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2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都沒少背知識點吧?知識點在教育實踐中,是指對某一個知識的泛稱。爲了幫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識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蘇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2篇

蘇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1

第一章機械運動

常考點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另一個物體位置改變(關鍵抓住五個字“位置的變化”)

2.運動的描述

參照物:描述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選定的標準物體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選不同的參照物,對運動的描述可能不同

3.運動的分類

勻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保持不變;變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改變。

4.比較快慢方法:時間相同看路程,路程長的快;路程相同看時間,時間短的快

5.速度(常考點)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v=s/t

單位:m/s、km/h;關係:1m/s=3.6km/h;1km/h=1/3.6m/s

6.勻速直線運動

特點:任意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與時間路程變化無關

7.描述運動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義:反映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快慢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測量

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錶需測物理量:路程s;時間t

注意:一定說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時間)

9.路程時間圖像速度時間圖象

第二章聲現象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常考點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3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爲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

4、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5、回聲是由於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爲17m。在屋子裏談話比在曠野裏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常考點

1、聲音在耳朵裏的傳播途徑: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3、雙耳效應:人有兩隻耳朵,而不是一隻。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係,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2、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3、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4、區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點

1、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2、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爲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爲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爲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3、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常考點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選擇題)

第三章物態變化

一、溫度

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並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態變化

常考點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熔化圖象:

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最後變爲液態,溫度不斷上升。

熔化的條件:⑴達到熔點。⑵繼續吸熱。

②凝固: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凝固圖象:

凝固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後成固體,溫度不斷降低。

凝固點:晶體凝固時的溫度。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凝固的條件:⑴達到凝固點。⑵繼續放熱。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爲氣態叫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叫蒸發。

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吸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製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係: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②液化:

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爲液態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溫度;⑵壓縮體積。

好處:體積縮小便於運輸。

作用:液化放熱

3、昇華和凝華:

①昇華定義: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吸熱,易昇華的物質有:碘、冰、乾冰、樟腦、鎢。

②凝華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放熱

☆要使洗過的衣服儘快幹,請寫出四種有效的方法。

⑴將衣服展開,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⑵將衣服掛在通風處。⑶將衣服掛在陽光下或溫度教高處。⑷將衣服脫水(擰乾、甩幹)。

☆解釋“霜前冷雪後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氣溫足夠低,空氣中水蒸氣才能放熱凝華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後寒:化雪是熔化過程,吸熱所以“雪後寒”。

第四章光現象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爲什麼在有霧的天氣裏,可以看到從汽車頭燈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傳播過程中,部分光遇到霧發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線傳播。

☆早晨,看到剛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該現象說明:光在非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4、應用及現象:

①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

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後面形成黑色區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

如圖: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環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爲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爲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爲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於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平滑。

應用:迎着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爲發生了鏡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請各舉一例說明光的反射作用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利與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鏡觀察面容;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物體是由於物體反射光進入我們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樓房的玻璃幕牆、釉面磚牆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間,我們從各個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發生了漫反射。

4、面鏡:

⑴平面鏡:

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④物體在平面鏡裏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變光路

實像和虛像:

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⑵球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內表面作反射面。

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應用:太陽竈、手電筒、汽車頭燈

定義: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質: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汽車後視鏡

☆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我們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蠟燭進行實驗,其中選用兩根相同蠟燭的目的是:便於確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較像和物的大小。

☆汽車司機前的玻璃不是豎直的,而是上方向內傾斜,除了可以減小前進時受到的阻力外,從光學角度考慮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車內的物體的像成在司機視線上方,不影響司機看路面。汽車頭燈安裝在車頭下部:可以使車前障礙物在路面形成較長的影子,便於司機及早發現。

蘇教版八年級物理學習方法

勤於動手,多做物理實驗

普朗克說:“物理定律不能單靠‘思維’來獲得,還應致力於觀察和實驗。”對於國中學生來說,正是拓展思維、培養理性思維的重要時期,通過演示和實驗能提高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實驗技能,增強實驗動手能力,培養自主實驗的意識。

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們理解實驗原理,有助於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拉近學生們和物理的距離,讓學生們覺得物理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減少對物理學習的恐懼和牴觸情緒。

實驗並不一定要都在課堂上做,那樣時間可能也不會允許。老師可以安排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實驗讓學生們回家完成。比如可以讓學生自己回家去做的實驗有:測量鹽水和糖水的凝固點,往熱水瓶裏倒水音調的變化,敲擊含有不同體積水的同一瓶子音調的變化,用一張紙蓋住裝滿水的杯子倒置水不會流出。

蘇教版八年級物理學習技巧

適當地多做課後習題

俗語云:“光說不練假把式”,我們要把學到的理論應用於實踐中。在熟練掌握課本知識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進行個人能力的拓展,買一本基礎的練習題冊,不需要多,好好研析。多做一些基礎經典的老題。對一些奇奇怪怪比較偏僻的題我們可以儘量少做。我們在做題時還可以對經典例題進行改編和抽吸它所考的知識點。知己知彼,方能在考試的戰場上百戰不殆。

蘇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2

物態變化

1.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

2.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1攝氏度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定爲0度,把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爲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爲1℃。

3.常見的溫度計有(1)實驗室用溫度計;(2)體溫計;(3)寒暑表。

體溫計:測量範圍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

6.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

7.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要放熱.

8.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9.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10.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11.(晶體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非晶體熔化曲線圖)

12.上圖中AD是晶體熔化曲線圖,晶體在AB段處於固態,在BC段是熔化過程,吸熱,但溫度不變,處於固液共存狀態,CD段處於液態;而DG是晶體凝固曲線圖,DE段於液態,EF段落是凝固過程,放熱,溫度不變,處於固液共存狀態,FG處於固態。

13.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爲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和沸騰。都要吸熱。

14.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15.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

16.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溫度;(2)液體表面積;(3)液麪上方空氣流動快慢。

17.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化現象如:“白氣”、霧、等)

18.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昇華,要吸熱;而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要放熱。

19.水循環: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運動、變化着,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循環系統。水的循環伴隨着能量的轉移。

聲現象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常考點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3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爲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

4、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5、回聲是由於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爲17m。在屋子裏談話比在曠野裏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常考點

1、聲音在耳朵裏的傳播途徑: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3、雙耳效應:人有兩隻耳朵,而不是一隻。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係,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2、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3、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4、區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點

1、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2、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爲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爲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爲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3、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常考點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選擇題)

電路知識點

⒈電路由電源、電鍵、用電器、導線等元件組成。要使電路中有持續電流,電路中必須有電源,且電路應閉合的。電路有通路、斷路(開路)、電源和用電器短路等現象。

⒉容易導電的物質叫導體。如金屬、酸、鹼、鹽的水溶液。不容易導電的物質叫絕緣體。如木頭、玻璃等。

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爲導體。

電荷的知識點

(1)電荷是物質的一種物理性質。稱帶有電荷的物質爲“帶電物質”。

(2)電荷,爲物體或構成物體的質點所帶的正電或負電,帶正電的粒子叫正電荷(表示符號爲“+”),帶負電的粒子叫負電荷(表示符號爲“﹣”)。

(3)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①摩擦起電

實質:電子在不同物體間的轉移.

電子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

②感應起電

實質:將金屬導體中的電子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當一個帶電體靠近導體時,由於電荷間相互吸引或排斥,導體中的自由電荷便會趨向或遠離帶電體,使導體靠近帶電體的一端帶異號電荷,遠離帶電體的一端帶同號電荷。這種現象叫做靜電感應。利用靜電感應使金屬導體帶電的過程叫做感應起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