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下冊《2、5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精選13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數學下冊《2、5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數學下冊《2、5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精選13篇)

五年級數學下冊《2、5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篇1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中所提出的“教師應當根據課程內容,設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這樣的活動應體現‘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驗證’過程,這個過程要有利於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活動經驗;要有利於提高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從這一段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建立模型是數學運用和解決問題的核心。

本節課,我首先設計問題情境,六一兒童節節目交誼舞、圓圈舞疊羅漢舞選人數,學生髮現人數必須是2、5、3的倍數,激發探究慾望。再結合導學案,學生觀察交流發現5的倍數只要是個位是0或5,從而在心中形成一定的模型,數的.倍數的特徵首先應看個位。通過驗證,發現個位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新知的形成自然而然。另外,本節裏,總結出的2和5的倍數的特徵本身也是一個數學模型。學生利用模型,認識奇數偶數、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其實,每堂數學課均可以形成一個核心的數學模型。數學模型在國小數學課堂上就是師生進行探究的結果,是一種數學知識;數學模型在國小數學階段是由師生在課堂上構建出的數學認知結構。因而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認真思考建模是建立一個什麼數學模型。課堂上構建出一個簡潔、清晰、應用性強的數學模型,會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數學的簡潔美。作爲一線教師,理清數學模型在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切實研究好每堂課中所應建立的數學模型,纔能有效的設計好整個建模過程,讓學生真切的體驗數學的魅力。

五年級數學下冊《2、5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篇2

每週四都是學校裏聽蹲班課的時間,儘管剛剛結束中秋假期回來,但是仍舊沒有中斷聽課,由於這次蹲的是筆者的另一個班,因此在假期裏就查閱了一些相關知識。

關於蹲班課,筆者的態度是無所謂,不想盡很大的力去準備,倒不是因爲不重視,相反,筆者更想呈現出日常上課的狀態,這樣才能暴露問題,評課時大家積極發表建議,在以後的上課過程中才能落實下去。

今天講的是2,5的倍數的特徵,其實筆者在課下做過調查,很多同學都能夠準確說出2的倍數的個位是0、2、4、6、8, 5的倍數的個位的0、5。那麼這節課還需要讓學生知道什麼呢?後來筆者把重點放在“爲什麼2、5的倍數的特徵只需要關注個位就可以了?”這也是在爲後面學習3的倍數的特徵做鋪墊。

整節課上下來,聽課的老師們給出了很多建議,總結如下:

1.從課堂內容來講,可以引導學生積累推理能力的經驗與策略,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概念、數數、舉例、數的組成等方面來進行對於數字5的倍數特徵的`驗證,然後把2的倍數特徵的驗證放手讓學生去做;

2.將課後習題進行歸類,可以在預習時讓學生嘗試分類;

3.在課上突出落筆,可以由學生去講臺上板演,然後讓做的快的同學上去批改,如果有不會做的同學可以找臺下的同學“搬救兵”(救兵小聲講明白了,還由原來的同學完成);

4.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由於雙減政策的實施,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同學嘗試編寫一些有趣的問題,講給同學們聽;老師也要把手中的輔助材料用好,不是一味地給學生做題,可以把一些有價值的好題放到課堂上完成。

5.增加課堂上的生生互動,小組化學習還有所欠缺,教師的課堂語言還需要再精簡。

6.在講解習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只說思路,不要特殊化學困生,保護高年級學生的自信心。

目前存在的困惑:如何才能在課堂上梳理出推理策略的多樣化:概念、數數、舉例、數的組成……?

五年級數學下冊《2、5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篇3

《2、5的倍數的特徵》是學生在四年級拓展平臺上認識了因數和倍數關係和概念後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倍數的一節課,由於時間已經很長了,學生肯定也有了遺忘,所以課的開始,我覺的通過創設密碼來進行反覆是很有必要的。

在這節課中我想掌握5的倍數的特徵不是本節課的唯一目標,所以在制定目標的時候,應從數學研究方法着手,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注重讓學生了解科學的數學研究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猜想——驗證——結論”三個流程進行研究,最後得到正確的數學結論,並進行應用。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感受數學的研究方法:

1、感受範圍意識。

當時我是這樣引導的:2的倍數有哪些?學生說:有2、4、6、8、10都是雙數,有無數個?我接着問:既然有無數個,能不能全找出來?學生說:不能全部找出來,接着我又問:5的倍數能不能全找出來。學生說:也不能全找出來。“既然它們的倍數都找不全哪怎麼去研究?我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去解決,接着就有學生說:可以選擇一個範圍來研究。

