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教學設計

澳大利亞的教學設計

澳大利亞的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依據地理新標的要求,程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教學設計要體現探究學習的理念,鼓勵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創設學習情景,引領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地圖找規律,探究問題引資料,並能夠運用比較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實現地理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習目標

1.知道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的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區,農牧業和工礦業發達。

2.學會利用舊知識探究新問題,利用資料說明爲什麼澳大利亞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3.通過分析澳大利亞農牧業的發展佈局,認識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必要性。

學習重點

1.能夠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探究澳大利亞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

2.通過澳大利亞的農業、牧業和礦業發展的案例,分析說明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必要性。

學習難點

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探究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教學,推薦相關網址或參考資料

學生:分組蒐集有關澳大利亞的資料

教學時間:1時

教學過程

回顧舊知,引入新。

教師 同學們,我們前邊已經學過了日本、印度和俄羅斯等國家,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瞭解一個國家?

學生 位置、地形、氣候、農業、工業……

教師 那麼我們今天就利用已學會的這些方法再認識一個國家:澳大利亞。

教師 出示圖8.35,澳大利亞在世界中的位置圖。

學生 讀圖找出澳大利亞的位置特點:南半球、獨自佔有一個大陸、南迴歸線穿過中部等。

教師 澳大利亞位置的獨特性決定了它自然環境的特點,造就了它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下面我們一起到澳大利亞的國家野生動物園去看一看。

教師 多媒體播放澳大利亞野生動物園影片(也可出示澳大利亞特有動物的圖片或看本插圖)。提出問題:澳大利亞生物的共性是什麼?

學生 觀看影片欣賞動物,感悟澳大利亞生物的古老性和原始性,萌生探究澳大利亞生物原始性的慾望。

探究一:我談澳大利亞生物的原始性

1.澳大利亞生物的原始性與大陸漂移的關係?

2.澳大利亞大陸長期孤立於南半球的海洋上對生物進化的影響?

3.比較澳大利亞大陸與南極大陸在生物物種方面的差異。

學生小組自選探究題,尋找證據。組長彙報討論結果。(可展示圖像材料或字材料證明觀點)

題1:運用大陸漂移學說從時間上說明澳大利亞生物的原始性。

題2:利用物種進化原理從空間上說明澳大利亞生物的原始性。

題3:說明自然環境對澳大利亞生物的影響。

教師 出示材料:

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000種,其中有9000種是其他大洲所沒有的,佔植物總數的75%;有鳥類650種,450種是特有的,佔鳥類總數的69%。全球有袋類動物150種,南美洲只有幾種,大部分都分佈在澳大利亞。

師生 共同感悟:澳大利亞不愧爲“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學生 自讀“材料”,瞭解澳大利亞的養羊史。

教師 同學們,我們在逛商店時看到一些羊毛衫上標有“100%澳毛”的字樣,就是說這些羊毛衫全部是用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羊毛織成的。澳大利亞發達的養羊業使其成爲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因此澳大利亞被稱爲“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教師 (多媒體出示牧場景觀圖片)澳大利亞地廣人稀,農場的規模很大,機械化程度很高。假如你是當地的一個牧場主,你會將自己的牧場建在哪裏呢?

探究二:我選擇牧場址

1.根據澳大利亞的地形選址。

2.根據澳大利亞的氣候選址。

學生 小組自選題,選擇牧場位置。組長彙報結果指圖講解(不僅要說明所選位置,而且要闡明選擇依據):

題1:充分利用澳大利亞的地形圖(圖8.38):通過讀圖得知澳大利亞的地形分爲東、中、西三部分,東部爲地,北有大分水嶺,東南有該國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中部是澳大利亞大盆地,有北艾爾湖;西部是低矮的高原。據此得出可將牧場建在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及東南沿海地區,因爲這些地區地下水豐富,牧草優良,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爲天敵,一年四季可露天放牧。

題2:充分利用澳大利亞的氣候圖(圖8.39):通過讀圖可以看出南迴歸線穿過澳大利亞的中部,氣候主要爲熱帶和亞熱帶氣候類型,南部沿海地區爲地中海氣候。據此得出可將牧場建在熱帶草原地區,因爲這裏氣候溫暖溼潤,利於牧草生長。

教師 (肯定學生的探究結果,提出問題加以引導)剛纔我們分別依據地形和氣候因素選擇了牧場址。下面你再從地形和氣候兩個方面綜合考慮你的選址方案,看看會有做出什麼調整?

學生 西部和中部的南迴歸線附近地區不能建牧場,因爲雖然這些地區具備了地形方面的優勢,但卻是熱帶沙漠氣候,氣候乾旱,缺少水。

教師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僅選擇了自己的牧場址,而且學會了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麼請驗證一下你的選址是否合適。

教師 多媒體出示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分佈(圖8.37)。

學生 選址正確,感受成功的喜悅。

學生 讀圖進一步瞭解澳大利亞四個不同農牧業區的分佈,認識澳大利亞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因地制宜的發展農牧業,因此農牧業一直在其經濟中佔居着重要地位。

教師 同學們,澳大利亞不僅有發達的農牧業,而且礦產資豐富,在發展採礦業方面具有很大的資儲量優勢。(出示閱讀材料):

澳大利亞鋁土礦的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35%,居世界首位;鐵礦、鎳礦、鋅礦和錳礦的儲量居世界前5位;其他礦產,如煤炭、石油、天然氣、金礦、鎢礦等的儲量也很豐富。

教師 現在澳大利亞的採礦業、冶金和機械製造業等工礦業已經成爲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因此又被人們稱爲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教師 出示澳大利亞礦產和城市分佈圖(圖8.40)。

