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觀後感15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國家寶藏》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家寶藏》觀後感15篇

《國家寶藏》觀後感1

最近,一部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瞬間刷屏。新穎的原創模式,豪華的嘉賓陣容,用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講述國寶的前世今生,衆人紛紛爲其打CALL。節目不但有高顏值,還非常有內涵,且知識性特別強,有人總結這個節目是話劇版《我在故宮修文物》,文物版《舌尖上的中國》。

第一期節目主打故宮博物院推薦的三件國寶:千里江山圖、各種彩釉大瓶和石鼓。每一件國寶都是那樣的引人眼球,背後又有那麼多曲折的故事。在請來的國寶守護人的講述下,讓我們既瞭解了國寶的知識,又看到基於歷史合理虛構的國寶故事。有的故事風趣幽默,有的故事發人深省,除了那些明星國寶守護人,還有耗時四個月複製千里江山圖的美院教授,有不怕繁瑣,不畏艱辛的國畫顏料製作人,有如數家珍的故宮博物院志願者,有世代守護國寶的守護者。

從千里江山圖我看到了專注,認真細緻對待每一個細節。臨摹繪畫工藝就有五項,層層疊加,細心塗染,才能達到如此精美效果。而顏料的製作更是讓人驚歎,原來珍稀的寶石如綠松石、孔雀石、千年貝母化石,是拿來做顏料的,還必須要頂級的纔可以,製作工藝更是耗時耗力。也正是這樣,才能歷經千年,而不褪色。

從各種彩釉大瓶中我看到了創新。集各朝各代十七種名貴釉彩於一身,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地集歷代大成於一體,羣英薈萃,是清代高超制瓷技術的代表作品。一反當時素雅,簡單的觀念,這就是一種創新。而燒製這件瓷器成功的概率僅有0.23%,由此可見景德鎮工匠的專注與耐心。志願者如數家珍的解說,不也是一種專注與敬業嗎?

從石鼓中我看到了傳承。石鼓共有十面,因石制型似鼓而得名,上面一共有600多個大篆,也被稱爲石鼓文,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中國方言衆多,正是當年秦始皇的書同文使各民族,各個地方都能順利溝通,讓中國文化、文明得以傳承。而守護者不僅世代守護着故宮的文物,年近七十的他還在故宮做着守護故宮文物的工作,1860000件文物就是被他用了七年的時間一件一件數出來的,不光是簡單數數,還要登記諸多信息,這就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而完成這件工程的信念來自於前世的傳承,今生的守護,文化傳承的責任。正是這種精神,使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生生不息,流傳千古。

這責任、傳承、敬業、專注、創新,不正是我們正在提倡的工匠精神嗎?只有擁有這種工匠精神,才能創造出國之瑰寶。同樣,只要我們秉承着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爲光谷機電的一名料賬員,我的工作就是負責公司自制成品與半成品入庫和外購物料入庫賬務的處理以及不合格品移庫賬務處理,在工作中做到準確及時錄入單據,保證相關數據的及時性,在完成這些工作的同時,還要有創新意識,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然後將這些運用到每天的工作中,達到精益求精的目的,就是我對於這種精神的最好理解和詮釋。

《國家寶藏》觀後感2

《國家寶藏》是“大型文博探索節目”,是一種全新的原創模式,即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屬於全新創制的‘紀錄式綜藝’。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

首先,《國家寶藏》用年輕人的語言和他們溝通

在播出之後,很意外地在B站上火了,全集播放量爲30萬+,還有4萬密集彈幕。要知道,B站上的用戶大多都是95後、90後的年輕人,其中90%的用戶是25歲以下。這樣一個文博體裁的節目卻吸引了很多年輕人,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央視節目的年輕化,《國家寶藏》用年輕人喜愛的方式和年輕人溝通,用年輕人關注的點來引起年輕人的共鳴。

第二,《國家寶藏》用話題性引發熱度

節目播出後,熱門話題也沒有斷過。第一期結束,#乾隆農家樂審美#又被玩壞了。

在《國家寶藏》節目中,對於乾隆農家樂審美的調侃更是直接被演繹到了真人秀中,這可算是正宗的官方“吐槽”,直接戳中廣大年輕受衆的點,在網上又掀起了一波熱度。而《國家寶藏》也通過這個引發網友共鳴的點,告訴了大家乾隆迷之審美背後的原因,現場科普道,“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而且它的燒製技藝可以說世間僅此一個。

