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姐觀後感(精選17篇)

《劉三姐》爲大型桂林山水實景演出,它是中國灕江山水劇場的核心工程,是一次真正豪華的燈會,構建了一個空前壯觀的舞臺燈光藝術聖堂,從一個新的角度昇華了桂林山水。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劉三姐觀後感,僅供參考。

劉三姐觀後感(精選17篇)

劉三姐觀後感 篇1

《劉三姐》是陽朔一塊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她吸引着八方遊客。有人說;來陽朔不看《劉三姐》,那就等於洗澡沒搓背,既不舒適,也會留下不必要的遺憾。

導遊小姐彷彿看透了大家的心思,她抿着小嘴微微一笑說;這可不是普通的遺憾,大家看了就知道值不值得一看。《劉三姐》是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實景劇場,由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出任總導演,國家一級編劇梅帥元任總策劃、製作人,以及兩位年輕導演——王潮歌和樊躍加盟,數易其稿,歷時三年半努力製作而成。雖然票價貴一點,大家既然來了,還是看看吧。於是我們採風團決定留下來觀賞這部世界第一的全新概念“山水實景演出”。

演出是每天晚上八點鐘開始,每晚兩場,每場演出時間約90分鐘。我們看的是第一場,所以就提前來了。當我們來到劇場時,場內已來了不少人。我環視一下這個特殊的大舞臺,它沒有佈景,沒有前臺,只有12座壯麗秀美的青山環抱着灕江與聞名遐邇的書童山隔水相望。我擡頭仰望高高聳立的山峯,看着淡泊閒適的灕江,眼前的情景頓時鮮活起來,青山與綠水相連,於天地相吻,揮之不去,深篤纏綿。哪裏還分得清山水與天地。我突然明白景中有情,境在心中,情景交融纔是天人合一的意境。

燈光突然亮了,紅紅的一片沒有半點雜色。青山紅了,江水紅了,若大的表演場地也紅了。紅色仍在不斷升騰,把周圍的空氣也染成嫣紅色。我望着這鮮豔的紅色,知道演出開始了。

江面上飛舞起一道道鮮紅的魚網,隨着魚網的起落,劉三姐乘着花飾篷船,唱着甜美的山歌緩緩而來。漸漸的那片紅色被劃成線條,裸露着墨綠的底色。紅色線條把墨綠色江面劃分出若干等分,遠遠望去,那就是一頁頁精美的五線譜。穿梭於線條中間的漁夫,他們戴着斗笠,手拿魚網,便成了跳動在五線譜上的音符。跳動的音符如火焰一般耀眼,讓人感到生活的紅火和愛情的熾烈。

紅色在燈光中漸漸隱去,江面上燈火通明,光彩奪目。幾百名漁夫高舉火把,在江心,在岸邊。他們遙相呼應,此起彼伏,如閃爍的羣星照亮了夜空。一盞盞漁火倒映在江面上,泛起一片金黃色漣漪。一隻只竹伐由遠而近,竹筏上坐着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夫和黑色魚鷹,他們載滿豐收的喜悅,在漁火的引領下向岸邊劃去。

漁火縱深處,傳來清晰的牛叫聲。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突然出現在灕江兩岸,彷彿似從天而降,讓人不可思議。夕陽西下,炊煙從小村莊座座茅屋的煙囪裏緩緩升起,小村莊瞬時煙霧濛濛。幾個牧童悠閒地坐在牛背上,橫吹竹笛。一些農夫牽着水牛,扛着鋤頭,輕快地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村口的大樹下,一羣孩子嘻嘻哈哈的打鬧着,老人們搖着扇子坐下樹下乘涼,好一幅迷人的田園風光。

一輪明月在江邊升起,月色如水,一羣少女白衣素裹從深藍色江水中飄然而至。巨大的月亮船上,一個美麗的新娘翩翩起舞;水中沐浴的少女與天地融爲一體,如夢似幻。隱隱傳來婉麗悠揚的歌聲:

山中只見藤纏樹,

世上哪見樹纏藤?

青藤若是不纏樹,

枉過一春又一春!

好就好,連就連,

我倆結交訂百年。

哪個九十七歲死,

奈何橋上等三年!

這幽婉悽美的歌聲,彷彿從廣袤無際的天穹飄來,是那麼柔美動聽……

“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這充滿傷感的歌聲,音注心扉,催人淚下!人生百年,生死相守,只有生死相守的愛情纔是人間最圓滿的幸福。人間有真愛,可這世上有多少人能得到真愛的垂青。也許那些帶着神話色彩的愛情故事,纔是真正的悽婉與美麗。流傳千古的梁祝化蝶,長恨悲歌,寶黛之戀,讓世人感慨他們的傳奇與浪漫。當我們從他們愛情故事中走出來時,留下更多的卻是愛的血淚與生死纏綿。這悽婉的歌聲,撩撥着人性最柔軟的部分,使人的感情得到了昇華,彷彿自己就是劇中人,讓人陷入夢境。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想尋求完美。當真愛被束縛時,有多少人能以生死的代價來捍衛這份真情?如果真能做到,就不會有三毛筆下的《滾滾紅塵》;也不會有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更不會有寶玉的癡,黛玉的愁。還有那斷橋旁的淚!

