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聽課報告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聽課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聽課能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聽課報告是很好的記錄方式,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師聽課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聽課報告

教師聽課報告1

11月20日到南京報到,爲期三天的學習。聽了5節特級教師的數學課和幾位專家們的報告。真的是感受頗深,受益匪淺,讓我充分領略了課堂教學的無窮藝術魅力。現就這次學習談一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收穫

1、出去聽課比在學校閉門造車受益要快要多,要來得直接。

2、真實——課堂教學應該追求的境界

在我們的觀摩課教學中我總是覺得雕琢,事先準備的痕跡太過濃重,我自己的體會就比較深刻,當然我所說的並不是不備課一點準備都沒有,而是不應該把每一句話每一個答案都要事先給學生灌輸,害怕課中出現紕漏,我以前確實就有過這樣的顧慮,因此當一節課在我不停的灌輸給學生,然後在上課時,就覺得我的每一句話,學生的每一個答案都是準備好預設好的,而不是適時生成的,雖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節看似完整的課堂教學,其實卻缺少了真實性,多了幾分虛假。聽了幾位教師的課後,我覺得在教學中他們做到了真實的教學,首先他們並沒有在多媒體上下功夫,有的特級教師沒有用多媒體。上課樸素,不做作。課堂中教師有機的融入數學史的知識,在數學史的背景下,讓學生感悟數學知識的淵源,教師爲學生創造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暴露思維的真實。拓展了思維的空間,這樣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即時生成的答案各式各樣,讓人找不到雕琢的痕跡,很真實。其次,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凸顯個性的真實。

3、三維目標的整合——課堂教學的.更高要求

我們的教育觀點從最開始的注重教書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到提倡育人的重要性,我們的觀念都有了逐級的改變,那麼現在課改又提出了“三維目標的整合”,所謂的“三維目標”就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道德與價值觀”,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儘量做到這三個目標的整合,而且是“品之有味,尋之無跡”,如吳正憲老師的《認識面積》這一課,通過埃及尼羅河的故事,引出面積的知識。不但讓學生了解了面積的來源,還對面積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通過描一描,摸一摸等一系列操作活動,認識了面積和周長的關係。所以這節課就是在這樣的看似簡單的活動中進行,學生從新的角度認識的面積會更加牢固,印象深刻。讓學做到了“三維目標的整合”。

4、亮點——讓課堂教學生輝的裝飾品

能讓聽者有暢所欲言的慾望的課就是一節好課,能夠讓聽者回去就可借鑑操作的也是一節好課,我覺得一節好課並非是很完美的,哪怕只有一個亮點,能夠引起大家共鳴,聽幾位教師的課,給我的感覺是他們上的課非常自然,親切,沒有過多的修飾在裏面,但學生在課上的表現卻比較活躍,有時回答的問題,讓聽課的老師的都感覺耳目一新。我想,這應該和本次活動的主題有關外,還和老師在課堂的個人魅力緊密相關。在數學史的背景下,展現教師的個人魅力,學生進行小組操作,提出質疑,無疑成爲課堂的一大亮點,使這節課生輝。

5、教師素質之高,文化底蘊之厚,學生習慣之好。是我們該思考如何去做。

二、自我反思

總之,聽了幾位教師的課和專家們的報告,我充分認識每一次外出學習對於我都是一種反思和激勵,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課前認真解讀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流程;課後認真反思,堅持寫好教學後記;多看書學習,多做筆記,不斷提高自己教學業務水平。

教師聽課報告2

在緊張的教學工作之餘赴武漢學習,異彩紛呈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這次示範課即有情真意切,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閱讀課,也有深入淺出、趣味橫生的作文、指導課,更有仙樂飄飄讓人如癡如醉的古詩欣賞課。在聽課之餘,聆聽了小語會主席崔巒教授《提高有效性——語文教學的不斷追求》的講座,讓人對語文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孫雙金老師《情智語文理論與實踐的研究》的報告讓我們有幸地欣賞語文教學園地中盛開的另一枝奇葩。

