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四年級音樂下冊教學工作總結人音版共3篇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瞭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四年級音樂下冊教學工作總結人音版共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四年級音樂下冊教學工作總結人音版共3篇

國小四年級音樂下冊教學工作總結人音版共3篇1

本課題是人音版國小四年級下冊第一課題的內容。本課題通過對於萊茵河畔的德國這個國家音樂家巴赫的瞭解,從而感受巴赫的經典作品《小步舞曲》的旋律,並能用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這首《小步舞曲》爲二段體結構,第一段旋律以級進與跳進交替、連音與頓音相間,十分生動活潑;第二段與第一段沒有大多的對比,只是音區提高,力度增強,情緒更爲明朗。巴赫的這首《小步舞曲》雖然簡單,但由於曲調動聽,不少樂隊把它編成管絃樂或輕音樂曲演奏,還被填上歌詞演唱,成爲巴赫最通俗的名曲之一。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德國音樂家巴赫和小步舞曲的相關知識,擴寬音樂視野,爲學習歌曲服務。 2.能夠初步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小步舞曲》,體驗歌曲豐富的情感內涵。

3.通過欣賞和親身體驗感受相同樂曲不同樂器帶來的不同演繹形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巴

赫及其作品的體驗和感受,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

【教學策略】

“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是新課標強調的教學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學設計中,以“主體、創新”爲主題,面向全體學生,以音樂審美爲核心,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將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設計成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中愉快的接受新知識,學生通過聆聽、感受、體驗、發現、創造、表現等多種方式來學習音樂,理解音樂,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作能力和音樂實踐能力,開闊了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人文素養。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今天讓我們跟着音樂,踩着優雅的舞步走進音樂教室。(播放《小步舞曲》音樂)唱《師生

問好歌》,提醒坐姿,進行發聲練習。

二、導入新課

從小到大,童話故事伴隨我們成長,它使我們的童年更加美好,這就是德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格林兄弟(出示圖片,大家齊聲回答:格林兄弟)。

提問:你看過他們的哪些主要作品?

(學生回答:醜小鴨、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德國還有許多著名的音樂家,今天就讓我們認識格林童話故鄉的音樂家們吧!

三、走進巴赫

1.說起德國的音樂家,我們在上學期已經瞭解了誰?(學生回答:德國的音樂家,樂聖——貝多芬。)

【設計意圖:學生聯繫上學期所學的知識,說出樂聖——貝多芬就是德國音樂家,學生立刻對格林童話的音樂家產生了探究心理,對德國音樂家產生了無限遐想,這樣自然地將學生帶入藝術活動中,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審美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

2.德國有位偉大的作曲家——巴赫。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巴赫的介紹資料,請你簡要介紹一下。(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巴赫的資料。)

【設計意圖:在複習舊知識的基礎上,聯繫新知識的學習,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巴赫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

3.同學們收集的資料很全面,陸老師也收集一段巴赫的視頻介紹,大家想看看嗎?(學生觀看視頻介紹。)

4.偉大的巴赫離我們現在已經有將近300年的歷史,但他的樂曲成了世界名曲。下面我們來欣賞一首《小步舞曲》。

5.指導學生談談欣賞後的感受。(學生談欣賞後的感受,如優美、輕快、三拍子等。)

【設計意圖:音樂是聽覺藝術,感受與鑑賞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對於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豐富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的知識面及綜合素質,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過欣賞巴赫的經典作品小步舞曲,讓學生感受德國古典音樂的旋律,學生自主說出欣賞後的感受,覺得樂曲很優雅、輕快,三拍子的。】

6.你知道什麼是小步舞嗎?小步舞是一種古老的舞蹈,最初產生於民間,後傳入宮廷,很快在歐洲貴族社會中流行。這種舞蹈速度平緩,動作典雅,因爲其步伐小且歡快而得名。節拍都是三拍子的。當時不少有名的作曲家都寫過小步舞曲,其中以巴赫的這首小步舞曲和貝多芬寫的一首小步舞曲最爲有名。

四、學唱歌曲

1.這首經典的舞曲有人給他填了詞,成了一首動聽的歌曲。你聽!

