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1

從幼兒園一直到國小以來,雖談不上以你爲榮,但我自認爲上天還是比較眷顧我們的。你從小伶俐聰慧、虎頭虎腦、真的是人見人愛。青春期的你,因爸媽的錯愛大意,讓你走了些許彎路。《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九年級孩子》,爸媽看到這本書時,已愧疚憐然,真的相見恨晚。還好上天冥冥之中又眷顧了我們一次——讓我們把你送到了同升湖。讓我們更明智的認識了你,也更清晰的認識了我們自己。

還你得你剛進江永一中時,爸媽認爲那是本地最高學府,理應有比較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育風格。所以我們把你的一切都交給了學校,而讓自己束之高閣。我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我們忘了你現在正處在一個生理、心理上以及角色轉換的成長期。我們因藉口自己忙碌就把你交給了一個我們自認爲不錯的學校,卻不常常對你管顧。直到有一天,老師找上門來,我們才你恍然大悟。原來父母也與你一樣也需要與你共同度過人生以及角色的轉換期。隨之後,我們又才匆忙上法說服你,讓你自己走出去讀書。還好你也認識到你自己的癥結所在,小努力了一把。

也許爸媽總是因自己的忙碌而一直在找藉口,我們又忘了精神陪伴給予你在學習生活上的重要性,老在秉承獨立長大的固性教育風格,總認爲你應該懂事了。所以,在思想方面的溝通教育上我們又少寫了一撇一捺,而致使你任性的性格一瀉而無底。慌亂之中,我們又片面的只懂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略。匆忙上位逼迫你只抓學習,天真的認爲只要抓好學習了,你就沒時間去管顧其它事兒。卻不懂得學習是要以品德教育、思想素質教育、體育教育爲基礎的過程。忘了必須先要有了好的習慣、好的心態、好的身體,學習纔會象水到渠成般的好起來。

也許是爸媽從小受過的苦比較多,所以給予你更好更多的愛常表現在讓你在物質上的更豐盈,也常常以愛的名義,對你的有些方面橫加干涉,缺少對你在思想上、品德()上的教育,也沒有完全認識和理解你心裏面的真實想法。現在爸媽懂了,懂了怎麼去愛你、怎麼去好好教育你、怎麼去與你共同規劃你的未來藍圖;怎麼讓你認識自己的未來理想藍與做好當下的辯證聯繫;怎麼樣去制定近期小目標又如何處理與未來長遠奮鬥歷程之間的聯繫。

最後,爸媽與你共同努力,一起牽手、一同度過我們人生的第一個轉換期,不管未來如何,只要我們自己努力過,只要我們爲之真心付出過,相信你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精彩,你的人生將會不斷向更高、更深的理想靠近,你的努力將不負你未來燦爛的人生。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2

轉眼間我已經上八年級了,已經不需要父母過多的照顧,自己也能照顧好自己。但是每次我跟父母待在一起的時候,總覺得他們很煩,又是管這裏又是管那裏:玩手機的時候,他們總說“離手機屏幕遠點,天天就知道玩手機,去寫作業。”吃完飯,總是叫我收拾碗筷,洗碗,明明哥哥也可以做,但每次都是叫我做,我抱怨時,他們總說“你是女孩子,要學會做家務。”八年級的我,也有點叛逆,總覺得父母偏袒誰,總是對我這裏不好那裏不好,總覺得他們對我管的很嚴,給我的學習壓力很大……他們每次對我說“我們這是爲了你好。”我當然知道這是爲了我好,但現在這個階段,我也很不喜歡跟父母接觸,每次他們回來,我總是刻意地回到房間裏,不跟他們見面,不跟他們接觸,有什麼事也不跟他們說,總是覺得他們不理解我,他們問我的時候我也總是迴避。

這次學校說要閱讀這本書,我跟父母看了,我覺得父母也會慢慢的理解我,我也希望父母多關注我。

我趁這次機會,跟爸爸媽媽好好的談了一下,也明白了父母對我們的愛一樣的,我也瞭解到了父母也在默默關注着我,但我卻什麼都不知道。我也慢慢的理解他們,也知道他們所做的都是爲我好,他們只希望我們不像他們那樣生活特別艱難,希望我們過得好。