甘醇的美酒飲過之後方知它的綿厚甘長。學習歸來,幾天之後,仿覺餘音繞樑,大師的教誨言猶在耳。這一份激動,這一份覺醒將一直會在我今後的教學實踐中變成一個個突破,事來一份份的驚喜,還有一份份思考。

崔巒教授的講座提醒我們,在現今各種教學流派太放異彩的時候。我們語文教師一不定期要腳踏實地做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切實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在學生真正會讀、會寫、會運用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讓學生自能讀書,在廣泛的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如:查工具書的習慣、質疑的習慣、背誦的習慣,讀書、看報的'習慣。這些要求表面看來是學生動手,動腦的多了,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少了。而實際上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泛的閱讀決非一日之功,學習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促就,在這種長期的訓練中,如何讓學生保持高漲的熱情,怎樣讓知識轉化爲技能,讓技能轉變爲習慣,這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潛心研究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多讀教學理論,多讀各種書籍,多觀察學習的表現,多發現教學中問題,多去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可見,我們以後教學實際在課前、課後應該下的功夫,應該思考的東西就更多了。

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最基本的米飯蔬菜,但同樣也離不開肉類、魚類等高蛋白的營養,當然最好是進行合理的膳食搭配。一個吃慣了家常飯菜,有時也會想嚐嚐滿漢全席,甚至偶爾來點西餐的浪漫派對也未嘗不可。現今的國小語文教學研究武藝得如火如荼,語文教學園地百花盛開,各種教學流派大放異彩。聽了孫雙金老師的古詩欣賞課,學生飽含深情的朗讀,老師那種靈活的教育機智,以及古典音樂所營造的詩情畫意的意境,不僅讓學生明白了李白詩的那種奇妙的誇張,非凡的想象的浪漫主義詩文的特點,更讓學生對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有了深刻的認識。在老師那種妙語連珠的評價推動下,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步步得提高,在學生吟詩、唱詩的過程中,那種學生古詩、研究古詩的熱情空前高漲。

名師之所以成爲名師,孫雙金在課後互動交流中給了我們很好的詮釋。爲講好這一次課,“我讀了關於李白的專著五、六本。”於永正老師也說過同樣的話:“我一生都在備課。”名師的課堂教學經典並不是一朝煉就的。這是他們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自身生活感悟的結晶。豈能是我們普通老師學一招一式就能學到的呢?但名師課堂或高雅、或深邃、或華美,給我們忙碌朦朧教學工作撥開了雲霧,讓我們見到一方晴空。他們靈動的教學機智,高超的教學技巧其實與崔巒教授所講“簡中求實,簡中求活,風格多樣,百花齊放”的觀點在某種意義上說應是不謀而合的。所以名師課堂纔會散發出如此大的魅力。

名師課堂的大容量,大智慧在日常教學中不易模仿。但我們可以把他們的一節課變成兩節、三節,或者分化成更多的細小環節中內化到我們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不能也不可能照搬名師的課堂,但我們可以他的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某一個細節的處理。只有這樣,名師的課堂才真正發揮了示範的實效。

通過自學,讓學生提出問題,再調整自己的教學預設。這其實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前作更多的預設,只有你在課前發現了更多的問題,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將學生零散的表面的、次要的問題引導他們去發現深層的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從學生的憤悱處着手,教學流程將更簡單,教學的目標將更明確。

在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我們再憑藉自己平時教學實踐中掌握的一些教育機智,結合從名師課堂學會的點點滴滴,努力使自己的課堂鮮活起來,從而提高師生在課堂上的幸福指數。

教師聽課報告3

10月30日下午,小雨淅淅瀝瀝地下着,陰沉的天氣卻沒有削減一絲我們聽課的熱情,因爲今天將要在物華國小舉辦的是我們墩雙中心校三位市級骨幹教師同課異構活動,所選課題恰巧是我們二年級的一篇課文——《我要的是葫蘆》。雖然從教多年,卻從來沒有帶過二年級的語文課,這兩個月來,一直正在爲如何上好二年級的課而苦苦思索時,這次活動的開展正如雪中送炭,給迷茫中的我點亮了一盞明燈。

