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後感【薦】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人傳》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人傳》讀後感【薦】

《名人傳》讀後感1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爲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頓爲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難又一次的降臨,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貝多芬以他堅強的意志,以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掃空憂鬱的思想,最終成爲名人,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米開朗琪羅表面看上去是比貝多芬幸運的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他出生於佛羅倫薩的市民家庭,從小接受貴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壓力。因爲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見外族侵略;自己國家的土地被侵佔卻無能爲力,他與貝多芬同樣孤獨一生,他的家族從未給過他任何溫暖與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謀取利益;他到處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慘的是,他所處的環境與奴隸沒什麼兩樣。貝多芬從精神上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歡的事,米開朗琪羅卻沒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願依附的教皇,不得不爲教皇們服務。唯一幸運的是,至少教皇還承認他的天賦,並且不止一次的保護他的藝術成就不遭破壞,但是他們卻剝削了他的自由,拿他當牛馬使喚,他一輩子都像拉磨的驢一樣拴在教皇的磨坊裏,七十餘歲的高齡還得爬上腳手架作畫。

如果米開朗琪羅沒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許他就不痛苦了,就會以教皇賞識爲榮了,然而他比同時代的藝術家更不滿足於宗教藝術,更追求表現尊嚴與意志。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之一,這就決定了他和那些只關心爲自己樹碑立傳的教皇們永遠不能達成一致,決定了他將終生爲理想無法實現而痛苦,雖然他的本質性格是驕傲自信而且固執的,只是他的家族觀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長子”的責任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於不顧,這就決定了他在關鍵時刻必然會逃跑,或者選擇明哲保身,向權力屈服。特定的時代條件成就了他的偉大,卻也限制了他天才的發揮。

與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情況完全不同的是列夫·托爾斯泰,他從小在名門貴族長大,地位優越,無憂無慮,亦不會像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那樣終身忙碌,身體健康,有着幸福的家庭,有着很高的文學天賦,在別人看來,已經是非常的完美,但是他的憂慮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厭倦了優越的環境,藐視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學聲譽,只有生命的真諦纔是他未知的亦惟獨渴望的,於是他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尋,他所擁有的幸福感成爲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負擔,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擁有的這一切,煩惱是不會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正是由於對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虛度年華的精神才使他的煩惱接踵而來。

其實縱觀全書,在三位名人的傳記描寫中,都時時透露出了這些名人的缺點,貝多芬脾氣的暴躁,米開朗琪羅的軟弱和優柔寡斷,列夫·托爾斯泰固執和封建。其實《名人傳》也告訴了人們,英雄和名人並非沒有弱點,也並非就完美,畢竟他們是人,而不是神,但是這並無損於他們所做出的偉大的事業。悲慘的命運和嚴峻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名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並且堅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傳》讀後感2

《名人傳》讀後感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最終成爲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並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後期能寫出那麼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讀了貝多芬的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海倫凱勒——一個同樣有着堅強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樣是很不幸的,兒時的一場大病,讓她變成了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裏,沒有色彩,沒有聲音,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命運的不公沒有讓她失去希望,她渴望瞭解一切,於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終成爲十九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

貝多芬和海倫凱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難,但他們卻有着同樣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這不僅讓我敬佩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作爲21世紀的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隨之增多,面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是!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藉着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 2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裏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爲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爲什麼還能成功呢?爲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爲,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爲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爲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qiang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最後,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夠記住貝多芬,並像貝多芬那樣活着。

《名人傳》讀後感3

芸芸衆生一世不過幾個十年,放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太多人與事成爲這條永不停止的長河中的一粒沙石,一滴水珠。我無法一一列舉那些令人銘記的名字,也不可能說完,所以只是選了一本集合三位不同民族英雄的書——《名人傳》來介紹。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可能正是三位人物的人生總結吧。

“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爲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翻開《名人傳》,才發現,原來他的童年黑暗的讓人難以想象;原來他因爲父親的逼迫而一度厭惡音樂;原來他的人生有着戲劇化的跌宕起伏……羅曼羅蘭評價‘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更使我看到了一個與命運頑強搏鬥的貝多芬。

貝多芬,是與音樂劃上等號的。憑藉自己的努力與領悟能力,他盡全力去完成自己的音樂夢想。可何奈上天在這時用最冷酷的方式澆熄了他心中熊熊燃燒的鬥志之火。我無法想象貝多芬在聽不見他所熱愛的音樂時的恐嚇、暴躁甚至是絕望……這種打擊不亞於一個神槍手成了盲人。

他失去了音樂——就像是發狂的野獸。即使是這樣,他依舊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這也是我最佩服他的。鎮靜之後的貝多芬,比以前更懂音樂,因爲他是用生命去演奏,用生命去譜寫樂章。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如果說貝多芬的暴躁是外界的壓力所致,那麼米開朗琪羅的脾氣就是自身的傲骨所帶來的副作用。出生於一個富人之家,在那個封建的社會,雕塑是受人歧視的。他的家人又怎麼會放任他去做這等‘敗壞門楣’之事呢?因此,他的雕塑之路遇到了許多的阻礙。但是他的堅持,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他用堅持證明了自己的理想。

不管是他人的挑撥離間,或是上流社會異樣的目光;不管是艱苦的創作,或是被誤解的苦悶。他都只用一個冷峻的背影來面對。毫無疑問他是自負的,但是他本身的光輝太過耀眼,所以他是有資格來自負的。