我也知道,父母工作很累,我也應該慢慢地學會給他們分擔,我也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學校,只有一個月才能和父母見一面,我也很想他們,很希望()見到他們,其實在這短短的幾天,以前的我都是在玩手機,現在,我懂了,我需要多陪一陪家人,畢竟跟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很少,我應該珍惜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其實只要我懂事一點,爲他們倒一杯水,錘一下背,陪他們說一說話,他們就很滿足了。我也這麼大了,也應該成熟一點了,應該懂事一點了,學會孝順他們。父母賺錢也很不容易,而我不懂他們的辛苦,只是一味地向他們索取,卻不懂得付出,我應該懂得節省,爲他們減輕負擔,讓他們不那麼辛苦。

通過閱讀這本書,以及我跟父母的'談話,今後我會有所改變,讓父母不那麼累。這本書告訴我,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3

世界上有這樣一種教育,它既能讓孩子受益終生,又能讓家長輕鬆百倍,它就是家庭教育。

可能很多人認爲家庭教育只是家長的事,與小孩無關,其實不然,一個孩子在家庭中起很大的作用,就像一朵花,它的生長不僅需要園丁的照顧,也需要自身的努力。而這本書就告訴我們怎樣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家庭現象與自身現象,它就像一座橋,連接起了我們與家長的心靈彼岸。

這本書適合親子閱讀,所以一般閱讀這本書時,我都是與媽媽一起看,每看一篇,我就會反思自己,而對照媽媽的行爲,結果大多數是她做到了,而我卻需要加強。

首先第一章,少年正值青春期。這一大章主要是告訴我們少年進入青春期應當注意什麼,又會有哪些變化,這些都一一介紹了,還簡單地說明了親子關係,讓我對此書有了初步瞭解。

第三章,引導少年邁上學習新臺階。裏面所描述的問題也是我所想所遇到煩惱的事情——學習。此章帶領我們瞭解到如何解決諸如此類關於學習的問題。到了新的寄宿制學校,沒有了國小走讀的輕鬆,也沒有了媽媽的嘮叨和教導,我的精神狀態飄忽不定。每一科都有每一科的重難點,這一點還未弄懂,下一點就來了,所學的知識讓我有點應接不暇,不知如何下手,唯一能幫我忙的媽媽也只有週六小休下午過來幫我好好捋捋思路,可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有了這本書,我找到了學習方法,相信成績會有所提升。

第四、五、六、章講的都是我們進入國中,踏入新校園的小煩惱。第四章,鼓勵少年融入新校園,我媽媽會給我講一些鼓勵我的話,因此我也沒有像很多同學那樣牴觸新環境,我自身交際能力還不錯,這一點是沒問題的。第五章,人際關係。每個班都會有個別孩子不受歡迎,相反,也會有個別孩子受歡迎,在國小,也許我會爲這些事而操心,調解類似這樣的問題,可國中不一樣,我既不是太受歡迎,也不會被“孤立”,我會以一顆平常心面對任何人,無論他對我好壞與否,關鍵是做好自己。一學期相處下來,久而久之,我就會與班級甚至學校很多人結爲好友。

第六章,特別是“做情緒的主人”這一小片段,我認爲我做得還不夠好,所以我特意多看幾遍,確實做得有些不妥,甚至比書中所說的現象還嚴重,我必須要有所改變。

第七章,主動調解親子關係。爸爸曾和我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家庭做重要。”他說的這句話雖然只代表個人觀點,卻也不無道理,愛家才愛國,有家庭責任感()纔會有社會責任感、國家責任感。在家中,一個我們孝順的小細節,就足以讓勞累一天的父母親感到溫暖,如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這麼做,你的家庭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長輩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長輩。因此,我也要朝這些方面努力,要與家人和諧相處,我相信行動就是最好的詮釋。

讀完這本書,我收穫很大,身爲孩子的我們,應該做到並完善我們應當做到的事情,這纔是所謂的“好少年”。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4