學生 讀圖找出:1.澳大利亞的主要礦產(煤、鐵礦石等)及分佈。

2.澳大利亞的主要城市悉尼、堪培拉、墨爾本等。

教師 通過讀圖可以看出,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區。假如你是一位人口學專家,試利用所學過的知識分析影響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分佈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三:我看澳大利亞的人口分佈

1.地形對澳大利亞人口分佈的影響。

2.氣候對澳大利亞人口分佈的影響。

3.交通對澳大利亞人口分佈的影響。

4.歷史對澳大利亞人口分佈的影響。

教師 多媒體出示悉尼歌劇院、首都堪培拉等城市景觀圖片。

延伸教案:

第三章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佈(第一課時)

第三章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佈(第一課時)

目標

1、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和體驗出發,舉例說出氣溫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2、學會使用氣溫資料,繪製氣溫曲線圖,並能讀出氣溫的變化規律。

3、通過學習,充分認識到氣溫與人類生活?生產的關係。學會關注生活,感受“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基本理念。

重點

學會閱讀、繪製氣溫變化曲線圖。

教學方法

講述法、讀圖分析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電腦課件一套?直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炎熱的夏天過了,我們都感到了秋天的寒意,同學們的衣着也由單薄的夏裝換上了較厚的秋衣,這說明氣溫發生了變化。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中經常提到氣溫這個詞。氣溫就是表示空氣冷熱程度的物理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氣溫的知識。

(二)新課教學

板書: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佈

(教師)氣溫與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板書 一、氣溫與生活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書P50頁的5則資料,看看氣溫與什麼有關?(請生閱讀後稍作討論)

(學生作答)生活

(教師)這說明氣溫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很大,那麼,氣溫到底怎樣測出來的?請同學們閱讀書P50頁“氣溫的觀測”。

提問:⑴氣溫的觀測用什麼工具?(溫度計,放置離地1.5米)

⑵通常一天進行觀測的次數、時間?(4次。8時?14時?20時?2時)

(教師)過渡:氣溫是隨時都在變化的還是不變的?

請學生舉例,得出:“氣溫是變化的”

板書 二、氣溫的變化

(教師)氣溫是如何變化的?有規律嗎?

舉例:早晨冷,中午熱。夏天熱,冬天冷。

引出習語“午熱晨涼,冬寒夏暑”

板書 午熱晨涼,冬寒夏暑

(教師)我們在研究氣溫的變化規律時,經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氣溫的值。如: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

大屏幕出示圖3.10

(教師)指圖提問:

日常說今天的氣溫多少度,這是指一天中氣溫的最高值,最低值?還是日均值?

學生答:日均溫。

日均溫怎樣計算呢?

學生答:4次氣溫數相加除以4。

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依次類推。

月平均氣溫是一月內每天日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

年平均氣溫是一年內各月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

(教師)一個地區的氣溫變化是有規律的,以一天爲週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日變化,以一年爲週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年變化。

板書:1、氣溫日變化

大屏幕出示圖3.12“氣溫日變化”圖,看圖提問:

⑴圖上橫座標代表什麼?縱座標代表什麼?

學生答:分別是一天的時刻?氣溫度數。

⑵讀出一天中最高與最低氣溫出現的時刻及溫度數。

學生答:14時即午後2時(約31℃)?4時即 日出前後(約24.5℃)。

指導學生用直尺?三角板在書上的圖上量。

⑶日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叫做什麼?

學生答:氣溫日較差。(31℃-24.5℃=6.5℃)

⑷引導學生觀察得出:通常,從日出前後到午後2時左右,氣溫不斷升高;從午後2時左右到次日日出前後,氣溫不斷下降。

⑸讀出不同時間的氣溫值,求出它們的平均數,就是日平均氣溫。

板書:2、氣溫年變化

大屏幕出示圖3.13“氣溫年變化圖”,看圖提問:

⑴圖上橫座標代表什麼?縱座標代表什麼?

學生答:分別是月份?氣溫度數。

⑵讀出一年中北半球陸地上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出現的月份及度數。

學生答:月平均最高溫約24℃(7月),最低氣溫約-6℃(1月)

(學生動手)指導學生用三角板?直尺量出。

⑶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什麼?

學生答:氣溫年較差。24℃-(-6℃)=30℃

⑷引導學生觀察得出:從1月到7月,月平均氣溫逐漸升高;從7月到來年1月,月平均氣溫逐漸下降。冬冷夏熱,四季變化明顯。

⑸讀出一年中各月的月平均氣溫,求出它們的平均數就是年平均氣溫。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

北半球氣溫曲線爲波峯狀。南半球因季節相反,氣溫曲線呈波谷狀(草圖示例)。

大屏幕出示圖3.14“某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圖”,指導學生完成活動1。

學生觀察用三角板?直尺算得出:

⑴最高月平均氣溫約22℃?7月。

⑵最低月平均氣溫約1.5℃?1月。

⑶氣溫年較差22℃-1.5℃=20.5℃

⑷該地氣溫年變化:夏熱冬涼,年較差大,四季分明。

過渡:這堂課學習了氣溫的一些知識,如何繪製氣溫曲線圖,讓我們一同來完成活動2。

板書:3、氣溫曲線圖的繪製

(教師)在黑板上簡要畫圖作示例說明。

強調“平均”、“相等的溫度差”、“用點標註”、“平滑的線”、“寫圖名”。

在繪圖過程中,適當指導學生繪圖中的一些問題:

⑴圖幅大小要適當。

⑵縱座標選取的刻度大小應便於標出氣溫的最低值和最高值。

⑶就相應的月份和氣溫畫一條十字交叉線,然後在交叉線點處標上點。

⑷曲線應光滑,不能是折線。

(學生動手)然後讓一名學生上臺板演畫圖,其餘學生動手繪圖練習。

音樂伴隨)

(三)課堂小結

這堂課我們瞭解了氣溫與我們生產、生活的關係,而且知道了氣溫的變化。那麼,氣溫的分佈如何,下堂課我們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佈