這樣學生就有了“小範圍”的意識,在數據比較多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確定一個範圍,在有限的時間裏研究這個範圍中的數的特徵,當得到在1-100這個範圍內5的倍數的特徵的時候。接着我又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個結論僅僅適用於1-100這個小範圍,是不是在所有自然數中都使用?還需要驗證。在這樣引導下,學生開始認識到還要繼續拓展範圍,研究大於100的自然數中所有5的倍數特徵,通過共同的驗證,最後得到正確的結論。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科學嚴謹的態度,同時有了一定的“範圍”意識,知道了在進行一項數目巨大的研究過程中,可以從小範圍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後逐漸擴大範圍,最後得出科學的結論。

2、感受“猜想”與“結論”的不同。

教學中,當學生找到百數表內5的倍數特徵時,我追問學生,“是不是在所有的自然數中,5的倍數都有這個特徵呢?”學生異口同聲地都認爲是。這裏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養成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我告訴學生是不是有這個特徵,我們沒有研究過,只是我們的猜想。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去驗證。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認可的。沒有經過研究,怎麼能知道是呢?有了這樣的猜想,最後通過舉例的方法驗證後,學生沒有找到反例,這時我才告訴學生,一開始的猜想現在變成了結論。雖然同樣是一句話,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界定,沒有經過驗證前,只是猜想;只有驗證後,猜想纔可能變成結論。

相信學生不斷經歷這種過程後,他們纔會具備科學的態度,纔會學會對自己所說的話負責,纔不會貿然下結論。

3、感受學習兩種“驗證”方法。

驗證的方法有很多種,舉例法、不完全歸納法,推理法等等。根據孩子的特點,我認爲最適合國小生的方法便是讓他們學會舉例的方法。這節課中,當學生 發現百數表中,5的倍數特徵後,我引導學生在所有的自然數中是不是5的倍數都有這個特徵?怎樣去驗證呢?在這裏我預設的是學生可能會說出可以找一些個位上是5或0的數用除法來驗證。但學生並沒有出來,他們說的是用乘法來驗證。於是我接着學生的想法,在這裏引出了推理的方法,(但是在備課預設時我並沒有想要引出推理)所以講解的'並不到位,這是我需要反思的。於是我又引導可以用舉例的方法用除法來驗證,尋找有沒有不符合這一特徵的例子,全班舉了很多例子,進行了驗證。最後得出結論。

4、感受經歷完整的研究過程。

這節課中,當學生研究出5的倍數的特徵後,我引導學生來回憶。我們是怎樣來研究5的倍數的特徵的?讓學生體驗經歷“先確定研究範圍——選擇研究方法——發現——驗證——結論”這一研究過程。然後在讓學生獨立去研究2的倍數的特徵。再次體驗2的倍數的特徵研究過程,我想學生就有了更完整的體驗。

課的最後部分:我設計了自我小結一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知識的梳理有一個系統的掌握。

五年級數學下冊《2、5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在學生已學會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基礎上,我圍繞“2、5倍數的特徵”這一教學內容,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結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創設“老師和一名學生進行比賽,準確而迅速地判斷一個數是2或5的倍數,其中有什麼奧妙”的問題情境。從而引起學生的'探求慾望,創設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讓學生寫電話號碼,列舉生活中的數等,使學生真正領略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不失爲一堂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課,但作爲教師,總怕學生在這節課裏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識,所以在個別應放手的地方卻還在牽着學生走,除此之外總結性的語言也顯得有些囉嗦。

五年級數學下冊《2、5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篇5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堂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想、交流、反思等數學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習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探索《2和5的倍數特徵》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經歷2和5的倍數特徵的探索過程,理解並掌握2和5的倍數的特徵,會運用這些特徵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和5的'倍數;知道並學會偶數和奇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自然數是偶數還是奇數。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增強學生的探索意識,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奇妙。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認識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活潑的、主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空間。

教學後感覺自己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有:

一是課堂導入。一節課好的開始等於成功了一半。本節課我是這樣引入的:老師我有個祕訣——不用計算就能很快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你們相信嗎?不信就請你們任意說出一個數來考考老師。學生聽後興趣盎然,個個踊躍。考驗老師結束後,就接着問你們想不想掌握這個祕訣呀?由此引出課題,這樣不但大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順其自然地把探索的問題拋給了學生,激起了學生探索的慾望。