三位老師雖上的是同一節課,但構思不同,側重不同,當然也各有各的精彩。墩雙一小的陶慶英老師是一位從教多年的老教師,她在課堂上與孩子的互動是那麼親切,那麼風趣。在短短的一節課中,紮實地識字,深入地理解課文,一切都是那麼自如。尤其是一些特殊格式的詞語和句型,都能夠面面俱到。我想,這樣的教學方法長期堅持下去,孩子的語文基本功一定會非常地紮實。

來自葉祠國小的候z老師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板書新穎別緻,課堂設計也下了一番功夫。對於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能夠結合課件反覆引領學生體會,通過不同形式地朗讀去感知課文、理解課文。

整節課無論是時間的把握,節奏的.控制,知識點的滲透都非常到位。最後給我們展示的是墩雙一小的李z老師,她的普通話說得很好,語音語調都很標準。在前半部分的識字教學中,她能夠結合生活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識字,使原本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十分有趣,不急不慢,紮紮實實。

在學習課文時,李老師十分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她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將朗讀和感悟相結合,以讀導學,以讀促悟,不流於形式,讓學生真正地走進了文本,感知了文字背後的內涵。其實李老師最讓我欽佩的是她課堂上所散發出來的自信,和她應對孩子們天真的語言時所表現出來的自如。我想一個老師的自信是源於她多年來對教學孜孜不倦地追求,更是她豐富經驗的自然流露。

今天在這裏學到的,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去學習,去嘗試,努力做一個孩子們喜歡的老師,讓孩子們也能在我的課堂中找到樂趣,找到成功與自信。

教師聽課報告4

10月25日在德州學院聽了和美課堂的四節優質課,每節課都各有特點。而共同點是教室門都無一例外的將課堂交給了學生,自己在旁“輕輕”地指引,學生學得紮實,學得開心,越學還越有勁。其中,顧志能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去年教過一次《多邊形面積》。其中,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花費了很大的精力,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將這些圖形轉變成以前學過的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進行對比,從而推導出計算方法。可在練習中反映出來的是,學生將計算公式死記硬背,理解不夠透徹。比如:三角形面積=底×高÷2,有些孩子總是忘記除以2,用底×高來計算了。由此可見我開展的操作活動並沒有取到很好的效果。相反,顧老師的課堂,關注孩子們的學習起點,從課開始到結束都是以學生爲主。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還能夠靈活運用,這點令我十分佩服。整體的優點如下:

顧老師的第一個環節是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自主量取需要的數據進行計算。然後學生呈現出了三種計算方法:

①兩條鄰邊相乘。

②底乘高。

③兩條鄰邊的和×2。

這都是學生自己生成的計算方法,老師並沒有點評,而是問:哪種是對的呢?接下來,學生的回答非常精彩,幾乎不用老師說的,全部能夠說清理由。特別是解釋爲什麼不能用兩條鄰邊相乘,有個學生利用割補法發現平行四邊形其實比兩條鄰邊相乘的結果小。

顧老師的課堂大部分時間是學生做主,老師只是從旁指引。但是引導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過分地引導,會牽着學生走,輕描淡寫會使學生找不着方向。在推導面積公式中,顧老師設計了幾個環節,爲學生指出了一條“康莊大道”。先數格子,確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小。然後利用圖形間的'轉換,將平行四邊形轉換成長方形,學生利用知識的正遷移,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出來。這裏學生會進行比照,發現數格子和通過長方形計算出的面積相等,最終推導出公式。

一堂好課總會有一個好的收尾,它不僅是一堂課的結束,更是另一堂課的開始。顧老師最後通過拉動平行四邊形的一組對角,讓學生體會,如果平行四邊形的底不變,它的高越小,面積就會越小。當高是10時,它就變成了一條線段了。

