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夢》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蝴蝶夢》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蝴蝶夢》讀後感

本書一開頭幾葉的景色描寫,首先就讓讀者對曼陀麗山莊有了一種恐懼感。裏面運用了較多的擬人手法,讓人覺得整個氣氛有點詭異,所有的事物好似都有着生命反倒人變得特渺小。作者有通過夢境的形式描寫了現在的曼陀麗山莊。讓讀者在後文中看到以前美麗的山莊時很自然的想到那之前詭異的景象,也會讓人心生感慨。作者之所以要以“夢見”來描寫現在的曼陀麗,也讓裏面的那些詭異變得不那麼誇張,讀者更能夠接受一點。也表現了我有多麼不願意再踏進曼陀麗。

後來邁克西姆就帶我來到了美麗的曼陀麗,我成爲了曼陀麗的女主人。坐車第一次親眼見識曼陀麗,一進門便是比小徑寬不了多少的路,也表明着曼陀麗不同尋常的一切。接下來的景物也總是各哦“我”帶來不是很舒服的感覺,也預示着後文的發展,因爲這是呂蓓卡設計的曼陀麗。特別是那“一堵血紅色的牆”的石南花叢,更讓我大吃一驚。

接下來便是呂蓓卡的忠僕丹弗斯太太,在曼陀麗有權的人,帶給我極大的自卑感。她總是有意無意地用呂蓓卡來比較“我”。讓我總是無法有自信用曼陀麗女主人的身份去正視她。從內線電話的交談到刻意的講述呂蓓卡到最讓人無法忍受的化裝舞會的服裝。無處不說明丹弗斯太太對“我”的排斥和敵意。到最後,她瞭解了呂蓓卡的死悄悄離開曼陀麗。其實丹弗斯太太也是個悲劇性的人物,爲呂蓓卡而活。千方百計不讓我在曼陀麗活的快活。她的忠誠讓人佩服,在她心中,呂蓓卡簡直就是神。無論呂蓓卡做什麼,犯了什麼錯,她總認爲是對的。但同樣在書中,丹弗斯太太的管理能力是不容質疑的,她總是周到地讓人那麼放心。化裝舞會便是她能力的完美體現。作爲僕人,她也總是被人統治,但她在曼陀麗的一定權利也讓她的一生散發光彩。丹弗斯太太總是給人陰森恐怖的形象。無論“我”做什麼,總好像在她的監視之內。丹弗斯太太無疑是造成我在曼陀麗擡不起頭的重要因素,因爲她和呂蓓卡的特殊關係。接下來談談弗蘭克,從一開始到最後,在這個家裏,“我”最信任的一個人,和他在一起,心情總是很好。可弗蘭克在別人眼裏總是那麼不如意,比如邁克西姆的姐姐比。可我覺得弗蘭克可愛極了。弗蘭克在書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在後來發現了呂蓓卡的小船後,“我”邁克西姆和弗蘭克是站在一條線上的。在爲邁克西姆的罪行做任何可能的讓邁克西姆脫罪的事。弗蘭克也和丹弗斯太太一樣,是永遠的忠僕,只是方式不同,結果不同,給讀者的感覺不同。在我看完書後,我覺得我是很喜歡這個人的。

相反,在書中,我最討厭的人就是“我”。懦弱無能,說話做事總是口是心非,典型的小女人形象,是她自己的個性造成了她命運的悲劇結尾。她既然已經是曼陀麗的女主人了,已經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給邁克西姆了,爲什麼生活在自己的家裏會像作賊一樣呢?爲什麼面對自己的丈夫不敢說出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呢?夫妻之間應該這樣嗎?還總是覺得他忘不了前妻,那麼沒有自信。既然已經作出了自己的選擇,爲什麼就不能挺起胸膛來面對來自周圍那挑釁的目光呢?她應該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自己的實力,讓別人心服口服,讓自己變得愉快,也讓邁克西姆知道自己沒有愛錯人。可“我”卻選擇了躲躲閃閃地去生活,讓人很自然地把“我”和呂蓓卡區分開來。

時間一天一天地過,邁克西姆那根繃緊的弦也稍微輕鬆了一點,直到事情差不多平息,邁克西姆便開始了旅行,碰到了“我”,把“我”也捲入這場讓人變得神經質的事件中去。人物介紹就到此爲止了。

在曼陀麗的化裝舞會是該故事高潮前的預奏。當然呂蓓卡的小船的`發現是整本書的高潮所在。對於後面,文章是越來越精彩,讀者則會越來越想知道結局,越來越對呂蓓卡的死因感到濃厚的興趣。對於那場審訊,我認爲只有諷刺意義,沒有另外任何意義,我覺得自己有太多話想說,有太多的想法和感慨。對於審訊後的結果:呂蓓卡是自殺的,覺得完全地荒謬,儘管在內心還是希望邁克西姆是沒事的,但事實就是事實。這種想讓邁克西姆被無罪釋放的希望在接下來那場心裏戰中更加強烈,希望從貝克大夫那裏得到讓呂蓓卡自殺理由成立的原因,但對於英國法庭的荒謬,心裏仍舊不能平靜。還有朱利安上校,心裏其實也清楚地知道呂蓓卡的死跟邁克西姆有關,可仍舊沒有站出來說話,還有意地在幫助邁克西姆。

故事的結局還是很美的,雖然曼陀麗沒了但生活平靜了,“我”與邁克西姆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故事結尾只說曼陀麗變成了一片火海,其他的什麼都沒提到。對於讀者來說是充滿想像的。大家會想:當僕人發現着火後會有什麼反應?噹噹地居民發現從曼陀麗發出的火光是有什麼反應?當得知這一消息,各大新聞報社當然蜂擁而至,但當這一消息散開後又會引起什麼反響?是誰放的火?他們駕着車趕到後,又是什麼情況……許許多多的事情我們可以去想象,但又代替不了事實。作者留給我們的只是無限的想象,其實一切就只是個永遠沒有答案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