第三,《國家寶藏》用歷史和文化引發共鳴

在《國家寶藏》之前,《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和電影就已經引發了不小的熱度,而此次《國家寶藏》更是讓中國的年輕人對於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熱愛達到了另一個頂峯。其實,現在年輕人的民族自豪感一定也不比老一輩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更是增加了年輕人對國家的自信心。

《國家寶藏》正是想借此機會來引發年輕人對於國家自豪感的共鳴,在欣賞文物的同時,也能瞭解中華文明,傳承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核。

通過看《國家寶藏》切切實實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匠人精神,不是套話!真的看着看着就跪了!真正的磅礴大氣!《國家寶藏》真的做到了,讓我們覺得自己和自己身上流淌的古老血液一起沸騰,渙然新生。我才發現語言是如此的匱乏,除了說很好看,太好看了,竟然一時間想不出什麼其他的言語來形容。慢慢安靜下來,細細品味。感覺到用演繹前世故事的形式真的讓國寶活起來了,尤其是看那個千里江山圖…太能激發民族自豪感了!

沒有娛樂圈的烏煙瘴氣,沒有當紅小生小花的辣眼刷屏,透過《國家寶藏》,我們彷彿置身於多年前的淨土,彷彿在與先人對話,一切都是鮮活的,一切都是有生命力的,正如節目一開始主持人張國立說的,我們是一個年輕的民族!有多年輕?也就上下五千年!

《國家寶藏》觀後感3

最近,央視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火了。這檔耗時兩年製作的誠意之作,號召九大最具分量的國家級博物館(院),每家甄選出3件鎮館之寶亮相。每件國寶都有一個“保護人”,由明星演員演繹國寶的前世故事。

《國家寶藏》有多火?朋友圈裏到處可見人們爲這部節目點贊、各路好友競相向我推薦“一定要看啊”,連一向高冷的豆瓣網友也給其打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當然,《國家寶藏》有很多走紅的理由。比如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大氣磅礴的解說詞,以及華麗酷炫的舞美效果。連在年輕人、二次元們扎堆的B站,《國家寶藏》的熱度也排名前列,很多彈幕爲其精良的製作水平點贊,大呼“真是良心綜藝”。

在華麗的外表之外,《國家寶藏》之所以成功,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頗受歡迎,一方面在於其打破了傳統的文化節目固有思路,敢於創新,採用了一種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講述方式。比如,講述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如果用傳統的字幕或者旁白方式呈現,不僅不具象,還很枯燥,而《國家寶藏》採用了情景劇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後的故事。尤其是敢於使用“自帶流量”的當紅明星,臺詞中還穿插了不少網絡流行語,雖然不乏爭議之聲,但在我看來要達到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讓大衆有了解的興趣,否則再好的內容,沒有人願意看也是做無用功。以明星提升人氣,正是大膽創新之舉,況且在節目的效果呈現上,各位明星們的演技也可圈可點,值得肯定。

另個一方面,《國家寶藏》的好,還在於在文物背後見人、見情。如果只是展示文物,《國家寶藏》可能不會這麼火。正是因爲在節目中引入了一系列與文物有關的人物,向觀衆表現了他們對文物的情感與思考,才讓這一節目更加打動人心。比如節目請到了74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畫顏料製作技藝”的傳承人仇慶年現場演示,除了讓觀衆更清楚地瞭解古代繪畫顏料的製作難度以外,老人獨自去深山老林裏尋找能作爲顏料的礦石等故事,更讓人感受到了他對於中國文化的熱愛;老中青三代故宮志願者的亮相,讓觀衆感受到了他們的虔誠和敬業。這讓我想起曾引來萬人空巷的《舌尖上的中國》,在展現食物的美味之餘,也講述了與之相關的人的故事:廚師對美味精益求精的追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後的人情故事、一場家宴中的親情與鄉愁,也許比食物本身更加打動人心。

《國家寶藏》廣受歡迎,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文化傳承,不能守舊僵化,更不能拒絕創新。只有用當下的社會語言講出來、用當下年輕人能接受的方式傳播出來,才能賦予其時代魅力。只要選對了表現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同樣能贏得公衆的追捧。

《國家寶藏》觀後感4

“時間不早了,快去睡吧!”媽媽又催了。

“這麼快?好吧。”我極不情願地關掉電視,躺在牀上回味着剛纔看到的內容。《國家寶藏》這個節目看得我如癡如醉,我對那些顏值與才華並存的歷史文物着迷了。一邊想着,一陣陣睡意向我襲來......

我這是到哪裏了?

