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着讀後感1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餘華活着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餘華活着讀後感15篇

餘華活着讀後感1

合上《活着》這本書,心中不由得感慨萬千。徐富貴的人生可謂坎坷,從走路都自帶錢串聲的闊少爺變爲租賃土地對人低聲下氣的佃戶,從錦衣玉食變成了破衣爛衫,吃糠咽菜,但這只是富貴悲劇生活的開始,父親因爲富貴賭博輸光全部家產而氣鬱而死,母親因富貴在抓藥途中被抓去充軍最終病死,兒子爲校長獻血時被抽血抽到停止了心跳,女兒又在生孩子時大出血而死,留下苦命的外孫苦根與女婿相依爲命,接着妻子家珍撒手人寰,女婿又在工地上被水泥板夾死,最後自己唯一的親人苦根也被半鍋豆子奪去了生命。

這是何等的苦難啊,而頑強的富貴最終戰勝了它們,他只是爲了活着而活着,最終卻安詳地活出了自己的風采。無論生活怎樣殘酷,飽經苦難的富貴依然保持活着的意志,他依然對明天充滿希望,堅持頑強地活着。即便是在人生暮年,失去了所有的親人之後,富貴買了一頭和自己一樣年邁的老牛,併爲之取名富貴,他們孤單相伴,一起在黃昏的村頭交流、勞作,歷盡人生苦難的富貴卻留給了世人一片祥和、寧靜。

回想生活中我們有多少人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體重而食不甘味,寢不安席,又有多少人因工作不順而怨聲載道。我們會因父母對我們生活的橫加干涉而憤憤不平,甚至橫眉冷對,我們會有領導額外強加的'工作而心中不滿。我們會因孩子沒有考出自己理想中的成績而勸解甚至指責,爲了讓孩子能全面發展而費盡心思地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我們甚至會抱怨社會發展太快,導致我們總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前腳剛剛邁入,後腳已被時代所淘汰……

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我們抱怨,我們埋怨,我們憤世嫉俗,我們甚至藉助平臺大聲疾呼,指責社會的不公,人情的淡漠。可是,這些與富貴的經歷相比,簡直是不值一提,“不堪入耳”的,我們如果爲這些事情而苦惱,似乎是太過於矯情了。即便是新聞中通報到的跳樓,尋死事件,他們所經歷的苦難與富貴的相比,似乎也都是小巫見大巫了。

生活艱辛,壓力大,這是不爭的事實,可是,無論怎樣的苦難,都不能成爲我們放棄生命的理由。因爲,唯有活着,纔有希望。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餘華活着讀後感2

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有人給我推薦閱讀餘華的代表作《活着》。剛開始,我以爲是餘華自己用第一人稱的方式進入主題,講述活着的意義。心裏懷疑這本書的可看性。帶着複雜的心情,我隨着餘華走入這本書。

作者在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爲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反動派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裏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作弄人,這樣令人無法捉摸,令人尷尬、無奈、痛苦。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爲爭搶剩餘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爲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踊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上演。《活着》,我幾乎是哽咽着踏在福貴的人生路上,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難的沉重,感受到淚水的微不足道。他的親人因爲天災人禍先後離他而去,讓他孑然一身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空氣中處處瀰漫着絕望,精神的支撐似乎隨時會被瓦解,會在眨眼間煙消雲散。但他沒有抱怨,他依然保持着對這個世界的友好,他依然維持着他和命運的`友情。

福貴歷盡滄桑仍有滋有味地活着的意義在於:在人生之中,我們應該學習他怎樣在困頓之中活下去的力量。想必,這就是作者餘華所要告訴我們的人生道理。如同書名《活着》。

作爲一名在兒子十六歲時就遭遇車禍失去父親的母親必須要用自己單薄的肩膀承擔教養孩子的責任,要堅強面對一切將孩子撫養成人。

作爲一名教師必須要用最真摯的愛滋潤孩子的心田,用師愛鼓勵孩子們戰勝困難的信心、激勵孩子們樹立努力學習的決心、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作爲一名父母健在的女兒要像父母悉心關懷、百般愛護和辛苦撫養子女長大那樣盡孝,讓年邁的父母安享晚年,不給自己留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人生遺憾!