2.演唱歌譜。這首《小步舞曲》的旋律大家已經很熟悉了,那麼你能跟着琴聲親自唱一唱 嗎?先請同學們看歌譜,在演唱過程中,要注意歌曲中的一些音樂符號。歌曲分爲幾段呢?第一段中哪兩句是相似的樂句,那兩句是相同的樂句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之一,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難點,說出歌曲中一些音樂符號及意義,分析歌曲的結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課堂更形象更生動。】

第二段第一樂句的高音要有氣息控制,還要注意變化音的音高。完整演唱歌譜。

3.唱詞,指導學生用圓潤的聲音唱,高音有氣息的支持,唱得輕鬆。

4.採用不同形式演唱:分組、個別演唱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姿勢、發聲方法唱好歌曲的高音樂句,聽準變化音的音高提示力度的變化等。採用不同的形式演唱,運用已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練習,力求通過巧妙而有效的教學手段,及時檢測和反饋問題,幫助學生解決教學重、難點。】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音樂總是用時間流逝的方式告訴我們什麼是美,今天的課,我們感受到了小步舞曲清新典雅的旋律,靈活精巧的節奏,惟妙惟肖的視聽效果,我們充分享受了音樂帶給大家的快樂。同學們,讓我們記住巴赫,記住他的小步舞曲。(點擊歌曲範唱)下課!

教學反思:

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我常常把識譜教學有機地滲透到音樂實踐中。在實際的教學中,我採用整體聽賞法、逐句模唱法和對比法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可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僅瞭解了德國有名的藝術家和他的作品,也學會了有感情地完整演唱巴赫的作品《小步舞曲》。在實際教學中,我採用了雙語教學法、整體聽賞法、逐句模唱法、創設情景法和循序漸進的豎笛教學法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進行音樂教學,教學效果佳。學生在輕鬆的音樂學習活動中,不僅學會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瞭解了一部分音樂基礎樂理知識。在平時的音樂教學,我注意滲透音樂樂理知識教學和器樂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平時的音樂活動中把演奏豎笛、學唱歌譜歌曲相結合,可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學習演奏樂器的興趣。在豎笛教學中,我讓學生明白學習演奏豎笛的好處和如何堅持演奏一種樂器,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耐性,也可以挖掘學生的音樂才能,提高音樂感,最終使學生的音樂素質達到一種境界。

國小四年級音樂下冊教學工作總結人音版共3篇2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我們大家跳起來》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唱歌曲《我們大家跳起來》,體驗歌曲優雅高貴的旋律和輕盈明快的節奏,感受歌曲表達的歡樂情緒。

二、過程與方法:

運用體驗、感知的方法,在律動、舞蹈、聽辨、指揮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表現3/4拍的節拍韻律,並初步感知“小步舞曲”的風格特點。

三、知識與技能

掌握《我們大家跳起來》旋律中的跳進、級進和頓音記號。頓音的運用,短促、輕巧而有彈性。

教材分析:

這首歌曲是根據《巴赫初級鋼琴集》中第一首“小步舞曲”的第一樂段旋律,由前上海音樂學院附中校長吳國鈞填詞而成。歌曲以徐緩的速度表現了典雅而活潑的舞蹈形象,很適合兒童歌唱、舞蹈。

教學對象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隨着年齡和知識的增長,體驗感受和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學習的興趣容易分化,所以教師要選擇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音樂活動。

教學重點:

掌握級進和跳進。

教學難點:

會運用短促、輕巧而有彈性的頓音演唱歌曲。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鼓、圖片、鋼琴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

1 )55 1

師:讓我們一起開開聲,老虎的大嘴巴準備, 過渡:同學們今天的聲音還挺漂亮的,知道我們剛剛唱的發音練習是由哪兩個音組成的?(5 1)