“勾踐,我的王,難道您忘記了在吳國所受的恥辱嗎?”一柄中脊起棱、飾有黑色菱形花紋、寒光閃閃的劍漂浮在空中,它居然在說話。

“不,我時刻不敢忘。這些年來,我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劍對面的人慷慨激昂地揮動着雙臂。

哈,是勾踐和他的劍在對話。

“是啊,您臥薪嚐膽這麼多年,等的不就是這個機會?既然楚王喜劍,您何不把我獻給他,盟楚破吳,雪洗前恥!王,請您下定決心吧。”劍有些着急了。

勾踐摸着鬍鬚沉思不語,我看看這把號稱“天下第一劍”的君王劍,捂嘴暗笑,不由說了句,“彆着急,你的王會滅吳稱霸,成爲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誰,是誰在說話?”勾踐劍朝着我的方向飛過來,頓時一股凌厲的劍氣逼近。

我嚇得掉頭就跑。

唉呀,撞到頭了,我捂着腦袋四處張望。

“別找啦,你撞到我的硬嘴了。”一個懶洋洋的聲音響起。

我定睛一看,哈哈,這是一隻有着胖胖腿的鷹。“好可愛的鷹呀。”我伸手摸着。

“別摸別摸,”它不耐煩地偏了偏頭,“我可不是什麼鷹,我是鼎!”

“好吧,胖鼎,請問你的肚子爲什麼這麼大呢?是盛水?儲糧?”我仔細打量着它,它的尾巴和兩隻前爪巧妙地構成了鼎的三足。

“我不是胖鼎,我叫陶鷹鼎,來自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是用來祭祀的。”它昂頭自豪地說,還用力挺了挺胖肚子,“感受到我上古的王氣沒?”

“有的有的,好王氣!”我哈哈大笑,告別了這個萌噠噠的陶鷹鼎。

前面有音樂聲傳來,我側耳傾聽,順着樂聲向前走着。

哇,是曾侯乙編鐘,65個大小編鐘整整齊齊地掛在木質鍾架上,大氣磅礴的樂曲《離騷》從編鐘上飄出,大鐘沉沉聲如磬,小鐘細碎凝秋露。

我沉浸在音樂裏,彷彿看到屈原在痛感自己的治國之道不能爲楚王所接受時,仍然自勵“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真是一位對理想執着的人啊,值得敬佩!

突然,“叮鈴鈴。。。”,一個尖利的聲音打亂了《離騷》的節奏。怎麼回事?我睜開眼,發現自己躺在牀上,鬧鐘響了。

原來我在夢裏跟國寶們實實在在地見面了,真有趣。我回味着夢境,想起歌曲《一眼千年》:“它們不僅是一件件寶物,它們是一段段可觸摸的歷史、一部部生動的史書。”這些國家的寶藏,真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可動搖的根啊。

《國家寶藏》觀後感5

這個星期天我領略了大國風範,真正瞭解了華夏文明。具體從何說起?那就從這檔綜藝節目的開頭講起,開頭就是雄壯渾厚的音樂,宛若幾千名戰士在邊疆擂鼓一般,震撼人心。這期講述的是九個國寶的誕生,每個館的競選都異常激烈,羣雄逐鹿,不知花落誰家?

隨着節目一路往下播放着,一本樸素的幾乎不加修飾的書卻吸引了我的目光。他看着是那麼的不起眼,可是封面上那幾個蒼遒有力的字,卻讓我不禁緊盯屏幕——《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我立刻端正姿勢,用心地記着關於它的前世故事:是建國工程孫臏與亂臣賊子龐涓的鬥爭,是看似忠誠卻暗地裏背棄主子的阿離,是每個人心裏都存在的那麼一絲不甘。看完了前世故事後,我還是意猶未盡,已經被孫臏前所未有的智慧和識人的精準所折服。這兩本《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初稿,可謂是非常珍惜。

我一向不怎麼想看世界名著,可瞭解完它的今生故事,我卻想好好深入瞭解一下《孫臏兵法》。這是爲何?因爲這本書,在外國友人看來是必不可少的絕世佳作。他在外屋國每個書店都能買到,可謂是老少皆知。在記者對外國人的採訪中,有一個和藹的老爺爺,讓我記憶深刻,他不僅中文說得一口流利,而且對《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比中國人還要了解透徹。除此之外,他還品讀了一番《中庸》以及其他中國古典古籍。他不僅把這個作爲一項興趣愛好,而且還通過翻譯這兩本書發家致富了,這不禁讓我佩服不已。