從《活着》這部小說中讓我認識到:人是爲活着本身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我們也應該樹立像福貴這樣一種堅韌的人生觀,不管什麼事情發生千萬不要輕易言棄。

誠然,我們要感謝祖國的培育,感謝大自然的恩賜。自然,我們的孝敬,我們的感恩,不能只停留於口頭,更重要的是應付諸行動。如此,我們的生活必然會更加美好,我們的社會必然會更加和諧。

餘華活着讀後感3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溼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麼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麼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

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實造成的吧!作爲當時的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隻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爲什麼要分等級?爲什麼法律上寫着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並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

綜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着!但它的活着比死更難,活着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爲只要你活着就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說有90%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麼?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大學聯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纔是勇氣、纔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於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爲了活着而活着。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爲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着!

餘華活着讀後感4

《活着》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主角福貴是一個出生在地主家庭的敗家子,嗜賭成性,最終輸光了家業一貧如洗。後被俘虜,歷經波折,最終回到家鄉。回到家鄉後,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爲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裏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檯上;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隨福貴回到鄉下,不料卻被半斤豆子撐死……生命裏難得的溫情被一次次親人的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活着》就這麼用一個老人講故事的方式描述了自己悲慘的一生,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過多的修飾。越是這樣,越能讓我在讀的過程中潸然淚下,越能引起靈魂的震撼。看完之後,覺得心情是沉重的,悲傷的,一直被作者有意無意製造的死亡陰影籠罩着。但是,故事的主人公福貴在接二連三的重大打擊下,並沒有呼天搶地,一蹶不振。雖然命運如此,福貴卻仍能堅強樂觀的活着,這是怎樣一種境界。福貴雖然生活貧苦,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但是他依然友好的對待這個世界,並沒有抱怨什麼,也從來沒放棄過希望。“活着”,這兩個字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與苦難、無聊與平庸。

生活,是平淡的,這種平淡需要我們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生活的一切成敗得失。生活中或許會遇到苦難,遇到艱難,但是,無論遇到什麼不如意,想想福貴的堅強和豁達,就會覺得其實不算什麼。很多人在人生中困惑,或許是因爲他們把人生複雜化了。其實,活着,是最簡單化的人生,它沒有功名利祿也沒有喧囂浮華。而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的幸福,就像作者說的: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餘華活着讀後感5

餘華說:《活着》的緣起是“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着》。”

一直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我沒有活在餘華的大時代背景下,沒有活在奶奶口中的擔驚受怕裏。我所在的時代充滿着進步與新奇。

所以,當我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是錯愕的,短短的幾個小時、十幾萬字被悲情、驚措、壓抑的情感所包圍。

通篇由主人公福貴娓娓道來,從年少時的紈絝敗家子萎靡不振,棄妻兒於不顧,屏蔽父母的關切到嗜賭成性敗光殷實的家產,父母離世,寄人籬下決定好好生活,卻又不幸被國軍抓壯丁,好不容易從死人堆裏爬出來,回到家發現女兒因病成啞巴,幸而一家人能夠在生活在一起好好過日子,好不容易讀者也跟着在這裏鬆了一口氣,兒子有慶也在他的粗暴教育下擁有正直的人格。誰都沒有想到有慶在這個時候僅僅是因爲血型和鎮長夫人相同而給生病的夫人抽血活活抽乾。到後來女兒成婚,卻因難產死在了病牀上,妻子因爲終年悲慟承受不住接踵而至的苦難終於也離開了人世,女婿因爲工地事故身亡,最後連小外甥苦根也因爲過度飢餓吃豆子撐死了。

最終陪伴福貴的只有一條老牛,他再也不擔心戰爭,不再懼怕災害,甚至不在乎老牛是不是會離他而去。

福貴一路上接受着命運給他的驚愕,奮力勇敢的活出了自己的樣子。

我們活在幸福的時代,還沒有到30歲的年紀,生命的見識窄如手掌,卻總是能聽到各種各樣的怨恨,怨恨命運的不公,怨恨周圍的人沒有善待自己,怨恨爲何要經歷一切才能獲得。措不及防於芝麻大的小事,一點點挫折就想方設法的逃避,一點點的批評就如同受盡屈辱。

我們沒有了父輩們的堅韌,丟掉了他們的樸實,不會腳踏實地卻總是嫉妒他人的成就。總是侃侃而談命運、幸福、善良,卻有沒有想過在困境面前,是否有獨自面對的勇氣,奮力抗衡的覺醒和越戰越勇的堅韌呢?

