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兔和貓優秀讀後感作文

魯迅的《兔和貓》表達了作者對弱小的同情,對隨意欺凌弱小者的憎恨。那麼你知道魯迅兔和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魯迅兔和貓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魯迅兔和貓優秀讀後感作文

  魯迅兔和貓讀後感篇1

這一對白兔,似乎離娘並不久,雖然是異類,也可以看出他們的天真爛漫來。但也豎直了小小得通紅的耳朵,動着鼻子,眼睛裏頗現些驚異的神色……”“這小院子裏有一株野桑樹,桑子落地,他們最愛吃,便連喂他們的菠菜也不吃了。烏鴉喜鵲想要下來時,他們便弓着身子用後腳在地上使勁地一彈,嚯的一聲直跳上去,像飛起了一團雪,鴉鵲嚇得趕緊走,這樣的幾回,再也不敢來了……”

“可惡的是一匹大貓,常在矮牆上惡狠狠的看……”

確實後來這一對白兔的兩個孩子被“可惡的”“一匹大貓”吃掉了。所以魯迅一直以來非常討厭貓,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提到過;甚至後來起了要把這一批大貓用氰酸鉀給毒死的念頭!

這是魯迅的小說集《吶喊》中的一篇。文章通過可惡的大貓吃掉了作者所喜愛的白兔的事情,表達了作者對弱小的同情,對隨意欺凌弱小者的憎恨;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反對無原則“修善”的主張。在現實社會中,難道可以一味“修善”而寬恕惡人嗎?魯迅之死都堅持這個主張,請看他那篇寫於1936年9月5日,可以當作遺囑來讀的《死》,那上面斬釘截鐵般的聲明道:“歐洲人臨死時,往往有一種儀式,是請別人寬恕,自己也寬恕了別人。我的怨敵可謂多矣,我想了一想,決定的是: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耍”不恕敵,不“修善”,這是魯迅的人生信條,他終生奉行並至死不移。

魯迅是那樣的黑白分明,在他的眼睛裏是沒有灰色這種顏色存在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當然我是不能用魯迅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更何況我也沒有那麼“高級”的敵人!雖然是這樣,至少有一點我還可以學習並且做到,那就是——認真的態度。 後院的三太太在夏間買回一對白兔,幾個月之後,這對白兔開始自己掘洞,爲即將添丁而幸福地準備着。忙活了大半天,一個簡易的愛心小窩建成了。而三太太家的那隻貓卻總虎視眈眈地盯着剛會跳的小兔。幸而,狗與貓不共戴天,三太太才放心一些。不料,在大家都漠視那隻貓的存在時,這隻貓卻神不知鬼不覺地掠走了兔寶寶,可愛的小兔成了它的佳餚。然而,大家卻全都沒有聽見狗警惕的吠聲,以致兩個小生命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去了,人們也悄無聲息地在記憶裏抹去了這段對小兔活蹦亂跳的影像,忙於關心那下一窩的兔崽子了。

槐樹下的鴿子毛,顯然膏於鷹吻,卻叫長班一打掃,什麼也沒了。

馬路上剛被飛馳的汽車軋死的小狗,連哀鳴都沒人聽到便什麼也不見了。

……

讀完了魯迅先生的小說《兔和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造物主既然造出了生物,卻又爲何將它們造得太濫,毀得太濫?動物的生命如此一文不值?”聽到了嗎,這是魯迅先生在吶喊,在喚起人們對生命的重視,

常言道:“雁過留聲”。既然雁飛過也會留下聲音,那爲何一個小生命的離去沒能留下一點痕跡呢?也許是長班們打掃得太乾淨,太徹底了吧?這兒乾淨得像連什麼事都沒發生過。闊佬們的馬車依舊在路上行得飛快,誰又會爲剛纔的一條小生命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呢?難道人們真的到了漠視他人生命的地步嗎?請仔細聽聽先生這沉重的嘆息:“誰知道曾有一個生命斷送在這裏呢?”

小兔、小狗、鴿子----一個個鮮活的小生命,它們那可愛的模樣不時在眼前閃現,一堆毛、一灘血——一幕幕血淋淋的鏡頭交替出現在我的.面前,久久不能抹去。

在先生看來,鴿子、小狗、蒼蠅,以及他筆下的小兔子、鴨子、黑猴,乃至宇宙萬物都是生命,不僅和人的生命一樣,有着它們獨立的價值,且他們的生存與死亡,歡樂與痛苦都和人們息息相關。先生因此把他對生命的關愛由人擴展到一切生物。從文章的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先生對弱小的生命、年幼的生命身上傾注的無盡的愛。

安徒生爺爺說,每一條生命走到盡頭後,天上就會多一顆星星。是啊,每一條生命都有自己最終的歸宿,每一條生命都將會是一顆閃亮的明星。造物主賦予大自然的一切生物,都有他本身存在的價值。你看,花兒的展顏,舒展了人們憂鬱的心;動物的陪伴,慰藉了多少顆孤寂的心……愛惜每一個生命,包括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和所有的小動物。恃強凌弱不是君子所爲,不要以爲生命存在着天生的貧賤,造物主對於每一份生命給予的都是同樣的關懷,而每一個生命之間都應惺惺相惜,這纔是一條真正鮮活閃亮的生命!