一?氣溫與生活

二?氣溫的變化

午熱晨涼,冬寒夏暑

1、氣溫日變化:氣溫日較差

2、氣溫年變化:氣溫年較差

3、氣溫曲線圖的繪製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佈(第二課時)

萬州區高龍國中 譚萬新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佈圖,說出世界氣溫的分佈規律。

2、通過教師引導,學會閱讀和使用氣溫分佈圖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及抽象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構建學生的地理空間概念,培養學生崇尚科學、努力探尋自然奧祕的態度和精神。

教學重點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和氣溫分佈圖。

教學難點

理解氣溫變化規律和氣溫分佈規律。

教學方法

講述法、讀圖分析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電腦課件、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上節課,我們分析了不同時間氣溫的變化規律,即氣溫的日變化、年變化。這節課我們再來探討在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氣溫的分佈規律。

(二)新課教學

板書: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佈

三、氣溫的分佈

小黑板展示一幅等高線地形圖,讓學生讀圖回答問題:

⑴等高線是(地圖上海拔相同的點連成的線)。

⑵運用等高線是表示地面的高低。

⑶在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相等。

⑷等高線數值大,海拔高;數值小,海拔低。

⑸等高線稠密的地方,坡度陡 ;稀疏的地方,坡度緩。

⑹等高線是封閉形狀。如果中心海拔低,表示的是窪地。如果中心海拔高,表示的是山頂。

教師設問:地球表面高低不同,我們能用等高線圖表示出來。那麼,世界各地的冷熱也不同,能不能用類似的方法來表示出氣溫的水平分佈呢?

大屏幕出示圖3、15,思考:

⑴這張圖與我們學過的什麼圖比較相似?(等高線地形圖)

⑵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氣溫是否相同?(相同)

⑶相鄰兩條等溫線的溫差是多少?(4℃)

⑷等溫線閉合處,如何判斷是高溫中心還是低溫中心?

等溫線呈封閉形狀,如果中心氣溫低於四周氣溫,表示的是低溫中心;

如果中心氣溫高於四周氣溫,表示的是高溫中心。

⑸等溫線的疏密與氣溫變化之間是什麼關係?

等溫線稠密的地方,溫差大;稀疏的地方,溫差小。

(學生活動)讓學生仿照等高線圖的判讀方法,引導學生看圖,分析、討論、搶答。

(教師)過渡:學習了等溫線圖,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氣溫是如何分佈的?

大屏幕出示圖3、17“世界年平均氣溫分佈”圖

(教師引導)⑴這是一張什麼圖?

⑵這張圖與以往我們見過的圖有什麼不同?

(學生活動)學生讀圖、思考、討論、回答:

⑴這是《世界年平均氣溫分佈圖》

⑵從圖例、等溫線等方面描述。

(教師引導)請學生從《世界年平均氣溫分佈圖》上描繪0℃、10℃、20℃等溫線,在圖中發現氣溫分佈有什麼規律?

(學生活動)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會有很多發現。

如:⑴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

⑵一般情況,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⑶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溫線較爲平直。

⑷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溫線數值逐漸增大,南半球等溫線數值逐漸減小,由此可以判斷所在區域位於北半球或南半球。

板書:1、一般來說,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教師)那麼,同一緯度地帶,陸地和海洋氣溫有沒有差別?

設問: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河岸和水中的感覺?

哪位同學來描述一下?

(學生搶答)學生結合親身經歷,回答:

中午河岸氣溫高,河水氣溫低;晚上,河岸氣溫低,河水氣溫高。

(教師引導)同學們都有這種感覺,推理:在同一緯度(同一地點)的陸地(河岸)和海洋(河水)在夏季(中午)和冬季(晚上)氣溫的變化規律。

歸納總結:由此可以推斷“陸地”和“海洋”之間也存在這種差異。得出結論:受海陸的影響,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也不一樣。

板書:2、同一緯度,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教師承轉)同學們對氣溫的規律總結得很好,下面我們繼續探究,請看大屏幕。

出示圖3、17“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佈”圖,完成活動1,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作答:

⑴從赤道向兩極,氣溫是如何變化的?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赤道及其附近地區氣溫最高,由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主要原因是各緯度接受太陽輻射的差異。

⑵年平均氣溫高於20℃和低於-10℃的主要緯度範圍?

年平均氣溫高於20℃的地區主要分佈在南北迴歸線之間,低於-10℃的地區主要分佈在南北極圈以內。

過渡:剛纔通過學習,同學們知道了氣溫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影響。那麼,氣溫是否受地形影響。

(教師)提問:同學們爬過山嗎?有什麼感受?誰來描述一下?

(學生搶答):爬山時,在山腳下穿短袖襯衫還覺得熱。到達山頂,感覺冷,還要加衣服。

(教師)這說明,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據觀測,在同一地點,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板書:3、同一地點海拔高,氣溫低,海拔低,氣溫高。

大屏幕出示圖3、16氣溫的垂直變化,指導學生完成課本P53頁。活動2:

山底海拔720米,氣溫是28.8℃,計算出山頂海拔1520米處,氣溫應是約24℃。

請生演算,看誰算得快而準,並讓先舉手的同學講一講計算結果和思路。

(三)課堂小結

從水平分佈和垂直變化兩個方面,對氣溫的空間分佈規律進行概括。

課堂練習

1、爲什麼我國南北方的景觀相差如此之大?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試分析兩句詩中所蘊含的地理原理。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佈

三、氣溫的分佈

1、一般來說,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2、同一緯度,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3、同一地點,海拔高,氣溫低;海拔低,氣溫高。

日本

第七 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日本

目標:

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範圍,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徵及自然資;

2、探究日本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及水平,瞭解中日貿易聯繫狀況,記住日本主要工業區的分佈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3、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和地理學習能力;

4、從日本經濟發展過程中,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有助於理解我國“科教興國”策略的重大意義

重點和難點:

1、日本自然地理特徵;

2、日本多火和地震的原因;

3、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準備和方法:

1、《櫻花》

2、<日本>

3、活動設計

採取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把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師加以引導

時安排:2時

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教學提示與建議

[開始]屏幕顯示日本富士圖(帶櫻花的一幅),名曲《北國之春》,用於前播放,營造氣氛。上時,停放音樂,導入新後。

[提問]:同學們,通過看和聽,你有什麼要說的?學生髮言,把學生引入日本話題。

[板書]第七第一節:日本 ( 版面1)

[導入新]:學校組織一批學生到日本修學旅行,下面幾種運輸方式都能到日本嗎?爲什麼?