“此情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我的思緒隨着音樂在流淌,在流淌的過程中突然明白“老謀子”是(張藝謀)在用計,他讓觀衆一步一步接近真諦,成爲山水的靈魂。因爲山水是綠色、是安撫、是自然的洗禮,只有人和自然的和諧,纔是一種絕美的境界,也是人性真愛的迴歸。我敬佩“老謀子”超人的智慧和想象力,他以自然造化爲實景舞臺。灕江的山,桂林的水,是舞臺至尊至美的大背景。用最大規模的幻燈藝術和獨特的煙霧技術,創造出如詩如夢的視覺效果,劇場音響採用隱蔽式設計,與環境融爲一體,巧妙利用山峯屏蔽的回聲,形成天然的立體聲效果,給人一種廣闊的視野和超然的感受。那細雨如紗,淅淅瀝瀝;雲霧繚繞,似處仙宮,也正是利用高科技的幻燈藝術而形成晴、煙、雨、霧、春、夏、秋、冬等不同的自然氣象,創造出無窮無盡的神奇景觀。

在《劉三姐》中,看不到任何故事情節,看不到人物介紹,也看不到習慣性的演出場面,只能看到一串,這些來源於灕江山水和人民的生活,來源於壯族古老的民族文化,精英藝術和當今世界唯一的全新概念,老謀子把藝術性、震撼性、民族性、視覺性融合一體,給人一種氣勢如虹的藝術效果。

我身陷仙境般天然劇場,不禁感慨萬端;陽朔的灕江是天然造物,是上帝賞賜陽塑人民的寶貴財富。那麼人間仙境何處可尋?在這滾滾紅塵中,已被銅臭熏天的時代裏,你聽過多少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看過多少生死相許永不分離的夫妻。這夢境般的美好,也許只能在夢境中尋找。不管怎麼說,我仍然感謝老謀子爲我們創造出這樣美好的夢境,可我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不過是人類的海市蜃樓……

演出結束了,我仍深深地沉浸在劇情中。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劉三姐》大膽地表現了少數民族人民對婚姻生活的美好向往,陽朔是創造文化藝術的土壤。劉三姐是從這塊土地上走出來的,她也爲這塊土地創造了可觀的價值。

劉三姐觀後感 篇2

十一月八號,單位組織去陽朔秋遊,觀看《劉三姐》,作爲桂林人,是該去看看,該劇已經上映好幾年了。外國人、外地人來桂林基本都要觀看,既然單位組織哪有不看的道理,衝着國際大師張藝謀執導也得前往湊個熱鬧。於是下午三點半在單位門口上車,五點多到達預定旅社,放下揹包,稍事休息,六點開飯,七點前往演出劇場。

劉三姐歌圩坐落在灕江與田家河交匯處,與聞名遐邇的書童山隔水相望。門口處人山人海,好不熱鬧。排隊進入時,因爲天色已黑,燈光打向天然劇場,給人們找座位方便些,在往遠處看,便是漆黑一片,我左側有木製羣樓,右邊一片座位旁邊就是木柵欄。地道的露天山水實景劇場。我們就坐後不久,演出開始了,燈光嘎然熄滅,又瞬間驟然聚焦在江面不遠處的一隻小船上,“劉三姐”身着豔紅舞臺服裝站在船上,引歌高唱……黑暗中水光粼粼,小木船緩緩地漂在水中,遠處羣峯在燈光的效果下隱約可見。演員“劉三姐”的聲音特別洪亮,特別悅耳,音響效果和燈光效果都前所未有的在我心靈深處引起震撼,我深深地陶醉了……

《劉三姐》是將劉三姐的經典山歌、民族風情、灕江漁火等元素創新組合,還原於自然,成功詮釋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劉三姐》演出陣容龐大,氣勢恢弘,演出服裝多姿多彩,根據各不同的場景選用了壯族、瑤族、苗族等不同的服裝,美輪美奐。參與的人衆多,男女老少都有,附近各個村子齊上陣,實景中以江水爲舞臺,划船對歌的、撒網捕魚的,老人牽牛過橋小孩子拿着樹枝跟在後面舞動着嬉戲玩耍的,真實的還原了農村日常的生活情景。

據資料報道,桂林山水實景劇場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實景劇場。方圓兩公里的灕江水域,千姿百態的背景山峯,廣袤無際的天穹,加上藝術燈光和煙霧效果變化多端,創造出如詩如夢的視覺效果。給人寬廣的視野和超然的體驗。

實景劇場的妙處在於,晴天,它羣山顯現、清風倒影、翠竹搖曳,特別迷人;可煙雨灕江,細雨如紗,雲霧繚繞,似在仙境……同樣給人以不同的另一種美的享受;因此演出不管是陰、晴、雨、霧、還是春、夏、秋、冬。場場都有不同的全新感受。有專業演員,但大多數是地道的農民,爲了演出效果,女演員穿着華美單薄的服裝,裸露着臂膀,觀看的我們穿着毛衣還外加馬甲或外套,畢竟是深秋初冬、又在晚上,要是遊客人多,還要加演一場,第二場演出結束至少也要到十點半以後,那該是多麼的寒氣透骨啊,所以看着叫人感到有些慘然。旁邊座位的.同事說,常年站在水上演出,風吹雨淋,早晚要得風溼病……。我想這一創意給國家,給地方,給投資方會帶來收益,但給爲了生存和生活的她(他)們將帶來什麼……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也是艱辛的!

劉三姐觀後感 篇3

如果去桂林陽朔遊玩,不看《劉三姐》那應該是太遺憾了。以前總認爲《劉三姐》在電視上看過的也沒什麼意思,認爲《劉三姐》只不過是借張藝謀之名吸引遊客消費,主要是以賺錢盈利爲目的。肯定沒什麼看頭。

但是,觀看《劉三姐》後我就被整個演出吸引住了,用“壯觀”二字來形容一點不過。至今那浩大場面仍在我腦海裏迴盪。那場親臨其境的現場觀看使我深刻。雖然票價很是昂貴但總算開闊眼界,很直得至今仍回味無窮。經典的山歌、廣西少數民族的人土風情、星星點點的灕江漁火帶給我們全新的視聽感受,詮釋着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關係,實景劇就這樣征服了觀衆。一切都是那麼唯美!

