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學科閱讀教學設計(通用7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全學科閱讀教學設計(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全學科閱讀教學設計(通用7篇)

全學科閱讀教學設計1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人、火、文、六”4個字。認識2個偏旁“”“”。

2、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二、教材說明

本課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整幅畫面給人以山水相襯、鳥語花香的美感。課文以“畫”這個謎底爲中心,抓住山水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妙趣橫生。讀讀這首詩,使人彷彿看到了詩中所描繪的充滿勃勃生機和濃濃春意的畫面。

教學的重點是練習朗讀,認字。教學的難點是瞭解詩句和畫的關係。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1、帶領學生到風景優美的地方去遊覽,讓他們看看山、水、花、鳥,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準備一幅山水畫。

(二)認字、寫字

1、認字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要求他們藉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利用生字卡片,通過開火車讀的方式檢查字音是否讀準,注意容易讀錯的字音,如“色”的聲母是平舌音,“聲”“春”的聲母是翹舌音,“近”“春”“人”的韻母是前鼻音,“聽”“聲”“驚”的韻母是後鼻音。如果有的學生讀錯,就指名學生當小老師幫助正音。

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可能已認識了一些漢字,教師應儘量啓發學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字形。如“元”加上“辶”是“遠”,“斤”加上“辶”是“近”,“不”加上“辶”是“還”。“”“”是新學的偏旁,學生認識它以後,讓他們自己認記“春”“驚”的字形。此外,要指導學生比較區別“人、八、入”和“無、天”的音形義。

2、寫字

本課要求會寫的四個字,筆畫都比較簡單,可在學生對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把字寫勻稱。“人”的第二筆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偏左一點起筆。“火”要指導學生掌握它的筆順,第四筆“捺”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起筆。

(三)詞句

要讓學生藉助拼音反覆讀熟詩句,然後引導學生弄懂每行詩在字面上說的是什麼意思,再結合看圖和啓發學生回憶郊遊時看到的景物,讓學生思考:詩中說“山有色”,那麼山會是什麼顏色?流水會發出嘩嘩的聲音,爲什麼詩中卻說走近流水仍聽不到聲音?使學生弄清詩句說的是畫中的山和水。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理解第三、四行詩句與畫上內容的關係,然後再讓學生把課文完整地讀一讀,說一說爲什麼這首謎語詩的謎底是畫。

詩中有幾對反義詞,要指導學生通過比較,理解它們的意思。如“遠”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較來說的。可以舉例說明,如“小明的家離學校遠,小英的家離學校近”,讓學生知道遠和近所表示的距離不一樣。

(四)朗讀、背誦

1、學生理解詩意後要反覆朗讀。朗讀時要注意掌握好停頓和重音。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可以自由讀,分組讀,指名讀,還可以教師引讀,如“遠看——,近聽——,春去——,人來——”。

2、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根據板書“山、水、花、鳥”,回憶詩句的順序和內容,自己先小聲試背,再齊背,最後指名背。

(五)實踐活動

1、把“我會說”中六對反義詞做成頭飾,給學生戴在頭上,在“找朋友”音樂伴奏下跳舞,做找朋友的遊戲。

2、佈置學生回家找謎語,課後開展謎語競猜活動。在規定的時間裏誰說得多,猜得對,並說清楚是怎麼猜出來的爲優勝。先以小組爲單位,評出優勝者,然後在全班比賽,評出優勝小組。

(六)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指導看圖

先讓學生整體觀察圖畫,再由遠到近地觀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

(二)理解詩句

讓學生藉助拼音讀熟詩句,然後啓發他們說說每行詩的意思。最後完整地讀一讀,說出這首謎語詩的謎底,並說說是怎麼猜出來的。

(三)創設情境

指名一位學生扮演小詩人,先站在教室後,一邊看畫面上的山,一邊說“‘遠看山有色’,這山上一片翠綠,真美啊!”又走近圖畫,一邊聽一邊說“‘近聽水無聲’,畫上的流水一點聲音也沒有”。小詩人指着畫上的花說:“春天過去了,花還在盛開。”他又做趕鳥的動作,大家一齊說:“人來鳥不驚。”

