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讀後感9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流浪地球》讀後感9篇

《流浪地球》讀後感 篇1

我打開這本科幻作家劉慈欣寫的《流浪地球》,準備重溫一遍故事裏的情節,在此之前我已經看過了。因爲內容太精彩了,讀了一遍又想讀一遍。

劉慈欣是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被譽爲“中國當代科幻作家第一人”。他的長篇小說《三體》獲得了科幻界的最高獎項——雨果獎,相當於科幻界的諾貝爾獎。

這是一部中短篇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寫,講述了未來幾千年後,太陽即將發生氪閃,人類不得不把地球推出太陽系,在宇宙中流浪的故事。聯合政府在亞、美大陸上安裝了地球發動機,並將人類的逃亡分爲四步: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和新太陽時代。“我”出生在剎車時代的末尾。二十幾年過去了,“我”與加代子結婚了。可好景不長,不久之後出現了叛亂,“我”得知加代子已經在一場戰役中身亡,被判有史以來最冷酷的刑法——將密封服上的制熱電池拆掉,然後暴露在外面,靜靜的等着血液凍結。而就在這時,氪閃爆發了,“我們”被取消了死刑。“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流浪時代,地球即將泊入比臨星的軌道,成爲它的衛星。

地球的流浪生涯終於結束了。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幅畫面:比鄰星的三個“太陽”從東方升起,照耀着20xx多年前的空氣、泥土,滋養着20xx多年前泥土裏留下的種子。草原上的草,小河裏的水草、魚,森林裏的樹、花、藤蔓、蘑菇,都在陽光下拼命地顯示自己蓬勃的生命力——地球,復甦了。

我推薦這本書,不僅是因爲它語言豐富,通俗易懂,貼近現實生活,沒有用太多的專業術語,很適合國小生閱讀;更是因爲它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希望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在看似不可戰勝的危機面前,希望就是閃閃發光的啓明星,只要永遠滿懷希望,努力向着正確方向不斷前行,我們就能克服所有困難,戰勝任何危機。

《流浪地球》讀後感 篇2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星夢壓星河”,浩瀚的宇宙中埋藏了許多神祕。有黑夜中擡頭望去的繁星閃爍,有五彩斑斕太空流浪的星球家園。發生在茫茫宇宙的科幻大戲,被定格在《流浪地球》電影之中。

原作出自劉慈欣大師之手——這位科幻界的大師級人物,與電影導演郭帆強強聯手,憑藉深入的聯想與想象,結合實際與未來,對我們生存的家園——地球,展開了深刻的剖析。

未來某一天,太陽急劇膨脹,人類要想辦法逃離太陽系。“持續兩千五百年的漫長宇宙之旅,史稱流浪地球計劃。”人類安裝上萬個行星發動器,把地球推離太陽系。伴隨猛烈的爆炸與震撼的音效,我們更能感受到災難面前人類的無助,同時也有堅強。

眼看就要撞上木星,機智的人們想到點燃木星上的易燃物質使其爆炸,把地球推向另一側。主人公劉培強思忖過後堅定地駕駛空間站點燃木星,讓地球脫離危險,可自己卻英勇犧牲。世上沒有天生的英雄,只有一個個平凡人擋在其他人面前;也許當耀眼的光輝過去,生命的閃爍才歷歷可見。想想生活中的我們,有多少人真誠地幫助他人,爲社會生活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又有多少人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堅持夢想,成爲國家的棟樑?