璀璨的星空下,寬闊的視野裏,靜默千年的煙雨中,夢幻般的山水間,水墨的光陰裏,一葉美麗的小舟緩緩而來,隨之飄來的是歌仙劉三姐那悠揚的歌聲……序幕就這樣在詩境中拉開了!觀衆們被眼前的畫面“迷”住了。“山歌好比春江水……。”歌聲由遠及近,又隨着小舟漸漸的遠去,漸漸消失在濛濛煙雨中。

紅綢翻飛,漁民心中涌動的着生活的熱情。耳邊轟轟的鼓聲,令人振奮!第一樂章的紅色首先把觀衆的情緒調動了起來。簡單的動作,鮮紅的綢緞,揮舞着一曲勞動的歡歌。紅綢恰恰是一匹紅色的魚網,撒下的是期望,拉回的是收穫的喜悅。岸上,火焰跳動,印染了半邊天。姑娘們在岸上起舞,江風送來天籟般的原生態歌聲,拌隨着她們身上的銀鉻舞動發出的悅耳的聲響。她們走出的是一道美麗而從容的風情。

綠色家園是最貼近生活的樂章,光影轉換,竹林中掩藏的燈光亮了起來,牛叫了起來!晚霞、炊煙、牛羣、牧童、洗衣的農婦、唱晚的漁船……一幕幕鄉村景象舒緩展開,訴說着綠色家園裏發生的故事,彷彿這一切每天都在身邊上演一般。

深藍色的天幕中,一輪彎月搖擺在水中,美麗的月光女神在月亮上曼舞生姿,四周繁星點點,“世上只有藤纏樹,世上哪見樹纏藤……”。動情的情歌響起,惹多少人有感而落淚……

“連就連,我倆結交定百年,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天地間迴盪的是至死不渝的愛情戀歌。姑娘們在河邊洗浴,長髮飄逸,風解羅衫。這是送嫁的儀式,清澀而又原始的美感,帶着淡淡的,即將離別父母的憂愁……姑娘們送來美麗的嫁衣,“新娘”披上霞彩般的嫁衣,踏上小船,與姑娘們揮手告別……

在這裏,你也許看不到傳統意義中劉三姐故事中的情節和人物,也許你找不到你所熟悉的故事場景。當然你更無法看清“劉三姐”的動人面容,然而這一連串的“”,已經用最現代的的光影技術融合了原汁原味的灕江生活串聯起一副實實在在的生活畫卷。他們用淳樸的歌聲,用動人的舞姿演繹出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作、打魚、採茶、婚戀的真實畫面。也許您不是第一次來觀看演出,也許您每一次來的季節都不同,然而您每次看到的景色都將有所不同,也許這正是天人合一的自然演出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導演們上百次修改,執着地追求藝術更高境界的探索精神的體現,當然,我們更該感謝那些平凡卻最本色的業餘演員的完美演藝。

這場演出共演了1個多小時,演出隊伍龐大,具有八百餘人的演職人員,(而且都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廣西壯族兄弟姊妹,據導遊介紹:“他們白天打漁耕作,晚上來演出”)他們的演出舞臺以自然景觀爲背景,並且由十六座自然山峯連接而成,灕江自然水面爲大舞臺,高超的演藝,波間飄忽的火把,水中升起的紅綢,湖面行走的銀蛇,在五顏六色豐富多彩燈光照射下將廣西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勞動場景展示在舞臺上,那動聽的歌唱,優美的舞姿,一匹匹水牛及壯鄉朋友利用勞作工具在灕江舞臺前展示的舞姿,久久迴盪在我的腦海裏,那浩大的場面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清澈的灕江會跳舞,秀麗的山巒會唱歌……劉三姐會在你的記憶深處刻上永不磨滅的山水……

劉三姐觀後感 篇4

又很久在這裏留下腳印了,主要是鄙人太懶,詞藻又太爛,不敢在這裏班門弄斧,招來大家嘲笑,但遊過桂林後,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只好用文字抒發一下!

到了廣西可以不去桂林但不能不來陽朔,來了陽朔可以不去體會酒吧文化但不能不觀看劉三姐的演出,觀看後會讓你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什麼是“遺憾”什麼是“無憾”,來陽朔沒看演出是多麼的遺憾,看了演出是多麼的無憾。

星空爲頂,湖面爲臺,環山爲幕,觀衆和演員都置身於大山的懷抱裏,燈光映着大山,大山襯着湖水,湖水倒出星空、燈火、漁船……。。,瀰漫在水霧中,是畫卷還是實景?是人間還是仙境?我辨不出,或許你也辨不出,此美景用任何華麗的詞藻形容都略有所失,用任何唯美的詩句描述都黯然失色。

整場演出與雄山、墨水、點着繁星的天空融爲一體,渾然天成。韻奏時而氣勢磅礴,時而婉轉幽靜;時而海浪般波濤洶涌,時而溪水般潺潺流淌。

“漁家小兒女,見郎嬌不避。”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我不禁想起的詩句,迎出劉三姐,紅色絲帶在水中塑造成層層碧波,一艘小漁船載着主人公緩緩前行,如癡如醉的沉醉在其中。

“竹深村路遠,月出釣船稀。”

一抹彎月靜升湖面,與水中的倒影遙相呼應,宛如背靠背的情侶,雖安靜無語卻情意濃濃。

“江上往來人,誰知是神仙”

月亮女神偏偏起舞,整場演出更加升華,坐席的觀衆無一不驚歎,無一不爲之尖叫,美於此,極致於此!