1、汽車 2、火車 3、飛機 4、輪船

(讓學生去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

[活動]:四人一小組,根據下面提供的四個問題, 採取合作學習的方式,選擇其中的一題展開探究討論,然後用你最喜歡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討論結果。

[探究題活動1]:(版面2) 合作完成1、日本的領土主要由哪幾個大島組成?

2、地圖冊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東京的距離

3、日本有那幾個著名的城市?並能在地圖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個島國,英國也是一個島國,比較這兩個國家跨越的經度和緯度,那個國家大,這對地理環境的複雜程度有影響嗎?

(讓學生帶着問題探究討論,畫面切入到“世界政區圖”、“日本圖”)

[板書]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徵

教師此時指導學生閱讀“世界政區圖”、“日本圖”和“富士圖”,結束後重新顯示版面2(自然地理特徵思考題),讓學生回答問題,講出日本的位置和領土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徵。教師予以必要的補充和強調有關內容。顯示“日本圖”(版面3),教師邊講邊指圖,圖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國四個大島的名稱用紅色顯示,並由小放到大再縮小定格,讓學生掌握這四大島的相關位置,(版面4)、 (版面5)、 接着屏幕左側顯示富士的圖(版面6),在屏幕右側教師要告訴學生富士是座活火,200多年前還曾噴發過,它被日本奉爲“聖嶽”,是日本的象徵,也是日本著名的旅遊勝地

[探究題活動2]:讀圖7.5-7.7分析完成(版面7)

1、日本爲什麼多火和地震?

2、日本多火。火能給人類帶災難,但是在火非活動時間,能夠利用火爲人類造福嗎?

3、日本經常有地震發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達1500多次。人們採取很多辦法預防地震,或者減小地震帶的危害。我國也是多地震的國家嗎?爲什麼?你瞭解哪些防震減災方面的知識?

(版面8),(版面9),(版面10)。讓學生對火和地震有感性認識。接着顯示“日本和中國人口比較表學生分析(版面11)

第二時:

國家 人口數(億)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國 13 960萬

日本 1.27 37.7萬

[閱讀材料](版面12)

日本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3萬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國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業銀行中,日本佔18家

日本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

[板書]二、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版面13)

關於日本工業部門,利用多媒體補充有關內容。橫濱港等待裝運出口的日本汽車圖。關於主要工業原料進口情況,可顯示“日本主要工業原料從國外進口所佔百分比圖”(版面13)和“日本主要工業原料示意圖”(版面14),教師簡要講解日本主要原料的進口國和地區,爲以後的世界地理學習打下一定基礎

[探究題活動3]:(版面15)1.日本發展經濟的有利條和不利條是什麼?

2、 日本經濟發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業部門?

3、 日本主要工業原料自哪些國家(地區)?

4、日本貿易對象是哪些?中日貿易情況怎樣

有利條:(1)豐富的人力資 (2)較高的科技水平 (3)島國的優勢

不利條:自然資缺乏

最後佈置第1時作業,顯示“日本空白圖”,讓學生說出日本四大島、鄰國、富士、主要港口的英代號。學生回答正確,屏幕上就出現相應位置的字並伴之以動聽的聲音,以示表揚。

[板書]三、太平洋沿岸的工業

[探究題活動:4]:(版面15)

1、看看日本工業 主要分佈在那裏?

2、 綜合分析日本工業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會對日本經濟帶那些影響?談談你的看法

4、閱讀本24頁有關資料,回答問題(版面16)

閱讀 “日本主要工業區的分佈”圖,把圖中的主要工業區用紅色塊顯示圖中的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藍色顯示,加深學生對主要工業城市和港口位置的瞭解。然後提問:日本工業爲什麼分佈在這裏?然後顯示幾幅圖片:“日本富士和高速鐵路”圖片、“填海造陸”圖片、有關大阪的鳥瞰圖片。教師邊講邊播放有關內容。(版面18)(版面19)

[板書]四、兼有東西方化特點(版面20)

這一部分內容,學生不難理解,但缺乏感性認識。在教師講解的同時,可接連播放較多的動靜態畫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婦女”(版面20)、“日本茶道”圖片(版面20),然後,以教學綱要總結全(版面20)(略)

[探究題活動:5]:最後佈置本節堂作業:顯示“日本工業區分佈空白圖”(版面41),讓學生回答圖中英字母所代表的工業中心名稱,並思考回答日本工業分佈在這裏的原因。(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完成,同時藉助於多媒體,通過這多個版面的播放,輔之以教師的講解,學生普遍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興趣很濃,教學效果很好。)

[反饋練習]

(一)填空題

1、 東亞包括中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個國家,日本居民主要是______民族。

2、 日本的領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個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

3、 日本的地形以______和______爲主,該國最大的平原是______平原,最高的______。

4、 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______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相比,冬季______,夏季_______,降水______。

5、日本四大工業區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

(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填在括號內)

1.日本四大島從大到小的排到順序是:[ ]