鏡頭落在土地的貧瘠、空氣的混濁、植物凋零、人類藏匿的場景時,是人類無休止地浪費資源,肆意破壞環境,摧毀了原本脆弱的生態,也摧毀了自己生存的家園。當今,庚子鼠年的大疫就又提醒了人類,威脅生命的不僅是病毒,還是人們對生態破壞的放縱。果不其然——“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

這部電影提醒了我,不要等到災難降臨,再感到無助與悔恨。我們要減少工業廢水的排放,堅持實施垃圾分類工作,禁食野生動物,普及節能措施。只有立即着手保護生態,纔不會讓地球的傷口流出人類的血。相信在築成綠水青山的道路上,人類能與自然握手言和,看夜空的流星,品清幽的稻香;相信《流浪地球》的波瀾起伏,喚醒了大家的勇氣與擔當,讓更多的人們體會生命的意義,在奮鬥的宇宙中盪漾。

《流浪地球》讀後感 篇3

前天看完了書,今晚看了電影,覺得可以動筆了。先說說書與電影的區別,內容基本除了大背景一致外,沒有太多重複的地方。這次的影版與其說是改動,不如說是續寫,續寫了一個在流浪計劃下人們齊心協力克服困難的故事。

原著是一篇短篇科幻小說,不到一小時便可看完,但是原著的視角很大,讓人看完了還得理一理思路。本書主要介紹流浪的背景、流浪計劃的內容、後太陽時期人們的日常狀態。其中有2個片斷我印象比較深刻,第一個片斷是主角的爸爸離開媽媽和小星老師一起,兩個月後又重新回來,但是家庭中所有成員都沒有過多關注這件事,大家更關心天花板上的全息影像。

引用書中的一段文字“在這個時代,死亡的威脅和逃生的慾望壓倒了一切,除了當前太陽的狀態和地球的位置,沒有什麼能真正引起他們的注意並打動他們了。”

另一個片斷是主角在比賽中結識了新婚妻子,在經歷空難後第一時間到基地找他的父親,但是被告知父親已經在執行任務時犧牲了。這件事情放到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哭天搶地的事情,但是書上只用幾行便帶過了。“……但在基地,我只見到了追授他的一枚冰冷的勳章。這勳章是一名空軍少將給我的,他告訴我,在清除地球航線上的小行星的行動中,一塊被反物質炸彈炸出的小行星碎片擊中了父親的單座微型飛船。

當時那個石塊和飛船的相對速度有每秒一百公里,撞擊使飛船座艙瞬間汽化了,他沒有一點痛苦,我向您保證,沒有一點痛苦。’將軍說。”

人類的苦難太過龐大,犧牲是常有的事,只要死的時候不要太痛苦便是一種幸運了。

說實話,不管是在看書還是在看電影,我都沒有太多的代入感,因爲我生於前太陽時期,我並不關心太陽,哪怕我剛目睹完電影裏的災難,我也不關心太陽。我關心的事情太俗,離人類的命運發展太遠。我是萬世沙礫中的一顆,今晚,只想有個好夢。

晚安。

《流浪地球》讀後感 篇4

“希望是這個世界上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選擇希望,人生就有堅持的理由。

《流浪地球》的情景設定在太陽步入老年期,地球上的人爲了存活,帶着地球去找新的家園的故事。也揭示了當災難來臨時,生活中人性光輝和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

故事中的人之所以有勇氣去做,是因爲他們選擇了希望,如果他們不去努力,而是安逸地等着滅亡,那結果截然不同,就算前過程艱難,但是未來是美好的,後者就算過程安逸,結果註定滅亡,這就是希望的力量。

鑽石的珍貴在於,給它一束光,它能折射出千道萬道的五彩繽紛。希望,給它一束人性的光輝,它肯定也會回贈你成功的繽紛世界,所以希望和鑽石一樣珍貴。

小說中有一幕使我留下深刻的記憶,反叛軍要把堅持流浪地球計劃的五千名士兵凍死在冰山雪地中,但五千名士兵當中沒有一個人屈服求饒,他們說:“讓人類永遠保持清醒是不可能的。”他們選擇了整個人類的希望,而不是自己的希望。死刑後一個小時氦閃爆發了,太陽開始走向滅亡,所以說這五千名士兵的選擇是正確的。他們的選擇,拯救了人類。這就是希望的力量。

生活中選擇希望的事例很多很多,比如“豬堅強”。如果不是它選擇了希望,在廢墟中九天九夜都堅持自己的希望,它又怎會有今天安逸舒適的生活?還有最美教師張麗莉,她選擇了更崇高一點的希望——孩子的未來,她一推,讓三名學生免受病痛之苦,讓她們獲得了生命和健康。希望是這人世間最樸質的情感,卻能帶領人們走向光明和未來。

而我們是否也應該像他們一樣,選擇希望呢?