每個人身着民族服飾,依次步入江中,電閃的衣服連成九曲雲圖,猶如一條銀龍遊戲在江中。

謝幕的場景,由於照片有限,不能詮釋出所有場景,但兩千多個演員(不對應該是漁民)各盡其責,認真完成每一個細節的演出,即便是隻能用望遠鏡才能觀看到的地方,他們一絲不苟,盡心盡力。

我感謝漁民,演繹出這麼唯美的劇目;我感謝張藝謀,構想出這麼獨特的創意;我感謝大自然,塑造出這麼美麗的山河;我感謝所有我能感謝的。觀此情此景此劇永生難忘!

劉三姐觀後感 篇5

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實景劇場,全球最具魅力的導演,傳唱最久遠的民族山歌,史無前例的桂林灕江風情鉅獻。大型桂林山水實景演出《劉三姐》是錦繡灕江—劉三姐歌圩景區之核心工程,由桂林廣維文華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出任總導演,國家一級編劇梅帥元任總策劃、製作人,以及兩位年輕導演——王潮歌、樊躍的加盟,數易其稿,歷時三年半努力製作而成。她集灕江山水風情、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及中國精英藝術家創作之大成,是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實景演出"。

方圓兩公里的灕江水域,十二座背景山峯,廣袤無際的天穹,構成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劇場——·劉三姐。

《劉三姐》體現了一種淋漓盡致的豪華氣派,利用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環境藝術燈光工程及獨特的煙霧效果工程,創造出如詩如夢的視覺效果。傳統演出是在劇院有限的空間裏進行,這場演出則以自然造化爲實景舞臺,放眼望去,灕江的水,桂林的山,化爲中心的舞臺,給人寬廣的視野和超然的感受。傳統的舞臺演出,是人的創作,而“山水實景演出”是人與上帝共同的創作。在·劉三姐,山峯的隱現、水鏡的倒影、煙雨的點綴、竹林的輕吟、月光的披灑隨時都會進入演出,成爲美妙的插曲。晴天的灕江,清風倒影特別迷人;可煙雨灕江,賜給人們的卻是另外一種美的享受;

歌圩幾乎全部被綠色覆蓋,裏面種植有茶樹、鳳尾竹等,加上所植草皮,綠化率達到了90%以上。其中,·劉三姐的燈光、音響系統均採用隱蔽式設計,與環境融爲一體,水上舞臺全部採用竹排搭建,不演出時可以全部拆散、隱蔽,對灕江水體及河牀不造成影響。觀衆席依地勢而建,梯田造型,與環境協調,同時也考慮到了行洪的安全。另外,100多畝建設用地上,鼓樓、風雨橋以及貴賓觀衆席等建築散發着濃郁的民族特色,據建設單位介紹,整個工程不用一顆鐵釘,令人歎爲觀止。

·劉三姐的觀衆席由綠色梯田造型構成,180度全景視覺,可觀賞江上兩公里範圍的景物及演出。觀衆席設位2200個,其中普通席2000個,貴賓席180個,總統席20個;演員陣容強大,由600多名經過特殊訓練的演員構成;演出服裝多姿多彩,根據各不同的場景選用了壯族、瑤族、苗族等不同的少數民族服裝;整個演出時間約60分鐘。

用張藝謀本人的話說:“它是一場秀”,它秀的是桂林山水,秀的是民俗風情,秀出了那種天人合一的境界。它啓用了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環境藝術燈光工程,獨特的煙霧效果工程及其隱藏式的音響展現出了“紅色、綠色、藍色、金色、銀色”五大主題色彩系列,將劉三姐的山歌,民族風情,灕江漁火,山水聖地等元素創新組合,不着痕跡的溶入山水,還原於自然,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及聽覺衝擊,達到了如詩如夢的效果,被喻爲上帝與人的傑作,世界旅遊組織推薦說:今天不管我們從世界上任何角落來到桂林,不管交通費用有多貴,看一場《·劉三姐》都是值得的!相信觀賞這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水實景的演出的確能讓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實爲看了終身難忘,不看終身遺憾。

劉三姐觀後感 篇6

今天的隊活動與往常大不相同,因爲這次是去多媒體大廳看電影——《劉三姐》,看了電影后,我收穫很大。

《劉三姐》講述了一位漂亮、勇敢、山歌唱得又好的壯族姑娘憑着自己的機智勇敢與惡霸莫懷仁做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劉三姐和鄉親們住在一個以種植茶葉爲生的山村裏,那裏山美水美,人更美。劉三姐山歌唱得很好,熱愛鄉親、疾惡如仇,大家都很喜歡她。

惡霸莫懷仁是一個爲富不仁的土財主,他時刻盤算着如何霸佔茶山,以做自家墳地,劉三姐爲了保住鄉親們的茶山,勇敢的站了出來,用斗山歌的方法與莫懷仁做鬥爭,最後經過大家共同努力,終於戰勝了惡霸莫懷仁。

在鬥爭的過程中,惡霸莫懷仁想盡了一切辦法來打敗劉三姐,他費盡心思找來了三個秀才,帶着滿船的歌書來與劉三姐斗山歌,結果反而被劉三姐唱得狼狽不堪,最後鄉親門出了一個謎語戲弄莫懷仁,莫懷仁大出洋相,灰溜溜的敗下陣來。看了這場電影后,我很喜歡劉三姐這個人物,我覺得她是一個聰明伶俐、疾惡如仇的人,她敢於和有財有勢的莫家人做鬥爭,當莫家人爲了拉攏她,誘以財物的時候,她絲毫不爲其所動,心裏想到的都是貧苦的鄉親們;當惡霸莫懷仁想盡一切辦法抓走了劉三姐的時候,她仍然不屈不撓,堅強勇敢。做爲一名國小生,我應該積極的向劉三姐學習,學習她聰明伶俐、勇於面對困難、善良勇敢的品質,不怕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認真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個愛僧分明、機智勇敢全面發展的國小生。

