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的藝術》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花錢的藝術》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花錢的藝術》讀後感

最近讀了一本《花錢的藝術》這本書還是比較好的,從神經學 生物學 心理學分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金錢觀,對於自己的財商的投資理念都有一定的幫助!

《花錢的藝術》的作者克勞迪婭哈蒙德是英國知名的主持人、作家、心理學講師。她在BBC頻道主持兩個心理學節目:《心理》和《思想改變者》。同時,她是波士頓大學的兼職講師,曾獲英國心理學會公衆參與媒體獎、神經學公共理解獎、人格和社會心理學媒體成就獎等獎項。著有《情緒過山車》《時間彎道》等,曾獲英國心理學社會圖書獎等。

大概有以下幾點體會和收穫:

1.現金和刷卡有什麼不同?

現金帶來的痛快感是及時的而刷卡會延緩這種痛快感!導致我們買東西的時候總覺得花的不是自己的錢;因此我們儘量使用現金支付 避免刷卡 不然等你反應過來 你會發現自己在網上買了一大堆日常不實用的東西或者衣服

2.爲什麼錢花的越多越不心疼?

原因在於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心理賬戶,舉個例子 假如你去租車 第一家店是是200元一天 而前面有第二家店只要150元一天 只是要步行10分鐘 那麼你可能就會去第二家店寧願走10分鐘去租150元一天的 這樣能節省50元錢如果是買車的話 第一家店買車要10萬零500 而第二家店可能只要10萬 同樣是需要步行10分鐘 這時候你可能就不願意步行去第二家店了即使便宜500元 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原因在於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理賬戶 有人認爲租車的話能便宜一點是一點 這是人規避損失的本能,而買車不一樣了,買了是自己的東西,貴點也可以接受 這是人保存已有的本能

因爲這兩種本能的存在,我們往往認爲自己擁有的東西價值更高,哪怕實際擁有的時間並沒有很長,也會賦予自己的物品更高的價值。因此,保存已有和規避損失的本能就對和金錢有關的很多決定都有着很大的影響。人們對損失的規避本能是深深地根植在基因上的,因此損失一小筆錢比獲得一大筆錢的影響要更大。

當然心理賬戶有助於更好的掌控消費行爲

3.貧窮會導致一個人智商下降

不是說窮人就智商低,而是說貧窮會導致一個人的視野和見識變得狹窄,只能專注當前無法專注長遠,我們說的窮人思維也是這個原因,因爲貧窮會導致一個人做出錯誤決策;之前網上流行一個段子:專家批評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吃泡麪一點都不注重健康;有年輕人就笑了說:我都窮到吃泡麪了,哪裏還在乎什麼健康?其實專家的意思是可以選擇吃其他的,泡麪吃多了會在胃裏留下一層厚厚的臘,因爲泡麪的內部都有薄薄一層臘的'緣故,長期積累會留在胃中引起更大的健康問題和一筆鉅額的醫療費;而年輕人只注重了眼前的溫飽;還有一個例子就是一個記者去採訪一個放羊的小孩 說你長大了想要做什麼 沒想到這個小孩說 我長大了把羊賣了繼續放羊;記者困惑了,難道就不想出去看一看做點別的?孩子搖搖頭說:我只想吃飽飯,因爲放羊可以賣更多的錢拿來買更多的糧食;這就是思維的差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窮人只關注於解決溫飽;每天奔波於一日三餐;沒有時間和精力想其他的事情;而富人可能就關注於溫飽以外的東西;比如投資和經營;如何讓錢生錢等等

4.爲什麼我們存錢總是那麼難?

主要是因爲我們對於未來過於樂觀,認爲自己在未來有很強的經濟能力,存錢不着急;而忽視了未來雖然掙錢越多但同時開銷越大;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那種就更應該存錢了,誰也不知道哪天老人生病了需要花錢,孩子上學了需要花錢;而存錢是抗住這些風險的基本保障!

好了這次的分享就這麼多了!謝謝大家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