我想是的。當生活,學習,工作不如意時,我們應該選擇希望,堅持走下去。每當我跨過溝壑,走過崎嶇的小路,眼前出現一片綠蔭,心中頓時變得明朗。你選擇了希望,希望也就會選擇你,並帶給你美好的未來。

我覺得,希望是這個世界上比鑽石更珍貴的東西!

《流浪地球》讀後感 篇5

最近,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流浪地球》。它主要是講了天文學家發現太陽正在急速老化,一百年後將吞沒地球。爲了保持地球文明的持續,世界各國體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共同修建了共一萬兩千臺發動機,制定了?流浪地球?計畫,用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在太空中?流浪?,尋找合適的星系。爲了在地球?流浪?期間保護人類,每個發動機下都有一座地下城。

七十年後,地球經過木星,上面的發動機卻突然統統出現故障,地球逐漸被木星所吸引。雖然經過努力,大部分發動機都被修好,但仍然阻止不了地球被木星吸引。就在這時,一羣英雄挺身而出,用?火柴?——位於赤道的巨大發動機,把木星點燃,通過產生的衝擊波,把地球?彈?出太陽系,使它的?流浪?得以繼續……

看了這部電影后,我深深地領悟到地球在宇宙中是如此的渺小,彷彿一顆塵埃,一粒火星就能把它徹底毀滅。同時,我也感受到全球人類合作會產生多大的力量。

在電影接近結尾時,爲了推動發動機的引針,主角們向世界各地正在撤離的救援隊伍請求支援。最初,他們都認爲毫無希望而不前去支援,但後來,他們選擇了希望,個個返回?火柴?發動機,推動引針,再次證明了團結是多麼的強大。有時,團結是一種需要,就像一根小火柴,能讓世界死灰復燃,能產生希望,將絕望驅除。有了希望,一切會開始變得順利,一切都會平靜下來。希望,像金剛石一樣堅不可摧,有了希望,團結就會增強,製造更多希望……

雖然,二戰結束後,世界維持了一定的和平,但現在,戰亂的火焰已從中亞地區擴散,幾十年後,世界還會像現在一樣和平嗎?我真希望將來會有一天,和平的光明在全球照耀,全世界的人團結在一起,和平鴿快樂地在天空飛翔,即使太陽真的迅速老化,也不會發生戰亂……可是,真的會有那一天嗎?

《流浪地球》讀後感 篇6

20xx上映了一部高票房高質量的《流浪地球》,令人震撼的不僅是國產科幻片的進步,更是那個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的小說原著——劉慈欣。

莫言曾說:劉慈欣的小說有非常深厚的修養和準備。這句話在流浪地球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小說故事始於剎車時代:因爲太陽即將發生的氦閃將波及整個太陽系,人類傾盡資源,幫助地球逃逸到四點三光年外的半人馬座比鄰星。

書中,男主人公在比賽中越過冰封的太平洋,因爲自轉的停止,地球的北半球處於永恆的黑暗中:濃得像墨一般……放眼望去,連耀眼的星光都不復存在……像一塊暗黑的,永無邊界的布上的塵埃,被緊緊的束縛,無法動彈,無法離開……孤寂與恐懼濃到稠到凝成冰,強撐的希望在這黑暗裏泯滅。背井離鄉,未來一片迷惘,家,在何方?

