,所以我們組用了這個題目。

師:請坐,這裏有個疑問,第五小組也在探討這個“遠”和“近”的問題,所以,我想問大家這句話“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我們來做個填空好不好,這裏面有很大的空白。來,同桌,請你來給我們填兩個字好嗎?

生:我覺得

你看我時(離我)很遠

你看雲時(離雲)很近

師:請坐,大家回味一下這個答案,“我覺得,你看我時(離我)很遠,你看雲時(離雲)很近”,坐看雲起時,你看雲的時候,也許升騰而起,也許你突然降落。這是第一種解釋,還有沒有別的想法?還有沒有別的可能?請你來說。

生:我覺得可以把它的“你”和“我”改成“心”。

我覺得

你看我時(離心)很遠

你看雲時(離心)很近

師:誰的心?

生:我的心。

師:那爲什麼不換成“我”呢?朗讀一下。

生:我覺得

你看我時(離我)很遠

你看雲時(離我)很近

師:再讀一遍。

生:我覺得

你看我時(離我)很遠

你看雲時(離我)很近

師:我們發現,在這首詩裏面加上不同的字,就有不同的變化。這兩種變化更有它的理由,對嗎?有人想到第一層變化,有人想到第二層變化。這首詩歌有多種解釋,可填進去的東西不一樣。不管怎麼樣,這個距離,它是在不停變化的。非常好。下一小組,你們寫的是“生疏”,請來闡釋一下,爲什麼寫這個題目?

生:生疏的原因是詩中說“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這兩句反應了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拉遠,人與人變生疏,所以,我們選擇了“生疏”。

師:你覺得這首詩反應的是人與人之間變生疏,對嗎?你們小組是三個人,對嗎?還有哪位同學等着急了?我想問一下,你們小組闡釋說這是反映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生疏,你覺得他們兩個人是什麼關係?你猜。

生:(沉默)

師:他們是兩個人,但是什麼關係搞不清楚,好,同桌幫助一下。你覺得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因爲你們小組的標題是“生疏”,是一種關係的生疏,那麼是一種什麼關係?

生:我覺得應該是陌生人之間的關係。因爲自己與陌生人一般不會怎麼多說話,然後就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些生疏。

師:他們之前沒有見過面,對嗎?這是第一次見面。在街頭偶爾碰到這樣的場景,對嗎?好,請朗讀一下,兩個陌生人初次見面。

生:你

一會(兒)看我

一會(兒)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師:請坐,朗讀的時候老師有點迷惑,那個陌生人怎麼老是看我呢?

生:(笑)

師:一會看看雲,一會看看我。好像是有問題,他老是看我,好可怕。(笑)好,有沒有不同的想法?你來說。

生:我覺得他們之間的'關係應該很熟悉。

師:完全相反的觀點。

生:首先理解生疏,這種生疏是種心靈的生疏,就像那邊說的是“心的距離”。然後看文章,“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就表達了作者渴望和對方拉近距離,渴望走進她心靈的這種情感。就因爲他們之間很熟悉,纔會有這種感覺。

師:我們現在來總結一下,有同學說他們是陌生人,路上擦肩而過,毫不相識。第二位同學說,他們兩個非常密切,但是有一點隔閡,詩人渴望更深地進入到對方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我很迷惑,很多同學都很迷惑。讀詩歌就是讓人越讀越迷惑。不講很清楚,講一講很糊塗。第二位同學,她強調這個“看”字,這個看字很重要,在這首詩裏面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看”,總共出現了幾次,一、二、三、四,總共出現了四次。第六小組再來,來談一談,爲什麼你們用了這個“看”字?

生:我覺得這個“看”,應該再加個雙引號,它本身是個動詞,詩人最終想表達的意思,不僅僅是一個“看”,還代表着另一層意思。我讀這首詩,讀到“看”,讀到兩雙眼睛。第一雙眼睛,是我們看這首詩,看作者的眼睛,因爲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看到眼睛,就能讀懂內心的想法。像剛纔我們讀到的,他們兩人的關係是陌生還是熟悉,這都是我們通過這雙眼睛所看到的。

師:那你從你的角度,看他們的關係是陌生還是熟悉呢?