劉三姐觀後感 篇7

電影《劉三姐》塑造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女子,她的聰明伶俐、美麗動人、尤其是那副美妙的歌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砍柴女劉三姐(黃婉秋)以唱幫窮苦人解氣的山歌名聞四鄉,卻也因此被視她爲肉中刺的財主陷害,幸運撿得一條命後,她一路歌聲沿江而下。老漁夫(張巨克)和兒子阿牛(劉世龍)通過歌聲將她辨出,將她接入家中。遠近鄉民聽聞,都趕來與劉三姐賽歌,以爲她已人頭落地的哥哥劉二(樑音)也因此機與她重逢。因爲歌詞中多處直揭財主對窮苦人的盤剝,鄉民叫好同時亦令當地財主莫懷仁(夏宗學)極爲恐慌。

爲防鄉民暴動,莫懷仁想以淫威令劉三姐噤聲,只換回自己的難堪,劉三姐言稱若賽歌勝過她,她自不會開口再唱。劉二怕妹妹重蹈覆轍,想帶她遠走他處,但劉三姐誓要好好懲治莫懷仁。莫懷仁找來一幫酸臭文人信心滿滿與劉三姐賽歌,不想個個被她罵得狗血噴頭。爲讓劉三姐屈服,莫懷仁暗中將她綁至府中,施以錦衣美食,只換來劉三姐的幾聲冷笑。早已與劉三姐暗中生情的阿牛、劉二及衆鄉民,則頗爲擔憂她的安危,正想辦法將她營救。

劉三姐不僅歌唱得好,人品更好。她嫉惡如仇、仗義執言,用歌聲做武器,與土豪劣紳作鬥爭,令鄉親們拍手稱快。

她勇敢正直,惡霸莫懷仁處處刁難老百姓,但勇敢正直的劉三姐用她的歌聲與智慧打敗了莫財主,就連三個秀才也被她羞辱的狼狽不堪,爲百姓出了一口惡氣。她所唱的:大路不平衆人踩,情理不合衆人拍。橫樑不正刀斧砍,管你是斜還是歪。”大滅鄉紳惡霸的威風,展現了勞動人民的正直勇敢,不畏權勢。不僅如此,她還善良、大膽,用歌聲傳遞感情,最終求得真愛。

劉三姐觀後感 篇8

今天,我在家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劉三姐》。

起初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去欣賞這部影片的,但最後我被電影打動了;被劉三姐打動了,被劉三姐的精神打動了!

他講述的是:

在唐朝時期的壯族有一位才女,應爲在家排行老三,所以人稱“劉三姐”。她聰明、美麗、智慧、勇敢、出口成章,歌頌如花,被當地的人稱爲“歌仙”

劉三姐,不僅歌唱得好,而其品質更好,她經常用歌聲做武器,與那些仗勢欺人的土豪劣紳鬥爭。

本片中詳細介紹了劉三姐與莫家做鬥爭,莫家仗勢欺人常常因爲自己是地主,欺負村民。劉三姐就用歌聲打敗了莫家。

本片讚揚了劉三姐的勤勞、勇敢、善歌善舞、好客、質樸、堅韌不拔的精神,同時也貶低了剝削階級的狠毒,陰險和自以爲是。

最後我希望我們大家都向劉三姐學習,把正義的精神傳揚下去!

劉三姐觀後感 篇9

今天下午,我們一起在教室裏觀看了《劉三姐》。劉三姐不僅聰明伶俐、美麗動人,而且還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可是,她因爲揭發了幾次莫財主的陰謀詭計,而成爲了莫財主的眼中釘,肉中刺。不過堅強的劉三姐並沒有被他的勢力所壓倒,而是勇敢地用山歌來對付他:

一天,劉三姐隨着村裏的女人去茶山上採茶,她們邊採茶邊唱山歌,不一會就採了很多筐的茶葉。這時候,村裏的男人都幹完了活,劉三姐她們也採完了茶葉。於是,他們又你一句,我一句的唱起了山歌。

正當他們唱到高興的時候,獵人阿牛漫不經心的一扭頭,竟看到了莫財主正往這邊來了!大家都非常慌張,因爲誰都知道莫財主是個非常非常壞的大財主。可是劉三姐並不慌張,就站在原地等着他們接近。大家都很不解,可是看到劉三姐那堅定的眼神,大家也都不知不覺的不慌了。

莫財主走到了他們跟前,莫財主聽了管家對劉三姐的介紹後,開口就說關於茶山的事——要是想採茶,就不能唱山歌。要是想唱山歌就不能採茶。採茶是自己生活的命根子,養家餬口全靠它了。而唱山歌也必不可少,該怎麼辦呢?正當大家左右爲難的時候,阿牛的父親站出來說:“茶要採!山歌也要唱!”