本以爲會以悲劇結尾:太陽爆炸了,人類卻因種種原因無法到達新家園。

但是沒有,在生存面前,一切都不重要了,恐懼,孤寂,絕望,迷茫,面對不可測的未來,人們鼓起勇氣去面對,代價是高昂的,藝術,倫理,常識,一件又一件曾經無比熟悉的特色從人性中消失,逝去的生命更是多如繁星,剩下的只有對生存的強烈渴望。

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類當中引發叛亂之火,然而太陽最後的滅亡瞬間平息了一切,人類終於懷揣希望踏上漫長的流浪之旅。鬥爭。很奇怪吧,明明內心的怯意早已氾濫成災,卻仍要拼死抵抗,明明孤寂纏繞束縛手腳,卻仍要尋覓家在何方!

仙人掌孤寂的在茫茫荒漠中綻放嬌豔;忍冬孤寂的在殘垣斷壁中蓬勃生長;幼獅孤寂的在無邊草原歷練成王;人類,像地球上的千萬種生命一樣,雖然渺小,擁有脆弱的情緒,但也因情感而強大,有着放手一搏的力量,我們用孤獨凝聚力量,尋覓家在何方。

我們終將流浪於宇宙,擁抱孤獨。你若是可以凝聚孤獨的力量,化其爲動力,那麼,我相信你會找到家的。

《流浪地球》讀後感 篇7

這周,我讀完了劉慈欣的一本科幻小說——《流浪地球》。

早在三週前,我便在鮑仙的幾次推薦下,去到電影院看完了同名電影《流浪地球》,其中的一句話“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令我印象頗爲深刻,也提醒了廣大司機們要規範行車才能安全回家過年。

小說的背景,是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爲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地球和人類就此踏上預計長達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電影中的結尾,是劉培強中校引爆空間站點燃木星,犧牲自己成功利用木星引力將地球推出太陽系,向4.2光年之外的比鄰星進發。而小說中的結尾則是截然不同,地球人分成了兩派,“地球派”與“飛船派”,“地球派”主張將地球推出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而“飛船派”則主張放棄地球,利用飛船將人類移居到別的星球。兩派打得不可開交,但最後“飛船派”卻是以壓倒性的優勢戰勝了“地球派”,關閉了所有的行星發動機,就在處死最後的5000名“地球派”的時候,太陽終於發生了氦閃,這時,已經晚了……

“看來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的確是一種奢求”這是影片中人工智能莫斯的最後一句話,也體現了人類是一種理性與不理性並存的矛盾體。這也側面寫出了這時的人工智能已經發展到能獨立思考的地步了。

記得我是在一本科學類的報刊上第一次看到了《流浪地球》的文章,當時就引燃了我對科學幻想的興趣,而報刊上只有短短的幾篇,而剛好從下一期開始我就沒有訂了,我恨不得將作者劉慈欣給“抓”到我的面前,給我當面講後續的故事。慢慢的,我都忘記了這一本書,直到今年,同名電影《流浪地球》一上映,我便想去看看,當拿出鮑仙發的那條推薦的消息,父母才答應。

這本書的作者劉慈欣簡直把科幻描寫得神乎其神,他把我們的現實生活和宇宙緊緊相接在了一起,表面上看起來不足爲奇,可慢慢的品嚐,才能嚐出真正的味道。

讀完這本書的時候,就感覺到科幻原來由許多不同形式。如——塑造寫地球上不可出現的人或生命體,如通過寫我們的生活聯繫到不可思議的事……它讓我認識到了真正的科幻,也讓我對科幻又一次燃起了濃厚的興趣!