A.北海道、九州、四國、本州

B.九州、四國、本州、北海道

C.四國、本州、北海道、九州

D.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

2.下列四國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中國 B.蒙古

C.朝鮮 D.日本

3.日本經濟發達的有利條有[ ]

A.島國海岸線曲折,但良港不多 B.國土狹窄,自然資貧乏

C.氣候適宜,耕地很多 D.科學技術水平高,人力資充足

4.日本工業區主要分佈在東部沿海一帶的主要原因是[ ]

A.氣候適宜、降水豐富

B.多優良港口,便於原料輸人、工業產品輸出

C.自然資豐富,工業發展潛力大

D.勞力資豐富,市場大

(三)開放題:

從地理的角度,探討日本作爲一個經濟大國對中國發展的影響。(提示:從資、市場、地理位置等方面探討。)

板書設計:

第七第一節:日本

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徵

1、日本概況

2、日本多火和地震的原因

3、日本多火的利與弊

二、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1、日本發展經濟的有利條和不利條是什麼?

有利條:(1)豐富的人力資 (2)較高的科技水平 (3)島國的優勢

不利條:自然資缺乏

2、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

三、日本工業區的分佈

1、日本工業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2、原因

四、兼有東西方化特點

極地地區 學案設計

極地地區 學案設計

一、課標要求

說出兩級地區自然環境的特殊性以及開展科學考察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二、本課目標

1、能夠在南北極地區圖上辨別極地地區的範圍、位置及經緯線特點和地球自轉方向。

2、瞭解兩極地區自然環境的特點及差異。

3、瞭解兩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和環境保護的意義。

三、課前準備

如果你是一位將要隨科學家到兩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人員,那麼你需要了解哪些有關問題?

四、知識建構

知識點1:冰雪覆蓋的地區

播放極地地區的DVD,歸納神祕的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位置和自然環境特徵。

探究一:

1、請同學們從極地圖中查出兩極地區的位置範圍和周圍的大洲或大洋。

答:北極地區:位於北緯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圍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繞。

南極地區:位於南緯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繞。

2、從緯度位置看,兩極地區接受的熱量多嗎?試從這個方面解釋兩極地區冰雪覆蓋的原因。

答:兩極地區緯度高,太陽斜射,所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大部分地區冰雪終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蓋着陸地和大洋。

總結:由於太陽斜射,兩極地區氣溫很低。都有極晝、極夜現象,這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

3、分析課本102頁有關材料,探究:在兩極地區不同的氣溫影響下,氣候和自然景觀會有什麼差異?

答:南極氣候:酷寒、乾旱、大風。南極景觀:厚厚的冰層,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稱爲“白色沙漠”和“風庫”。

北極氣候:氣溫高於南極,降水多於南極,風速小於南極。北極景象:終年冰封,冰雪天地。

總結:緯度高,氣溫低,冰天雪地,南極酷寒、乾旱、大風。

探究二:

儘管兩極自然條件惡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圖10.3和圖10.4,說說最能代表兩極的動物各是什麼?

答: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探究三:

怎樣在以兩極爲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答:站在南極點上,前後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極點上,前後左右都是南方。

知識點2:科學考察的寶地

探究四:

1、閱讀自學104?106頁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南極地區有哪些自然資源?

答:(1)有煤、鐵等豐富的礦產資源。

(2)儲存着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

(3)沿岸棲息着無數的海洋生物。

(4)還有原始的自然環境,成爲天然實驗室。

2、南極大陸地下的煤是怎樣形成的?

答:原始的自然環境爲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據大陸漂移學說,南極大陸原來並不在南極位置,而是位於溫帶地區,生長着茂密的森林,經過地質變化形成煤層。

3、從南極地圖上,找出中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並描述它們所在的位置。

答:長城站崛起在喬治王島上,在西經60度,南緯60度附近。中山站聳立在南極大陸上,在東經70度,南緯70度附近。

4、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時間爲什麼都選擇在2月?

答:2月是南極地區氣溫最高的季節。

小結:兩極地區的地理位置用經緯線來確定,南極的氣候與北極相反。

5、自學105頁閱讀材料《穿越南極》,體會南極考察隊員勇於爲科學獻身的精神。

6、南極考察如火如荼,閱讀課本106頁內容,說說北極科考爲什麼越來越頻繁?

答: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有重要的科考價值。二戰之後,又在北極地區發現和開採了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

總結: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久的將來,兩極地區必將爲人類提供寶貴的財富。

知識點3: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極捕鯨的資料。兩極地區都有大量的生物資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濫捕和濫殺,使兩極地區的鯨魚資源已陷於危機之中。該怎樣對待兩極地區的資源呢?

答:

小結:人類再也不能失去最後這片淨土了,各國要引起重視,務必用條約的形式束縛各國。旨在保護南極環境的《南極條約》於1959年12月簽訂,我國於1983年正式加入。

五、課堂小結

南極地區:南極圈以內的地區

冰雪覆蓋的地區 北極地區:北極圈以內的地區

南極素有”冰雪高原”之稱,還被稱爲”白色沙漠”和”風極”

極地地區 代表性動物: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科學考察寶地:我國在南極地區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