爲了完成一幅西斯廷天庭畫,他無休無眠,幾乎付出了所有的精力。視力受損無法正常看東西不說,就連身體也因長時間仰頭而變得畸形。腦中想不出那一副骨骼嚴重錯位的軀體,唯一證明的,他愛雕塑。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他的存在對於俄國的文壇來說,是一種救贖,被譽爲‘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可見在整個俄國的發展上也有他的一席之地。事實上,他對革命的支持並不是因爲他出身貧苦,希望藉此改變自己的生活。相反的,出身貴族的他,在物質生活上是充裕的,大可不必如此費周折。

我不懂他的文字,但我看得出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對貴族的厭惡之情。他的剛硬無法適應這個日漸腐敗的社會——縱使他是得益者。幼年成了孤兒,他步入社會是很早的,按理說他的身世,他的文學,應該成爲一個天之驕子,可因爲相貌,他陷入了深深的自卑。與貴族、上流社會的周旋已經讓托爾斯泰心力交瘁。我們不能說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因爲這種想法代表的本質是托爾斯泰高尚的靈魂。

在文學中,在家族間,托爾斯泰彷徨了多年,終於在老年時堅定了自己的追求與目標。毅然放棄家產的繼承權,離開了那個令人窒息的房子。雖然後來客死途中,但是他留下的一篇篇不朽之作與抗爭的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羅曼·羅蘭稱他們爲“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當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爲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讀着他們的故事,我們可曾感到慚愧?可曾感到來自他們對生命的熱情?或許我們無法於他們相提並論,但是至少……我們應該做到不愧對自己,不愧對人生。在自己的生命裏,留下絢爛的色彩——哪怕只有一筆。

《名人傳》讀後感4

《名人傳》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列夫·托爾斯泰傳》組成。《名人傳》創造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現在,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敘述了三位偉人的一生:德國作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書中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和常人一樣的矛盾、痛苦和掙扎,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中歷經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

貝多芬給我的印象最深刻。這位音樂大師是在那鮮爲人知的困境中磨練出來的。他的一生飽經磨難,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摧殘,然而正是磨難造就了他的偉大。艱苦童年、愛情失敗、疾病纏身、貧困交加,貝多芬從那光輝環繞的名譽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貧苦交加,從童年時的悲慘人生到老年時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快樂,他卻給世界創造了快樂!我感到他的人生是崇高的。

我想我不得不對自己作一個深刻的反省。我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磨難也經常阻礙我前進的道路。但與貝多芬相比,我那小小的挫折好比大海里的一粒沙子那樣渺小。有好幾次,我的考試成績不理想。爲此,我總是躲在家裏大哭一場,沒有勇氣面對這一切,甚至自暴自棄。現在想起來,我覺得自己的行爲十分幼稚。爲什麼我不能勇敢地站起來,直面挫折?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感謝上蒼給予自己一次“小小苦楚等於激勵”的機會,好讓我擁有更大的勇氣向前邁進。

現在,我每次聽貝多芬的《英雄》﹑《命運交響曲》等名曲時,都情不自禁地爲之動容。隨着旋律的起伏而震撼﹑感動。貝多芬大師的一生,完全奉獻給了人類社會。他讓人們銘記於心的是久傳於世的樂章。

人應該怎樣的活着纔有意義?保爾·柯察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出了完美的回答。看:他在殘疾後,毫不灰心,還要頑強學習,努力工作,並且開始了文學創作。後來雙目失明瞭,這對於已經癱瘓的人來說,又是一個多麼沉重的打擊呀!可是經過頑強地努力,他終於成功地寫出了小說《在暴風雨誕生》的前幾章。讀着、讀着,我禁不住熱淚盈眶。保爾這樣一個普通的戰士,竟有比鋼鐵還要堅強的意志。

在我們平時生活中,周圍殘疾的人有很多,但是又有多少人憑着自己堅強的意志重新“站”起來了呢?保爾·柯察金那堅毅的臉龐,彷彿就在我的眼前。保爾·柯察金這樣一個普通的戰士,竟有如此鋼鐵般的堅強意志,這是什麼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想就是那最偉大,最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在召喚他一次又一次的創造奇蹟吧!這是他頑強地與疾病作鬥爭的動力。

正如保爾所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保爾·柯察金,這樣一位可敬可佩的共產主義戰士,您爲我樹立了榜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讓我收益匪淺。我將把它放在牀頭,從中汲取更大的精神力量。 人生就像峽谷裏的一粒種子,只有頑強拼搏,努力生長,才能長出峽谷,看見陽光,如果放棄,那麼就會永遠墜落在峽谷的深處,永遠看不見陽光。

人生的道路就像指紋,不可能是筆直的,總有困難和挫折,但它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命運可以坎坷,理想從未擱淺。上天是爲了你堅強的意志,纔在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拿出你的勇氣和堅強,創造生命的奇蹟,鑄造不朽的豐碑!