《流浪地球》讀後感 篇8

"在這個世界上,希望和鑽石一樣珍貴."如果你選擇希望,你就有理由堅持生活。

《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是太陽進入老年,地球上的人們帶着地球去尋找新的家園以求生存。它也揭示了人性的光輝和災難來臨時人們之間的真摯情感。

故事中的人有勇氣去做,因爲他們選擇了希望。如果它們不努力工作,而是舒適地等待滅絕,結果會完全不同。即使前面的'過程很困難,但未來是美好的。後者,即使過程簡單,也註定要滅亡。這是希望的力量。

鑽石很珍貴,因爲它能反射成千上萬種顏色的光。希望,給它一束人類的光輝,它一定會給你一個多彩的成功世界,所以希望像鑽石一樣珍貴。

小說中有一個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叛軍想把堅持在地球上游蕩的5000名士兵凍死。但是5000名士兵中沒有一個人屈服並乞求憐憫。他們說:“讓人類永遠保持清醒是不可能的。”他們選擇了全人類的希望,而不是他們自己的。死刑執行一小時後,氦閃爆發,太陽開始死亡,所以5000名士兵的選擇是正確的。他們的選擇拯救了人類。這是希望的力量。

生活中有很多選擇希望的例子,比如“豬很強壯”。如果它沒有選擇希望,如果它在廢墟中堅持了九天的希望,它今天怎麼能過上舒適的生活呢?還有最美麗的老師張麗麗,她爲——個孩子的未來選擇了更高的希望。她繼續努力,把三個學生從疾病中解救出來,給了他們生命和健康。希望是這個世界上最真誠的情感,但它能帶領人們走向光明的未來。

我們應該像他們一樣選擇希望嗎?

我想是的。當生活、學習和工作不令人滿意時,我們應該選擇希望並堅持下去。每當我穿過峽谷,沿着崎嶇的小路行走時,一片綠蔭出現在我面前,我的心突然變得清晰起來。如果你選擇希望,希望也會選擇你,給你帶來光明的未來。

我想,在這個世界上,希望比鑽石更珍貴!

《流浪地球》讀後感 篇9

《流浪地球》是以第一人稱成文的,可視爲主人公一生的簡短傳記。我個人認爲,這種寫作方法最大的益處就是很容易會讓讀者身臨其境,切身體會主人公的經歷。

太陽,也不知活了多少個幾百萬億年了,現在即將毀滅。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天天圍着太陽做自轉和公轉的地球,沒有了太陽,沒有了春夏秋冬。

更可怕的是,如果太陽毀滅,太陽系遭到破壞,沒有了引力,所形成太陽系的行星(包括地球)沒有了原來的運行軌跡,由勻速圓周運動變爲勻速直線運動,或者說所有的星體都會改變原來的運動軌跡,在宇宙間無規律的亂撞一氣也說不定……

咱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邊際。我就在想,會不會再發生一次宇宙大爆炸。

故事中講述了一羣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爲了拯救地球,挺身而出。他們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在危機四伏的宇宙之路上,尋找新家園。爲了人類能在漫長的2500年後抵達新的家園,這羣年輕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

20xx年,太陽即將爆炸。於是,人類開始了長達17年的“流浪地球”計劃,幫助地球逃出太陽系。但由於木星引力的影響,地球將會與木星發生碰撞。衆人團結一心,經過不斷地努力,將木星引爆,並藉助爆炸的衝擊波逃離了太陽系。

在地球撞向木星的最後15分鐘,人們仍在不停嘗試着,尋找着解決的方法。他們並沒有失去信心,坐以待斃,而是團結一心,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最終他們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全人類!

希望與堅持是共存的。就像你走在一條漆黑的巷道里,只有你堅持下來,走到了最後,才能看到光亮。同樣,如果你在面對困難時退縮,放棄了,那你又怎麼能看到希望?只有你奮不顧身地走下去,希望纔會給你帶來喜悅。

莎士比亞說過:“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來到。”的確,不管前方是深不可測的峽谷,還是佈滿陷阱的小路,只要你有堅持幹到底的勇氣和決心,希望,終究會到來。

曾經讀過一個故事:兩個人流落荒島。一個人失去了信心,連試的勇氣都沒有,直接放棄了,最後被狼羣撕成了碎片;另一個人堅信自己一定可以活着出去,不斷尋找出路,甚至與惡狼搏鬥,最終獲救。堅持不懈,就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就能看見希望的光芒;就能贏得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