2)認識音的級進、跳進

師:對了,sol可比do要怎樣?(打手號及琴聲感受音高)它們中間可跳過好幾個音,這樣的行進方式叫跳進。還有一種是一級一級上或者下,這種叫級進。你們來找找這句旋律中誰跟誰是跳進、誰跟誰是級進。(出示樂句)

下面考考同學們。板出5 12 34 5 1 1(師唱,講解。)

二、進行新課:

(一).欣賞《G大調小步舞曲》:

A我們大家連起來的這些音,有跳進也有級進,其實是一首非常好聽的樂曲,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聽聽它會爲我們大家帶來什麼樣的心情。(播放《G大調小步舞曲》)

B優美動聽的音樂把我們帶到17世紀50年代在法國宮廷和貴族社會的舞會上,男女們穿着漂亮的衣服邁着小步舞快樂的跳起來。西方音樂之父德國著名音樂家巴赫先生也非常喜歡小步舞曲,就創作了這首《G大調小步舞曲》,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們再次聆聽,用拍手感受樂曲的強弱。

過度語:同學們表現真好!不但能認真聽音樂,還能跟着音樂準確的拍手感受節奏,真了不起!今天老師還準備了一首歌曲,大家想聽嗎?

放錄音《我們大家跳起來》)------同學們聽了感覺怎樣(有什麼感受)?

(二)歌曲學唱

1.找樂句

把打亂的樂句按順序排出來。

2.找拍子

把強拍、弱拍貼到相應的音符上。

3.學唱歌譜

1)跟琴唱

2)打手號唱

4.讀歌詞

1)師:那我們邊拍三拍子邊讀出歌詞,玩接龍的遊戲,我跟你們輪着讀,每人讀一小節,看我們接的好不好。

2)師:你們自己讀一次。(師用樂器)這歌詞容易記嗎?

5.模唱旋律 跟老師用LU模唱。

6.學唱歌詞

1)先跟着音樂做歌詞的嘴型,不準出聲。

2)跟音樂讀歌詞

這首歌非常簡短,我們跟着音樂試試能不能把它唱好。

生:跟音樂唱

師:同學們唱得真好,聽到你們這麼好聽的歌聲,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唱。現在我們來做個遊戲:老師唱第一句和第三句,請同學們唱其他兩句,我們來比比賽看誰唱得比較好......

3)讓學生設計演唱方式

6.歌曲藝術處理

強調歌曲中頓音和連音的唱法。再聽發現老師又對哪裏做了處理,最後一句減慢就像舞會結束了。

三、創編表演

師:優美的歌聲把大家帶到宮廷舞會上,小步舞曲起源於法國的一種三拍子民間舞蹈,這種舞蹈在17世紀50年代在法國宮廷和貴族社會中很流行。小步舞風格典雅、莊嚴,速度中庸。不知道你們當中有沒有小樂手彈奏這首舞曲。師教基本舞步,生學

四、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欣賞德國作家巴赫的《G大調小步舞曲》以及對歌曲《我們大家跳起來》的學習,很好地體驗了三拍子節奏的強弱規律,在此過程中,老師看到同學們無論在欣賞、還是歌曲的學唱、或是表演等環節,大家由始至終都散發出愉快的心情,在此,我希望同學們能把這種快樂帶入到今後的學習當中去,做一個健康成長、快樂生活的人。最後讓我一起再次聆聽,盡情享受這美妙的音樂。

教學反思:

音樂課上,教師自身的審美修養及素質對教學質量起着決定性作用。

本課學習的歌曲改編於巴赫《G大調小步舞曲》。在教學設計中以“聽覺爲先導、動覺爲切入口”,讓學生在多種活動中感受歌曲,充分體驗歌曲的情緒和3/4拍節奏特點;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習興趣,如看(看視頻、看教師示範)——學(學跳基本動作)——演(小組合作表演)等方式,自然的將學生帶入到學習小步舞的快樂之中。課堂中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每個學生都成爲學習活動的主人。

一、整合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一)善用資源,自制小樂器,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及參與的廣度。本課是一首3/4拍的曲子,通過學生用手中的樂器進行伴奏,對學生掌握3/4拍子的特點有很好的幫助。