(四)指導朗讀、背誦

(五)複習鞏固字詞

1、用生字詞卡片檢查字詞讀音。

2、做反義詞找朋友的遊戲。

全學科閱讀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起點階段的閱讀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讀的樂趣”。《小母雞種稻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不僅插圖形象生動,而且語言活潑易懂,符合兒童口語習慣。教學時通過自讀、互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同時《小母雞種稻子》一文富含勞動教育意義,且前三段結構相似,依據課改理念,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領會課文潛在的思想教育內容,提高品德修養。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的好品質。

2、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14個生字,會用“願意”口頭造句。

教學流程:

一、唱唱讀讀,導入新課

1、師:早晨,太陽露出了笑臉,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小喜鵲呀,小蜜蜂呀,都從樹林裏飛了出來,鳥兒們又開始歡快地唱起歌。同學們,請聽——(多媒體播放《勞動最光榮》的曲子)

2(出示歌詞)學生朗讀這首歌詞。

3、師:同學們,知道“幸福的生活哪裏來嗎?”(要靠勞動來創造)是呀!勞動最光榮!今天,讓我們順着歌聲(音樂聲起)一起去認識一位勞動小能手。(師手拿一張小母雞圖片,邊演示邊板書課題。)

4、齊讀課題(指導認識並讀好“種”這個多音字)

5、設置懸念: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評:童話般的導語一下子就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歡快的樂曲帶着學生走進課文,小母雞生動的動畫形象、懸念的設置更是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同桌互讀,相互評價。要求:知道小母雞種稻子請誰幫忙?(師貼小鴨、小貓、小豬的圖片)

4、指名讀,教師伺機指導,注意正音,把句子讀順。

評:讓學生充分朗讀,幫助學生培養語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爲指導分角色朗讀、表演讀作好鋪墊。同時,讓學生明確讀的要求,有利於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

三、閱文結合,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第一自然段,看看你從中知道了什麼?

2、交流。

3、教師伺機進行指導。

(1)指點理解“願意”。

1、引導學生自由練讀“你願意和我一起種稻子嗎?”這句話。

2、你能用一個詞來代替“願意”,再把這句話說一說嗎?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用“願意”說一句話。(如:當你看到媽媽幹活很累了,你願意爲媽媽做些什麼事呢?)

評:教師通過讓學生充分讀、換詞說話,領悟“願意”的意思,並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降低了口頭造句的難度。讓生活走進學生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2)結合圖,說一說小鴨子爲什麼不願意和小母雞種稻子呢?

(3)指導朗讀小母雞和小鴨子的對話,進行分角色朗讀。

評:分角色朗讀有助於提高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形成良好的語感。

四、小組合作學習第2、3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第2、3自然段,可以分角色朗讀,也可以加上動作演一演。

2、交流。

(1)提出不懂的詞語。

(2)進行分角色朗讀比賽或表演比賽。

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學生留出時間,留出空間,引導學生熟讀課文,自讀、自悟,初步學會主動學習。避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串講串問。

五、學習第4自然段

1、教師範讀。

2、引導學生看圖,組織探究:“又香又甜的白米飯是怎麼來的?”(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種——鋤草——收)

3、指導朗讀。

4、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上小母雞、小豬、小貓、小鴨的神情,想象他們的動作、語言,指導學生小組合作,戴上頭飾表演。

評:喜歡錶演是孩子們的天性,課文插圖很生動,有助於學生的表演,表演不僅使課文內化,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與創造力。教師實實在在地把課堂還給學生。

六、迴歸整體,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想一想:此時,你最想對小母雞,還有小豬、小貓、小鴨說些什麼呢?

評:一個巧妙的“想一想”,挖掘了課文的思想內涵,使學生在薰陶感染、潛移默化中受到熱愛勞動的教育,同時又進行了一次口語交際的訓練。正如《標準》提出的“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七、識記生字

1、學生按順序指讀本節課要記住的生字。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這些字。(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3、“搶答”遊戲。

(課件出示一碗碗米飯圖,上面寫一個生字,師:小母雞做做了一碗碗又香又甜的白米飯,想吃的同學趕快來搶答。學生若讀對了,“米飯”就“啵”地一聲不見了。)

評:通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想辦法記住生字,再加上有趣的遊戲,時時體現出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真正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八、作業

課後和家長進行課本劇表演。

全學科閱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小說的三大要素、基本結構和部分寫作技法,學會運用小說的基本理論指導本單元小說學習。

2、過程與方法:理論與實例相結合,演繹思維與歸納思維相結合,將理論與作品分析融於一體。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愛讀小說、會讀小說的良好品質,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小說的主要理論。