《名人傳》讀後感5

  最近讀了《名人傳》,有了很深的感觸。

剛開始讀的時候並沒有多大興趣,畢竟是傳記,只是爲了完成任務罷了。但讀到後來,卻漸漸被羅曼羅蘭筆下的人物所感動了。

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列夫托爾斯泰都是在藝術和文學上赫赫有名的巨人,他們短小臃腫,外表結實,穿着講究,目光犀利而且準確,眼中有一股奇異的力量,他在肉體和心靈的雙重痛苦的重壓下,仍然保持着不屈不撓的高昂的鬥爭精神,任何時候都不向命運屈服,這就是偉大的音樂大師——貝多芬。內心豐富,思想唯美,在藝術上的創造無與倫比,對於自己喜愛的藝術工作,他有主見,有計劃,有獨到的想法,以無窮的精力永遠追求藝術上的盡善盡美,這是米開朗基羅。他面相醜陋,但絕對真誠可靠,永於盡責,胸中燃燒着熱情之火和愛國之心,爲了自己的祖國他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偉大而博愛的托爾斯泰。他們相貌平平,但骨子裏是偉大和崇高,他們開闢了新世紀的文化道路。他們身上處處散發着人格魅力深入人心。羅曼?羅蘭稱他們爲“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爲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啓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爲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閱讀經典最初可能充滿了沉重與痛苦,但當你走過泥濘崎嶇的山路,到達巨人肩上的快樂,就會油然而生。這是心靈的快樂,是靈魂的昇華,較之感官的生理快感,是一種超越具像的人生感悟,是更高境界的快樂!給每一天留下閱讀時間,給每一個閱讀時間留下寧靜心情,給每一份寧靜心情留下悠悠書香,四季將因此而充滿溫馨,生活將因此而溢滿甜蜜!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與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一起起伏變化、同悲同喜,共同體會在逆境中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最終成爲偉人,將歡樂給予世界。其實文學名著的閱讀,是一種發現。既是對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發現,也是對自我潛在的精神力量的發現。名著的真正魅力要我們去發現,通過我們的感受、體驗、想象而內化爲精神,一切決定在於我們自己。

所以好好品讀《名人傳》,它會帶給我們最真實的感觸。

《名人傳》讀後感6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夢想卻是相同的——爲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之後,又拜海頓爲師。之後,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難又一次的降臨,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能夠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貝多芬以他堅強的意志,以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掃空憂鬱的思想,最終成爲名人,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僅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米開朗琪羅表面看上去是比貝多芬幸運的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他出生於佛羅倫薩的市民家庭,從小理解貴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可是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壓力。因爲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見外族侵略;自我國家的土地被侵佔卻無能爲力,他與貝多芬同樣孤獨一生,他的家族從未給過他任何溫暖與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謀取利益;他到處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慘的是,他所處的環境與奴隸沒什麼兩樣。貝多芬從精神上是自由的,他能夠做任何自我喜歡的事,米開朗琪羅卻沒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願依附的教皇,不得不爲教皇們服務。唯一幸運的是,至少教皇還承認他的天賦,並且不止一次的保護他的藝術成就不遭破壞,可是他們卻剝削了他的自由,拿他當牛馬使喚,他一輩子都像拉磨的驢一樣拴在教皇的磨坊裏,七十餘歲的高齡還得爬上腳手架作畫。

如果米開朗琪羅沒有自我的夢想追求,也許他就不痛苦了,就會以教皇賞識爲榮了,然而他比同時代的藝術家更不滿足於宗教藝術,更追求表現尊嚴與意志。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之一,這就決定了他和那些只關心爲自我樹碑立傳的教皇們永遠不能達成一致,決定了他將終生爲夢想無法實現而痛苦,雖然他的本質性格是驕傲自信並且固執的,只是他的家族觀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長子”的職責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於不顧,這就決定了他在關鍵時刻必然會逃跑,或者選擇明哲保身,向權力屈服。特定的時代條件成就了他的偉大,卻也限制了他天才的發揮。

與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情景完全不一樣的是列夫·托爾斯泰,他從小在名門貴族長大,地位優越,無憂無慮,亦不會像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那樣終身忙碌,身體健康,有着幸福的家庭,有着很高的文學天賦,在別人看來,已經是十分的完美,可是他的憂慮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厭倦了優越的環境,藐視自我已經擁有的一切,包括自我的文學聲譽,僅有生命的真諦纔是他未知的亦惟獨渴望的,於是他用自我畢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尋,他所擁有的幸福感成爲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負擔,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擁有的這一切,煩惱是不會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正是由於對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虛度年華的精神才使他的煩惱接踵而來。

其實縱觀全書,在三位名人的傳記描述中,都時時透露出了這些名人的缺點,貝多芬脾氣的暴躁,米開朗琪羅的軟弱和優柔寡斷,列夫·托爾斯泰固執和封建。其實《名人傳》也告訴了人們,英雄和名人並非沒有弱點,也並非就完美,畢竟他們是人,而不是神,可是這並無損於他們所做出的偉大的事業。悲慘的命運和嚴峻的考驗不僅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名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當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並且堅定自我的信仰。

《名人傳》讀後感7

扼住命運的咽喉

命運真的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東西,人的一生或悲或喜或苦或樂,就像降臨人間時的家庭背景,是原本就固定好的,但人的一生也不會總活在命運中,譬如我們任何人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擁有每個人不同的成就與未來。正所說,命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扼制的。

當遇到自己不能輕易克服的困難,弱者大都抱着試一試的態度,久了就放棄,然後說這也許是自己命中註定的浩劫,而浩劫是存在於每個人身上,是人所不能控制與約束的,以此作爲失敗者的慰藉與矇蔽。而強者會出於本能地堅定地說自己一定要克服,接着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完成實現,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強者與弱者的區別在於:是否相信命運,扼住命運的咽喉。命運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自己手裏,失敗與成功的關鍵是你如何把握你手中的命運。