另連外國人都對我們中國文化如此熱情,作爲炎黃子孫,我更應該好好守護這兩本書的初稿,並瞭解這兩本書的文化,把它發揚光大。不得不說,看了《國家寶藏》後我收穫了很多,既瞭解了國寶的前世今生,又從心裏想發憤圖強傳揚中國文化。

那麼,如果你也對這個節目感興趣,那我們就一起守護國寶吧。

《國家寶藏》觀後感6

“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詩,歌頌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從大禹建立夏朝開始,我國曆史序幕拉開,中間經歷了無數王朝更迭。時代變遷,一轉眼,我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滅亡,封建社會自此煙消雲散,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如今,我們想探索歷史的奧祕、古人的智慧,只能從一件件珍稀的文物中探尋些許。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國家寶藏》。其間的內容很快讓我着迷。這個節目就讓我打開了通往古代的穿越之門。

中國九大博物館強強聯手,邀請了二十七位國寶守護人,爲我們帶來國寶的前世今生,看透背後的歷史故事,瞭解中國古文明的燦爛與輝煌!

細細觀賞《千里江山圖》中,它不僅訴說了北宋的大好河山,更體現了少年王希孟的驚人畫技。透過壁畫《闕樓儀仗圖》,它能帶我們一覽大唐盛世的繁榮景象。而一枚小小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它見證了絲路文明,更是唐明皇和楊貴妃悽美愛情的體現。

我最喜歡的是遼寧省博物館的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當年,曹植乘船行於洛水之上,在夢中遇見洛水女神宓妃,心生愛慕。但船身一抖,美夢破碎。曹植文興大發,寫就千古名篇《洛神賦》。百年後,東晉一代畫聖顧愷之,用他的畫筆,描繪出了這一悽婉絕倫的愛情故事。畫中人物鮮活,躍然紙上。但是因爲顧愷之已沒有真跡傳世,此乃“下真跡一等”。曹植與洛水女神最終因爲人神殊途而終要分開,更是成爲遺憾。一曲《仙才嘆》流露出兩人的難過與不捨,更是牽動着我們的心靈。“求不得,放不下”是人生中最苦之事啊!

而在湖北省博物館的越王勾踐劍也是大火。當然,是跟着它的仇人吳王夫差矛一起火的。據說這兩位在博物館裏還想打一場呢!越王勾踐劍現代科技感也是十足,劍身上鍍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身爲君王劍的它,身上揹負的責任重大。勾踐劍在節目前世傳奇中是作爲勾踐嫁女的禮品送到楚國去的。它歷經兩千四百年,依然寒氣逼人,鋒利無比,更是被世人稱爲“天下第一劍”。

而乾隆帝更是在節目播出後受到萬衆矚目,因爲這位皇帝“農家樂”的一面暴露在了陽光之下。他命令景德鎮的工匠們做一個精緻的瓷瓶,集歷代瓷器之大成,用了十幾種方法燒製,但是成功率實在少得可憐,也就0.23%。但是奇蹟出現了,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各種釉彩大瓶”橫空出世了!古人的手藝與智慧是驚人的,一點也不輸給當代。他是一個愛藝術的皇帝,但這明顯不符合他們家族的基因。比如雍正帝時期的瓷器都是素雅的,他偏偏要用大紅大紫等豔色,這纔會被吐槽“農家樂”。

看《國家寶藏》,我學習了許多關於歷史的知識。我們從這一件件華麗而莊重、簡樸而不失尊貴的文物中,窺探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冰山一角。身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歷史長河一直滔滔不絕,從未乾涸。它向人們訴說着一個又一個傳奇的故事。

如今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古文化已經消失,唯我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流傳至今!中國古文明的燦爛,值得我們驕傲!千年國寶,一騎絕塵!

《國家寶藏》觀後感7

漫漫歷史長河,悠悠中華文化。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璀璨的中華文化。

作爲炎黃子孫,我們應該爲我們擁有如此燦爛的文化而感到自豪。但是,對這些“自家”的“寶貝”,我們卻是一知半解、知之甚少。看到博物館的那些文物,往往也是看個熱鬧、看個新鮮,看個樣子,走馬觀花,對這些文物的來歷、背景、傳承、故事卻是不求甚解。