二是緊密地聯繫學生的生活。本節課我充分利用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生日、電話號碼等,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即是數學。在學生認識奇數和偶數後,我安排了“請生日是奇數的同學起立”、“請生日是偶數的同學起立”的練習,以及判斷自己的生日“是不是2或5的倍數”的練習,這些練習內容使枯燥的數字練習變得生動了。這即鞏固了學生對奇數和偶數意義的理解。又讓學生對規律的

運用更加靈活了,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形式。真正也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源於生活,生活即數學”。

不足之處是:在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探索規律時,我認爲猜想可以鍛鍊孩子們的創新思維,但猜想必須具有一定的基礎,需要因勢利導。在開展探索規律時,我先組織讓學生猜想祕訣是什麼?由於學生缺乏猜想的依據,因此,他們的思維不夠活躍,甚至有的學生在“亂猜”。這說明學生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維的空間,也是教師在組織教學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五年級數學下冊《2、5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篇6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因數、倍數的基礎上,進一步來探索2、5的倍數的特徵,並體會運用特徵解題的優越性,明白優化知識的便捷性。

1、聯繫生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努力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首先利用六一兒童節學生表演三種集體舞這一教學資源,創設了問題情境,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後,又讓學生利用百數表這一學具自主探究2、5倍數的`特徵,把數學和生活有機聯繫起來,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初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經歷猜測驗證的過程。

數學學習過程中充滿了觀察、實驗、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由於5的倍數的特徵比較容易發現,我便把它調到2的倍數的特徵前面來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獨立寫出100以內5的倍數,獨立觀察,看看你有什麼發現?學生很容易發現個位上是0或5的數是5的倍數。而這只是猜測,結論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我們不能滿足於學生能夠得到結論就夠了,而應該抱着科學嚴謹的態度,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個結論僅僅適用於1100這個小範圍。是不是在所有不等於0的自然數中都適用呢?還需要研究。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開始認識到還要繼續拓展範圍,研究大於100的自然數中所有5的倍數是不是也是個位上的數字是5或0。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科學嚴謹的態度,知道了在進行一項數目巨大的研究過程中,可以從小範圍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後逐漸擴範圍大,最後得出科學的結論。這樣,當下節課研究3的倍數的特徵時,學生就會大膽猜想,並有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了。

3、精心選題,發揮習題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習題的設計力爭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體現趣味性、基礎性、層次性、靈活性、生活性。本節課教師設計了5道練習題。在鞏固練習部分,第(1)、(2)題是基本題;第(3)(4)題目的是讓學生根據2、5倍數的特徵靈活解決問題。第(5)題是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年級數學下冊《2、5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篇7

2、3、5倍數的特徵我設計的是一節課,但上完這節課上完後,給我最大的感受,學生對2、5的倍數的特徵不難理解,對偶數和奇數的概念也容易掌握,但我由於對教材的把握不夠,時間用到2、5倍數上的較多。以至於對3的倍數特徵探究不到位。

好的開始等於成功了一半。課伊始,我設計了搶“30”的遊戲,目的`是讓學生從中找到3的倍數,但我發現這個遊戲沒讓學生部明白要求沒有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意義不到。數學學習過程中應該是觀察、發現、驗證、結論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首先讓學生獨圈出寫出100以內2、5的倍數,獨立觀察,看看你有什麼發現?學生很容易發現他們的特徵,而這只是猜測,結論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但我對這部分的處理太過於複雜零碎。以至於用的時間過多。比如說2、5倍數與其他數位的關係,着就不是本節課的重點。

小組合作,發揮團體的作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覺得我們班小組小組合作還有很多部足的地方,比如說學生的之一能力傾聽能等等還需進一步訓練。

五年級數學下冊《2、5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篇8

教學過程中,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注重讓學生了解科學的數學研究的過程。一堂課的知識目標是很容易達成,但是要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或科學的研究方法,就提出了較高要求。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現在“百數表”中找規律,再再比100大的數中舉例驗證。通過“猜想——驗證——結論”三個流程進行研究,最後得到正確的數學結果。經過於老師的傾心評課,以下幾點問題需要思考實踐:

