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二年級數學《假日小隊》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國小二年級數學《假日小隊》教案設計

1.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感受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來解決。

2.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維。

3.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積累數學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問題,熟悉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

教學難點: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意識。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引入:在上個週末,蓓蕾國小一(1)班的同學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他們還給這次活動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假日小隊。(板書課題:假日小隊)那天,華老師也去參加了,還拍了幾張照片留念。你想知道他們開展了哪些活動嗎?華老師帶來了其中的一張照片,現在我們一起來看吧!

〔說明:以熟悉的活動情境導入,能夠激發學生愉快的情緒和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數學學習之中。〕

  二、走進情境,提出並解決問題

1.談話:蓓蕾國小的假日小隊究竟開展了哪些活動呢?(出示情境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麼?(同桌之間相互說說)

學生看圖後發現:有表演節目、給小樹苗澆水、拍照

2.走進表演節目情境。(貼出表演節目的圖片)

提問:(1)圖畫上的小朋友在表演什麼節目?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小朋友在唱歌。可以提出問題:唱歌的比伴奏的多多少人?)

(2)從圖上找一找,唱歌的和伴奏的各有多少人?(唱歌的有15人,伴奏的有3人。)你是怎麼知道唱歌的人數是15的?(數出來的,5個5個數的)這位同學真棒,5個5個數出了唱歌的人數,數地又快又好。

(3)你們能算出唱歌的比伴奏的多多少人嗎?

學生列式,教師板演,共同評議。

(4)根據這幅圖我們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

唱歌的和伴奏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樣列式?

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板演,共同評議。

引導:你們想不想了解更多有關表演節目的'情況呢?正當這個節目快要結束的時候,有個小朋友找到了主持人,他們有了這樣的對話。(出示情境圖)

小朋友問:應該怎樣算一共有多少個節目呢?

主持人說:這是第19個節目,後面還有4個節目。

請你動腦筋想一想,你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爲什麼?

(這是第19個節目,也就是說連同這個節目在內演了19個,後面還有4個節目,求一共有多少個節目,要用加法計算。)

3.走進給小樹苗澆水和收集廢電池的情境。(出示情境圖)

過渡:小朋友表演的節目非常精彩,校園也很美麗。你知道校園爲什麼會這樣美麗?

引導學生議論。

教師可以進一步啓發: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小朋友在給小樹苗澆水,在收集廢電池。)

師:關於澆樹活動,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能提出什麼問題呢?怎樣解決呢?

小組討論後,獨立列式計算。

師:三個環保小衛士收集了許多廢電池,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把算式寫下來。

學生提出問題並列式解答,小組評議。

3.走進拍照的情境。(出示情境圖)

師:

(1)圖畫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

(2)照相的小朋友說了什麼?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

(3)要知道剩下的膠捲夠不夠,必須知道什麼?(必須知道剩下的膠捲有多少張。)

(4)從圖上找一找,一卷膠捲有多少張呢?(膠捲的包裝盒上寫明一卷膠捲有36張。)

(5)剩下的膠捲每人照一張,夠嗎?爲什麼?

學生討論,可能有兩種想法:

①3629=7,因爲只剩下7張膠捲,還有9個小朋友沒有照,所以不夠。

②29+9=38,因爲一共有38人要照相,一卷膠捲只有36張,所以不夠。

小結:假日小隊的活動真是有趣極了。

〔說明:以假日小隊活動爲主線,根據情境圖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三、聯繫實際,拓展應用

1.談話:如果我們班也要開展假日小隊活動,你想開展什麼活動?同桌相互說說。

〔說明:再次聯繫學生身邊的信息,提出並解決問題,進一步使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課內總結,課外延伸

今天我們參加假日小隊的活動,解決了許多校園裏的數學問題,你們真是學習的小能手。其實在小朋友的生活中同樣有許多這樣的問題,等着你們去發現、去解決。

〔說明:將課內學到的知識延伸到課外,促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事物,發現問題,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