堅持

就如偉大的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絕不能讓命運使我屈服。事實上,他真的做到了。

《貝多芬傳》將貝多芬不屈服於命運的精神品質描繪地淋漓盡致。

他的童年不完美,十歲喪母,從小急於名利的父親逼他練琴。二十六歲時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這個消息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個多麼大的噩耗!但源於他對生活的熱愛與對藝術的執着追求,他喪失聽力的苦痛與絕望漸漸消失,生活的苦難與內心的孤獨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成爲他堅持下去的動力。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以至於在他四十六歲時聽覺完全喪失時,他還能依然堅持音樂創作。

隱忍

《貝多芬傳》是《名人傳》的三部曲之一,《名人傳》顧名思義,講述了三個英雄偉人奇蹟故事的傳記。其中除貝多芬先生外,還包括米開朗基羅與托爾斯泰先生。

第二位是講述的是來自意大利的米開朗基羅先生。

與貝多芬相比,米開朗基羅生活得作文不算太痛苦,他有很高的文化素養與藝術功底,接受着貴族教育,他沒有聽力的喪失,沒有病痛的折磨,但卻在精神上比貝多芬多幾倍的負累。他不得不依附於他所不願依附的教皇,不得不爲教皇們服務。當他和教皇們鬧彆扭時總是他先低頭,這種屈辱對於自傲的他來說無疑是種殘酷的折磨。在精神方面,他是沒有自由的,是受着壓迫與剝削的。但他在受壓迫、受精神的摧殘的同時,他同樣依然成爲了一名著名而偉大的畫家、雕塑家、詩人、建築師。米開朗基羅是偉大的,是堅忍的。他扼住了命運的咽喉。

仁善

第三位是講述的是來自俄國的托爾斯泰先生。

托爾斯泰是上層人士,他有着高等教育,高等學識,高等地位,高等生活。擁有着大多數人所沒有的財富與地位。但他常常羞愧難當,厭倦自己所處的生活。他常常關心下層百姓,他無疑是善良的,是仁善的。不合羣的他難免被開除了教籍。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離家出走,最終去世在了外面的火車站。即使他被開除了教籍,但他依然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他也是偉大的,他爲世間播撒了愛與仁善的光輝。

三位偉人,分居在三個不同的國家,生活在不同的時代,擁有不同的經歷,經歷着不同的故事,卻有共同的美好品質,譜寫了他們共同對生活理解的詩篇。

我不相信命運冥冥中是註定的,我相信命運真的是可以扼制的,貝多芬可以在耳聾而又煎受着身體的折磨時創作出美麗的樂譜;米開朗基羅可以在受屈辱受精神的壓迫時成爲一位偉大的畫家、雕塑家、詩人、建築師;托爾斯泰可以在開除教籍,忍受着沙皇政府的不滿的同時,成爲一位偉大的衆所周知的文學家。所以,我們也要主宰自己的命運,要無愧地命運說我可以。面對困難,我不願再退縮再逃避,因爲世上沒有越不過的山,沒有跨不過的坎。

我也相信,堅持、隱忍、仁善,將會在我未來生活中一一展現。

《名人傳》讀後感8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爲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着思想,阻撓着F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羅·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爲什麼還能成功呢?爲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爲,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爲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爲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頓爲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嚐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裏,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着另一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儘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麼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着希望。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爲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羅曼·羅蘭稱他們爲“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那麼,《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我想,只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努力向前。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傳》讀後感9

一杯香茗,一盞明燈,一本《名人傳》。

強者無畏

竭力爲善,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爲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 ——貝多芬

貝多芬的童年是黑暗的,艱苦的,但是卻磨練出他奔放獨立的天性。從他的父親逼迫他學習鋼琴演奏到他開始到各地演出賺錢,深受病痛的折磨, 但他以頑強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難,不向厄運低頭。法國大革命爆發時,貝多芬遇到了莫扎特,並與他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然後,他又拜海頓爲師,專心學習音樂。當他在音樂上取得小有成就時,災難再一次降臨到他的頭上,貝多芬的聽覺逐漸衰退。失聰對一個普通人而言,只是失去了一部分的世界,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就相當於失去了整個世界。在別人眼中,貝多芬是多麼得不幸啊!可是,在我的眼中貝多芬的人生之路 上雖被上帝關上了一扇大門,但也爲他打開了一扇窗,他曾想過放棄,放棄音樂,放棄生活。在他經過一夜又一夜的深思熟慮之後,他又重新振作起來了!他以頑強的毅力在生命中掙扎,在痛苦中創作,完成了他這一生最精緻的音樂鉅作:偉大而悽婉的《月光奏鳴曲》恢弘而絢爛的交響樂《命運》《田園》,他還創作出長盛不衰的經典作品《第九交響曲》因爲這部作品,貝多芬成爲了神一樣的人物,《歡樂頌》成爲了人類歷史長河中永遠不滅的和平明燈。

貝多芬的一生可謂是酸甜苦辣鹹,五味兼備。但是他面對坎坷挫折,始終保持着一種無所畏懼的精神。深深啓示我們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都不要被厄運阻擋去路,勇敢面對生活!