而更多的卻是對這些文物毫無興趣的同胞,不能當飯吃,不能當錢花,看上去也不好看,有什麼好看的。

《國家寶藏》節目把這些與普通人的生活很遙遠的“文物”擺在了我們面前,給普通人一個機會,讓專家、學者來給我們解讀文物,講述文物故事,使枯燥的歷史一下子鮮活了起來。

庸俗一點說,也把那些熱衷於追逐“熱點”的“庸人”拉到了這些“寶藏”面前,讓人在滿足“虛榮心”的同時也傳播了中華文化。一件東西,卻能跨越了20xx年的歷史長河,經歷戰亂、經歷朝代的更迭,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這是多麼神奇的事情。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物質文明保障精神文明。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不斷進步,對於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變成了人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作爲國家喉舌,中央臺的這類文化節目還是很有質量保障的,絕對值得一看,值得引起大衆的關注,引起話題,吸引更多的人來學習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化。

《國家寶藏》觀後感8

12月9日,備受關注的《國家寶藏》第二季開播了,延續第一季恢弘的舞臺場面和深入人心的講解方式,第二季通過音樂劇、舞劇等形式也讓國寶活了起來。一件件泛着歷史光芒的國寶,傳遞着先賢們的智慧與精神,帶着我們走進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感受泱泱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積澱。在實現文化振興的道路上,這些物質與精神的財富都是國家的寶藏,需要我們代代相傳。

傳承國家寶藏,感受先賢風骨。《上陽臺帖》洋洋灑灑二十五字中,彷彿藏着詩人李白遺世獨立的傲然姿態,沿着泛黃的書卷,那個舞着劍,高唱“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詩仙緩緩向我們走來。這些國家寶藏承載着先賢們心繫天下的凌雲壯志和不畏權貴的高尚情操,讓我們能夠窺得先賢們生活的一角,感受到他們的氣度與風骨。

傳承國家寶藏,延續中華精神。剛過去的12月4日是國家憲法日,我們對着憲法宣誓,感受法律的威嚴與莊重。而中國的法治精神卻不僅僅從當代纔開始的,隨着一個秦朝小吏所撰寫的《雲夢睡虎地秦簡》呈現在世人面前,透過千年之前的秦朝律法我們看到了法治精神的源遠流長。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中,法治精神依然是需要我們延續下去的,這也是國家寶藏所帶來的精神財富。

傳承國家寶藏,振興中華文化。華夏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一個從未斷絕的文明,是兼容幷包的態度讓中華文化綿延至今且百花齊放:千里江山圖上的如畫江山千年不褪色,各種釉彩大瓶使用17種釉、彩,集中國瓷器文化大成,樣式雷建築燙樣展示了中國古代建築高超的設計水平,彌補了中國古代建築史研究的空白,還有數不勝數的國寶都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面對這樣豐富的文化寶藏,我們更應該牢牢樹立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將振興中華文化作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部分,把中華文化的物質與精神財富傳承延續下去。

《國家寶藏》觀後感9

和男票在家看了《國家寶藏》一二,還有被神翻譯神配音的《博物館奇妙夜2》,看完了感嘆,原來錯過了那麼多寶藏!我問鬧鬧,你不會是看了國家寶藏電影來安排線路吧?顯然沒有!不過冥冥之中,獨立鍾、三一教堂、富蘭克林墓地都遊覽了,也像是尋寶一樣。

《國家寶藏》和《博物館奇妙夜》都有點像歷史科普電影,需要了解美國的文化背景。編劇把美國重大人物和事件都編進了電影,華盛頓、傑斐遜、富蘭克林、獨立戰爭、刺殺林肯。又想起《勇闖奪命島》裏提到的刺殺肯尼迪、登月計劃、外星人事件的膠捲,包括《變形金剛》裏也提到的登月計劃。看來美國人很喜歡研究自己國家的祕密啊。

我們在費城的時候,還花2美元買了一個獨立宣言小禮物。看了電影之後纔打開看看,不過裏面沒有具體的《獨立宣言》內容,縮印的簽名版。看看《獨立宣言》的內容,“我們認爲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生而爲人的感覺該有多好。

《國家寶藏2》裏有個情節,凱奇他們去法國尋找寶藏線索,在街頭和警察談孟德斯鳩。突然想起來,怪不得法國人如此有優越感,認爲法語如此美麗,還看不起山姆大叔,因爲人家有盧梭、孟德斯鳩這幫子牛人,沒辦法,必須膜拜啊。無論是《獨立宣言》,還是《人權宣言》,都是人生而爲人的基本保證。文明的精神,纔是社會進步的原因。

老外的博物館,真的都很不錯。印象最深刻的是芝加哥的科學與工業博物館,差不多是科學與工業掃盲博物館。很多可以參與互動的科學實驗、紀錄片、各種模型,原來博物館可以這麼好玩啊。在此之前,我也沒有去過多少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印象中的博物館都是落滿灰塵不見陽光的地方,員工也都是處在頤養天年等待退休的年紀。感受也都一樣,沒走幾步就逛完了。無論是十朝古都還是六朝古都,博物館都這麼小,真有點說不過去,難道因爲文物都被掠奪了嗎?