教師聽課報告5

7月6日,一大早和寶寶到幼兒園參加觀摩課,我很高興!因爲平常上班忙,沒有時間能夠了解寶寶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所以難得有機會可以觀摩,一定不能錯過。到了幼兒園,寶寶先是吃了早飯,然後老師組織寶寶到操場做操。寶寶站在第一個,節奏感不錯,跳得好,心裏感覺挺自豪的。做完操便回教室上課,彭老師上課《好朋友》,連線教學,與孩子提問互動,寶寶積極舉手發言,上完課,便是寶寶動手自己實踐,之後老師帶孩子們到樓下操場做遊戲,

此次的觀摩活動,讓我能更清楚瞭解寶寶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見識了各位老師的業務能力,組織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能力。更多的是看到了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些新的理念,讓我感受較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互動,活動過程中教師更注重是幼兒之間的互動,把互動的空間留給幼兒,給其啓發。

二是自由探索,教師能夠深入挖掘孩子的能力,讓孩子在自由活動中變被動爲主動,深入活動其中。

三是教師的教態水平,自然、大方、不做作,發自內心的情感流露給人親切感,很容易拉近教師與幼兒的距離。

四是活動的組織,環節設計緊湊,不花哨,教師提問恰當。在活動組織教師能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激發他們的好奇心。

感謝鶴城區幼兒園組織這次觀摩活動,謝謝老師對寶寶的關心,看着寶寶在幼兒園健康快樂成長,心裏很是欣慰,希望繼續互相支持、互相配合,謝謝老師!

教師聽課報告6

xxxx年12月16日,xxxx市農村國小數學有效教學課堂課例研討活動在陳家港中心國小有序開展。我有幸聽了各縣優秀老師的課後,收穫頗多,感受頗多,現在談談自己聽課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xxxx市xxxx鎮國小馬萍老師的《認識分數》這節課,她充分展示了教師本身紮實的教學基本工和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她的課內涵豐富,在幽默精練的語言中,更多了一份智慧,她的引導恰到好處,形成相對穩定、有效的教學基本模式。她的評價睿智幽默,她的激勵真誠大方,充滿激情。

一、馬老師的教學設計有創意。

(1)讓學生通過充分的自主活動,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從大量的具體實例中整體感知分數的意義,形成分數概念。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讓學生把學習材料平均分,自己得到分數,並說明每個分數是怎樣得到的這樣一個開放的教學環節。這個環節的實施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感知過程,而且,這種感知是對分數意義的本質的、整體的感知,而非割裂的、支離破碎的。在對大量具體的分數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及時進行抽象概括,形成分數概念。

(2)重視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在解決新、舊知識的認知衝突中,完成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認識並擴展對單位“1”的認識,是概括和理解分數意義的需要。由於數學學習情景的新異程度與學生已有的數學認知結構的發展水平處於適度的關係,所以學生便可以將四年級對分數的初步認識以及阿三年級學習平均分所獲得的知識和經驗進行重新組合,用以嘗試解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部分和整體的關係這一新的數學問題,我就適時抓住“同是,爲什麼具體數量卻不同”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看清區別,從而自然地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與擴展。這樣的教學設計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關注學生的認知需求,同時又給學生的思維發展創設了較大的空間,因此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3)注重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本節課不僅讓學生運用豐富的學習材料,通過操作經歷分數的產生過程,而且還注意讓學生經歷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過程,在應用中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從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和“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這三個角度設置問題,而學生要解決這些問題,依據的正是對分數意義的把握。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加深了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而且把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也爲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打下了基礎。

二、她語言有感染力,教態有親和力。

她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特別是她的肢體語言,吸引在場的.每一位老師和學生,她駕馭課堂是揮灑自如,教學過程是嚴謹有序,化解難點是淺顯易懂,這節課的每一個環節,無不展示孫老師教育的魅力和智慧。

三、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馬老師在上課時氣定神閒、信手拈來,她的話語令很多在座的老師陶醉、癡迷,甚至有的教師連聲讚歎,這樣的功績豈是一日可爲?這樣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馬老師紮實的功底,廣博的知識,遊刃有餘的駕馭能力,無不讓聽課的老師歎服。名師的課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的理念。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充分利用一切學習的機會,積澱教學素養。