生:我覺得他們應該十分熟悉的。有一種關係就是越熟悉,越親密,所以就感覺心理就被疏忽了,所以就感覺越來越遠了;還有一雙眼睛,我覺得就是從作者的眼中所看到的,作者之所以會覺得你離我遠,而在天上很高是雲離我近,是因爲作者關注到內心,內心離我近就離我近,內心離我遠就離我遠。

師:請坐。這是這位同學,在把“看”字作爲標題,並且在闡釋中非常精妙,讓我們感覺,哇,在這首詩裏藏着兩雙眼睛。(學生笑)很驚奇,是吧?但是她的層次有她的道理。而且我們會發現,在這首詩裏面,有沒有別的更多的行爲,除了“看”之外。有沒有?沒有。他們一句話都沒有說,所以當初我們會誤會,我們以爲他們是陌生人,所以他們不說話,但是,還有一種可能也完全成立,就是他們可能是非常非常熟悉。所以,我們知道,往往最爲節簡的交流,是不需要語言的。也說“相視一笑,莫逆於心”,你們同桌兩個人,彼此一看,“嘿嘿”一笑,老師都不知道你們在笑什麼。但是你們已經達到了你們的交流。你們不需要說話,因爲你們彼此非常非常的瞭解。不管怎麼樣,在這裏面,他們這個“看”,看來看去,都很費解。我們只能猜測。還有一個小組,也是和看有關的,你們在這個“看”字後面多了一個“法”字。繼續看!

生:第一個是“看”,看貫穿全文,所以,我們第一個字就是看,而這首詩中也包括了作者的感受,所以把“覺得”也帶進去了,所以看法貫穿全文,也可以說,“看法”就是點睛之筆。

師:“我覺得”,我對你的看法如何,也加進去了。好,下面一小組,給我們談一談“朋友”。

生:我們的這個題目是聯繫生活的,我們得出要保持朋友間的關係和友誼,要有距離。

師:怎麼講?要保持朋友間的關係和友誼,要保持距離?怎麼講?

生:因爲距離產生美。

師:就像我們之間現在這樣嗎?我們可以有友情,是嗎?然後你看我,我看你。是這樣嗎?那你請講。

生:不要讓別人看你是朋友,你不要看別人是朋友。

師:好的,請坐,我明白了。朋友之間應有一種相互的平等的信任。這個很重要,是嗎?同桌來補充。關於這個朋友,你覺得他們之間是什麼樣的朋友?

生:應該是發生了一點事情的人。

師:什麼叫“發生了一點事情的人”?發生了什麼事情?

生:就是他們之間吵了架。

師:你覺得他們之間吵了架,是嗎?好,請坐。請你朗讀這首詩。

生:(朗讀)(掌聲)

師:請坐。“誰叫你不經過我的同意,就用我的橡皮”,“明天不要和我說話,我很生氣”,“絕對不可以越過這條線”,這是吵架了,這樣的朋友,他的朗讀也能很好的體現。好,我們來看最後一組——“人與自然”。你們組,來說一下。

生:我們組用“人與自然”的原因是“雲”是自然的代表物,文中提到了“你”、“我”,“雲”代表着人不能破壞環境,要和它和平相處。所以,我們用人與自然。

師:謝謝,請坐。我非常傾向於這個小組的答案。我們來看一下顧城本人對於這首詩的闡釋。我們請同學來朗讀一下。

生:《顧城:復歸自然的願望》:這很像攝影中的推拉鏡頭,利用“你”、“我”,“雲”主觀距離的變換,來顯示人與自然間習慣的戒懼心理和人對原始的親切感。這組對比並不是毫無傾向的,它隱含着“我”對人性復歸自然的願望。

師:很好。其實作者本人的觀點,也只是很多種理解中的一種,它並不是絕對的權威。但是你要知道顧城他自己是這麼想的。好,我們再完整的朗讀一下這首詩。我們知道它本來的標題是《遠和近》,我們一起來朗讀一下。

生:(朗讀)

師:我來問下同學,你最喜歡那個題目。

生:我最喜歡《人與自然》(學生笑),他體現了作者的觀點。

師:你呢?

生:我還是覺得是我們組最好,就是心比雲更遠,因爲我認爲“雲”就代表大自然,人對雲有一種親切感。但是人與人之間確實有很多隔閡,而我們組的題目就體現了心與雲的距離和人與人的距離。

師:謝謝。請坐,我非常高興兩位同學經過這樣的探討之後還能夠堅持自己的看法。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讀一個作品,自己的直覺和自己的判斷,還是很重要的。今天天氣很好,放學以後,大家有機會可以擡頭看一看雲,因爲看雲的時候,人是很放鬆的。你和雲的距離還有你和人的距離都會變得很近。好,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