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面試《故都的秋》教案

  散文《故都的秋》是中國作家郁達夫於1934年創作,作者用飽蘸情愫的柔毫,描畫出一幅神韻清絕、典雅質樸、極具個性的北國秋色圖,一切景語皆情語。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爲各位考生準備了教師資格證面試《故都的秋》教案,希望對即將到來的教師資格面試有所幫助。

 一、教學目標

教師資格證面試《故都的秋》教案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掌握品味揣摩語言、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和討論,理解景中蘊涵的感情,並進一步把握散文“形”與“神”的關係。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在山河破碎、內外交困的現實下,讚美自然風物的真情以及內心的憂思及落寞,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生掌握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表現手法,進一步體會散文“形”與“神”的有機結合。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通過對北平秋色的描繪所流露出的內心情感。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探究討論法、情境設置法、講授歸納法

四、教學手段

PPT展示秋景圖的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件播放秋景圖片,師生共同暢談對秋的感受,同時提問學生歷代文人所寫的有關秋的詩文有哪些,在他們筆下是怎樣的一幅秋景圖。

(二)整體感知

學生齊讀1、2自然段,思考:

1.“故都”指的就是北京,也稱北平,爲什麼作者用“故都的秋”作標題而不用“北京的秋”或“北平的秋”?

學生思考回答之後教師明確:北京歷史悠久,秦漢以來,它一直是中國北方的重鎮,遼、金、元、明、清均定其爲國都,一個“故”字不僅道盡了歷史的蒼涼與厚重,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無所不在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氣息。

2.找出文章的“文眼”句子,並且用了什麼手法描寫?表達了什麼情感?

學生思考回答之後教師明確明確:“文眼”——“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這兩段運用對比的手法,寫作者對北國之秋和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寫出了北國之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並用江南之秋的慢、溼、淡作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北國之秋的嚮往之情。

(三)深入研讀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文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可以劃分爲多少幅圖?

明確:景物:破屋、碧綠的天色、青天下馴鴿的飛聲、日光、牽牛花、秋草、槐樹、秋蟬、秋雨、棗樹等等。可以劃分爲“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蟬嘶鳴”、“閒話秋涼”“秋果勝景”

2.提問學生這些景物是如何體現“清、靜、悲涼”的?

明確:以“小院秋晨”舉例,分別從色調、聲音、環境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色調。無論是碧綠的天色還是藍白的牽牛花,都是恬靜安謐的冷色調,這點學生很容易能判斷出來。這些冷色調能體現文眼中的哪個詞呢?問題自然產生,而學生也能答出“清”這一特點。

(2)聲音。青天下馴鴿的飛聲是很細小的,但作者依然能夠聽見,正應了那句古詩──“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以動寫靜,由此學生可以很快明白這些景物體現了文眼中的“靜”。

(3)環境。作者租的是一椽破屋,在院子裏細數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藍朵,感受秋意。兩個“破”字會讓學生很自然地得出“悲涼”這一感情基調。

3.再讀課文,引導學生討論其餘四幅圖面的景物如何體現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的。待經過學生熱烈討論回答後,教師總結:

“秋槐落蕊”圖:“靜”—“鋪得滿地的落蕊”,“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覺出一點點極細微極柔軟的感覺”;“清”—“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閒”;“悲涼”—“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落寞”。

“秋蟬嘶鳴”圖:靜—處處蟬鳴聲;悲涼—秋蟬衰弱的蟬聲。

“閒話秋涼”圖:清—放晴的天空、雨後的斜橋影;靜—息列索落的雨聲;悲涼—涼風、雨後話秋涼的“都市閒人”。

“秋果勝景”圖:清—果實成熟的八九月;悲涼—西北風、塵沙灰土的世界。

4.學生齊讀最後兩段,教師提問:作者認爲南國的秋與北國的秋最大的區別在哪個方面?作者在對比之中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這兩段主要主要運用對比的手法寫南國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國之秋,通過對比直抒作者對北國之秋的無比眷念之情。

5.如何理解“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乾,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明確:此句運用了四個比喻,分別從味道的足與不足、質的實在與不實在、味道的濃與不濃、性情的厚重與不厚重來表現故都秋的特徵,生動形象,饒有趣味。

6.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全文,思考:你認爲郁達夫在此文中是頌秋呢,還是悲秋?

明確:頌秋。但是,由於受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經歷的影響,全文的基調卻是憂傷的、悲涼的,因此可以說,是作者對故都的秋的一曲悲涼的頌歌。

(四)拓展延伸

學生用文章裏出現的景物爲內容,簡單仿照《天淨沙·秋思》的寫法,當堂寫一首關於故都秋景的小令。

(五)課堂小結

文中郁達夫將故都的秋色和個人心中的悲涼巧妙融合,溫婉地表達了對故都的深深眷念及落寞情懷。在選景時,作者以情馭景,情寓景中,做到客觀色彩與主觀色彩的完美融合,很好地體現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六)作業佈置

課後運用文章“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寫法,寫一篇關於自己喜愛的景或物的抒情散文。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以上是教師資格證面試《故都的秋》教案,祝各位考生順利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