我想我們會的,我們終究會堅韌到可以承受生命中突如其來的變故,可以成爲父母有力的肩膀,可以被朋友信任,被小孩子依靠。

生命就如同我們小時候種植的那一刻小樹苗,而苦難和挫折是最肥碩的養分,讓我們的小樹苗茁壯成長,終有一天成爲只屬於我們自己的參天大樹。

餘華活着讀後感6

很喜歡餘華的《活着》,人們經常會以第三人稱視角審視小人物的情感、在悲憫同情下的自我陶醉也會常自詡成爲優雅的共情,這些情感是不真實的,摻雜目的性的,這是一種底層表達。人們冠以對作家的內心活動加以最高惡意的揣測,深信不疑他們的陰暗和憤懣,這種俯瞰有些過於着重建立在生存仇恨上,顯然會產生極大的理解偏差。然而書中描繪的卻是眼淚的寬廣和豐富以及絕望的不存在。

這本書某種程度上幫助我切換視角思考文學,我將如何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能否找到一種溫和的途徑,正如自序中寫到的那樣“我們是爲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事物而活着。”飽含純粹、一塵不染。

書中從兩個大的維度剝離出中心人物的故事線,一個是自食其果,一個是苦中隱忍。主人公富貴生來身份顯赫,比起時代下的芸芸衆生他生而爲人的確幸運,爲人卻終日遊手好閒、嗜賭成性,這種個性和命運的反差在作品表現上有助於激化情節矛盾,尤其是賭輸家產、逼死父親、妻離子散等發生一連串因果報應後,富貴體會到的切膚之痛,解構了人物成功重獲新生,也就是這時富貴才徹底學會摒棄了自作悲劇的命運,開始正式經歷悲劇。不由感嘆,人性本身有很多值得詬病的'地方,比如只有失去才配叫擁有、比如不痛到身上痛不是痛。

或是機緣巧合賭輸宅子自保小命、也是天意人爲痛失愛女,到小說末尾風燭殘年的老人只剩一頭水牛與他孤苦相伴,富貴身上經歷了太多悲劇,但是他依然沒有放棄過生活,儘管生活一開始就不懷好意地矇住他的雙眼,用苦難當作止痛劑虛僞假惺“回報”潦草搪塞,妄圖馴服得到來自心底敬畏的順從,一切都無法擊垮一位改過自新、認真生活的人,這也是作者傳遞堅毅的活下去的中心價值。

身爲鼎勝人的我們,在經歷了疫情後的市場低迷,經濟環境如同洪水猛獸席捲衆多企業,但是我們仍然屹立行業翹楚,鼎勝精神核心的不屈撓、不服輸鼓舞着每一個人,我們像直掛雲帆的巨舶,渡過浩蕩滄海,迎着曙光在全球開疆拓土、永葆熱忱經營屬於我們的瑰麗大陸!

餘華活着讀後感7

書香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書的影子也一直存在於我的記憶中。從小時候開始,我就被一本本童話書充斥得滿滿的,書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夥伴,白雪公主、賣火柴的小女孩、睡美人、醜小鴨、都是我的好朋友。童話那些中幸福快樂的結局使我幼稚的心靈中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嚮往,也促使着我從書中汲取更多的知識,而我一直也沒有停下讀書的腳步。

這個暑假我讀了餘華的《活着》,感觸頗深,在書中,福貴的生活蜂擁而來的真實都在訴說着醜惡與陰險,在大時代背景的社會變革下,福貴和他的家庭遭受了許多磨難,最後親人都離他而去,只剩下他和一頭老牛。福貴的生活是悲慘的`,他見證着每一個親人的死去,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他奪走了福貴所有的依靠,但福貴仍友好的對待這個世界,堅持着對這個世界的信任而活着……

“活着”這個詞語在我心中充滿了力量,人是爲活着而活着,我們在活着的過程中經歷着無數的故事,不論不是好的壞的都需要我們用心去對待,這是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我們既然承擔起這個責任,就應該竭盡全力去克服生命中的挫折,把生命變成最好的模樣。我清醒的知道,活着本身就很艱難,但我們必須艱難的活着,正是因爲艱難,活着才更有深刻的意義,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活着》中福貴“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更加映襯了活着的意義。故事結尾只有一頭老牛陪伴的福貴是一位英雄,活着的意志在他的身上熠熠閃光,堅定的信念象徵着他不屈的靈魂。