也很遺憾,沒有去華盛敦的史密斯博物館和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估計去盧浮宮的中國人不少,不過在科學與工業博物館和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時,很少遇到同胞。旅行社的線路中,幾乎也都很少安排博物館之行。

說實話,電影總有相似之處。《國家寶藏2》裏面,總統從密室裏出來後,看見的是一輛擎天柱卡車,瞬間串戲,柱子哥可以出場了。凱奇和哈里斯的倫敦街頭飆車戲,也有點《勇闖奪命島》裏舊金山追車的影子。其中出現搶車的那個鏡頭,車主人就像是《勇闖奪命島》裏的悍馬主人啊。還有油桶掉落的情節,在《勇闖奪命島》裏掉的是水桶。

《國家寶藏》觀後感10

我從小就喜歡讀歷史書,總是津津有味。這不,最近出了一部歷史紀錄片——《國家寶藏》,讓我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國家寶藏》主要介紹在中華輝煌燦爛的上下五千年歷史中,人們嘔心瀝血創造出的藝術瑰寶。

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兩件文物——曾侯乙編鐘和雲夢秦簡。

曾侯乙編鐘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曾侯乙編鐘是戰國早期文物,在湖北出土。它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的樂器。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爲“稀世珍寶”。在《國家寶藏》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這一個小小的編鐘,可以敲出兩個不同的音,互不干擾,和諧共處。這不就像曾國和楚國嗎?在相鄰的土地上生活,共同創造出燦爛的文明與文化。”這種相處模式,不就是人們一直以來孜孜追求的心願嗎?鄰里和睦,和諧相處。

雲夢秦簡則是由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的小官吏一條條書寫累積而成,反映了篆書向隸書轉變階段的情況,竹簡裏主要記載了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以及關於吉凶時日的佔書,這都爲研究中國書法、秦帝國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醫學、等方面的發展歷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至今,已有一萬多雲夢秦簡出土。看完不由讓我感慨,從古至今,都是這些在平凡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創造出了無數讓人歎爲觀止的奇蹟。

因爲《國家寶藏》,我知道了,每一件文物都蘊含着或感人,或悲傷的故事。它們不是死寂沉悶的,而是鮮活的。只有我們用心聆聽,走進文物中,才能發現其中的祕密。

《國家寶藏》觀後感11

週五去看了《國家寶藏2》,唯一有點以外的是米奇·威爾金森的轉變,和他最後的死亡。毫不客氣的說現在的商業大片在轟炸人的視覺的同時,儘可能的讓人忘記自己的.大腦。而我卻是不能忘記自己的大腦。

威爾金森的死多少有點俗套之外,他用死換取自己名垂青史,可謂得其所哉。

這讓我有點想法。很早就知道論語中有“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說法,但卻不明白既然都要死了,聞不聞道又有什麼區別。也知道,“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的說法,但卻並不知道,爲知己而死值不值。

威爾金森的死,讓我明白了。道也好,知己也好,名垂青史也好都是人的終極追求,終極追求是值得窮其一生去奮鬥的。

很奇怪,我想到了葛朗臺,我們早已熟悉的,一個愛錢如命,無比吝嗇,無比可憐的法國小老頭。但是今夜我不想簡單地把這個小老頭當作吝嗇鬼。吝嗇只是葛朗臺的表像,我看到他是有終極追求的,他的終極追求是財富。財富能算追求嗎?可以!“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的說法自來有之,其實我們周圍永遠不乏求財之徒,而且很多人做好了爲財富奉獻生命的準備。那麼葛朗臺又有什麼特殊呢?沒有!唯一的不同的是追求方式,葛朗臺追求財富的方式是吝嗇。吝嗇當然沒什麼好的,但總比坑蒙拐騙來的光明些,總比燒殺搶掠來的溫和些,總比來的善良些。

葛朗臺的追求其實很普遍,只是追求的方式讓人覺得可憐,而更可憐的是沒有追求。我們先撇開追求的境界高低不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人生追究,就不可能知道自己爲什麼而活着。這樣的人生只能是浮萍和牆頭草。

當然,追求也有個境界高低的問題。首先,我不能說追求錢財有什麼不好。不可否認窮人的我,希望自己有更多的錢。但至少,我發自內心的認爲一個人一輩子就爲追名逐利,有點俗,有點不make sense。我佩服周總理的“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輩雖然不一定能做到,但至少應該學習吧。