寒假有幸和孩子一起閱讀了這本《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九年級孩子》。其內容覆蓋了九年級這個年齡段孩子身上會出現的所有問題,很值得我們家長去拜讀。我讀完之後感觸頗多。

孩子,無論長到多大、長得再高,在父母的眼中及心裏仍舊是“孩子”。做父母的總是會擔心他是否會按時吃飯,天氣轉變時是否會添減衣服。所有的擔心與叮嚀,到頭來在孩子心裏卻成爲了囉嗦或是煩躁的源頭。我不禁要問“難道我們錯了嗎?”。讀完這次的親子教材,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常常安慰自己,等孩子長大了就能理解我們了,卻忽略了他們的思維也會隨着長大而日漸改變。就如同幼時需要蹲下和他們才能平視,到如今卻只有擡頭才能注視。原來我家少年已長成!他不再是那個追隨在身後詢問“媽媽!媽媽!我的XXXX在哪兒?”的懵懂孩童,而是不斷答覆“媽媽!這些我都知道了,你不要再說了!”的堅定少年。在高速發展的網絡時代,他有着自己的好友羣,有着可以一起暢玩遊戲、抒發情感的“閨蜜”。父母在他們的心中存在感正漸漸的變淡,因此叛逆情緒油然而生。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及化解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就成爲了父母的必修課。對於上網我也曾一味的嚴令禁止過,但效果並不理想;只因我太過於將自己的主觀意識強加給了他,並沒有從他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或許孩子也同樣需要被“尊重”!

學習階段的孩子最主要的還是學習。無論是你長得再高,身體素質再好,是第二個姚明的不二人選;還是你風姿綽約,歌舞全能,是下一個能霸屏“小宇宙”;現階段你也只能是一個學生。

只有在知識的沉浸下,你才能最終發光發熱!作爲父母並不要求孩子們個個都是學霸,在未來個個都是金字塔頂端的人材,因爲那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十個手指頭()還有長短呢?如果說一位名人的成功有百分之一是天賦的話,那麼就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努力。只要自己努力過,哪怕是隻能收穫到一點點的成就,也是值得的。昨天收穫一點點,今天收穫一點點,明天再收穫一點點……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天都收穫的“一點點”,聚集在一起就是你“大大的成就”。

從我的這些言語中,也許有人會反駁“這是樂天主義”。沒有壓力的學習還能學好嗎?的確!沒有了壓力,單純的努力會有效果嗎?那就需要幫助孩子們將壓力去轉化成學習的動力。只有孩子自己願意去學了,主動去學了才能更加的努力。加油吧!孩子!相信你從這次的親子閱讀中也學到了許多,我們的溝通也可以更加的順暢。你也可以把我當成你的好友,我們之間的稱呼也可以用上“親”。只要是對你的成長有益,我們可以去嘗試。希望你揚帆遠航的途程中,我可以是那一縷助力的清風,而不是那折杆的狂風。我們一起努力吧!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5

這個假期,我在家閱讀了《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九年級孩子》這本書,感悟頗多。這本書主要針對九年級這一年齡段孩子普遍出現較多的問題進行解答釋疑,並且告訴我們父母教育是極其重要的。

這本書從“幸福”出發提出幸福教育是幸福人生的基礎,教育本來就是增進幸福的重要途徑。所以家庭應該和學校、社區一起,努力創造讓孩子幸福成長、快樂學習的環境。把童年還給孩子,把幸福還給家庭。

本書分別從九個方面闡述現實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並且舉例說明。通過事例分析,引發大家的反思。

這本書提出教育理念比方法更重要,但並不意味着方法沒有價值,只有好的方法才能讓好的理念真正落實。在教育中,父母的成長是孩子成長的前提。家庭教育不只是簡單的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沒有父母的成長,永遠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長。與孩子一起成長,纔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態!對孩子的撫育過程,是父母自身成長曆程的一種折射。教育是父母最關注的問題,但家庭教育卻在父母的焦慮中常常脫離正確的軌道。父母對孩子的愛,再多也不嫌多。怎樣愛孩子和怎樣教育孩子關係到家庭和諧與幸福。

