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區域地理有哪些要點

一、編經緯,定區域

複習區域地理有哪些要點

這是我們進行解答地理問題首要的、關鍵的一步,是基礎。因爲學生如果把位置判斷錯誤,那麼學生所得出的結論一定是錯誤的,尤其在大學聯考中的“串題”和綜合題,學生會造成嚴重的失分。那麼針對這一情況,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選取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上的主要經緯線。讓學生用紅顏色的筆描出來。

中國地圖上的主要經緯線:

緯線:40°N、35°N、30°N、23°26′N、20°N

經線:120°E、110°E、100°E、90°E等。

世界地圖上的主要經緯線:

經線:120°E、120°W、150°E、70°W、80°W、0°

緯線:30°E、30°N、30°S等。

然後,採用上述經緯度來編織區域板塊,第一,選取上述重要經緯線,在腦海中形成網格狀經緯儀,並想像其自轉起來。第二,在區域複習時,這些重要的經緯線穿過各大洲重要的地形區、氣候區,和大洋的位置對應起來,就形成了平面的地球儀。第三,在複習系統地理時,進一步豐富這些重要經緯線穿過地區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如工業區、農業區、重要國家、城市、港口、交通線、礦業基地、旅遊點,如果這樣循序漸進利用經緯網定位和區域識別就比較方便了。讓學生把經緯線內區域轉繪到白紙上,再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記憶,讓學生邊畫邊記憶其突出的輪廓特徵。

最後,讓學生閉上眼睛,教師說出一個區域,學生來想象其位置及其輪廓,這樣的訓練要多次的反覆,讓學生在大腦中存幾幅區域圖。構建區域位置的框架,從而能準確快速的判斷地理事物的位置,爲解答地理問題做好準備。

二、用原理,抓特徵

大學聯考強調運用所學理論聯繫實際,突出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理解地理基本規律和原理,運用所學的地理及相關學科的知識和觀點,運用地理事實材料,簡明地推導或定性地說明地理規律和原理”是大學聯考地理的十項能力要求之一。地理原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繫的地理理性知識,是前人對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的理論概括。我們應該在掌握區域地理的一些地理事實和現象的同時,利用我們學過的原理和規律來解釋和分析這些地理事實和現象,並且能從中抓住每個區域的最突出特徵。爲此,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教師在上述的區域中選取一個,讓學生先說出此區域的地理事實和現象,學生很快就會說出此區域的地形、氣候、河流、土壤、生物等自然特徵和此區域的工業、農業、交通、城市等人文特徵,然後教師提出問題:

1.本區域內部的自然要素之間有什麼關係?

2.本區域內部的'人文要素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3.本區域內部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間有什麼關係?

然後,將上述原理和規律運用到此區域當中。例如:學生已經學完非洲自然環境這部分內容,請他們閉上眼睛,按照頭腦中出現的心理地圖描述非洲的自然環境,學生可能會說出:“非洲大陸上高原面積很大;北部有大面積的沙漠;中部有一個大盆地;東部有東非裂谷帶;東北部有條大河──尼羅河;東非高原上有很多野生動物;非洲的周圍有大西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等。”

學生實際上是在描述非洲主要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間分佈,地理要素的空間分佈反映了地理要素的空間聯繫,所以學生也是在描述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空間聯繫。這種空間分佈和空間聯繫是義務教育階段地理學習的主要內容。在教科書中,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間分佈是顯性的,與之對應的空間聯繫是隱性的,因此,空間聯繫的觀念是在學習空間分佈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

區域內的自然地理要素不只是在空間上相互聯繫着。由於它們是由最初均一的地球分化產生出來,所以又在因果關係上有密切的聯繫。就非洲大陸而言,這裏的因果關係表現爲,非洲大陸的地理位置與非洲氣候的關係、非洲氣候與非洲自然帶分佈的關係、洋流與非洲氣候的關係、尼羅河的流向與非洲東部地形的關係等。

自然地理要素與人文地理要素之間同樣存在着複雜的聯繫。這種因果聯繫的教學比空間分佈的教學難度要大,因爲理解自然地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需要更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也需要更多的知識背景。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避免出現下述問題:

一是操之過急,把問題設計很大,導致學生無從下手。例如,要求學生舉例說明哪些因素影響到亞洲和歐洲人口的分佈。

二是忽略學生相關背景知識。例如,“綜合所學知識,說說亞洲東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地區發展高產糧食作物水稻有哪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所提供的背景,除了亞洲自然環境的基本知識外,只是“亞洲人口最多”的信息。而學生要探究這樣的問題,還需要知道水稻種植的基本知識,才能把水稻生產和當地自然及人文地理要素結合起來思考問題。否則,學生如何回答出某一區域發展水稻有哪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呢?這類學習活動宜採用給出或由學生蒐集相關背景資料,逐步來認識各種要素聯繫的方法。

三、聯熱點,重應用

社會焦點與熱點問題經常是地理大學聯考試題的切入點,而這些熱點、焦點的發生又必然在一定的區域之中。近幾年的大學聯考題都涉及到焦點、熱點。但要記住,熱點、焦點問題最終落腳點還是考查地理知識與地理能力,考生要將熱點、焦點問題迴歸到課本,從中找出相關的地理素材,用學科知識去分析、闡釋和評價重大社會問題及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例如伊拉克熱點,考生應弄清:伊拉克首都是巴格達,地跨底格里斯河,位於印度洋板塊上,那裏曾是巴比倫王國的發祥地,美索不達尼亞平原,灌溉農業爲主,椰棗出口特產,白種人,阿拉伯民族,還有附近的海區的密度流,石油的成因,出口路線,及石油利用帶來的環境問題。)抽象地說有環境問題、資源問題、能源問題等,具體地說有沙塵暴、南水北調、西氣東輸、青藏鐵路,阿富汗問題、中東問題、臺灣、生態農業、循環經濟、“十一五”計劃、神洲六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及返回、“麥莎”颱風、安徽地震、構建和諧社會等。再往具體的說還有建築中房屋的朝向、太陽能熱水器安放角度、北方秋雨、南方梅雨、貴陽冬雨的現實解釋等等。這就要求每位考生將地理與生產、生活相聯繫,從地理學的角度去發現、解釋、解決這些問題。我在複習時儘可能的把熱點、焦點具體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