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徽》觀後感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天安門上那個大大的國徽是怎麼來的嗎?說實話,小時候去天安門,我都不知道它是個啥,直到看了電影《國徽》才知道它是經過那麼多人嘔心瀝血,並克服重重困難才鑄就了它的莊嚴、挺拔、凝重、壯麗。

《國徽》觀後感

1949年6月,北京新華廣播電臺向全國徵求國徽圖案的消息傳遍神州大地,就連德高望重的朱司令也積極投稿。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由當時的建築家樑思成、林微因夫婦,國畫大師張仃,還有著名的雕塑家高莊等人蔘與了設計和國徽的創作。

在創作期間,周總理百忙之中與組長馬敘倫反覆審稿議稿,藝術家們更是或抱病或不眠不休討論國徽的圖案,甚至因設計方案而進行激烈的爭論,雖有爭論,但是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製作出盡善盡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

方案確定後交由瀋陽第一機器廠鑄造國徽,工人們冒着高溫鑽進爐膛清理膛壁,每個人都無私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運送國徽木模途中天降大雨,卡車陷入泥漿,工人們又脫下自己的衣服墊在車輪下,所有人光着膀子齊心推出卡車。

這一副畫面深深震撼了我,參與設計創作到完成國徽鑄造的這些人,太偉大了!由衷的敬佩他們。現如今,我們的生活這麼好,卻沒有了無私奉獻的精神,沒有了專注和專一的耐心,更沒有了追求完美的精神。想到他們,我不由得臉發紅,因爲我經常給自己找理由,今天的事明天做,明天的'事後天做。練個字也沒持之以恆的勁頭,不是寫的大如蒼蠅就是小如螞蟻,讓老師頗傷腦筋。

看完電影《國徽》 ,想起那些偉大的人啊!製作出如此令人爲之一振,不由肅然起敬的國徽;更 想起高高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懸掛在共和國每一處莊重嚴肅場所的國徽,它如無字的豐碑,銘刻着中華民族遠至五千年來的文明,近至五四以來的革命風雷。它用世界各民族都能讀懂的語言,宣告着共和國政權的性質,宣告着新中國各階層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我暗下決心,從今以後我要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要把我全部的力量和智慧獻給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