教學難點

小說閱讀與鑑賞能力的培養。

教學方法

探究、講解、討論

教具準備

小說的閱讀與鑑賞

一、小說的三大要素

1、人物:原型法、雜取法

2、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線索

3、環境:⑴自然環境 ⑵社會環境

二、小說的閱讀和鑑賞

1、閱讀和鑑賞的條件

⑴生活經驗 ⑵審美觀 ⑶把握特點

2、閱讀和鑑賞的層次

⑴從語言入手,把握整體形象

⑵對主題進行理性思考

⑶品味語言、思想、結構等精妙之處

教學過程

互動感悟

一、談話導入:

文學作品的四大樣式是什麼?詩歌、散文、戲劇可能有人不喜歡讀,但是似乎很少有人不喜歡讀小說,結合自己的感受試分析其中原因。

二、中國小說發展脈絡

1、古代神話、傳說(《山海經》、《穆天子傳》)是志怪小說的源頭→幹寶《搜神記》

2、先秦散文(《論語》、《孟子》、《莊子》等和歷史著作(《左傳》、《戰國策》、《史記》、《漢書》、《後漢書》等)是志人小說的基礎→劉義慶《世說新語》

3、唐傳奇(《柳毅傳》、《碾玉觀音》)→宋話本(明擬話本)→元明清長篇小說(章回體)、短篇小說(擬話本、筆記體)

學生明確四大文學作品樣式,通過感性比較,說說小說的主要特徵。

教師介紹有關文學常識,聯繫學生已有知識適當舉例,激發學生對小說的探討慾望。

4、現代小說和當代小說

三、小說的三大要素

1、人物

⑴人物典型化的方法

①原型法:以一個最熟悉的原型爲基礎,綜合與這個原型相近或相似的同類人物的愛好、教養、性格、氣質、境遇和心理等方面的共同特徵,創造出個性和共性相統一的典型人物形象。

②雜取法:在深入地觀察、體驗、分析、研究社會生活中各階層、各行各業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活動的基礎上,高度概括某類人的共同性格特徵,將其濃縮到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身上,塑造出有思想深度的人物形象。

⑵人物描寫

①正面描寫:肖像、行動、語言、心理

心理描寫:A、心理描述 B、內心獨白 C、動作暗示

D、環境烘托 E、生理感覺 F、語言體現

G、幻覺、夢境

②側面描寫:借他人之口對對象進行描寫。

2、情節

⑴結構:

①基本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②特殊結構:倒敘等(如《祝福》)

⑵線索:

①常用線索:人(《祝福》中的'“我”)、物(《項鍊》中的“項鍊”)事件、時間

②雙線結構:如《藥》:明線“華家”,暗線“夏家”。

⑶中西方小說的情節差異:

①中:線性結構,強調故事性。

②西:團塊結構,注重場面描寫。

⑷情節和細節

①短篇小說情節淡化(細節化)

②加強對小說中細節描寫作用的分析

3、環境

⑴自然環境:設置背景、烘托氣氛、反映心理……

⑵社會環境:交待時代背景、揭示主題……

四、小說的鑑賞

1、鑑賞的條件

⑴一定的生活經驗--聯想、共鳴

⑵正確的審美觀--寫作目的、辯證分析

⑶把握小說的特點

2、鑑賞的層次

⑴從語言入手,把握小說的整體形象。

教師講解小說閱讀與鑑賞的有關知識,學生從課文《祝福》中尋找相關內容作簡要評析。

《祝福》中關於祥林嫂的描寫。

分析《祝福》倒敘的標誌和作用。

分析《祝福》開頭2段環境描寫的作用。

分析《祝福》中長工和

例:魯四老爺:見面→書房→語言

語言:①“可惡!然而……”②“不早不晚,偏偏在這個時候,可見是個謬種!

