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刈麥,時爲周至縣尉原文及賞析

觀刈麥,時爲周至縣尉

觀刈麥,時爲周至縣尉原文及賞析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朝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爲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譯文

農家很少有空閒的月份,五月到來人們更加繁忙。夜裏颳起了南風,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黃。婦女擔着用竹籃盛的飯,小孩子提着用壺裝的飲料,相互跟隨給在田裏勞動的人送去飯食,收割小麥的男子都在南岡。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燻蒸,脊樑受炎熱的陽光烘烤。精疲力竭彷彿不知道天氣炎熱,只是希望夏日天再長一些。又見一位貧苦婦女,抱着孩兒站在割麥者身旁,右手拿着從田裏拾取的麥穗,左臂上懸掛着一個破筐。聽她望着別人說話,聽到的人都爲她感到悲傷。因爲繳租納稅賣盡家田,只好拾些麥穗填飽飢腸。現在我有什麼功勞德行,一直不從事農業生產。一年領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還有餘糧。想到這些內心感到非常慚愧,整日也不能忘卻。

註釋

(1)刈(yì):割。(本詩爲古體詩)

(2)隴:同“壟”,田埂,這裏泛指麥地!

(3)覆隴黃:小麥黃熟時遮蓋住了田埂。覆:蓋。

(4)婦姑:媳婦和婆婆,這裏泛指婦女。

(5)荷(hè)簞(dān)食(sì):用竹籃盛的飯。荷:揹負,肩擔。簞食:裝在竹籃裏的飯食。(簞食固定讀dān sì[如簞食壺漿,簞食瓢飲],指裝在竹籃裏的飯食,食不單獨作名詞講)

(6)童稚攜壺漿:小孩子提着用壺裝的湯與水。漿:古代一種略帶酸味的飲品,有時也可以指米酒或湯。

(7)餉(xiǎng)田:給在田裏勞動的人送飯。

(8)丁壯:青壯年男子。

(9)南岡:地名。

(10)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雙腳受地面熱氣燻蒸,脊背受炎熱的陽光烘烤。

(11)但:只。

(12)惜:盼望。

(13)其:指代正在勞動的農民。

(14)秉(bǐng)遺穗:拿着從田裏拾取的麥穗。秉,拿着。遺,遺失

(15)懸:挎着。

(16)敝(bì)筐:破籃子。

(17)相顧言:互相訴說。顧:視,看。

(18)輸稅(shuì):繳納租稅。

(19)曾(zēng)不事農桑:一直不從事農業生產。曾:竟然。事:從事。農桑:農耕和蠶桑。

(20)吏(lì)祿(lù)三百石(dàn):當時白居易任周至縣尉,一年的薪俸大約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單位,十鬥爲一石。(古時候念dàn,現在念shí)

(21)歲晏(yàn):年底。晏,晚。

(22)念此:想到這些。

(23)盡日:整天、終天。

賞析: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陝西盩厔(今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縣尉時有感於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作品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於詩人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縣尉在縣裏主管緝捕盜賊、徵收捐稅等事。正因爲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