珍愛生命吧,讓和諧的歌聲在我們頭上響起,讓我們和大自然的一切生物和諧相處,像魯迅先生那樣珍愛小動物們,讓我們對每一條生命問候:你們,好嗎?

  魯迅兔和貓讀後感篇2

《兔和貓》是魯迅先生《朝花夕拾》裏的一篇文章,講敘的是,魯迅先生小時候在故鄉,同院的三太太爲她的孩子們買了一對白兔,但是當這對白兔生過孩子後,孩子失蹤了,並在牆角是不知被誰挖了一個大洞,再過了幾天,那一對大兔子也失蹤了,這是較爲可疑的就是一隻大黑貓了。在最後,作者爲了那一對大兔子打抱不平,用青酸鉀謀死了那隻大黑貓。

感受:文中在前面描寫了,那一對大兔子的可愛之處與作者爲何如此喜愛這一對大兔子,對兔子外貌的描寫的出神入化,“豎直了小小的通紅的長耳朵,動着鼻子,眼睛裏頗現驚疑的神色”,對兔子的動作習性也有具體的描寫“孩子們時時捉他們玩耍;他們頗和氣,豎起耳朵,動着鼻子,馴良的站在小手的圈子裏,但一有空,卻也就溜開去了。”這句話主要寫了孩子與兔子玩耍時,兔子所表現出來動作,行爲特點。“他們忽而自己掘土了,掘得非常快,前腳一抓,後腳一踢,不到半天,已經掘成一個深洞,第二天,他們便將乾草和樹葉銜進洞裏去。”在這句話中,我們看出兔的一種習性,喜愛掘土。也可以明白爲什麼有成語叫做“狡兔三窟”。在描寫兔子如何掘洞時,作者刻意運用了許多動詞,如“抓”,“踢”,“掘”等等,更能生動形象的讓讀者瞭解當時兔子掘洞的情景。

從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可以讀出,這篇文章有兩個主角,《兔和貓》。在前面,我們可以讀出對兔子細微的描寫。但貓在這裏充當的是一個反面的角色,是一個反面角色,是一個謀害兔子的兇手,最後被作者殺死,自然也就不會對貓本身有細緻的描寫,而是通過幾個配角,如三太太,“我”,對貓的看法,來襯托出貓的惡毒。這種寫作手法是需要我們學習的,在文章的最後,作者用殺死貓做爲結尾,我個人認爲,真是“天經地義”,反面角色得以惡懲,並展現了作者一種懲惡揚善的觀念。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要學習作者對正面角色的細微描寫,也要學習對反面角色進行襯托的描寫手法!

  魯迅兔和貓讀後感篇3

以前讀過魯迅的許多文章,但就在寫這次作業時無意發現魯迅有這麼篇文章。從看到題目的那一瞬間我就喜歡了這篇文章,打算寫這篇文章的讀後感。當然這當中帶着強烈的個人感情,因爲我自小喜歡小動物,尤其是毛毛的可愛的。不過當我懷着好奇的心理讀完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再次決定寫這篇文章的讀後感了,因爲我找到了共鳴,同時不由的佩服起魯迅。以下就是我讀完這篇文章的感想,雖然不夠深刻但確實是我的感想。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隻可惡的貓、兩隻兔子、一羣小兔子與作者發生的一段故事。 三太太買了一對兔子,送給伊的孩子們看。這兩隻白兔在作者家裏過得挺快樂,只是有一隻大黑貓,常在矮牆上惡狠狠地看着他們。過了一段時間,兩隻小白兔神祕失蹤了,作者疑心是大黑貓吃掉了他們。後來的確是這隻可惡的大黑貓下的毒手。最後,作者甚至起了要用氰酸鉀把大黑貓毒死的念頭。這就是這篇文章的大概內容,雖然很簡單很平常但是反應的思想卻很好,以我所見就是如下思想。

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弱小的同情,對隨意欺凌弱小者的憎恨。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反對無原則寬恕別人的主張。在現實社會中,難道可以一味地“修善”而寬恕惡人嗎?魯迅的《死》寫道:“歐洲人臨死時,往往有一種儀式,是請別人寬恕,自己也寬恕了別人。我的怨敵可謂多矣,我想了一想,決定的是: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 在魯迅的一生中,他從沒有寬恕過那些惡人。因爲魯迅見慣了人性的惡,所以一個都不寬恕。當然我覺得論語中有個思想很正確也與此相關,只是我不記得原文是什麼了,大概意思是說:“我們要對我們好的人好,如果我們也對對我們不好的人寬恕對他們好,那麼我們豈不是對對我們好的人不公平了嗎?”所以我認爲應該要是非分明,黑白分明。

我認爲,這篇文章就很好的體現出魯迅是一個黑白分明的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對待惡人不能手軟,對待好人就要坦誠相待。真是因爲魯迅有這樣的觀念他才能寫出那樣犀利的文章。如果魯迅不黑白分明,對壞人都寬恕的話,我想他就不會寫那麼多抨擊的文章,不平則鳴啊。通過這篇文章我也不得不佩服魯迅的才華,原本一件很小的事,看似沒有深奧道理的家常事,可是在魯迅的筆下卻變成了一個很好的題材,變成了反應個人思想的有利“武器”。

最終通過這篇文章我知道了不能一味“修善”而放過了那些惡人。我們雖然不太可能用魯迅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但是,魯迅認真的態度是我們人人可以學習並且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