忍者無懼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米開朗琪羅的一生並不像貝多芬一樣遭遇着種種不幸,但他在精神上受到的打擊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孤獨伴隨了他一生,無妻無子的寂寞生活,又因爲西斯廷的工程他有了一個病態的軀體,但他依然堅持着內心的那團希望之火。他那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多少人敬佩呀!他是天才,但是卻受到教皇的束縛,教皇的藝術總監博拉曼特極爲妒忌,他唆使教皇要求米開朗琪羅不修陵墓,強求他去畫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米開朗琪羅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畫《創世紀》,舉世驚歎!他的雕塑作品《大衛》使用一塊久被棄置的名貴石材雕刻,可見米開朗琪羅爲其花費了多少心血,才雕刻出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或許這對於米開朗琪羅而言,《大衛》是他尊嚴和意志的化身。在他晚年之時,他還一直攜帶着痛苦創作自己不滿意的作品。直到1564年2月18日午時,這位把無以倫比的藝術天賦和創造力全部獻給了藝術的雕塑家無聲的離開了世界。

米開朗琪羅孤獨了一生,他追究藝術的那種執着和真誠深深的感動了我,他就是一位孤獨的英雄!

仁者無敵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這位偉大的小說家,他從小生活在社會上層,擁有金錢和地位,可是他卻對社會底層的貧苦人羣深表同情。他因爲不惜一切追求真理,被教會開除了教籍。但他用那強有力的筆,寫了一部部的文學著作《童年》《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到了晚年82歲高齡時,托爾斯泰真正告別貴族生活,他選擇了離家出走,但因該染肺炎,與世長辭。他死後,自己的墳墓前沒有墓碑,更無墓誌銘,甚至連托爾斯泰的這個名字都見不到。托爾斯泰的一生,不禁讓我爲之感嘆!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他甘願放棄自己的一切,付出生命的代價去追尋信念和真理,不愧爲“俄羅斯文學史上空前絕後的大師”!

《名人傳》這本書,又讓我們呼吸到英雄們的氣息,貝多芬的頑強,米開朗琪羅的忍耐,托爾斯泰的仁慈,他們都在書寫着傳奇,同時也在警醒着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後退,不放棄,有一顆奮鬥、頑強之心,就能走向人生的巔峯!

《名人傳》讀後感10

一個家喻戶曉的音樂家——貝多芬的一生,被羅曼·羅蘭一字一句記錄在此——薄薄的小本子上。

我想將貝多芬的一生比做盛夏的一天。天未亮,是黑暗,冷颼颼,又那麼厚重,矇住外面的世界。但很快,天就微明,緊隨着第一縷曙光的是又一輪嶄新的日出。那一輪紅日不會掩飾萬丈光芒,大搖大擺地炫耀着、揮霍着無與倫比的奪目光彩。只是天空、雲彩喜怒無常。眨眼之間,空氣沉沉地快壓到地面,一團團烏雲黑壓壓地向四面八方進軍,最終包圍全世界,一切都無法逃脫。將所有人嚇了個魂飛魄散後,烏雲說只是玩笑一場。於是烈日依舊炎炎不息,彩雲依舊來去歡喜。但懸着的心正要放下時——所謂福禍相倚,好景不會長——看似風和日麗間,空氣中蓄滿了閃電,丫杈中儲滿了雷鳴,僅僅一點微小的摩擦,惹來了電閃雷鳴、疾風驟雨,摧殘着一切。再怎麼猛烈,也只是夏天的雷雨罷了。雨後依舊是天晴。有些人忘記了黑夜,有些人沒有。冷日漸漸西去了,光彩一縷縷地消逝,天空中先是蒙了一層藍色紗,漸漸浮着些許灰色絨絮。慢慢,慢慢。天黑的過程繁瑣而又痛苦。夜幕降下後,那第二天早晨不會來臨了。

看書時,媽媽說,貝多芬總是一個人。不全是。

書中寫道,貝多芬在聽力逐漸下降、出現重聽且再也隱瞞不下去時,告訴了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是什麼樣的人讓貝多芬如此信任如此依靠?親愛的、善良的、真摯的……描述不盡。兩個最相知最真誠的密友。貝多芬在最無助最痛苦的時候向他們傾訴着心。

我想,不管是到天涯或海角,不管是處在何種艱難險境,最好的朋友總是在你身邊。你悲劇式的愁苦中,他們會給予你援助的大手,借給你倚靠的臂膀;當你終於懂得了製造歡樂,他們便是那最忠實的守護者,最悉心幫助你的一片小小天空。友誼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最重要的。

一曲曲天籟之音的誕生,或許只是才華上的登峯造極,但一支支曲子的背後充滿着痛苦的吶喊,是一種讓心靈習慣於痛苦的悲愴。他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向疾病、向命運、向社會宣戰?他又是如何抵住無休止的傷與痛,譜寫樂曲?自然是他那堅強與不羈的性格,頑強抵抗的毅力與不甘挫敗的信念。

似乎那些受過的創傷越重、上帝待他們越不公平、命途越是坎坷的人所創造的成績也是越大的。像貝多芬,雖然在音樂方面天資極高,卻不得不接受最最致命的打擊——(對於音樂家來說)耳聾,依然創作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樂章,被尊爲“樂聖”;海倫·凱勒幼時就失去了視力和聽力,沒有任何與外界溝通的途徑,說話,是一件多麼奢侈的事情。但她卻掌握了五國語言、從哈佛大學畢業,成爲了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霍金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又因患肺炎徹底被剝奪了說話的功能。但他成爲了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

做出這些卓越成績的人,之所以不是普通人,是因爲人只有在逆境中才會堅強,只有在不斷地摔跤中才會不斷站起,只有在沒有選擇的境地中才會有與上帝對抗的力量與信念,纔會不斷磨練自己,不屈服於命運。困境有時是促人奮進的助推器,在困境中,你不得不學着打敗一切,永不低頭地在湍急水流中逆流而上,因爲一旦鬆懈,定會摔得最慘。普通人,像我們,就是坐在竹筏中順流而下的遊客,緩緩欣賞着風景,哪來什麼勇往直前的意志、什麼堅定的信念?