回首讀書的日子,我忍不住怦然心動,一路走來,山高水長,每當翻開書卷,總會有一種綿軟的情感縈繞在心頭,思緒萬千,卷卷都積滿深情,行雲流水的語句,真摯動人的情感,像花瓣綻放在春陽中,有書的日子,充實,快樂,振奮,青春的本色在書香的溫潤中閃光。讀一本好書,與書爲友,潛移默化,見證着崇高靈魂的再現,頃刻喚醒心靈,豁然開朗,彷彿有光在前方指引。再次拿起這本《活着》,書頁間彷彿仍存留着我指尖的溫度,我閉上眼睛,黑暗中的我正飛向那片明亮的書海……

餘華活着讀後感8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承受三萬斤的重擔,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這本書我看了一遍便把它還給同事了,它太沉重,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線,我不敢看它那封面,怕它刺痛了我的眼,更怕它刺痛了我的心。但即使我不再看它,書中的那些情節,那些曾經鮮活,最終變的死寂的.生命早已深深的映在我的心上。本書作者餘華用冷靜的令人發怵的筆調記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至少我認爲它是真實的。《活着》揭示了一種高尚:那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世界。正如本書的主角福貴,一生坎坷多折,經歷了家境的破落,經歷了所有親人先後離他而去的苦痛,最後與一頭與他同名的老牛相依爲命,默默的活着,無牽無掛的活着,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在這部小說裏,餘華想告訴讀者:生命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活着是一個如此寬廣又如此沉重的話題,這世上的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活着,甚至已去世的人都活在親人的心裏;活着又是如此沉重,它凝聚了太多的責任、使命以及無盡的回憶。活着給人以一種力量,一種使人堅強的面對挫折、變故,甚至死亡的力量;一種支持人無論遭受怎樣的打擊,都堅持生存下去的力量,一種隱藏在人們骨子裏的一種力量,一種精神的力量。

餘華在《活着》的日文版自序中說道:“我知道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若大地?”如果問我,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是”。福貴是一個小人物,但他身上折射出處於底層很多勞動人民的共同點,包括對苦難的逆來順受,包括對自身的定義,包括對生活的態度。福貴的命運如此卑微與無助,但折射出整個民族的性格與品質,一種敢於直面苦痛的勇氣,一種特殊的生存智慧。

餘華活着讀後感9

接觸到《活着》這本書,可以說從路遙《人生》開始,有一本書對馬雲的影響很大,就在網上搜索了一下,一個鏈接進去以後,看到了《人生》這本書,跟美國著名的facebook營銷模式一樣,網絡營銷人員慣用的營銷手段在這個網站上也展現出來:"看過這本書的讀者還瀏覽過一下書籍餘華《活着》",看到這本書以後被它下面的評語給打動:現代社會充滿了浮躁,特別是80後的年輕人,浮躁,急功近利。《活着》主人翁富貴的一生,或許能給我們帶來平靜,讓我們安靜下來,思考我們的人生,人活着,就有希望。

這一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浮躁,在我身上也有很明顯,我有時候也在想想,怎樣讓自己平靜下來,但是身旁的環境,似乎總是讓人很難平靜,一會說這個發財了,一會那個說要買車了,一會聽說某某又買房了。生活中似乎都離不開這些東西。女孩子也似乎對這些東西越來越感興趣。所以天天總是想着怎麼買車,怎麼買房。但是,欲速則不達,人如果想前進,就必須先讓自己安靜下來,因爲安靜才能思考,才能進步。

話題又回到《活着》這本書上面來,主人翁富貴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人生中的苦難都歷盡,經歷從富貴子弟到貧困的農民的大喜大落,最後身旁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富貴依然能堅強的活着,富貴的`人生軌跡可以做以下概述:富貴子弟,整天吃喝嫖賭——賭博把家產全部輸光——全家人搬到茅草房居住——父親意外死去——妻子被老丈人拉回城裏,剩下他跟母親與女兒——妻子回來後生了個兒子有慶——富貴被拉去當兵——與家人分開幾年,戰場上活了下來——女兒因爲沒錢治病而變成聾啞——兒子因爲爲縣長獻血,被醫院護士把血抽乾而死亡——妻子重病不起——女兒嫁人後,因爲引產,保留住了兒子——女兒也離他而去——最後妻子也因爲生病離他而去——女婿打工事故死亡——剩下他的兒子跟富貴生活——最後因爲急着吃幾個豆子而死亡——剩下了富貴一個人。