⑵對小說的主題進行理性的思考。

⑶對內容和藝術上的精妙之處進行品味、鑑賞。

五、閱讀與鑑賞練習

運用小說基本知識,鑑賞談歌的小說《橋》。

六、對照板書總結小說的基本知識、小說的閱讀與鑑賞的方法。

“我”的對話,祥林嫂的語言。

鞏固作業:

1、課後自學單元知識《現當代小說鑑賞》。

2、運用所學知識閱讀小說《祝福》。

預習作業:自讀課文《祝福》,標出不理解之處,準備課堂討論。

全學科閱讀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掌握現代文閱讀試題答題方法,通過練習使學生鞏固提高現代文閱讀試題答題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學重點:

現代文閱讀試題答題方法的指導

教學難點:

現代文閱讀試題答題能力的提高

教學方法:

歸納法、講練結合法(以練爲主)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強調現代文閱讀的重要性

二、講授新課

(一)現代文閱讀試題考查內容與形式

中學考試中的現代文閱讀篇目一般選自課外,記敘類文章是七年級階段的重點,也是會考的重點,命題側重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積累運用、感知理解、揣摩體味等方面。

(二) 現代文閱讀試題答題方法

1、基本要領: 整體把握,順藤摘瓜

2、步驟:(讀文章共兩遍)

第一遍:先整體粗略閱讀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找出或歸納出答案(摘瓜)。[宜慢,並回讀檢查]

(三)掌握常見題的解題技巧和注意事項:

①“積累運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詞的注音、解釋,成語和名言警句的背記運用,此類題目要求平時要多積累字詞和點滴知識,對於確實未見過的陌生詞語可結合語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問指示代詞“這、那”所指內容:多從代詞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問語句、語段的作用: (要從兩方面考慮)

一從結構上,常起A承上啓下過渡、B總領下文或C總結上文的作用;

二從內容上,常有A開篇點題,B設伏筆、C作鋪墊、D深化中心、E點明主旨(畫龍點睛)等作用。

④問文章、段落的結構形式:

注意總分式(A總分、B分總、C總分總); 層進式;並列式。

⑤問文章線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現的字眼。

⑥問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無中心句)歸納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體)寫了“誰——幹什麼”。

(或“什麼——怎麼樣”)

⑦問語句含義:要從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準確、通順。

⑧問文章寫作特色:可從文章選材、結構佈局、語言、立意等角度考慮。

⑨問閱讀後的體會見解:要注意觀點正確、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四)課堂練習:學生訓練後,教師評點明確

三、課堂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全學科閱讀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怎樣纔算讀懂現代語體文。

2、學會從作者的寫作目的、思路入手,把握文章線索,從而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3、通過閱讀訓練提高學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教學設想:

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給他們提供大量的閱讀材料和閱讀實踐機會,利用電腦方便靈活的檢索、顯示功能,以及網絡教室教室機和學生機之間的交互功能,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進行個別輔導,對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向全班同學進行轉播。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整堂課以學生自主活動爲主,輔以必要的個別輔導。

可能出現的問題:

1、電腦的穩定性問題,由於網絡的穩定性有着許多不可預料的問題,爲確保講課順利,課前與電腦管理員共同做好計算機的調試工作,把出現的故障可能降至最低。

2、學生對電腦操作的熟練程度,將直接影響學習效果。

教學步驟:

一、導入

理解是閱讀的基礎,不理解,也就是有困惑,所以某種程度上說,閱讀就是和困惑作鬥爭。我們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怎樣纔算真正讀懂了?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一篇文章看完了,文中的每一個字都認識,閱讀中也提不出任何問題,那麼這是不是就算讀懂文章了呢?

讀書,作學問,唯獨這“懂”字最難說。自以爲懂了的東西,事實卻往往證明懂的僅僅是表面,或者只是部分;以前以爲是懂了的東西,現在才知道那只是一知半解,並不全懂。懂是相對的,發展的。

儘管如此,就具體的文章來說,懂與不懂,還是有一個大致的界限的。

二、懂與不懂的界限:

1、應能夠清楚地看出文章的基本內容,並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

2、能看出基本內容是由那些具體內容構成?這些具體內容與總體之間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怎樣?

3、對作者所說的觀點,能判斷正誤。

4、對作者所敘的事實,能看出其意義。

5、對作者塑造的形象,能看出其內涵。

6、對作者所抒發的感情,能說出其憑藉。

7、對作者所介紹或闡述的事物或方法,能應用或用生活中的實例加以解釋。

8、能看出寫作意圖,即作者寫這部著作或這篇文章想達到什麼目的。

三、以《關於古典文學人民性的幾個問題》爲例快速閱讀文章,然後請同學用一句話來概括這篇文章的內容。這類文章若用讀小說的速度來瀏覽,常常會覺得腦子裏一片空白,不知所云。相反,如果閱讀的是一篇小說,相同的篇幅,甚至更長比如一個長篇,我們看完後也能發表一些自己對小說的看法,爲什麼?是不是因爲小說有故事?爲什麼有故事就容易記?