禁受住千難萬險的他們,會在風雨後見到彩虹,而一直優哉遊哉的我們,最終是被浪頭壓倒的命運。

合上小本子,合上貝多芬的一生。

《名人傳》讀後感11

音樂家。藝術家。文學家。三個巨人。忍者永不言棄

“我窺見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標,我每天都迫近它一些……如果我擺脫了這疾病,我將擁抱世界……我要堅持,這絕不能讓我屈服……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是多麼美啊!”這是貝多芬發自內心的吶喊。

從1815年開始,貝多芬就只能和別人在紙上交談了——一隻無形的手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拿走了。這對他無疑是致命的打擊,他曾想放棄作曲、離開祖國、過隱居生活。但經過了不知多少個不眠之夜的思考當中,不知多少次激烈的思想鬥爭中,他終於開始面對命運、頑強的寫出了交響曲《英雄》《田園》《命運》,鋼琴協奏曲《皇帝》,小提琴奏鳴曲《克魯採》,鋼琴奏鳴曲《華倫斯坦》《熱情》,歌劇《菲德里奧》等等……

有個叫密契爾的人,他也許沒有貝多芬著名,但也有貝多芬的精神。他曾自認爲世界上最倒黴的人:46歲時因車禍燒得面目全非,51歲時又因墜機造成癱瘓。但他不甘心屈服於命運的安排,最終憑藉自己的頑強毅力,成了既是受人愛戴的演說家,又是事業成功的企業家。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不管他們是平凡還是出名,凡是有貝多芬精神、與命運抗爭的人,都是偉大的人和有名的人。

貝多芬的堅強意志在他的音樂當中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他的精神和音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的墓碑上,刻着這樣的一句話:“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着你的並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能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勇者無所畏懼米開朗琪羅的性格可真不是太好:軟弱、膽小、多疑、優柔、做事有始無終……但在藝術上呢?爲了尋找好材料,他在採石場一呆就是幾個月;爲了運送精心挑選的石料,他親自帶領工人開山築路;他沒有放棄,而一有差錯就得從頭再來,於是嘗試了又失敗,失敗了再嘗試;爲了建造陵園、鑄造銅像,他不得不從頭學習自己完全陌生的領域——鍊銅術、建築學;爲了掌握人體的結構,他用屍體來解剖,不僅惹來人們反感,還累得大病一場……他在生活中也許不勇敢,但在探索藝術時,他從未膽怯過!米開朗琪羅一生的作品沒有失敗只有成功。

仁者悲天憫人有這樣一個人,他來到人世間後,表現出了不平常的奉獻感和拯救感。他爲許許多多的人做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卻從無所求。他爲心中的真理而奮鬥,需都的怨言。他寫了不少書,展示了歷史的廣闊畫面,譜寫了民族之魂,塑造了一大羣鮮活的人物形象。慢慢地,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書被人們稱讚,他的善行被廣爲傳頌,他的名字被人們默默敬仰,永遠都在人們的心中。他離開人世間若干年後,他還一直被人們深深懷念着。他有着優越的地位,健康的身體,美滿的家庭。倘若他安於現狀,過着平靜而幸福的生活,那麼若干年後,將沒有人記得他的生存。他,就是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喜歡打扮成流浪漢的樣子徒步旅行。有一次,他在一個小火車站的月臺上休息,月臺邊列車上的一位婦人誤將他當成腳伕,叫他去候車室取回手提包。他照辦了。婦人隨手塞給他五戈比小費。他先是一愣,而後自然地收起來。這時周圍的人認出了托爾斯泰,婦人由驚訝變爲了窘迫,請求托爾斯泰將那五戈比還給她。托爾斯泰拒絕了:“這是我用勞動掙來的正當收入,我要把它留下來。……這是件很平常的事,您不必感到不安。再見吧,祝您一路順風,夫人。”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他的行動讓人們看到了他靈魂的崇高和人格的偉大。

這就是這三個巨人。但卻是命運待他們不公:爲什麼貝多芬沒有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那樣好的身世?爲什麼米開朗琪羅沒有貝多芬和托爾斯泰的自由?爲什麼托爾斯泰不像貝多芬和米開朗琪羅那樣有追隨者?……他們有種種的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遇上挫折時表現得勇敢堅毅,沉着地與困難抗爭。他們所表現出的堅韌與勇敢感動了所有的人。他們的這些精神正是我們需要的,我們也應該像這三位偉大的巨人學習。

《名人傳》讀後感12

“他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也是一個高尚的人。他遠離塵世,走着一條不尋常的路。他是這樣活的,也是這樣死的……”

貝多芬,這位享譽全球的藝術家,一生中經歷了多少磨難,遭受了多少打擊!2歲時,可怕的天花差點要了他的命,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他才躲過了死神。3歲時,他慈祥的祖父又遠離人世間,從此,貝多芬的父親沉醉於酒桶之中,晚上回來又打罵貝多芬。到了15歲,貝多芬更是揹負着養家的重擔。17歲,他又失去了心愛的母親。到了三十一歲時,可憐的貝多芬幾乎什麼都聽不到了!