真正建在南極地區的(即在南極圈以內)爲中山站。

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南極條約》,保護地球上最後一片淨土。

六、反饋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南極洲的礦產資源最豐富的是( )。

A. 鐵、煤 B. 石油、天然氣 C. 鐵、石油 D. 金、銅

2.有關南極洲的正確敘述是( )。

A.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洲,也是跨經度最廣的洲

B.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洲,也是緯度最高的洲

C.南極洲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200毫米,冬長夏短

D.南極洲雖然氣候嚴寒,但仍有少量居民定居在這裏

3.南極洲的氣候成因有( )。

A. 緯度低,陽光斜射,接受的太陽光熱少 B. 低氣壓控制,降水稀少,風力強勁

C. 海拔高,冰雪大陸,反射率高,更加寒冷 D. 終年處於極夜,無陽光照射

4. 世界上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是( )。

A.亞洲 B.南極洲 C.南美洲 D. 非洲

5.去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的最佳時間是( )。

A. 3 ??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1月??3月

6.距離南極大陸最近的大洲是( )。

A. 大洋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歐洲

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7、8月是南極地區的暖季

B.南極洲周圍海域漂浮着大大小小的冰山

C.南極洲全部位於南極圈內,是孤立於地球最南端的大洲

D.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多的大洲

8.關於北極地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北極地區中心大洋是北冰洋 B. 北極地區周圍環繞的是大洋

C. 企鵝是北極地區的象徵 D. 北極地區中心大洋是太平洋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都是終年寒冷的地區

B.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都是地球上的“風庫”

C.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寒冷,但降水量比北極地區大

D.南極地區由於降水量大,才形成了巨厚的冰層

10.難於在北極地區看見的動物是( )。

A. 企鵝 B. 海豹 C. 白熊 D. 馴鹿

11.被稱爲“白色沙漠”的地區的是( )。

A. 北極地區 B. 南極地區 C. 撒哈拉大沙漠 D. 塔克拉瑪干沙漠

12.從本初子午線向東環繞北冰洋的大洲依次是( )。

A. 歐洲、亞洲、南極洲 B. 亞洲、歐洲、北美洲

C. 亞洲、北美洲、 歐洲 D. 歐洲、亞洲、北美洲

13.中國在南極地區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的名稱是( )。

A. 長江站 B. 長城站 C. 中山站 D. 黃河站

14. 2005年1月18日3時16分,一支科考隊登上了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南緯80度22分00秒,東經77度21分11秒,冰穹A海拔4093米。派出這支科考隊的國家是( )

A.美國 B. 俄羅斯 C. 日本 D. 中國

15.1959年12月,爲了保護南極的生態環境,和平利用南極,澳大利亞、阿根廷等12國簽訂了《南極條約》。中國加入該條約的時間是( )

A.1963年 B. 1973年 C. 1983年 D. 1993年

16.地球上四大洋麪積排序正確的是( )。

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C. 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 D. 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17.領土沒有進入北極地區的國家和地區是( )。

A. 英國 B.格陵蘭(丹) C. 加拿大 D. 俄羅斯

18.站在南極點上看方向,四面八方都是( )。

A. 正東 B. 正西 C. 正南 D. 正北

19.南極洲大部分地方覆蓋着冰層,冰層平均厚度爲( )。

A. 500米 B. 1000米 C. 2000米 D. 3000米

20.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目前,南極洲還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 B. 南極洲不屬於任何國家和地區

C. 南極洲沒有常住居民 D. 各國科考隊員是南極洲的常住居民

21.位於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的海峽是

A.麥哲倫海峽 B.德雷克海峽 C.白令海峽 D.莫桑比克海峽

22、七大洲中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亞洲 B。南極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23、南極洲沒有位於哪個半球的陸地

A.東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二、綜合題

1、讀“南極地區圖”,回答問題

⑴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

A 洋;B 洋;C 洋;

D 洲;E 洲。

⑵我國建立的科學考察站:

F ,G 。

⑶在圖上畫出地球的自轉方向

2、讀北極地區地圖並完成以下各項

1.將代表以下海洋的數字填入圖中:

①大西洋 ② 太平洋 ③ 北冰洋

2. 將代表以下國家和地區的數字填入圖中:

④ 加拿大 ⑤ 美國

⑥ 俄羅斯 ⑦ 格陵蘭(丹)

3. 將代表以下大洲的數字填入圖中:

⑧ 亞洲 ⑨ 北美洲

4. 以下字母所代標的地理事物是:

A 海峽;

B 海峽;

C 島;

D 半島。

《地球的運動》教學設計

基本理念

1、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七年級的學生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缺乏理性認識。本節課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學的思想。通過活動、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

2、 採用討論比較方法展開“活動”

考慮到學生以前學過一些有關地球運動的知識。採用比較法進行討論,使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了解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的異同點,有利於知識的掌握,以及比較分析能力的培養。

3、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教師通過閱讀專業書籍,蒐集一些關於地球運動的資料,對教材中不容易理解的內容加以補充、說明。

知識目標:

1、 知道地球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週期、方向。

2、 知道地球公轉引起的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四季的變化

3、 記住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的度數、五帶的名稱和範圍。

能力目標:

1、 初步學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晝夜更替現象;初步學會繪製簡略的地球公轉示意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 通過活動用地球儀演示地球公轉,使學生能夠初步理解: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以及四季的變化與地球公轉的內在聯繫。

情感目標:

1、 通過介紹地球運動的形式和規律,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 通過講述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 地球自轉及帶來的影響。

2、 地球公轉及產生的影響。

教學難點:

1、 地球自轉產生晝夜更替。

2、 地球公轉且地軸是傾斜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產生

①一年中正午太陽的高低變化。

②一年中白晝的長短變化。

地面得到太陽光熱的多少 四季的變化

教學用具:

地球儀、手電筒等。

教學課時 擬用2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感受下列現象

日出日落

日出自東、日落自西

日出日落產生的現象

【講授新課】

一、地球的自轉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9材料“是天轉還是地轉”

學生閱讀後提問:

①、生活中我們感到是天轉還是地轉?

⑵、哥白尼的“日心說”其主要觀點是什麼?