教師聽課報告7

一早近七點,我的手機上接到一條短信,說是今天縣教育局和金太陽教育研究所的專家到校來組織聽課與報告活動,心裏感覺還挺好的,因爲最近學校正在進行課改活動,要求進一步探索適合學校新發展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在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素質上做文章。我趕緊起牀,洗漱完畢,匆忙用餐,就奔赴學校。

到學校的時間是剛過七點半,我把辦公室的衛生拾掇了一下,問了一下今天上午的行程,原來第一節課由來的專家深入教室聽課,第二節課聽專家的課,第三、四節課聽報告。第一節課剛下課,我就和袁校長帶着聽課本去一樓階梯教室,及至我們到了目的地,已經有不少老師在教室門前三三兩兩的站着,互相聊着些感興趣的話題。我進了階梯教室,看到幾個陌生的面孔,想着一定是今天來的專家,就很禮貌地給他們打了招呼,然後到東邊靠近窗戶的地方選了座位坐下來,拭目以待新的課堂模式。

高一年級朱主任介紹了今天來的金太陽教育專家,並且給大家隆重推出了今天引領我們走進生態課堂的李慶久先生。學校的話筒還是臺式的,李老師只能端着話筒開始了。很有氣質的李老師,言語抑揚頓挫,倍感其所釋放出來的個人魅力。課堂開始之前,李老師現因令大家熟悉了課堂的遊戲規則,先進行了分組,選出有影響力的組長,並進行了組長座位的調整,接下來又確定了本組的學科長,擬定了本組的中心發言人。這樣的形式就是喚醒孩子們的參與意識,有效地融入課堂,積極表現自身的能動性,讓自我擁有一份激情綻放。接着又對於班級的學生分成八個小組,提出了本節課將要產生的最佳學習小組和班級有活力的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李老師這節課是引領學習說明文《動物遊戲之謎》。開始先展示了一幅圖片,描寫的兩個小白熊之間的推搡的畫面,再輔佐了兩句話,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做一解讀,惹的孩子們掌聲不斷,將班級氣氛推上了一個階段。接着根據導學案,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後引領孩子們分析,看孩子們各組的積極性來給予加分,學生們在這樣的集體合作精神鼓舞下,紛紛加入,一環一環的問題設計,使得孩子們感受到了自己思考的價值實現。中間還夾雜着一些視頻材料,在自學——對學——羣學(合作)的層層遞進中,孩子們獲得了感性體驗和思維上的深化,一節課就在這樣潤物細無聲中獲得了效果。老師們也由此深有感觸,課堂需要一些佐料,需要一些生活的花絮,因爲學生的.積極參與就是課堂上最大的成功之所在。最後還根據各組的表現,產生了最佳學習組,還有其他聽課老師點評出了優秀學生,每個優秀的學生都獲得了小的禮物。一堂課就在這樣的和諧氣氛中抵達了目的地。

接下來,我們聽取了李慶久老師的專題報告,題目就是《順勢而爲,彎道超速——學案導學操作策略的研究與實踐》。首先李老師談了一下目前的課改形勢,需要我們順勢而爲,不能逆潮流而動,有大智慧纔能有大成就,有大格局纔能有大回報。他列舉了時下有成就學校的現實就是靠着自己的智慧取得了令人稱羨的業績。接着又談了關於高效課堂的本質,要讓學生擁有“野狼”的動力感,而不能豢養孩子們的熊貓的慵懶,能力需要有戰鬥力的肌肉,而不是養尊處優的肥膘。同時他還舉例對於孩子的表現要有獎有懲,善於挖掘孩子心靈深處的美麗東西,進而成爲孩子心中發展成長的動力。他還現身說法提到自己在上國小五年級之時,因爲老師借給自己的一本數學練習冊忘記要回,他心裏就以爲這是老師要求他要細心把上面的練習題做完,他就暗示自己一定完成,並且檢查多遍,後來他的數學就成了全校的標高。進而李老師有談論瞭如何有效教學及要注意的事項。