1、對學生已經發現的的問題不需再重複,這樣就可以節省出教學時間。

2、偶數的`定義需要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一下。對奇數的定義理解一定要講解透徹,爲以後分辨質數打下基礎。

3、0,2,5排能夠被5整除的數要說說排序方法,以免丟漏數。

4、第一題的問題要求再明確一些,學生答題可能會更快。

五年級數學下冊《2、5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篇9

課堂總會有生成,不管一節課的教學步驟設計的有多嚴密、多緊湊,課堂教學中總會有新的問題產生,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成功也有不足:

1、導入部分

不足之處:

應該說導入部分形式單一,顯得過於死板,如果通過一個小遊戲,讓學生考考老師,用教師的準確判斷激發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興趣,由此引出課題,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探索的問題拋給學生,激起學生探索的慾望,進而引導學生說出更大的數字,此時教師仍然能準確判斷,於是讓學生更爲佩服老師,想進行探究的.慾望會更濃,接下來的探究過程便水到渠成,課堂氣氛也會因此而高漲。

2、重點教學環節的設計

成功之處:

探索5的倍數的特徵,先引導學生找出2的倍數,並指導找的方法,然後發現、總結2的倍數的特徵。這樣學生有了一個探索方法,引導學生總結探究方法後,我便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5的倍數的特徵了,在合作交流中學生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同時也給了學生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也使他們獲得了學習數學的成功體驗。

不足之處:

課堂生成教師要及時準確地把握,並注意語言的藝術性,教師必須進入狀態,與學生融爲一體。

3、教具學具的使用方面

成功之處:

我利用百數表,把1-100的數字中5的倍數,2的倍數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符號標出,給學生的感觀一個有力的衝擊。2、5的倍數的特徵變得更直觀,更明顯,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

不足之處:

點找的很準確,應用合理。但現在想想,如果把這個百數表製成課件,用多媒體演示出來,而且讓2和5的倍數用顏色標出,並在變色閃爍的過程中有聲音的提示效果或許會更好些。

教學後的思考:

(1)是否需要驗證發現的規律(2、5的倍數的特徵),在哪個環節驗證效果好。

(2)如何強化學生的知識,使重點更爲突出,學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3)備學生很重要

在探究的過程中,課堂氣氛沒有預想的那麼好,在練習中學生纔開始活躍起來。也許在對數學活動的探索中,學生不夠自信,只是試着說。教師需要做些什麼,得以改變學生的狀態。

五年級數學下冊《2、5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篇10

今天教學了2、5倍數的特徵一課,課前我們印製了百數圖發給學生並佈置了預習作業,讓學生在百數圖上分別畫出2的倍數和5的倍數,分別觀察2的倍數有什麼特徵,5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因爲這課的知識點的發現相對還是較簡單的,課始讓學生小組交流自己找到的數對不對,交流自己觀察到的特徵。全班交流時我發現大家說得都很好,找到了100以內2的倍數和5的倍數的特徵,教師提問:是不是隻要是2的倍數、5的倍數是否都有這樣的特徵呢?學生找了100以外的數進行了驗證,一致得出只要是2的倍數、5的倍數都有這樣的特徵。接着我讓男生出數讓女生判斷男生出的數是否是2的倍數或5的倍數並說明理由,這樣的遊戲也能讓孩子們高興一把,在這樣的活動中也能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對於奇數、偶數的概念教學還是比較容易的,因爲在學生印象中已有了單數、雙數的概念,我們這一課只要把學生已有的這一概念擴充到2的倍數都是偶數(雙數),不是2的倍數都是奇數(單數)就可以了,有些學生還總結出個位是1、3、5、7、或9的數是奇數。。但在補充習題上,讓學生寫出5個奇數,學生中出現只寫5的倍數如:5、10、15、20、25,或根據5的倍數來寫奇數如:5、15、25、35、45、55.第一種是明顯錯的,沒有審清題意,混淆了5的額倍數與奇數的概念,第二種寫法雖說是對的,但看着總有些彆扭,喊學生問了問,有些是懂得,有些還是如前面一樣混淆了概念。正如有些學生學了2的倍數、5的倍數的特徵後,還是不會運用這些特徵去判斷一個數是否是2的倍數或5的倍數一樣。學以致用才能體現出教與學的成功。