學生回答問題。

今天,我們就學習關於地球運動的一些知識,首先學習地球運動的一種形式——自轉。

演示一: 教師展出地球儀,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並思考:地球是繞什麼在不停地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怎樣?(地軸。自西向東)(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歸納,並講述自轉的'週期)哪位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轉?(請2-3名學生上講臺演示)

板書:1、自轉運動的規律

①概念 繞地軸旋轉

②方向 自西向東

③週期 一天(大約24小時)

(承轉)日出日落現象是怎樣產生的?日月星辰爲什麼不西升東落?(由於地轉的自轉;因爲自轉是自西向東)

演示二:教師用手電筒照射地球儀,演示晝夜的產生,並講解產生的原因;然後再轉動地球儀,演示晝夜更替,並講解產生的原因。

板書:2、晝夜產生的原因

地球自轉一週,地球表面就完成一個晝夜交替,其經歷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地球的自轉,注意晝夜是怎樣交替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能力)在圖上找到中國北京、美國紐約、日本東京,並在地球儀上作好記號。

學生討論:

①當北京是白天時,紐約、東京哪個是黑夜,哪個是白天?(紐約是黑夜,東京是白天)②北京和東京哪個地方先見到太陽?這說明哪個地方時間早?(東京。東京時間早)

③東邊的地方和西邊的地方哪個時間早?(東邊)

④教材圖1.18:在同一時刻,姨媽和暢暢互致問候時,爲什麼會有時間上的差異?如果暢暢中午12點打電話給姨媽是否合適?爲什麼?(由於地球的自轉導致東邊比西邊的時間早。不合適,因爲這時紐約正是半夜)(學生討論後回答,教師略作講解)

教師小結:板書3、自轉的地理意義

①產生晝夜交替

②產生地方時差

第2課 在地球儀上認識經緯網教學設計

目標:

知識目標:1、認識地球儀。瞭解赤道、緯線、經線的定義,能夠在地圖、地球儀上準確地找出。

2、明確南北半球、東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 。

能力目標:掌握經線、緯線的特點、分佈、變化規律,能夠進行對比 分析。

情感目標: 加強對比分析思維的訓練。

教學重點:1、瞭解赤道、緯線、經線的定義,能夠在地圖、地球儀上準確地找出.

2、掌握經線緯線的特點、分佈、變 化規律,能夠進行對比分析

教學難點:掌握經線緯線的特點、分佈、變化規律,能夠進行對比分析

學情分析:學生對第一節課所講的地球的形狀、大小,缺乏理性思維,同時大多數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不夠,地球上的經、緯線比較抽象,學生難於理解

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

教學 媒體:地球儀、地圖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組織教學:

複習提問:

總結作業情況,地球的真實形狀描述:平均半徑、赤道周長、表面積;地軸、兩極

思考 、回答

回憶上節課所學內容,及時鞏固

引入新課:

地球的真實形狀由於很不規則,在日常運用時往往比較麻煩,因而人們常把它化簡成爲理想化的正球體模型。我們用的地球儀就是這樣樣。

觀察 地球儀、思考

引起學生對地球儀探索的興趣

瞭解地球儀

展示並轉動地球儀,組織

學生討論。

認識地軸、兩極、赤道

極圈、迴歸線、經線、緯

線、經度、緯度。瞭解低、

中、高緯度的劃分,南極

和北極各用什麼字母表

示?地軸是一個假象軸。

觀察地球儀,分組交流認識地球儀

掌握、理解。

讓學生通 過實際觀察認識、瞭解地球儀,直觀,印象深。

完成經線和緯線的表格

組織學生觀察地球儀和地圖,思考、討論,隨學生的討論逐漸顯示答案(表格見板書設計)

小組交流、討論,完成表格。

可 使學生對經線和緯線有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爲以後學習地球的運動打下基礎

觀察地球儀的轉動

演示地球自轉

介紹以右手指示地球儀轉動方向: 面向赤道(上北 下南)自西向東轉動,從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順時針。

觀察教師的演示,並實際操作

通過實際操作 ,能直觀地觀察地球儀的轉動。

達標反饋

指導學生上黑板繪製經緯網,並繪出主要的經線、緯線。如:赤道、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0度經線,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到黑板上繪製

鞏固知識

內容總結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內容

小組合作總結

培養學生歸納能力

方法歸納

注意觀察,多看地球儀,認識和領會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和赤道等這些基本點及線的重要性,辨認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辨別東經和西經的區別。

板書設計

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1)、地軸是假抽象

(2)、南極S,北極N

(3)、緯線和經線

經線

緯線

定義

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週的圓圈

形狀

半圓

長度

一樣

赤道最長,南北極 最短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東西方向

特殊線

0度經線

赤道、南北迴歸線、極圈

分佈規律

0度經線以東爲東經,數值越來越大,0度經線以西爲西經,數值越來越大並在180度東西經重合。

赤道緯度是0度,以北爲北緯,以南爲南緯,數值逐漸增大,到南北極點爲90度

半球劃分

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複習導入

在黑板上繪製經緯網圖,複習經緯線知識

回憶、思考

鞏固上節已學知識

師生互動1

用經緯網定位

舉例說明,經緯網可以 確定位置,它對軍事、航海、交通、以及氣象觀測等方面都有廣泛的用途。

給出經緯度,讓學生找位置;給出位置,說出經緯度。

學生思考、舉例

討論、思考、回答

認識經緯網的重要性

讓學生明白,說清南北緯、東西經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會出大錯。

完成21頁活動題

引導、啓發

交流、討論、合作

學會知識,關鍵在於會用。

用小乒乓球製作地球儀

明確製作步驟,對學生進行指導

分組合作完成製作,展示製作成果。總結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

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方法歸納

運用知識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多動腦、多動手,在過程中學習地理。在地球儀的經緯網上確定方向和任何一點的位置,並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板書設計

利用經緯網在地球儀上確定位置

1.上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經緯線的特徵和經緯度的劃分,爲了鞏固所學知識,希望同學們認真完成下列表格。

緯線(圈)

經線(圈)