關鍵在於,故事有情節,前後環節的承接一般有自然順序,這種順序閱讀時很容易捕捉到,並且可以毫不費力地掌握前後環節間的聯繫,讀過一遍,作品內容的各環節便很自然地在讀者的腦子裏形成環環相扣的有機整體。

四、總結規律

當我們把作品內容的各個環節在腦子裏串成一條前後連貫的線或別種形式的有機結構的時候,我們就有可能認識和記憶該作品。

由此推出一個相應的閱讀基本方法:

要讀懂一篇文章,就應當努力把作品內容的各個環節在腦子裏串成一條前後連貫的線或形成別種形式的結構體。

從這個基本方法,我們還可以推出檢測自己閱讀效果的方法:

當你能順利地理出作品內容的發展線索時,你的閱讀是有成效的;當你對某部分的內容感到茫然時,那主要是由於你沒有搞清它和哪些內容有聯繫,是什麼樣的聯繫。怎樣去找這條線呢?回到剛纔的例文:

能否留下這五段文字的印象,取決於能否在腦子裏形成這樣的線:文學的人民性決定於什麼-→錯誤的觀點:將人民性與現實主義等同-→此觀點曾是古典文學研究的流行觀點-→此觀點是錯誤的-→爲什麼錯誤。

理清了這條內容脈絡,我們纔有可能對這五段文字進行概括:

批評將現實主義與文學的人民性等同起來的觀點。

五、佈置閱讀任務:

閱讀一組同題材的文章。

要求:

1、選擇一篇作爲精讀,其他泛讀,從作者的寫作目的、思路入手,能否理出作者的行文線索,從而進行概括。

2、做好筆記,課後寫一篇題爲《棋》的週記。

全學科閱讀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字頭歌”押韻的特點。

2、理解課文內容,培養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的興趣,感受閱讀的樂趣。

3、朗讀時要有節奏感。

教學重難點

試着編一編字頭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讀字頭歌)

瓜娃娃

小娃娃,去買瓜。

買了冬瓜和西瓜。

甜瓜南瓜小黃瓜,

苦瓜菜瓜哈密瓜。

買回家,送給我的好媽媽。

讀一讀,說說這首兒歌有什麼特點麼?引出“字頭歌”的概念

二、學習《腿兒》

1、自己藉助拼音讀一讀《腿兒》。

2、指名讀,正音。

3、出示句子,指導朗讀兒化音。

三、學習《小孩兒,小孩兒》

1、自己藉助拼音讀

2、指名讀、正音

3、這篇字頭歌共有幾句話?前後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4、練習打拍子有節奏地讀一讀。

三、再讀

1、指名分句讀

2、聯繫生活,說說兩條腿的動物、四條腿的動物、六條腿的動物、八條腿的動物都有哪些?

四、編字頭歌

每人編一句,再串起來讀一讀。

教學反思

孩子們首次學習“字頭歌”,他們大都讀不好兒化音,在閱讀指導時我做了強調。低年級課外閱讀的指導得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使他們形成習慣,感受閱讀的樂趣。練習打拍子讀的形式,符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提高了朗讀能力和識字能力。

全學科閱讀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瞭解議論文的基本知識,明確會考議論文的考察要點

2.掌握議論文閱讀答題的策略和方法

3.提高議論文的閱讀分析和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議論文閱讀答題的策略和方法

教學方法:

歸納法、專項訓練法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議論文知識點回顧

(一)、議論文及其三要素

1、什麼是議論文:議論爲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和講道理來闡明作者觀點的一種文體。

2、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1)什麼是論點:作者對文中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觀點或主張。

中心論點和分論點:表明主要見解,能統率全篇觀點的是中心論點;只能統率局部的觀點的是分論點。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係是統率和被統率的關係。

論點特點:要求正確、嚴密。

(2)什麼是論據:作者在文中所使用的證明論點的材料、依據。

論據種類:包括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什麼是事實論據:有事例、史實、統計數字等;

什麼是道理論據:有名人名言、革命理論、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論據特點:要求準確、典型、真實。

論據作用:無論是哪一種論據,都只有一個作用:證明中心論點、分論點。

(3)什麼是論證: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是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紐帶。

