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英語教學的反思

近幾年來,國小英語教學的改革在不斷深入,改變“死讀書,讀死書”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已成爲廣大教師普遍關注的教學熱點。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英語發散和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躍出教科書中簡單的框架,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學活書本,從而使學生掌握怎樣學習的方法,這已成爲國小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打一個比方說,就是教師要做一枚指南針。

國小英語教學的反思

一、分析

英語學科屬於基礎學科,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語言實踐活動去發展英語語言能力,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品質。英語教學應強調使學生形成以交際能力爲核心的英語語言運用素質。教師應注意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營造一個能進行交際實踐的學習環境,並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手段,努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自主學習模式。英語,就其作爲一種語言所表達的內容而言,語篇總是涉及各類學科、種種話題,又與現實生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例如:本單元所學的shopping,就是教授學生用英語作爲語言工具來進行購物。)在知識的大海里,作爲航海員(學生)想要把船駛向更廣闊的海域就必須有“指南針”的引領,是其不偏離方向,但是“指南針”只是起到引航的作用,真正的主體還是“航海員”(學生)本身。

要培養學生的發散和創新思維能力,首先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國小生的自覺聽課意識還不夠強,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要延長學生的聽課時間,就要利用一些生動的圖片﹑形象的肢體語言﹑有趣的課堂遊戲以及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國小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奠定了基礎知識的條件下,通過創設模擬的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成爲課堂中的小主人,變被動爲主動,變客體爲主體。從原來的“老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變成現在的“學生想學什麼,要學什麼”,讓學生自己來發掘問題,解決問題,真正成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

二.目標

我採用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模擬的生活情景,把英語教學同日常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同時,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運用英語來交際的能力。因爲只有讓學生了解了我們所學的知識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他們纔會發現知識的.有效性和單純學習課本知識的侷限性,*書本上的這幾句簡單的句型,是遠遠滿足不了實際生活中人與人之間語言交流的需要的。於是,他們會把想說的或者想學的,不能用英語表達的內容告訴我,這時我便依據教學大綱,結合學生的需要積極引導,系統擴充,發揮我“指南針”的作用,“領航”學生找到正確的途徑,通向更廣闊的知識領域。

三.內容

本堂課所教授的是《UnitTwoFeelings》單元中的關於goshopping的單詞和句型。這堂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既很容易,又不是那麼的容易。這種說法看來好像很矛盾,爲什麼呢?

1.就書本上的知識來說,本單元中所有的新單詞:balloon﹑ice-cream﹑cake﹑apple在一﹑二年級的牛津英語書中已經出現過了。本單元中的句型:Acake,Ben?Yes,please./No,kyou.雖然一﹑二年級時並未學過,但是在一年級時,學生已經學過:Here’syour…的句型,所以,本單元的句型對學生來說也不陌生。僅僅掌握好書上的知識是很容易的。

2.但是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英語的要求,無論是在聽﹑說﹑讀﹑寫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書本上的知識是滿足不了這些需求的。在真實的購物環境中,關於goshopping方面的單詞與句型也有很多很多。把握好國小三年級學生的這樣一個吸收和擴充知識的度,怎樣給學生更多的input和如何讓學生反饋更多的output,這堂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說就不會如此單調,不會如此容易了。因此,本堂課的內容爲:在掌握書上基礎的知識後,創設購物的模擬實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補充適量的詞彙和句型,豐富學生在購物時能運用的語言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做法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的,這堂課含掌握書上的單詞和句型﹑熟練運用這些單詞和句型﹑爲學生創設購物情景,讓學生自主學習﹑瞭解更多關於購物方面的英語知識等教學內容。在嘗試培養學生髮散和創新思維能力的教學思想指導下,這些內容就顯現出如下的教學流程:

第一,在常規的FreeTalk中,我會問問孩子們,今天感覺怎樣?今天天氣如何?想吃些什麼?想做些什麼?等等一些日常的問題,通過每天自然的﹑親切的師生之間的英語交流,讓我瞭解學生,也讓學生了解我,形成一種用英語進行溝通的語言環境,並通過這種環境幫助他們學習和複習關於greetings,sports,food等的詞彙和句型。在交流中,我很注意給一些能夠讓學生有發散餘地的input,激發學生反饋更多不同的output。

第二,在FreeTalk後,我會帶領學生做些遊戲:Flashcards幫助學生複習學過的單詞,看哪一組的學生反應最快。Isayandyoudo讓學生根據口令做動作,邊說邊做邊玩,在活動中複習句型。這樣輕輕鬆鬆的就複習了學過的知識,充分達到了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