富貴最後說了一句話:他們都走了,都是我親手埋的,到時候我走的時候,就沒什麼好牽過的了。

《活着》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小說。通過一位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講訴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訴了眼淚的豐富與寬廣;講訴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訴了人是爲了活着而活着……

餘華活着讀後感10

讀這本書前,就知道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其實,我也只是需要一個悲傷的理由。但是,讀到有慶死的時候,我真的很傷心。難以置信那個純真的善良的少年,每天不辭幸勞的赤腳在學校和家之間飛奔,只爲給兩隻羊喂草,自己吃不飽卻從不忘記給羊兒喂草,他居然因爲救人獻血,活活被抽血過度而死!無知又善良的孩子,怎麼不讓人心疼?再也看不到那在鄉間飛奔的身影,怎麼不讓人揪心?中年喪子怎麼能不痛?!可是還是要活着呀!主人公富貴就這樣一個個送走了所有他愛的人,夕陽下,白髮蒼蒼的老人富貴和同樣蒼老的一頭叫做富貴的牛,相依爲命,漸行漸遠。

就這樣,薄薄的一本書寫完了名叫富貴的一生,就這樣,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啊~原來人生本就有諸多不容易的事,比起那個時代,生在現在的我們已經是該感恩了。一個人的一生之中,本就有許多起起落落,而每個人的人生中,本就有命數的差別。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其實用不着去羨慕別人,那些在你眼裏成功的人,背後付出的血淚是難以想象的。

剛剛踏入社會的我,對於社會,人性,人生,真的是所知甚少。找工作中各種揪心,傷痛,迷惘。我害怕自己的'一生會一事無成,害怕這個社會連一次機會都不肯給我,我也懷疑過,本科生真的就那麼一無是處嗎?我甚至都想要放棄,因爲當初的躊躇滿志已經消磨殆盡了,我看不到希望了,因爲我還是覺得自己不該是一無是處的。

可是,我的人生其實才剛剛開始啊!只要努力還是有可能改變的吧!富貴年輕的時候揮霍,雖然以後也艱辛,但是至少充實,那樣接二連三的打擊,他還是活着。史鐵生說,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是啊~時候到了自然會發生。爲什麼要去考慮那些呢?爲什麼一點點挫折就想放棄了呢?現在是迷惘,是憂慮,最難過的是空虛,是沒能替父母分擔讓父母失望,是當初的自信只換來如今的失落,是怨恨太過學生氣的自己處事太不圓滑……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很快改變這近況,我只是想活着就要不停努力,努力就會有希望的吧,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呀!

餘華活着讀後感11

餘華的這本《活着》被幾個朋友推薦過了,不知道我是出於偏見還是什麼,總覺得這本書大抵描寫的也是五六十年代農村的故事,就像《白鹿原》,這類書大多稱之爲名作,但我好像就是一個單純喜歡讀故事的人,喜歡高潮迭起、迂迴曲折,對這類太深刻的作品反而是不大感冒的,《活着》讀後感:爲活着而活着。

和朋友聊起讀書,這本《活着》再次被提及,我想是應該看看了,從下載下來到讀完,兩天時間,像着了迷似的,越讀越被深深的打動,越是停不下來。

一個人的一生裝進了一本僅僅幾百頁的書,沒有對人物心理濃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簡單的敘述。講的人娓娓道來,平靜的敘述,聽的人心裏卻波瀾起伏,久久不能平靜,這大概就是餘華的高明之處吧!