莫財主聽了,氣急敗壞,命人在他們面前的土地上插上了寫有“不能在此採茶”字樣的牌子。大家看了後,都非常吃驚,可又沒辦法反抗,只能搖頭嘆息。這時,劉三姐挺身而出,帶着大家唱起了優美的山歌。這下大壯了鄉親們的志氣,滅了莫家的志氣。大夥蜂擁而上,拔起來了哪些牌子摔成兩節,把莫財主趕出了茶山。

莫財主被趕出茶山後非常不服氣,心想竟然被那些小小的山歌給趕出了茶山。於是他找來了當地的三個秀才來給劉三姐對歌,結果還是被劉三姐“罵”的狗血淋頭,狼狽而逃。

看完了電影,我覺得劉三姐是一個仗義執言的人。她用自己的山歌,幫助百姓打敗了權利浩大的財主,大漲了鄉親們的志氣,滅了財主的威風。

一次下午放學,我們都寫完了作業,來到了籃球場上打籃球。因爲敵我實力懸殊太大,所以本大蝦自告奮勇的拖住對手,爲隊友爭取時間投球。果然,一開始我就用這種方法拖住了幾名對手,爲隊友爭取了很多有利的時間。別看只有一會會,可這一會會也是很重要的。不一會,我們隊就連投進了兩三個球,這多虧本大蝦的功勞啊!

這就是我看《劉三姐》的觀後感,怎麼樣?不錯吧。

劉三姐觀後感 篇10

劉三姐的勇敢和機智值得我們學習。看到她的樸實,純潔的面頰,帶着與無數邪惡作鬥爭的勇氣,每每的歌唱都讓人震驚,她將自己的心情、想法、自己的餓不滿全融在歌裏。村裏的百姓生活在平靜的水鄉,但快樂的生活卻被邪惡侵擾,他們仰慕劉三姐,仰慕她同邪惡作鬥爭的勇氣,他們奮勇向前,也讓我們知道了只要勇敢的去拼搏,纔會有幸福。

看《劉三姐》,有讓人有煥然一新的感覺。人物的淳樸笑容,以及山水的清新秀麗,都讓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劉三姐,一個淳樸的村姑,一個善於用她甜美的歌聲詮釋愛與恨的人,她的聰慧擊倒了三個秀才,爲全村的人出了口惡氣,同時,她少女的情懷,也贏得了善良的小夥子阿牛的鐘情。

劉三姐觀後感 篇11

最近我看了一部精彩的影片,敘述了家喻戶曉的劉三姐用山歌揭露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的故事。她走到哪裏便唱到哪裏,鼓舞了人們對地主的反抗,喚起大家與封建勢力做鬥爭。她只是一個弱女子,然而她卻有這樣一種與強勢對抗的勇氣,這使我十分的佩服。

你看,劉三姐正在和三個秀才對歌呢!那三個秀才搖頭晃腦的拿着書念,而劉三姐隨口就接了一段,身後的百姓們也跟着唱。秀才無言以對,百姓們也鬨堂大笑。劉三姐真受百姓擁護啊!劉三姐又是多麼聰明啊!但我覺得,劉三姐的勇敢更讓人佩服。她面對強勢面不改色,輕輕鬆鬆。無論地主如何刁難,她都毫不畏懼,毫不膽怯。

而我呢,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想退縮,做什麼事都怕這怕那的。我覺得我們要學習劉三姐勇敢,不畏艱難的精神。絕不要當膽小怕事的人。我們一定要把劉三姐的精神發揚光大!

今天下午,我們一起在教室裏觀看了《劉三姐》。劉三姐不僅聰明伶俐、美麗動人,而且還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可是,她因爲揭發了幾次莫財主的陰謀詭計,而成爲了莫財主的眼中釘,肉中刺。不過堅強的劉三姐並沒有被他的勢力所壓倒,而是勇敢地用山歌來對付他:

貧苦農民的女兒劉三姐從小失去父母,和哥哥劉二相依爲命。生性愛唱山歌的劉三姐因爲唱山歌而遭到當地財主的仇視,在山上打柴時被牛員外派人砍藤落水,大難不死的劉三姐不但沒有屈服,反而更加堅定了唱山歌的決心,“唱歌不怕頭落地,閻王殿上唱三年”。撐伐順江漂流途中的劉三姐被同樣愛唱山歌的漁夫老李頭父子收留。窮苦農民因爲愛唱山歌而聚集在劉三姐周圍,顯然,劉三姐已經成爲一面旗幟。這令當地財主莫懷仁極爲驚恐,因爲上次民變就是唱山歌引起的。他先後採取收買、對歌、綁架等手段,企圖封住劉三姐那張會唱山歌的嘴。但一切均告枉然,劉三姐的歌聲依然迴盪在廣西大地,成爲窮苦民衆精神上的一種寄託。

劉三姐觀後感 篇12

影片主要是講:原在山上以砍柴爲生的劉三姐因反抗地主,地主斷藤落江想致她於死地,卻不料劉三姐命福,在遇龍河上腳踩葡萄藤,手搖青竹搞,一路高歌痛斥地主,歌聲傳揚,被老漁夫和阿牛哥收留。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千百里外的羣衆都知道劉三姐住在那裏,紛紛長途跋涉趕來見她,與她對歌,並邀請她去自己的家鄉安頓生活,可謂百鳥朝鳳。劉三姐剛烈的個性,愛憎分明寫在臉上,唱起歌來那不是悠揚婉轉而是氣宇軒昂,直逼雲霄,她隨口罵惡霸,聽得勞作的人民很是解氣。以前的精神基本寄託在山歌上,劉三姐到了哪兒,她的精神隨歌傳播到哪兒,整一個成爲農民反抗強權的領袖,是任何地方惡霸的眼中釘。

影片最爲精彩的一個片段就是:劉三姐與三秀才對歌的一出絕妙好戲,原來地主是不會唱歌的,那些讀之乎者也的書生只會搖頭晃腦,揹着歌書,而你看劉三姐卻張口就來,毫不思索,傲氣俏皮,她的歌聲、她的智慧全在艱辛的勞作和大自然的靈氣中渾然天成。地主和秀才們鬥歌,醜態畢露,民衆得了勝。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或許劉三姐並不想當什麼領袖,她只是擁有更爲本真的銳氣,可這銳氣勢不可當,歌聲傳遍天涯時,民衆的心就更爲堅定了,也更多了精神的慰寄。