這樣久違的課堂和報告,讓全體與會者都認真地聆聽體驗到了格局、智慧所帶來的高度。我們是否應該在不能改變環境之下,多給自己的內心一點喚醒的聲音和力量,否則一旦沉睡,我們的內心就會將那點最軟軟的東西也變得僵硬起來,無法打開自己心靈的窗戶,也無法再次傾聽這樣的聲音。多麼美好的一堂生態話語,一堂耐人尋味的直白。

教師聽課報告8

第一次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聽張四保老師的課改專題報告,我覺得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它恰似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爲什麼要課改?首先,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學過程突出多樣性和選擇性,讓每位充滿個性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選擇自由,從而得到充分的發展。即構建以人爲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爲歡聲笑語,使課堂充滿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它更注重的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課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關係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長。課改應是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大事。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和"合作"的過程。我們常常說溝通從心開始,課改的對話就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

第一,課改需要加強老師與學生的心靈對話。

教學只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創設民主和諧的對話氛圍,正是這種雙邊活動的有力體現,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創新精神,它能使學生置身於快樂之中。當然, 教師在對話中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麼想的,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第二,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

。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爲許多課都需要家長配合輔導,或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這次課改實驗區普遍的做法,也是課改的應有之意。我校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麼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問卷調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

第三,課改需要加強各市、縣、校之間的對話

"路漫漫其修遠兮",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對共同的處境,各校紛紛羣策羣力,進行一場場多形式的課改對話,例如:開學初的新課研討及現場的聽課、評課和送教下鄉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羣衆的智慧是無止境的。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正因爲這樣對話,我們的課改出現了"百花齊放"教學新局面。

有了這樣的對話,一線老師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單。最後,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科研興校"已逐漸成爲廣大中國小領導和教師的共識。教師的未來和未來的教師,都將與教育科研聯繫起來。我們的課改也迫切呼喚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以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爲對象,運用科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探尋教育規律及有效途徑。

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個好士兵"。參與課改實驗的一線教師應該給自己一個重新的定位,樹立科研意識。啓動課改以來我們力求通過加強課程改革的研究,達到以科研促進實驗的目的,依據本校特色,將課改工作與"探究——發展"課題相掛鉤,以科研爲先導,開展羣衆性課題研究。

因而,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廣大教師應增強科研意識,積極投身於教學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專題,進而創造出一種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形成一種教科研網絡。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抓科研,課改必將出現欣欣向榮的新層面。

教師聽課報告9

7日早上第一節課,提起凳子就往八(1)班教室跑去,宋豐錦老師的公開課即將開始。宋老師雖然剛到我校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但聽國中部的同事們說,她的課上得非常好。聽完今天的課,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她的課樸實中見真知,簡單中顯智慧。

一、 教學思路清晰。

本課教學的內容是作家楊絳的一篇名篇——《老王》,宋老師認真鑽研教材,細讀文本,圍繞文章主線“善良”精心設計,從“感知人物——走進人物——善待人物——懷念人物“等幾個方面展開教學,教學層次清楚,層層推進,讓學生一步步走進人物,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既要關注和重視學生的“應該狀態”,即教學的.目的層面,又要關注和重視學生的“現實狀態”,即學習起點的問題。這就要求老師要認真鑽研教材,用心體察學生,準確的定位學生的學習起點。本節課,宋老師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起點問題,在問題的設計上,儘可能照顧到學生能運用自己的學習方式,有所收穫,有所習得。學生在學得知識的同時,提升了學習能力。

三、 多媒體與語文教學的有機融合。

多媒體的引入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在本節課中,宋老師利用多媒體,補充了大量的課外知識,將圖片、音頻、視頻、文字有機融合,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情趣,又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

縱觀這節課,充分體現了宋老師教學上的用心、用情,紮實的語文課堂令人讚歎不已。

教師聽課報告10

很榮幸這次能有聽課的機會,讓我和我同事能夠在萬紅幼兒園領略名師的課堂風采,參賽的老師們都非常的優秀,本人覺得這幾節課教學組織有序,課堂教學構思巧妙,教學方法各有所長,效果好,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作用,讓孩子們在遊戲教學中快樂的學習,讓遊戲教學貫穿於整個活動,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從這一節節生動、精彩的課堂中領略了優秀教師的風采,這次聽課中我學到了很多。下面就談談我這次聽課的體會和感受。