相對於他的悲慘命運,貝多芬傳奇的一生更是值得人驚歎!他在三歲時開始學習鋼琴和小提琴。1778年3月26日,貝多芬舉辦了自己的第一場音樂會,那時,他還不滿8歲!而他不滿15歲時,就已經可以指揮一個樂隊了。18歲,貝多芬就成爲了一個知名的作曲家!在他以後的歲月裏他的音樂天賦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先後創作了《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大提琴鳴奏曲》、《英雄交響曲》、《莊嚴彌撒》和我們都熟悉的《月光鳴奏曲》(又名《月光曲》)等世界千古絕唱。

讀了《世界名人傳記——貝多芬》使我感到很快樂。我不僅從中獲得了許多知識,讓我瞭解了貝多芬。還讓我從中悟出了許多人生哲理。

——矢志不俞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動力。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貝多芬的一生是從磨難中走過的,人生的荊棘一再狠狠地刺他,而貝多芬,卻始終沒有放棄他的理想,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不斷地爬起來,不斷地向人生輝煌的頂點邁進!

——天賦+努力,是人生駛向理想彼岸的雙槳。貝多芬,從小就受到音樂的薰陶,很小就顯現出了他獨特的音樂天賦,他8歲就開辦音樂會,15歲就能指揮一個樂隊,18歲就成了知名的音樂家。相對於他10分的天賦,更是付出了12分的努力!他六歲就經常練琴到午夜,他平時練琴都練得手發燙!正是因爲貝多芬不僅有超人的音樂天賦,而且有超出常人的努力和付出,才最終成就了這位傑出的音樂家。

——不斷地磨練是嚴寒的人生路上抵禦嚴寒的棉衣。貝多芬一生中不管在愛情還是在事業上,都遇到了許多挫折,然而,這些挫折並沒使他灰心,反而更加激發了他,《月光曲》就是他在經歷了愛情的失敗後的佳作。

這些道理不是隨便說說,他們還幫過我的大忙呢!

有一次,石老師佈置了一道非常難的題。只告訴我甲乙兩車兩次相遇的地點距離分別是28千米和60千米,還告訴我兩車相向而行,到站後立即返回,求兩站的距離。麻煩哪,這裏面有太多的未知條件了,如:甲乙兩車的速度,相遇時間等等!我左思右想,可還是沒有辦法,怎麼辦呢?明天就要交作業呀!

我望着窗外的傾盆大雨,正準備放棄之時,心裏靈機一動: 抄答案。可……作爲一個好學生,抄答案,好象有點不道德吧!但,我這個題實在想不出來呀!不抄吧……明天可能會罰站;抄吧……自己的良心又過不去。就在我內心交錯矛盾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貝多芬!貝多芬在那樣的環境下,依然是那樣的努力,那樣的矢志不俞,那樣的經得起挫折!可我呢,遇到一點困難就低下了頭,貝多芬對我的教育難道是白教育的嗎?不,絕對不是,我一定要把這道題解出來!

想到這裏,我心中好象燃起了火一般的鬥志——一定要解出這道題。我努力回想老師以前教給我的方法,有啦!我連忙畫出一個線段圖,按照題目的要求一步一步來。沒過一會兒,題目做出來啦!我真高興啊!我真快樂啊!

讀了這本書,讓我感到萬分快樂,因爲它告訴了我一些會令我受益終身的道理!

《名人傳》讀後感13

有一隻小雞又可愛又淘氣,它跳到雞媽媽的背上,想要它媽媽背它,可是雞媽媽把身子向上頂了一下,那隻小雞就滑下來了!1200字作文媽媽,您就像太陽一樣,哺育我茁壯成長,我愛您。”兔醫生語重心長地說:“你以後可不要再啃手指甲了。曾經的我們,一起有說有笑,無話不說!在跳的過程中,我一直回憶着爸爸教我的方法。

羅曼.羅蘭說:“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不知爲何,我覺得這句話蘊涵者很深刻的哲理或許這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吧。對於當時的年代來說,這部作品無不是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糧。

在我未讀這部作品之前,我一直以爲貝多芬是一個很幸運的人,沒想到他是這麼的不幸。是啊,他的一生是坎坷的,整個人生中最不幸的事都給他遇上了,想想看作爲一個音樂家,耳朵失聰了,這是多麼悲慘的一件事呀!而且這種對音樂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給他帶來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然而所有的磨難都使他變的更加堅強:他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既不趨炎附勢,亦不迎合潮流,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誠的赤子之心愛人類;他從未享受歡樂,卻創造奉獻給全世界。然而他卻聽不到人們對他的讚譽,他也聽不到自己創作的一些優秀的作品。

貝多芬的勇敢、努力、堅持並沒有白費,因爲他終於成功了,他戰勝了很多我們難以想象和難以忍受的一些痛苦、疾病,還有一點就是作爲一名音樂家,舞臺上的演奏者沒有臺下聽衆的支持、肯定和青睞,這無疑是一種痛苦的壓力,帶給心靈沉重的挫折感。然而他還是戰勝了它們;他的努力使全世界的人都爲之歡呼雀躍;他的實力得到證明,所以最後他攀登上了生命的顛峯。