劉三姐是一位聰明、美麗的壯族姑娘,擅長用山歌來讚美勞動、讚美自然、讚美感情,並用山歌揭露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而且繼續不斷在新的地方,用自

己的歌聲鼓舞民衆,喚起大家與封建勢力做鬥爭。其中的山歌,樸素生動,具有強烈生活氣息和濃郁地方色彩,用歌而不是臺詞表達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片中悅耳動聽的歌聲與美麗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齊,爲影片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其中的唱段與唱腔是我國民族音樂的國粹,毫無修飾的天籟之音就應讓現如今千篇一律、毫無個性的民族唱法歌手引起深思。

劉三姐觀後感 篇13

酒衷豪昨天下午,老師在教室裏給同學們播放了《劉三姐》這部影片,我在這個影片中認識到了一位百姓們的代言人——劉三姐。

劉三姐是一個嫉惡如仇,敢於仗義直言的人。她用自己的山歌作爲武器,幫助廣大貧苦百姓,戰勝可惡的財主。財主惱羞成怒,在她打柴的時候把藤砍斷,讓她掉了下來。劉三姐並沒有死,她來到了一個新的地方,這裏的財主是莫懷仁,他十分狡猾,欺壓窮苦人民。

劉三姐到了這裏後,用山歌一次次擊敗了莫懷仁,最後因爲黑暗勢力的壓迫,卻不得不離開這裏,另投他鄉……但是,劉三姐的歌聲卻沒有停止,它仍然讓土豪劣紳如坐針毯,窮苦百姓們人人拍手稱快。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非常感動於劉三姐嫉惡如仇的精神。她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仍然用歌聲來“進攻”一個個地主。可她卻從來沒有想過地主的報復,仍然把羣衆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不由得想起了先秦時期的屈原,他不也是如此,嫉惡如仇,就算死,也堅決不與那些楚國貴族們同流合污。

最後,屈原只好投江自殺。他們兩人十分相似,不一樣的是,屈原本身出身高貴,而劉三姐只是一個普通的百姓。但他們都有嫉惡如仇的這種精神。還記得顧瑛這名偉大的警察麼?他也是如此的嫉惡如仇,有時候黑澀會想要籠絡他,讓他在辦案的時候手下留情。於是,就給他送去了大量的錢。可是顧瑛雖然家庭很困難,面對鉅額的賄賂,卻一概不收。後來,只要是顧瑛着手的案子,黑澀會就不敢賄賂他了。從顧瑛的身上,我們也能夠看出嫉惡如仇的這種精神。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做到和劉三姐一樣嫉惡如仇。雖然現在沒有什麼土豪劣紳,而且我們也不可能像劉三姐、屈原一樣做出那樣爲百姓造福的行徑。但是,嫉惡如仇這種精神我們還是能夠做到的。

在如今的社會上,仍然有一些貪官與壞人,他們欺壓百姓,拿着一些不該拿的錢財。我們要做一個正義的人,像劉三姐那樣敢於仗義執言的人,這樣,社會纔會變得更美好,更和諧!百姓們的代言人——劉三姐,她身上嫉惡如仇、仗義執言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劉三姐觀後感 篇14

電影《劉三姐》塑造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女子,她的聰明伶俐、美麗動人、尤其是那副美妙的歌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劉三姐不僅歌唱得好,人品更好。她嫉惡如仇、仗義執言,用歌聲做武器,與土豪劣紳作鬥爭,令鄉親們拍手稱快。

她勇敢正直,惡霸莫懷仁處處刁難老百姓,但勇敢正直的劉三姐用她的歌聲與智慧打敗了莫財主,就連三個秀才也被她羞辱的狼狽不堪,爲百姓出了一口惡氣。她所唱的:大路不平衆人踩,情理不合衆人拍。橫樑不正刀斧砍,管你是斜還是歪。”大滅鄉紳惡霸的威風,展現了勞動人民的正直勇敢,不畏權勢。不僅如此,她還善良、大膽,用歌聲傳遞感情,最終求得真愛。

總之,劉三姐的歌聲走遍山山水水,傳遍千家萬戶,另土豪劣紳如坐鍼氈,喪魂落魄;另鄉親們揚眉吐氣,拍手稱快,她代表了壯族人民的勤勞、勇敢、智慧,令人欽佩。

劉三姐觀後感 篇15

一片廣袤無垠的天穹,一座座挺立山峯。一波碧水在這兒漾起一曲詩情的山歌《劉三姐》。這如畫的山水在煙雨中守候了多少年,才展現了這完美的姿態演繹着山間最真切的情。

風吹了,雨下了,歌聲傳來了。沒有人看到這夜晚的黑暗,因爲有一種明媚在這朦朧中盛開。她,一首靈動的《劉三姐》;她,一個動人的劉三姐。她唱着她,但在我們心中她們已經融在了一起。經典山中情歌唱響在無垠的山水中,樹林、竹樓、微弱的雨滴……都化成了情歌的旋律,在天簌中飄揚……

小船兒正漸漸飄遠。忽然,一盞隱約的漁燈,穿過歲月的夜幕,緩緩向我們駛來,它帶着一種古樸,帶對自由生活的希望。當它化成滿江漁火之時,領略真的是灕江生活的別樣風情。熱烈,激情。江上便紅綢翻飛,人們心中涌動着的的熱情。耳邊傳來雷鳴般的鼓聲!第一樂章的紅色印象驟然調動起我們的情緒。鮮紅的綢緞在樸實的動作下舞動,揮舞出一曲歡歌。紅綢揮動的是喜悅,是期望,是理想。岸邊,跳動的火焰染紅了半邊天。小夥子們熱情的呼喚美麗的姑娘,姑娘們也在岸上起舞。伴着江風的悠揚歌聲與輕盈舞姿吹動在我們的心中。