體會一:讓遊戲融入到簡單教學中。

說到簡單教學,有些人也許會覺得枯燥乏味,但我聽了金豔老師上的藝術《小手小腳玩一玩》卻讓我印象深刻,她是以聽一聽、走一走、玩一玩的形式展開,以遊戲的形式把幼兒帶入課堂,也許說到遊戲,對大人來說好像不太嚴肅,但遊戲對於孩子的成長,就象維生素一樣必不可少,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是適合孩子人格健全發展的活動。而金豔老師正是抓住幼兒這一特點,把遊戲融入到教學當中,首先以聽一聽,讓幼兒感受音樂帶來的柔美,使孩子身心得以放鬆,然後再跟着音樂走一走,音樂一停小手或者小腳做一個停的動作(幼兒可以以不同的姿勢展示),帶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最後再來玩一玩,小手小腳一起玩,把幼兒帶入高潮,讓我們看到了孩子的千姿百態,看到孩子生命活力的綻放,也讓我們看到了在課堂上不一樣的老師和孩子,這堂課雖然簡單、質樸,孩子們卻在課上都很投入,很快樂。雖然是在玩,但他們卻象在認真的做事。所以對於孩子來說,遊戲並非是成人眼裏的隨意玩耍,而是他們認爲的一種“嚴肅的工作。”這堂課的教學內容讓孩子百玩不厭,自由自在,讓孩子學會“玩”,讓孩子在自由自在地玩中展開想象,讓孩子在玩中充滿激情,金豔老師是真正讀懂了兒童,理解了兒童。這堂課簡單、易懂、質樸、好聽、好玩,帶給我的感覺是輕鬆、愉快的`。也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

體會二:以故事爲情節,讓幼兒發現規律微妙變化。

莊海霞老師上的數學《規律城》讓我印象深刻,目的在於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幫助故事中的公主解決問題來救出王子,讓幼兒瞭解AAB、ABB、ABC模式的排序方式,學習仔細觀察圖片,有一定的比較能力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整個活動以故事情節和圖片來貫穿主線。分三個環節完成,層次清晰,第一個環節通過讓幼兒自己觀察去發現一些圖片中的水果的排隊是有規律的。通過圖形的對比引導幼兒感知圖形排隊的規律性,來幫助故事中的公主找到鑰匙,打開城門。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第二個環節讓幼兒在發現規律的基礎上自己去動手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進一步掌握並概括簡單圖形的排列特徵。故事情節中,公主要走過其中的一條彩色路,才能到達王子那邊,進一步讓幼兒掌握其中的規律性。在幼兒整個操作當中,教師更多的瞭解幼兒現在所能達到的能力水平;層層遞進,讓幼兒明白各種操作材料的主要用途和操作過程,並在操作中給予指導,讓幼兒相互檢查所做的內容,讓他們能夠得到進一步的鞏固。第三個環節讓幼兒掌握複雜一點的圖形的排列規律和特徵。故事中,讓公主把橋修好——提升排序難度,最終到達目的地,把王子救出來,整堂課趣味性強,讓孩子從簡單的故事中找規律,環環相扣,讓幼兒感受了不同顏色,不同圖形按規律排序的樂趣,也訓練了幼兒的觀察力,思維的敏捷性。莊海霞老師的課是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信息的空間,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幼兒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

兩天的聽課學習,我學到很多,感受很多,收穫所得又豈只是以上二點,但我想,光是這二點,就是我要用很多的時間才能深刻領悟的,名師紮實深厚的教學基本功,駕馭、調控課堂的能力,親切大方的教態,靈活機智的教學,獨到智慧的教學設計,富有藝術性的課堂,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對自己嚴格要求,從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點一點的進步,一點一點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通過努力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教師聽課報告11

課堂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中心,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和成就直接影響着其自身的發展。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而袁老師的這節課,正是用引導的策略和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慾望,讓整節課的學習氛圍非常濃厚,課堂氣氛活躍、溫馨。