《國家寶藏》觀後感12

曾經引發博物館熱潮的“現象級”綜藝節目《國家寶藏》近日再次開播,除了諸多讓人驚歎的“國家寶藏”,還有一家賣文創的天貓店也隨之而來。上週,《國家寶藏》“你好,歷史旗艦店”正式上線併發布了10餘款以節目中亮相的國寶爲設計靈感的IP文創產品。眼下銷量最高的是“唐代仕女mini手辦趣味模型”,是根據河北博物館的“彩繪散樂浮雕”設計而出。

《國家寶藏》背後的製作方中視電傳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李學慧說,關於文創產品的策劃,早在第一季節目結束時就開始了,“而整個項目中花費時間和精力最多的,是如何選擇適合的文物元素,以及如何設計出面向年輕消費者的產品”。他們開發博物館文創,首先是要有歷史意義和文化內涵,其次還要注重文創產品的實用性,比如面向兒童智力開發的、提供生活便利的,以及有趣味的和特別精美的。

不得不說,當下博物館的生意非常火。眼下的《國家寶藏》文創產品,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地方博物館在開發文創產品時遇到的資金、人才限制。不過,火爆之餘也有隱憂。比如,不久前故宮口紅的“嫡庶”之爭,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故宮對於文創產品管理的混亂,同時也有不少人對其產品質量提出質疑;還有《上新了,故宮》中,雖然尚在衆籌階段的產品都備受歡迎,但也有不少人提出衆籌商品的售後要如何保證等問題。無疑,故宮以及《國家寶藏》都是我們的“地表最強IP”,它們可以以各種輕鬆愉快的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但不能忽視的是,千萬不要把它“玩”壞了,因爲它們身上的文化基因需要保存,博物館在開發授權時也更要謹慎。說到底,我們必須對老祖宗留下的財產保有敬畏之心。

《國家寶藏》觀後感13

前幾天,我好好欣賞了一番《國家寶藏》。裏面呈現的一些珍寶,樣樣都令人驚歎不已。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從盤古開天地到唐宋元明清,再到現代,歷經多少個春秋,多少次戰亂,又留下了多少奇珍異寶,這是人人都爲中國之偉大而驕傲的原因之一。九大博物館陳列的二十七件國寶,也是精品中的極品。

前兩集所展示的國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雲夢睡虎地秦簡和石鼓。喜雖是一小小官吏,在官場盡心盡力,得不到讚賞與獎勵,但正需要這小人兒們的努力,才造就了偉大的秦國。大多數人終生只是像喜那樣的普通人,幹不成像秦始皇那樣一統六國的大事,興許他們只做了自己分內的事,而且在史書上連名字也未曾出現;興許不會被世人記住,也成不了英雄。但只要做好了自己分內的事,把它做到極致,你,就是自己心中的英雄,也是中國愛國人士中的一員。

石鼓的前世故事也讓人感動,司馬池爲了不讓後世被欺騙,寧可自己去認罪,也不願以假亂真。司馬光雖然悲痛,但也應該非常敬佩他吧,因爲他爲了中國的文脈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雖然這個故事我不知道是否有科學依據,但司馬池在我心中的地位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守護律法初心,守護中國文脈”需要每個人的努力,雖然對於我這樣的國小生守護文脈和律法初心有點困難,畢竟還沒有深入接觸過,但我相信,每個人生命都有自己的責任,找到自己的信仰即可,就像老師常說的“每個人都要有所信仰”。我相信,世上每個人的存在都有它獨特的價值,我們一定能發出最美的獨一無二的光芒。

《國家寶藏》觀後感14

“我們這個節目有多年輕?也就上下五千年。”《國家寶藏》001號講解員張國立開場的這句話,打動了很多人。

電視屏幕上,繼“詩詞熱”和“朗讀熱”之後,蜂擁而至的文化綜藝節目出現了嚴重的雷同趨勢。

“在文學等細分題材被集體消費的時候,我們要着眼未來,探索新的方向。”央視副總編輯朱彤承諾,央視將持續在原創文化節目上發力,從創作源頭上秉持高品質與大格局,精益求精、精雕細磨,讓央視文化節目品牌再創新高度。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浩瀚如銀河,璀璨如繁星,如此極大豐富的文化寶藏,爲內容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電視工作者在幸福的同時,也感到了惶恐——如何在珍視與呵護中去繼承和發揚?