福貴,又富又貴,多好的名字啊,這也是他的父母對他的期望,光宗耀祖、又富又貴,可他的一生卻是潦倒窮困、厄運相隨,讀後感《《活着》讀後感:爲活着而活着》。年少輕狂,仗着家裏吃喝嫖賭,等到輸光家產,父母離世才幡然醒悟,但覺悟、改變並沒有阻止厄運的腳步,在那個年代生活本就難以爲繼,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又相繼離世,只剩下他孤零零的活着,他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與一頭老牛爲伴,書中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活着不是爲外在的事物而活着,而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對福貴而言只是一種生活狀態,他的心經歷太多苦難,已變得波瀾不驚,看透人生的磨難,才豁然開朗,才能夠平靜的敘述那些常人難以承受的苦難,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安靜的度過人生的黃昏。

福貴的故事能夠打動人不是因爲命運給了他接二連三的打擊,而是那種經歷苦難、看破人生後的豁然開朗,親人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的故事並不離奇,但卻是異常痛苦的,當親人相繼離開後,福貴大可以一死了之結束這悲劇痛苦的人生,可他沒有,他選擇接受,好好的活着,種種地、唱唱歌、和老牛說說話,他困苦的一生讓人感慨,但他平靜的講述才真的讓人心疼,真的打動人!

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着,縱容要承受衆多難以接受的痛苦,卻依然要堅韌、頑強,這大概就是生命的力量,活着的意義罷!

PS:有的酒越品越香,有的書越讀越深刻,看來以後讀書得沉下去。

餘華活着讀後感12

看完《活着》,整個人沉浸於福貴的坎坷生活。活着!我想說,怎麼樣算活着?!

書中主要內容,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爲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止不住淚溼雙眼,因爲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人們紛紛在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裏一一死去。

作爲一個冷酷的作者,餘華不動聲色地讓我們跟隨他的冰冷筆調,目睹少爺福貴的荒誕、破產和艱難;繼而又假惺惺地給我們一點點美好的希望,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爲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餘華絲毫沒有猶疑,他鐵青着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

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

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的母親說。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貧苦艱難的生活,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讓有慶對生活喪失希望。他熱愛他的兩隻小羊,爲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所以當他在父親眼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我們都天真地以爲悲劇該結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來,於是有了一點淡淡的喜樂。

可是我們怎麼知道他會猝然死去。就像今天我們知道的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一樣,有慶的死冤枉而荒謬。由於血型不幸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他竟是因爲抽血過多而夭亡的。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因爲遠離那些動盪的'年月,因爲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們不禁有些戰慄。薄薄的十二萬字,籠罩着“欲哭無淚的壓抑”。

只是闔上書本之時,內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慾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着,縱使要擔當諸多難以承納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應當便是生命的力量罷。

餘華活着讀後感13

其實在第一次讀《活着》的時候,每每看到了主人公福貴,總會想起另外一個福貴——那是經典國產動畫片裏的“神廚小福貴”。雖然早已經過了看動畫片的年齡,但這部動畫片給我留下的印象是難以磨滅的,記憶中,這是我看過的唯一一部邪不壓正的動畫片。在最後小福貴的爺爺死了,小飛蝶也走了,只剩下象徵着黑暗勢力的K大人在朝堂上耀武揚威。就像這本書的主人公一樣,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在故事的最後孑然一人。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當年《神廚小福貴》的文學顧問正是《活着》的作者餘華。

富貴這個名字也是相當諷刺了,除了在他還是少爺十那段紙醉金迷的.荒唐時光,他的人生處處受挫,也無福分也無貴。

或許正如作者餘華自己說的那樣:“活着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富貴最終對生活的從容是建立在親人一個個離去的痛苦之上的。有慶、鳳霞、家珍、苦根等人先後連續給他帶來的痛苦大到他連痛苦的必要也沒有了,這時候他只能活着,漫無目的的活着。作者似乎是故意將它們從富貴身邊畫去的小說情節的發展,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親人的離去或許是偶然的,福貴的痛苦不斷延續卻必然的,兩者交匯出了福貴的淡然人生態度。

這纔有了開頭,他牽着老牛談笑,從容的一幕從始至終,他沒有過激的語言,都是輕描淡寫的帶過,彷彿那個受苦受難的人不是自己一般。

是現實的苦難練就了農民對生存產生了淡然以至於麻木的態度,既然生活沒有反抗的餘地,乾脆就認命,苟全性命於亂世,這不是一個人的悲劇,而是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悲劇。

關於活着的意義,從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豁達,其實也是一種消極避世的態度,漫無目的的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活着,真的就能算活着嗎?活着不僅僅是不要死去或者不在乎生死,活着更應該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一個人在死亡與生存邊緣選擇淡然時他應該是超脫的,但倘若一個民族在生死關頭上也抱着如同福貴一般無所謂的念頭,我想這將是一個民族的不幸吧!