較好的,有37名同學主動參與了課堂,佔全體同學的88%,這個比例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的關注面較廣。從學生回答問題次數來看,大部分同學只回答了一次或者兩次,有14個同學回答了三次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節課有5名同學沒有發言,從課堂表現來看,舉手回答問題不夠積極,很少見這幾位同學主動舉手。經過對老師和同學的`詢問,這三位同學平時性格比較內向,學習成績也不是很突出,缺少自信,對於教師提出的問題並不是不會,只是怕回答錯了,同學們會嘲笑他們。對於這些同學,建議老師以後採取以下措施:

1、多用一些激勵性的評價語言,鼓勵這些孩子積極大膽的舉手發言,以此來提高這些孩子學習的自信心。

2、充分關注這幾個孩子上課的學習狀態,如他們的聽課情況、小組合作情況等。

3、多給這些孩子回答問題的機會,這樣可以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根據問題的回答情況來判斷這幾個孩子對於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

縱觀整節課,袁教師對於整個課堂調控的非常好,大部分同學都發揮出了自己應有的水平,希望繼續努力!

教師聽課報告12

一滴水,放入大海始知自己的渺小。每一次參加完區語文中心備課組的活動後,都會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對於 《海倫?凱勒》這一課的第二課時,王麗老師和梅明鬆老師均是各有千秋。策略不同,目的相同。

王麗老師導入別具匠心,先用簡潔的話讚美身邊的同學,爲後面的學習埋下伏筆。而後採用“提綱挈領,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快速默讀全文,用詞語來評價海倫,一下子就抓住了“不屈不撓”。接着讓學生細細品讀,在書上做批註,抓住課文中兩段最能體現海倫“不屈不撓”的句子,滲透領悟。分別是“她不分晝夜,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着知識的甘霖……摸出了血”和“爲使我的夥伴……練習、練習、練習”,引導學生抓住“不分晝夜、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着知識的甘霖,拼命摸,不停地寫,如飢似渴摸出了血”等詞語體會海倫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在此基礎上通過朗讀來加深自己的感受。爲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海倫摸盲文、拼單詞的'情景,讓學生想象畫面來體會,對於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王老師着力引導學生領悟文字內涵,讀懂悟透文本,把學生置身於濃濃的情感氛圍之中,營造濃濃的的語文味道。不足的是本課寫作方法的引導上太少。另外作業設計上,難度較大,對於沒接觸過小傳的孩子,寫海倫的小傳,難度太大。

梅明鬆老師豐富的語言,課堂上多樣的教學方式也值得我去揣摩。在課堂上,梅老師以多種不同的形式讓孩子在朗讀中體會海倫的不幸及不屈不撓的精神。充分創設情景,讓學生受到了感染,學生們也在梅老師的指導下將自己的所學所悟內化爲力量,外化爲語言,讀來讓人爲之動情啊。梅老師的課牢牢地抓住了語文的工具性進行教學,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強調抓住關鍵詞語,體會海倫的不屈不撓。邊教學邊指導,帶領學生區分“躁”和“燥”,糾正“扎”的讀音,瞭解引號的用法和破折號的用法,比較文中用詞的豐富,如:課文前面一段用“不分晝夜”來說明學生學習的刻苦,而後來要用“夜以繼日”了,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當中也是學到了寫作的技巧和方法,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教學的後半部分,還出示了馬克 吐溫對海倫的評價,將海倫的一生用板書的形式呈現了出來:不幸——奮鬥——奉獻,想到了“不屈不撓”。課文情感滲透順暢自然。最後,小組合作討論完成練習,回顧文章主題。我想,這篇文章上完了,孩子對文章的主旨的把握應該是準確的,對海倫這個人物的印象應該是深刻的。

作爲閱讀教學的語文課,李主任指出,要從分析語文的課堂走向理解和運用的課堂,要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當中不斷地積累到好的詞語,掌握好的寫作方法,同時也要學會運用這些好詞和好的方法。要注重本體性知識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他們主動學習的能力。每一次聽課,都會有新的感觸,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