課的.一開始,複習倍數的有關的知識,爲新課學習作好鋪墊。接着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不用計算就能很快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你們相信嗎?不信就請你們任意說出一個數來考考老師。這樣引入課題,不但大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能激起了學生探索的慾望。下面通過呈現 “百數表”,讓學生從表中找出2和5的倍數,並用不同的符號分別圈出,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找出它們的特點。我在學生總結出2的倍數的特徵後,揭示偶數和奇數的含義。總結出5的倍數特徵後,緊接着又讓學生繼續觀察,找一找2的倍數和5的倍數有沒有相同的數,然後再看看這些數又有什麼特點。學生很快就發現了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特徵。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基本上是可以獨立發現的。教學中,我也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學生在體驗中獲取了知識,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的質量。

五年級數學下冊《2、5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篇11

這節課新授知識較爲簡單,很適合讓學生預習。所以課前我印製了百數表讓學生圈出5的倍數和2的倍數,並設計了兩個問題:

1、觀察5的倍數,想想這些數有什麼特徵?

2、觀察2的倍數,又有什麼特徵呢?

一上課就小組交流這兩個問題,同學們興致高漲,足以看出預習效果是很好的。通過這樣的教學,節省了很多時間,課堂作業可以當堂完成。從作業情況來看,大部分同學做得還不錯。一小部分同學運用知識的能力欠佳,

比如:寫出5個奇數是這樣寫的:5、15、25、35、45。雖然這樣寫不能算錯,但是這些學生可能對5的`倍數與奇數的概念有些混淆。在0、1、5、8,四張卡片中選出兩張數字卡片,按要求組成兩位數。

(1)組成的數是偶數的有()

(2)組成的數是5的倍數的有()

(3)組成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有()。

這道題部分同學答案不全,想想還是正常的,其實這道題對於中等以下的學生來說確實有難度的。

五年級數學下冊《2、5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篇12

《2、5、3倍數的特徵練習課》是一堂練習課,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2,5,3倍數的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爲以後學習分數,特別是約分、通分,需要以因數倍數的知識的概念爲基礎,到進一步掌握公因數、最大公因數和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需要用到質數、合數的概念,而最基礎的就是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徵。從開始學習2,5的倍數特徵僅僅體現在個位數上,到學習3的倍數特徵時從只看個位轉向考察各位上的數相加的和,學生已經有了思路上的轉變,思維的轉折,觀察角度的改變,以此讓學生自主探索4的倍數特徵,但由於與2,5,3的`倍數特徵又有些許不同,對學生依然有一定難度。

如果只是單一的做習題,勢必有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這樣子學生的學習效果難以保障,對教師的功底與教學策略有很大的挑戰。因此課堂伊始,我直接開門見山式的先對前面學習的知識進行復習梳理,接着利用學生感興趣也是正在使用着的工具——“手機”的鎖屏密碼爲線索,通過提示讓學生解密碼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以破解後的密碼1080,導出本節課我們要重點探究的4的倍數特徵。讓學生帶着趣味,自主的去探索。由於有了前面探索2,5,3倍數特徵的基礎在,所以在探索4的倍數特徵時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思考從而有所發現,體驗探索的樂趣。接着通過計數器,讓學生明白判斷4的倍數特徵背後的原理。最後在練習鞏固中,逐漸熟練應用所學知識,感知數學知識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繫。如何讓練習課不僅僅只是做練習,讓學生能在練習中獲得對知識的理解以及思維上實質的提升,仍然值得我在好好的去思考探索。

五年級數學下冊《2、5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篇13

這一週我和學生一起學習了《2、5的倍數的特徵》這一課,教學時通過遊戲的情境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探究新知的熱情,學生藉助“百數表”分別直觀地找出2和5的倍數,通過合作和獨立思考的方式概括出2和5的倍數特徵,再舉例比100大的數加以驗證,以“猜想——驗證——結論”的學習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2的倍數特徵,進而讓學生認識、理解奇數和偶數含義,再通過遊戲獲得‘既是2又是5的倍數特徵’ 讓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數學簡單的生活問題,達到了教學目標。

學生在學習中,體驗了探索的成功樂趣,也對數學產生的興趣。對學習3的倍數打下了基礎。當然本節課的教學不失爲一堂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課,但我總怕學生在這節課裏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識,所以在個別應放手的'地方卻還在牽着學生走。總結性的語言也顯得有些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力爭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也有一部分學生容易混淆倍數的特徵。這還有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學習鞏固中改變。我相信只要有信心,有方法,什麼困難我們都能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