羅曼.羅蘭也曾說過:“生活是嚴酷的。對那些不安於平庸的人說來,生活就是一場無休止的搏鬥,而且往往是無榮譽無幸福而言的,在孤獨中默默進行的一場可悲的搏鬥。”作者寫的這三位名人,他們都是很平庸的人,可他們卻比常人遇到更多難以想象的磨難和障礙。不過他們都是從重重困難中勇敢站起來的人,也是從種種困難中造煉出來的偉人、名人,而且還是不屈服於命運對他們的挑戰和考驗。他們三個都是作者認定的英雄人物,因爲他們都具有同樣的英雄品格:一是有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二是永遠保持人格的尊嚴,恪守個性的獨立,既不屈從於強權,也不盲目地隨大流;三是具有關懷人、愛護人的博愛精神,甘心爲人類的福址奉獻自身。

原來,名人也並不像我們想象之中的那樣美好,也許正因爲重重困難,種種阻礙、挫折和不幸的命運才讓他們勇敢地站起來而成爲絕代傳頌的名人吧!他們要戰勝這麼艱險的困難究竟要多大的力量,多大的勇氣,多大的毅力呀!你們的力量、勇氣、毅力都使我很佩服。

沒有人敢說自己的人生很幸運,即使是出身在豪門之家的世家子弟也好,他們有時也會很難去選擇自己的人生和理想,因爲這都已經是被父母們一手精心策劃和培養過的了。即使他們想要成功也必須要具備勇氣和毅力,畢竟一個人的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那我們還等什麼呢?既然我們知道要成功必須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那我們現在何嘗不爲了自己的理想而加把勁,努力加油,一直向前呢?相信自己吧!既然名人們都是要經歷過困難,並且從種種困難中站起來而成功的人,更何況是我們自己。

他們都已經成功了,他們都爲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了,付出過了,同時他們也爲自己的理想實現了而倍感無比的歡樂和喜悅。我們也一定會像他們一樣嚐到成功的喜悅和滋味。我們究竟在等什麼?來!加油吧!相信自己的人生是要自己作主的!加油!加油!沒什麼能壓倒我們的,我們也一定會成功的。相信自己吧!——爲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吧!

《名人傳》讀後感14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爲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裏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爲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爲什麼還能成功呢?爲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爲,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爲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爲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羅曼·羅蘭稱他們爲“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啓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爲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

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才是真言。《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

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名人傳》讀後感15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爲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之後,又拜海頓爲師。之後,然後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難又一次的降臨,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能夠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貝多芬以他堅強的意志,以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掃空憂鬱的思想,最終成爲名人,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米開朗琪羅表面看上去是比貝多芬幸運的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他出生於佛羅倫薩的市民家庭,從小理解貴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壓力。因爲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見外族侵略;自我國家的土地被侵佔卻無能爲力,他與貝多芬同樣孤獨一生,他的家族從未給過他任何溫暖與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謀取利益;他到處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慘的是,他所處的環境與奴隸沒什麼兩樣。貝多芬從精神上是自由的,他能夠做任何自我喜歡的事,米開朗琪羅卻沒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願依附的教皇,不得不爲教皇們服務。唯一幸運的是,至少教皇還承認他的天賦,並且不止一次的保護他的藝術成就不遭破壞,但是他們卻剝削了他的自由,拿他當牛馬使喚,他一輩子都像拉磨的驢一樣拴在教皇的磨坊裏,七十餘歲的高齡還得爬上腳手架作畫。

如果米開朗琪羅沒有自我的理想追求,也許他就不痛苦了,就會以教皇賞識爲榮了,然而他比同時代的藝術家更不滿足於宗教藝術,更追求表現尊嚴與意志。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之一,這就決定了他和那些只關心爲自我樹碑立傳的教皇們永遠不能達成一致,決定了他將終生爲理想無法實現而痛苦,雖然他的本質性格是驕傲自信而且固執的,只是他的家族觀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長子”的職責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於不顧,這就決定了他在關鍵時刻必然會逃跑,或者選取明哲保身,向權力屈服。特定的時代條件成就了他的偉大,卻也限制了他天才的發揮。

與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狀況完全不一樣的是列夫·托爾斯泰,他從小在名門貴族長大,地位優越,無憂無慮,亦不會像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那樣終身忙碌,身體健康,有着幸福的家庭,有着很高的文學天賦,在別人看來,已經是十分的完美,但是他的憂慮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厭倦了優越的環境,藐視自我已經擁有的一切,包括自我的文學聲譽,只有生命的真諦纔是他未知的亦惟獨渴望的,於是他用自我畢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尋,他所擁有的幸福感成爲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負擔,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擁有的這一切,煩惱是不會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正是由於對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虛度年華的精神才使他的煩惱接踵而來。

其實縱觀全書,在三位名人的傳記描述中,都時時透露出了這些名人的缺點,貝多芬脾氣的暴躁,米開朗琪羅的軟弱和優柔寡斷,列夫·托爾斯泰固執和封建。其實《名人傳》也告訴了人們,英雄和名人並非沒有弱點,也並非就完美,畢竟他們是人,而不是神,但是這並無損於他們所做出的偉大的事業。悲慘的命運和嚴峻的考驗不僅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名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就應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並且堅定自我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