形狀特徵

指示的方向

長度的分佈

標度的範圍

度數的變化規律

經緯度的表示方法[來

劃分地球半球的界線

數量特徵

2.組織學生討論,填出下表:最後讓學 生互相對答案。

經緯度數

判斷東西半球

判斷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極地之旅

第十章 極地地區

一、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兩極地區的位置範圍、氣候條件、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等。

2、會用地圖、景觀圖片和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出兩極地區的環境特點。

3、學會在以兩極爲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4、培養從圖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標

1、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一地區位置特點的方法。

2、掌握使用兩極地形圖和景觀圖片,總結歸納兩極地區氣候特點的方法。

3、使用兩極地區氣溫圖表區分兩極氣候的特點。

4、掌握利用經緯網在以兩極地區爲中心的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於探索的精神,並增強他們保護兩極地區環境的意識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兩極地區的位置、氣候、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等。

(二)教學難點

1、判斷兩極地區的方向,辨別周圍環境。

2、讀圖理解、區分兩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的差異。

3、讀圖分析能力與技巧的培養。

三、教學突破

1、分別用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地圖,說明兩極地區的位置。

2、在以兩極爲中心的地圖上,用經緯網辨別方向和周圍的環境

3、利用兩極地區氣溫圖,區分兩極地區自然環境的差異。

4.利用圖片等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兩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

四、教學準備

北極地區圖、南極地區圖、兩極地區氣溫比較圖、有關閱讀資料、圖片、課件等。

師 生 活 動教學提示與建議

(一)冰雪覆蓋的地區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猜一猜片中展現的是哪兒的景象?(播放極地區的景象錄像)

總結:這就是神祕的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今天我們進入到這兩個特殊地區,去解開它們神祕的面紗。

板書:兩極地區。

2、兩極地區都是被冰雪覆蓋的地區,爲什麼呢?我們來揭示這一問題。

板書:冰雪覆蓋的地區。

展示北極地區圖和南極地區圖。

請同學們從圖中查出兩極地區的位置範圍和周圍的大洲或大洋。(北極地區:位於北緯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圍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繞。南極地區:位於南緯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繞。)

3、引導:從緯度位置看,兩極地區接受的熱量多嗎?試從這個方面解釋兩極地區冰雪覆蓋的原因。(兩極地區緯度高,太陽斜射,所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大部分地區冰雪終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蓋着陸地和大洋。)

總結:由於太陽斜射,兩極地區氣溫很低。都有極晝、極夜現象,這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

4、南北極氣溫比較圖。

讀圖對比一下兩極的氣溫值,結合課本102頁有關材料,探究:在兩極地區不同的氣溫影響下,氣候和自然景觀會有什麼差異?(南極氣候:酷寒、乾旱、大風。南極景觀:厚厚的冰層,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稱爲“白色沙漠”和“風庫”。北極氣候:氣溫高於南極,降水多於南極,風速小於南極。北極景象:終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書:緯度高,氣溫低,冰天雪地,南極酷寒、乾旱、大風。

5、引導:儘管兩極自然條件惡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圖10.3和圖10.4,說說最能代表兩極的動物各是什麼?(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6、怎樣在以兩極爲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站在南極點上,前後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極點上,前後左右都是南方。)

7、過渡:南極遠離人類的居住地,自然條件又非常惡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學家前去考察,出於什麼目的?帶着這一問題,我們探究下一個問題。

(二)科學考察的寶地

承接過渡語,板書:科學考察的寶地。

1、閱讀自學104—106頁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南極地區有哪些自然資源?((1)有煤、鐵等豐富的礦產資源。(2)儲存着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3)沿岸棲息着無數的海洋生物。(4)還有原始的自然環境,成爲天然實驗室。)

板書:豐富的自然資源。

總結:科考環境也是一種寶貴資源。爲什麼把南極地區稱爲“天然實驗室”?

板書:天然實驗室。

南極大陸地下的煤是怎樣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環境爲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據大陸漂移學說,南極大陸原來並不在南極位置,而是位於溫帶地區,生長着茂密的森林,經過地質變化形成煤層。

2、展示我國科學家在南極地區考察的照片,看到這些圖片,我們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個國家在南極地區建立了140多個科學考察實驗站。

從南極地圖上,找出中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們所在的位置。(長城站在西經60,南緯60附近。中山站在東經70,南緯70附近。)

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時間爲什麼都選擇在2月?(2月是南極地區氣溫最高的季節。)

小結:兩極地區的地理位置用經緯線來確定,南極的氣候與北極相反。

3、自學105頁閱讀材料《穿越南極》,體會南極考察隊員勇於爲科學獻身的精神。

4、閱讀課本秦大河的描述,體會極地的科考價值。

南極考察如火如荼,自讀課本106頁內容,說說北極科考爲什麼越來越頻繁?(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有重要的科考價值。二戰之後,又在北極地區發現和開採了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

5、總結: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久的將來,兩極地區必將爲人類提供寶貴的財富。

(三)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極捕鯨的資料。兩極地區都有大量的生物資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濫捕和濫殺,使兩極地區的鯨魚資源已陷於危機之中。該怎樣對待兩極地區的資源呢?我們以展示的資料爲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國際社會方,兩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達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國際方各分成幾個小組,然後以小組爲單位,準備辯論材料。各組派代表發言、辯論,氣氛熱烈,精彩之處鼓掌歡迎。日本方的辯論中心:捕鯨是爲了搞科研,鯨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國際社會方的辯論中心:進行科研並不需要每年大規模捕鯨,況且,現代科學技術並不需要殺死鯨魚來搞科研。)

板書: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濫捕、濫殺。

2、總結:人類再也不能失去最後這片淨土了,各國要引起重視,務必用條約的形式束縛各國。旨在保護南極環境的《南極條約》於1959年12月簽訂,我國於1983年正式加入。

板書:南極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