(二)巧用資源,爲教學服務。本課學習小步舞,對三年級學生有一定的難度,這個難度並不單指技術上的難度,更大的難度是心理的難關。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聽課教師”這一資源,請聽課教師上臺展示小步舞的跳法,一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二是讓學生放開緊張的心情,放開拘束,大膽地參與教學活動。實踐證明,這一做法收到的效果非常好。

(三)發揮信息技術作用,爲教學服務。信息技術的運用是當今教學手段的一種重大改革。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投影、錄音、動畫、影像等現代化教學媒體被越來越多地使用於音樂教學中,它突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大大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使學生耳聞目睹古今中外的風土人情和歷史畫面,如同身臨其境。激發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愛好,引起感情上的共鳴,既創設了教學情景,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審美能力,又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本課教學中充分運用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發揮了信息技術直觀、生動、形象、快捷的特點。在學習“小步舞”時,更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便利,讓學生觀看相關的視頻,更快地掌握“小步舞”的基本動作,爲教學任務的完成發揮重要作用。

1、運用多媒體加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增強教學效果。

3、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深化美育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

二、重視創新能力培養,表現、創造音樂

培養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是音樂教學的目標之一。本課中,通過觀看視頻資料、教師的引導,教師的示範,讓學生在小步舞曲的伴奏中進行練習小步舞,使學生在課內掌握了小步舞的基本動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體驗和感受跳“小步舞”帶來的快樂。

國小四年級音樂下冊教學工作總結人音版共3篇3

【教學理念】

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用音樂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玩耍中主動參與音樂學習,把音高、節奏、情感等基本要素通過各種形象生動的教學環節展現出來,創設生動的學習環境,學會在音樂中與同伴團結合作,完成可參與的音樂活動,創造協調的音響,演練優美的音樂。運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啓發學生髮揮表現力、創造能力,讓學生真正愛上音樂。

【教材分析】

《土風舞》是一首熱烈歡快的捷克民歌,F大調2/4拍子。歌曲節奏規整、旋律流暢、音樂朗朗上口,表現了農民們載歌載舞慶豐收的熱鬧情景。它由六個樂句組成,第一、二、三樂句是嚴格地向下模進;第四、六樂句是完全重複;第五樂句是歌曲的對比樂段。歌曲中使用“特啦……”這一很有特點的襯詞,把歡樂的情緒推向高潮。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聽辨並正確演唱歌曲中的切分音節奏,用熱烈、歡快的情緒和輕快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標:通過節奏練習、演唱、創編、表演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表現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集體表演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能用熱烈、歡快的情緒和輕快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歌曲中切分音節奏的聽辨與正確演唱。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鈴鼓、沙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律動激趣。

1、學生隨着《土風舞》音樂以律動的形式體驗音樂熱烈、歡快的情緒。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受作品的風格情緒,在律動中感受節奏型,爲歌曲《土風舞》的學習做鋪墊。】

2、師拍節奏,學生模仿練習。

教師用聲勢律動拍出切分節奏學生模仿。速度由慢到快,難度由易到難。

3、講解難點節奏ⅹⅹⅹ。

4、學生用“啦”模唱《土風舞》,感受節奏“ⅹⅹⅹ︳ⅹⅹⅹo ︳”。

5、揭題:《土風舞》,簡介。

【設計意圖:節奏是音樂的最基本元素,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節奏模仿,讓學生在有趣的遊戲中掌握歌曲中的切分節奏型,並能聽辨出音樂中的切分音節奏。】

二、自主探究,學唱歌曲。

(一)找一找。

學生聽範唱找出節奏完全相同的樂句。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o ︳ ⅹ〃ⅹ︱ⅹⅹⅹo ︳

(二)讀一讀。

以接龍、齊讀的形式按節拍讀歌詞,突出切分節奏,感受歌詞表達的情緒。

【設計意圖:在找、玩、讀的活動中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和體驗,清楚歌曲的節奏、結構、旋律進行的特點,對歌曲更深層的瞭解。】

