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着讀後感1500字_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餘華活着讀後感1500字_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餘華活着讀後感1500字_讀後感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我又要長吁一口氣,這是我第一次用兩個晚上看完一本書,合上手邊的這本餘華的《活着》,感覺很沉悶,悶的喘不過期來,感動在這個個環境中,這片土地上生存的這些生命,而我所感動的是家珍。在其他的文學作品中,也讀過一些這樣的女性角色,但是我還是忍不住爲之感動,這是在中國這片厚實的土地上生活的女人,他承受着比一個女人所應承的更多的東西,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來至於喊叫,不來至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講述了一個人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因爲他們相互感激,同時有相互仇恨,他們誰也沒有拋棄對方,同時也美譽哦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一起走過塵土飛揚的道路。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福貴,這個風光一時的高富帥,因爲年輕時候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爲所欲爲毀掉了自己家人一生的幸福,但他最後終於還是在貧困中覺悟,也是那並不算遲,可厄運的陰影一直追隨着他的腳步。殘暴的奪走了每一個與他有緣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落敗後相繼掛掉,傷痛還未平復,與自己同甘共苦的白富美妻子家珍,最後連他唯一的子孫也逃不出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個人孤獨的活着。記得有這樣一句話,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正如一條顛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終會在浪尖起伏一樣。

《活着》是一篇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只有在合上書纔會感到的隱隱不快。並不是有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殘酷造成的,畢竟,作品中的亡家,喪妻,失女以及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的故事並不具備轟動性,同時,餘華也不是一個具有很強煽動能力的作家,實際上渲染這樣的表達方式是餘華一直不屑的,餘華所崇尚的只是敘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而所有的情緒就是這種娓娓敘道的過程中悄悄的侵入讀者的CPU,《活着》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他就像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虛假的仁道中剝離出來一樣,《活着》用一種很平靜甚至緩慢的方式,將讀者的閱讀可能存在的一個又一個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幻想逐個打碎,這樣就會有一個結局,人們就對此書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質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唯一可以算作有意思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活着》的偉大感可能恰恰源於這裏。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確了一個內容,活着在一般的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着本質上其實是一個靜止的狀態,

餘華的《活着》告訴我們,生命中其實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的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