我認爲父母應該多多關注孩子,要主動和孩子溝通交流,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舉個例子,例如孩子犯了錯,不要動不動就指責孩子怎麼怎麼的,要先和孩子溝通交流,準確瞭解孩子的想法,纔能有效化解這一問題,不使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其次,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互學習也是極其重要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代溝,父母要了解孩子最近在學什麼、在看什麼,和孩子多多交流,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像一座大山,可望而不可即,從而產生畏懼心理,這樣就得不償失了。但是父母和孩子在打成一片的同時孩子也不能對父母太過放肆,要保證孩子對父母要保有一定的尊敬和愛戴。

另外,我們在這一時期也要注意調控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注意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不要再想着什麼王者榮耀之類的遊戲,或是把注意力放在一部超級好看的電視劇上,不要因圖一時之快,而耽誤一輩子,馬上就要會考了,要做長遠打算,努力考上一個好高中。多說無益,總之希望大家都各自努力,將來莫要後悔莫及啊。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6

讀了這本書,我感覺收穫很多,其中培養孩子專注習慣這一點,我覺得很有借鑑意義,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培養孩子,父母先行

要想培養孩子的專注習慣,首先父母得做到做事專注。父母可以與孩子提前約好完成一件事情的時間,並引導孩子在規定時間裏認真做事,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

如果孩子很好地完成了,父母要及時表揚,強化孩子專注的行爲。如果孩子在同一時間專注某事(如專心寫作業、專心朗讀等),事後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及時的鼓勵和肯定。這可以讓孩子明白專心做事是正確的、值得肯定的。

如果孩子只能專心10 分鐘,父母可以鼓勵他“要不要再延長5分鐘”,慢慢可以延長到15 分鐘、20 分鐘。可在書桌前放定時器或鬧鐘,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目前的“定力”。

二、投其所好,事半功倍

孩子具有將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的能力。你可能會發現,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孩子是不會厭煩的。在對這些東西的探索中,孩子能體會到最多的樂趣,所以能保持驚人的耐心、細緻。

因此父母要允許孩子自主地探究事物,讓他們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上。當孩子能夠自己完整地、不被打擾地看一本書、玩一個玩具,和朋友有始有終地下一盤棋、拼一個拼圖,他纔會慢慢地把握事物的內在規律性,保持探究的慾望和耐心,哪怕是孩子正專注地觀察一隻蝸牛,我們都應該支持他,鼓勵他,因爲他覺得很有趣。

三、過分關注,反成干擾

其實,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多時候是父母的不良習慣造成的,這個壞習慣就是——打擾孩子。我想問一下羣裏的爸爸媽媽們,當孩子正專注做一件事的時候,你們是否有過以下舉措:一會兒問“你要不要喝水啊”,一會兒又問“你要吃點兒水果嗎”,一會兒又說“該吃飯了”。

試想一下,在這種不斷被打擾的情況下,孩子能專注做事嗎?更遑論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了。如果孩子真的能專心做一件事,只要事情合理安全,父母都應該支持他,不要去打擾他。堅持不懈,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培養起來了,晚吃一會兒飯、少喝一口水又算得了什麼呢?您說是不是?

四、父母有規,孩子有律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父母要先從自己做起,父母專注,才能給孩子做出榜樣。如果在孩子面前父母從來不能定下神來專注地做一件事,孩子又怎麼可能專注呢?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個小小的案例

有一位父親從女兒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帶着她做模型,孩子只是在旁邊看着,間或也會去玩別的,但是爸爸坐在那裏做模型幾小時不挪窩。爸爸這個時候不需要告訴孩子:“你看爸爸多專注啊,你也應該像爸爸一樣。”他只需要這樣去做就可以了,孩子看到的是爸爸用了幾小時做出了一輛漂亮的卡車,由此懂得了專注的價值,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個案例有何感想?我自己看完這個案例的第一反應,腦海裏出現了四個字:言傳身教。“言傳身教勝過一切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