餘華活着讀後感14

“活着”是一種力量,一種可以忍受困難,戰勝挫折,讓我們變得勇敢的力量。——題記

《活着》這本書中的福貴讓我產生了很大的觸動,他的一生是那麼坎坷,他的父親在他賭博賠光家產的時候離世,這無疑是一種雙重打擊。他的母親在他被抓去當壯丁的時候離世,他的兒子因爲血被抽乾離世,他的外孫吃豆子離世……最後,只剩下他與一頭老黃牛爲伴。這種種看起來是那麼不可能同時發生,可全都真實地發生在了他的身上。

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讀《活着》,我好像身臨其境一般,走進了福貴的人生。他生活在“全民大鍊鋼鐵”“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貧困時代,吃不上好飯好吃,爲了供兒子上學,曾把女兒送給別人。我不禁捫心自問,現在的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如果還不努力學習,怎麼對得起那些勞苦百姓呢?在打仗時,老全被子彈打中,可見戰爭是多麼殘酷啊,你永遠不知道死亡在何時何地等着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和運動”給福貴帶來了無情的打擊,但他仍然沒有屈服,默默忍受着這一切。我認爲,他是堅強的,是無謂的。

或許,從我的角度看,福貴的一生是坎坷的,因爲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困難就是苦難。但是,如果從福貴自己的角度出發,他可能不會這麼認爲。也許,當他多年以後的某天,回味自己的一生時,他會感到幸福和快樂:他有着幸福的家庭,並與他們擁有美滿的生活,儘管親人們都已離他而去,但回憶仍是美好的。他不會忘記浴血奮戰的日子,更不會忘記和親人聚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的日子。他不會忘記生活的點點滴滴……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講述着一個生命的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蘊含着細微的如金子般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其實,自己的生活別人難懂,別人的生活也不必刻意去懂。在這個時代中,我們要好好活着無需懼怕死亡和時代的侷限,只需真實的活在當下。

在最後,“老牛與牛漸漸遠去,炊煙在農舍的屋頂嫋嫋升起,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這體現了一種平靜,愜意而又自然的鄉村生活。此時的福貴與這頭老牛一樣,只有一個簡單的目的——活着。

餘華活着讀後感15

其實沒看過一本書就開始寫讀後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

從始至終,作者只是以這樣一種淡然來描繪一個只能在人的內心裏波瀾壯闊的故事,用他冰冷的手,生生地將殘酷的現實從美好的幻想中剝離出來。這也許太不人道了,讓讀者在閱讀中無聲地恐懼着,像是聽着本身微弱的心跳,在平靜和緩慢中,漸漸停止。然而正是這樣的冰冷殘酷,才讓作者對於生命的思考慢慢滲透進讀者的內心,他是不是想告訴我們,所謂活着,不過是一種孤零零的姿態,僅僅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對於活着本身,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所有的追尋,所有的夢想,在活着的巨大背景下只是虛誕。對此我曾不解,作爲一個還算樂觀的樂觀主義者,我還是崇尚着一種追求,崇尚着生活的激情和美好。而作者,他是不是在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來讓我們對所有的追尋產生畏縮,並且以一種長者的姿態告訴我們奮力鬥爭的無力和脆弱?顯然,他雖冷漠,卻不是欣賞這種消極的生活態度,“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他只是想告訴我們,這是現實,美好和痛苦都是現實的一部分,只不過痛苦的那一部分,往往我們容易感知罷了。

從創作動機來說,他甚至是樂觀的,“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他筆中活着的力量,正是來源於這種忍受,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我想,忍受確實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過程,是人生最具體而頻繁的活動,但這並不是一個帶貶義的詞彙,一個人的精神快樂與否,並不是在於忍受的多少,而是在於建立在每一次忍受上的積極或消極的態度。正如整篇作品一樣,作者是在平淡地敘述活着的過程,具體的忍受經歷,而精神的層面—我們從中感悟到了什麼,以及在以後活着的日子裏將感悟到什麼,選擇什麼,—不是命運,是完全由我們本身主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