(三)唱一唱。

1、教師用電子琴教唱歌譜(放慢速度),發現學生的疑難問題。

2、以師生、生生、男女接龍的形式演唱歌詞。

(四)比一比

1、聆聽範唱,比較不同。

2、歌曲處理,加強歌曲演唱的表現力。

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從速度、力度、情緒等方面表現歌曲。

【設計意圖:在聆聽、模仿、比較、表現等各種方式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逐步學會歌曲,並對歌曲進行處理,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三、創編表演,體驗情感。

1、欣賞視頻,找出土風舞的舞蹈動作特點。

2、創編活動:學生討論並實踐——“快樂學習土風舞”。 思考:怎樣表現歌曲及舞蹈動作特點?

引導學生分組創編舞蹈動作表現歌曲,分小組來展示土風舞的“轉圈”特點,創編出屬於學生自己的土風舞,分享學習的快樂。

【設計意圖:開拓學生視野,進行舞蹈創編、演唱歌曲、小組表演等活動,增強對歌曲的理解與表現,啓迪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團結合作精神,使學生在創作中感受到愉悅。】

四、小結,暢談收穫。

以生評、師評等方式小結本課的收穫與感想。

【教學反思】

《土風舞》是一首熱烈歡快的捷克民歌,表現了農民們載歌載舞慶豐收的熱鬧情景。歌曲節奏規整、旋律流暢、音樂朗朗上口,歌曲中較有代表性的節奏是切分音節奏。如果把切分音掌握了,整首歌曲就很容易學會。因此,設計了切分音節奏的聽辨與正確演唱是本課教學難點。

首先,我在新授課環節中先解決這一難點,從拍節奏開始,先模仿老師拍節奏,讓學生輕鬆掌握切分音節奏的讀法並感受其強弱特點。這一環節學生表現的興趣濃厚。

在歌曲學唱過程中,先讓學生聆聽和模唱,感受歌曲中最突出的切分音節奏,再以接龍遊戲的方式進行按節奏讀歌詞,並讓學生找找歌曲中節奏完全相同的樂句,清楚歌曲的節奏、結構、旋律進行的特點,對歌曲有更深一層的瞭解。同時在聆聽、模仿、比較、表現等各種方式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逐步學會歌曲,理解音的強弱、高低等音樂要素,並對歌曲進行處理。整個過程是在解決難點節奏後進行,因此,學生對歌曲掌握較快,學的`很輕鬆。這一環節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了學生主動性。

最後,爲歌曲做舞蹈創編表演是本課的高潮部分。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土風舞的舞蹈動作特點,再由小組討論創編,爲我們今天所學唱的歌曲創編出屬於自己的土風舞動作。最後把學生分成三大表演組(唱歌、樂器、舞蹈)進行綜合表演,將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教學活動是雙向的,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功的同時也檢驗了老師的教學,以學生爲主體,在完成本課教學目標的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上收穫學習的快樂與成功也是本課教學的最終目標,在這節課上,我看到了學生很快樂,我也很快樂。

國小四年級音樂下冊教學工作總結人音版共3篇4

教材簡析:

笛子獨奏曲《牧羊姑娘》系根據同名歌曲的曲調改編而成。歌曲敘述了舊時一個窮苦的牧羊女的淒涼生活。樂曲的第一部分,獨奏樂器雙簧管奏出充滿辛酸、哀怨的主題,雙簧管的音色帶有憂鬱的色彩,這四句曲調又都是由高向低進行,使音樂更顯得蒼涼而悲傷,令人爲牧羊女的不幸而一掬同情之淚。第二部分音樂是在主題旋律的基礎上加以變化和發展的,這一部分音樂在旋律上略有上揚,節奏也較活潑,音樂的色彩略顯明亮。也許是牧羊女對往日曾有過的美好時光的回憶?也許是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可是這都是瞬間即逝的景象。末尾句下行的旋律使幻想破滅,回到了悲慘的現實——荒山枯草,涼風颼颼。在雙簧管獨奏的華彩段之後,悲涼的主題旋律重現,由樂隊和雙簧管分別演奏前、後半段旋律,將孤獨的牧羊姑娘和飢餓的羊兒留在那暮色降臨的山坡上。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器樂曲及歌曲《牧羊姑娘》,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悲傷情緒