“連就連,我倆結交定百年,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又是一陣純淨的戀歌。輕柔的光灑在江面,沒有粼粼波光,只是清澀而又原始的美感,帶着淡淡的,即將離別的憂愁。出嫁的姑娘“新娘”披上霞彩般的嫁衣,踏上小船,揮手告別……

漁火漸漸走遠,燈光已經熄滅,印象之幕全劇終。但劉三姐的歌仍在天地間唱頌着,仍在我們心間迴盪。魂牽夢繞,揮之不去!沒有傳統故事的情節,沒有熟悉的場景。但也正是在這猶如陌生之中追尋一種親切的純真的美麗。迴歸自然,迴歸自我。清澈的灕江會跳舞,秀麗的青山會歌唱。我們就是在這種熱烈與輕柔之中,感受山水人民的心靈。

他們的熱情如一種靈動,他們的輕柔似一絲淳樸。他們在用心演繹着一切,哦,不,不是演繹,是他們內心最真情的剖白。無數觀衆,會爲之動情,會爲之思考,會明白不論是哪一種感情,一種真心的投入,纔是讓你讓我最大的心動與感動。

是這片山水的饋贈,是這曲多情山歌的洗禮,讓我們沉寂於最純淨的自己。而這一切在記憶深處刻上永不磨滅的印象,留下永久的深情…

劉三姐觀後感 篇16

影片主要是講:原在山上以砍柴維生的劉三姐因反抗地主,地主斷藤落江想致她於死地,卻不料劉三姐命福,在遇龍河上腳踩葡萄藤,手搖青竹搞,一路高歌痛斥地主,歌聲傳揚,被老漁夫和阿牛哥收留。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千百里外的羣衆都知道劉三姐住在那裏,紛紛長途跋涉趕來見她與她對歌,並邀請她去自己的家鄉安頓生活,可謂百鳥朝鳳。劉三姐剛烈的個性,愛憎分明寫在臉上,唱起歌來那不是悠揚婉轉而是氣宇軒昂直逼雲霄,她隨口罵來惡霸,聽得勞作的人民但是解氣。以前的精神基本寄託在山歌上,劉三姐到了哪兒,她的精神隨歌傳播到哪兒,整一個成爲農民反抗強權的領袖,是任何地方惡霸的眼中釘。

影片最爲精彩的一個片段就是:劉三姐與三秀才對歌的一出絕妙好戲,原來地主是不會唱歌的,那些讀之乎者也的書生只會搖頭晃腦,揹着歌書,而你看劉三姐卻張口就來,毫不思索,傲氣俏皮,她的歌聲、她的智慧全在艱辛的勞作和大自然的靈氣中渾然天成。地主和秀才們鬥但是歌,醜態畢露,民衆得了勝。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或許劉三姐並不想當什麼領袖,她只是擁有更爲本真的銳氣,可這銳氣勢不可當,歌聲傳遍天涯時,民衆的心就更爲堅定了,也更多了精神的慰寄。

劉三姐是一位聰明、美麗的壯族姑娘,擅長用山歌來讚美勞動、讚美自然、讚美感情,並用山歌揭露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而且繼續不斷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聲鼓舞民衆,喚起大家與封建勢力做鬥爭。其中的山歌,樸素生動,具有強烈生活氣息和濃郁地方色彩,用歌而不是臺詞表達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片中悅耳動聽的歌聲與美麗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齊,爲影片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其中的唱段與唱腔纔是我國民族音樂的國粹,毫無修飾的天籟之音就應讓現如今千篇一律、毫無個性的民族唱法歌手引起深思。

劉三姐觀後感 篇17

說起民族電影,我首先想到的總是《劉三姐》。我認爲不它不但是一部電影,更多程度上是一種精神,一種不畏強權衝破羈絆的精神!

特殊的時代背景賦予了這部電影特殊的意義。60年代的中國正處於解放和反封建的大潮之中,封建黑暗勢力的壓迫還是存在的,女性在舊社會本是最陰柔、最被壓迫和約束的對象,所以正在這樣的壓迫束縛下對自由和平等的追求絕對是一發而不可收拾。

以歌鬥智,是劉三姐對地主強權的不服,也是她所代表的千千萬萬女性同胞渴望衝破羈絆,追求自由的體現!

我很喜愛劇中劉三姐樸實的形象,她不傾國傾城,但她那眼神那神態一分一毫的流轉,傳遞的感情都是那麼的逼真那麼的親切。她不僅勤勞而且充滿了智慧,以山歌爲武器,與封建勢力鬥爭,同時也用她婉轉動聽的山歌表達了心中對阿牛的愛慕。

與她鬥歌的莫老爺敗後覺得很沒面子便派了殺手綁架了劉三姐,並且威逼利誘,企圖收買她。但是劉三姐絕不低頭寧死不屈,最後就在她準備被被殺後村民靠智慧救出了她,結果便和阿牛哥在大榕樹會歌終於終成眷屬。

每一次再看完這部電影總會再有感慨,除了佩服山歌那富有生活情趣很貼切,而且又具有文學色彩的歌詞外,其實每一次都會被裏面的主人公以及那些老百姓身上的精神深深地打動。

正是因爲劉三姐正確的階級立場和她敢爲人先的精神,她才成爲了廣西人心中的精神偶像!電影《劉三姐》不愧是最優秀的巔峯之作。它不僅僅給我們年輕一代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是給上一輩,老一輩的人們留下更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