常見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

論證特點:要求嚴密。

(4)三要素小結

論點——需要證明什麼

論據——用什麼來證明

論證——怎樣證明

(二)、議論文的結構

1、一般結構:是根據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次序來安排的。體現在結構形式上就有引論、本論、結論三部分。

2、 各部分作用:引論(開頭)擔負着提出問題的任務;本論(正文)是主體部分。結論(結尾)是分析論證的結果,擔負着總結全文或強調中心論點,明確認識或提出希望的任務。

(三)、議論文的分類

1、從論證的方式分,可分爲立論和駁論兩種。

2、什麼是立論和駁論:

立論:針對客觀事物或問題,直接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態度。

駁論:指反駁別人的主張,證明別人的主張是虛假的、錯誤的,從而確立起自己正確的主張。

3、立論和駁論的共同點:立論和駁論都是一種證明,無非一個是從正面證明其正確,而另一個是從反面證明其錯誤。它們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論證方法。

4、 駁論的方法:駁論有三種方法,即①反駁論點、②反駁論據、③反駁論證。由於議論文

是由論點、論據、論證三部分有機構成的,因此駁倒了論據或論證,也就否定了論點,與直接反駁論點具有同樣效果。一篇駁論文可以幾種反駁方式結合起來使用,以加強反駁的力量和說服力。

5、 駁論方法的具體說明:①反駁論點,即直接反駁對方論點本身的片面、虛假或謬誤,這是駁論中最常用的方法。如:《不求甚解》②反駁論據,即揭示對方論據的錯誤,以達到推倒對方論點的目的;因爲錯誤的論點論據必定得出錯誤的論點。③反駁論證,即揭露對方在論證過程中的邏輯錯誤,如大前提、小前提與結論的矛盾,對方各論點之間的矛盾,論點與論據之間矛盾等等。 如:《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四)、議論文的表達方式

主要表達方式是議論,但有時也要用記敘、描寫、說明、抒情等表達方式。這些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都是爲文章的中心論點服務的,都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這些表達方式常常和議論交織在一起,直接間接地爲議論服務。但要注意,議論文中使用的記敘、抒情等表達方式,都是輔助手段,決不能喧賓奪主、越俎代庖。

(五)、議論文的語言特點

議論文的語言除具有準確、鮮明、生動的一般特點之外,還具有概括性強,非常嚴密的特點。

二、考點說明

1.能準確把握議論文的論點(包括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並能用自己的話正確概括出論點。

2.能概括分析論據(事實論據與道理論據),能分析論據對論證論點的作用。

3.能把握論證方法(包括事實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理解這些論證方法對論證論點的作用。

4.能分析議論文的基本結構,即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5.能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6、體會議論語言的嚴密性、生動性。

7.能對文章提出自己的見解。

三、答題指導

(一)、能提取、歸納文章的中心論點

1、找出中心論點

(1)方法:

常見位置尋找

通過主要論據來尋找論點。即作者對論據分析後,提出論點。

通過“認爲”、“必須”、“由此可見”、“要”、“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關鍵詞來尋找論點 。

有的在擺出對方錯誤觀點分析否定後提出中心論點。

(2)注意點

論點必須是緊緊圍繞論題、表達看法、主張的比較完整的判斷性語句。同屬這一類的句子,要找那些概括性強的。

要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分清論點和結論。

我們判斷一個句子是否就是文章的論點,可依據通讀整個文段,看文段的其他句子是否圍繞這個語句來寫,與這個句子有沒有邏輯上的關係。

2、用自己的話歸納中心論點

(1)方法:

找出論題,判斷作者對此問題的傾向。

觀察論據,論據是證明論點的,分析論據,從中推斷它所支持的觀點。看它證明的是什麼,這個就是論點。

歸納段意——歸納層意——概括論點。

分析總結性的關鍵詞語。

分析分論點,找到中心論點。

(2)注意點

論點的語言形式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判斷性的句子,不能是一個詞或一個短語,也不能用問句。常用“××是(應該)×××”、“××不是(不應該)××”的句式。