2、通過對比欣賞使學生感到生活的快樂,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學生了解下行旋律對音樂情緒的表現作用

教學重點:

1、感受《牧羊姑娘》的悲傷情緒突出(突破)方法

2、利用多種感官(聽、唱、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通過對比欣賞,提高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教學難點:

能體會稍慢的速度、疏鬆的節奏、旋律下行對錶現悲傷情緒所起的作用

教、學具準備:自制教學掛圖、曲譜若干、自制教學CD盤、白紙

教學過程:

導入:談話

師:歡迎同學們和康老師一起走進今天的音樂40分,我們今天的音樂旅程是--欣賞。請大家欣賞六段音樂,你們仔細聽,哪一段音樂表現了悲傷的情緒?把答案序號記在紙上,也可以記在心裏。

一、聽六段錄音;

師:放六段音樂錄音生:靜聽

討論:哪段表現了悲傷的情緒?生:可以拿出準備好的白紙記下序號,生:聽辨哪段表現了悲傷的情緒,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答

答案: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二、復聽:

師:那下面咱們再來聽聽這三段的音樂,你們仔細聽他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區別?

師生問好,生:完整地聽三段錄音, 注:學生聽不出來沒關係,可以再聽 導入用學生喜歡的語言,能激起學習慾望

學生自己聽辨,對學生聽音樂的能力是一個鍛鍊,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小結:區別就是表現音樂的形式不一樣,前兩首是器樂曲,後一首是女聲獨唱。

相同點就是三段音樂的旋律是一樣的,都表現了悲傷的情緒。

三、演唱主旋律:

師:既然同學們都說這三段音樂是悲傷的,那麼咱們就來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樣表現悲傷的情緒的。生:可以討論也可以獨立回答(不要求學生的語言多精確,貼近意思就可以了)

(教師出示主旋律)

師:用口琴示範演奏,生:可以邊聽邊輕聲唱 師:無伴奏和學生一起唱,生:無伴奏和老師一起唱 師:口琴伴奏,生:演唱

四、分析主旋律的音樂表現手法:

師:現在咱們就來分析一下這段音樂怎樣表現悲傷情緒的?生: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板書演示分析結果: 速度:緩慢的 節奏:疏鬆的 旋律行進方向:下行

五、擴展:

1、歌曲欣賞:

師:剛纔同學們說了,這三首樂曲主旋律是一樣的,其實前兩首器樂曲是根據後面的歌曲改編的,那現在咱們現在完整地聽聽這首歌曲表現了怎樣的音樂形象?生:完整地聽歌曲體會音樂所表現的音樂形象

(出示歌詞)

小結——悲傷的牧羊姑娘形象

2、給歌曲取名字:

師:咱們聽了器樂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給它取個名字嗎?

師:對了咱們今天欣賞的就是由的《牧羊姑娘》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取名字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

六、思想教育:

師:大家看黑板,咱們今天欣賞的樂曲都和放牧和牧童有關,那麼同樣都是牧童,可爲什麼他們的生活卻完全不同呢?

師:就是因爲生活在舊社會,牧羊姑娘挨冷受凍,還受欺負。而咱們同學穿着整齊的校服、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應該怎樣做呢?

生:再演唱一遍歌曲,結束今天的音樂旅程。

七、結束:

師:咱們欣賞了一首動人的《牧羊姑娘》最後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再來演唱一遍歌曲,結束今天的音樂旅程。

通過欣賞音樂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感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學習機會,熱愛學習。

教 學 反 思:

本節課我從音樂本位出發,深度挖掘教材的潛在文化要素,並通過多種形式深入淺出的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作品,取得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需要改進的地方也有很多:課件準備不夠充分、教學時間把握不夠充分、豎笛演奏音效不夠理想等,這些不足之處我會及時總結,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儘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