如今盛行的詩詞歌賦和閱讀賞析終究沒有跳出“文學樣態”,或許這正是《國家寶藏》立意的高遠和深邃之處。然而,作爲承載信息極大豐富的民族基因寶庫,文物並非扁平的、冰冷的物件,其所涉及的學科門類堪稱包羅萬象。它們包含了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不僅可以讓我們觸摸到那些或神采飛揚,或蕩氣迴腸,或屈辱苦難的記憶,而且可以讓今人回溯過去、找到認識自我的座標;不僅蘊含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巧奪天工的技藝,而且有領先世界的成就。這是一個厚重而廣博的領域,也就註定了節目的格局更加宏大,視野也更爲開闊。

從“詩詞文化”到“國寶重器”,央視在不斷地探索和發現,以創新思維把握時代脈搏,融入觀衆喜聞樂見的內容。“《國家寶藏》正是央視肩負國家媒體責任的又一次與時俱進的創新嘗試。”朱彤如是說。

從歷史中尋找文化自信

同一件文物,用不同的方式來講,傳播的效果差異很大。身處互聯網時代,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作爲電視產品,歷史文化類欄目不能是陽春白雪的學術派,而應放下身段。《國家寶藏》力求通過電視呈現的手段讓文物“活起來”,通過具有藝術觀賞性的設計來爲觀衆展出“國寶”,並對每一件文物背後的故事、歷史進行充分解讀。讓觀衆在懂得如何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也瞭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內核。就像主題曲唱的:“一眼千年,沉默也勝萬語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這光明似箭。”

讓那些珍藏於博物館的寶貝走到聚光燈下,走進最大衆化的“客廳文化”,國家級博物館與國家級電視臺聯手把傳統文化推向前臺,也是讓優質資源與文化擔當相得益彰。正如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呂逸濤所說:“每一件文物都記載了中華文明、文化的基因,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傳播方式,讓“《國家寶藏》節目立意高、形式新,國家文物局將給予大力的支持,我們也期待通過此次電視國家隊和博物館國家隊的合作,能夠爲全社會提供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貢獻。”

觀照當下,纔是讓文物活起來的真正意義所在。正如於蕾所說:“希望觀衆能夠感知文物背後的人文精神、與自己的血脈相連,從而樹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國家寶藏》觀後感15

利用電視媒體講傳統文化,最忌照本宣科、呆板教條,好節目一般會把生動故事和聲畫語言作爲贏得觀衆的兩大法寶,如能將二者互滲互糅便更加難能可貴。《國家寶藏》表面上是說文物、講歷史,實質上是通過與國寶相關的古今故事來賡續民族文脈,力求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首期節目中選擇的三件藏品不但件件堪稱國家級珍寶,且在文化、藝術、物質幾個領域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象徵性,可見節目在素材選擇過程中的匠心所在。尤其值得讚賞的是,節目通過舞臺小戲的形式別開生面地還原了一個個動人的國寶故事,其間最沁人心脾的不是“物”而是“人”,以及這些人物所承載的民族精魂、歷史風貌、文化擔當與人格魅力。在演繹過程中,還原歷史與表達當下的融合雖還偶顯生硬,但基本實現了“有意義”和“有意思”的有效互動。可以說,節目組利用雜糅互搭的創新性思維,找到了文物與戲劇在大衆傳播中的契合點,把冷冰冰的遠古器物掰開揉碎地精細解析、情感充溢地導入溫度,讓深蘊於國寶中的文脈精粹在故事的裹挾下潤物無聲地化人養心。

如果對文化類節目做些更高的要求,那便是希望可以跨越時空,完成歷史與現實的深度勾連和靈魂對話,使那些遙遠的文化意象在當代“活起來”。當然,這不是要牽強地生拉硬拽,而是用情懷、智慧和技藝在精神層面實現古今的無縫鏈接。《國家寶藏》在每一件文物的敘述單元裏都做了“前世今生”的創意設計,所謂“今生”便志在於此。《千里江山圖》卷之於中央美術學院教師馮海濤,各種釉彩大瓶之於故宮志願者團隊,石鼓之於原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主任樑金生,分別存在着某種獨具特色的傳承關係,而節目對於每一種關係的解鎖和昇華,則令觀衆或歎爲觀止、或動容感佩。主創團隊有心的尋找、有力的表述、有情的抒發、有理的感悟,讓每一件珍貴器物在無形中宛如一根文化紅線貫穿歷史、吞吐古今,煥發出生生不息、灼灼其華的時代氣息,並富有生命力地綿延向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