概括出來的論點要簡潔利落。

用論據來驗證,看看論點和文章中的論據所要證明的是不是吻合。

3、例題解析

4、找出分論點

(1)方法

分論點是對中心論點的補充、解釋、說明。

一般通過位置尋找,段首比較常見。

分論點有時有標誌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 。

分論點形式相對一致。

(2)例題解析

第二課時

(二)、辨析論據類型、概括論據、分析論據對論證論點的作用、按要求補寫論據

1、辨析論據類型

注意點

不是所有名人的話都算作是道理論據,這是不妥的。名人的話有時包含在事實論據中,只是事實論據的一部分,而不作爲證明論點的道理,這時就不能算作道理論據。

2、概括論據:

方法

(1)、概括論據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人物指論據中的主要人物,事情指整個事件中最本質、最核心部分。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年代)、地點、環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

(2)、概括論據的基本模式:(時間+地點)+主要人物+核心事件+事件結果。

(3)、注意點:概括事件要儘可能圍繞中心論點;概括要時用詞要準確;語言要簡潔,對文章語言要提煉、加工;論據的論證角度。(如:從反面論證了——)

3、分析論據對論證論點的作用:

(1)方法

①概括論據中心

②注意論據前後的概括性語句

③聯繫論點(中心論點或分論點)

(2)例題解析

4、補寫論據

(1)方法

認真讀文段.明確文段的論點,圍繞論點補寫。

事實論據補寫的方法:恰當選擇敘述角度、適當剪裁突出重點、反覆強化中心詞句。

注意點:事實論據應當簡潔;注意和上下文之間的銜接和照應;論據要有代表性,說服力強。(最好舉名人的例子或用名言)

(2)例題解析

(三)、把握論證方法、理解論證方法對論證論點的作用

1、準確掌握各種論證方法的常見作用。

2、注意與論點、具體內容相聯繫

3、答題模式:論證方法+一般作用+具體內容

4、例題解析

(四)、能理清論證的過程

1、方法:

①首先看提出了什麼問題,作者的論點是什麼,用了什麼方法引出論點的(舉事例、引名言、分析現象等);接着看是從幾個方面分析論證的,其中着重論述的是哪個方面,論證過程中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及相應的論據,以及論據使用的角度。②弄明白各段落層次間的內在聯繫(並列還是遞進)。

③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啓下作用的過渡段、過渡句及過渡詞語。

2、答題思路:

(1)要點出文段的論點是什麼.

(2)要答出論據是什麼,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3)弄明白各段落層次間的內在聯繫。用好連接詞(”首先”、“然後”、“接着”、“最後”一類表承轉啓合關係的詞語)。

(4)答案要準確、簡練、通順。

3、常見論證結構

(1)先(正反兩方面)舉出**事例或者道理論據,然後得出什麼結論(或證明什麼觀點)分——總 (2)首先提出什麼觀點,接着用**事例(從正反兩方面)或者道理論據進行論證,最後得出**結論(或說明了**的道理)總——分——總

4、例題解析

第三課時

(五)、分析關鍵性語句的含義和作用

1、方法

①理解詞句的一般含義;

②推敲其在句中的語境義;

③結合語境義分析其表達作用;

④結合文章論點來理解。解析品味要遵循“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篇不離旨”的原則,揣摩作用一定要結合句意來回答

2、例題解析

(六)、體味議論性語言準確、嚴密、生動的特點

1、語言特點各自表現方面

A、語言準確表現爲:① 概念使用準確 ② 定語、狀語等修飾成分恰當。

B、語言嚴密表現爲:判斷和推理嚴密,語言表達周密,邏輯性強。

C、語言鮮明表現爲:表述明確,不模棱兩可,態度明確,愛憎分明。

D、語言生動表現爲:恰當使用修辭方法和特殊句式。

E、語言概括簡潔表現爲:議論文中事實敘述不細緻,較籠統。用議論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詳細敘事。

2、體味語言特點的角度

結合關鍵性詞語、修飾性詞語(副詞)和關聯詞語,體味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結合修辭手法,體味語言的生動性和深刻性。

3、補充語言風格一些關鍵詞

簡明平實、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七)、能對文章提出自己的見解

1、常見題型

(1)、結合現實生活,談對文中某問題的認識。

(2)、是否同意文中的某種說法並說明理由。

(3)、自選角度,談讀了文章之後的感受

2、應對策略

(1)、注意儘可能結合文章論點。

(2)、答題考慮到正反兩面情況。

(3)、態度要鮮明,不能模棱兩可。

(4)、注意語言表達清楚通順。

(5)、注意題目要求,個別需要結合自身經歷或舉生活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