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感恩在行動活動觀後感

開展感恩在行動這項活動,旨在讓學生從小擁有一顆感恩、識恩、懂恩、報恩的心,引導學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感恩在行動觀後感,僅供參考。

關於感恩在行動活動觀後感

  感恩在行動觀後感篇一

今天,金英老師來到了我們的學校,爲我們進行了一次演講,使我們受益匪淺 。 尤其是 她 的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那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 是的,行孝需及時,不要讓我們的生活中留下太多的遺憾 。正直 中年的我們,生後的壓力確實很大,上有父母,下有孩子,而事業又正值巔峯,所有的這一切讓我們焦頭爛額 。 我們對父母的關愛就會不斷地往後推,總覺得時間還來得及 。 殊不知,我們的一次次推辭,換來的將是我們終身的後悔,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 。 所以,從此刻起,行動起來吧!去關愛我們的父母,經常去看看父母,陪他們說說話,談談心 ; 幫他們捶捶背,揉揉肩,讓他們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也讓我們過一過正常人的生活。

同時,也讓我想到了我的學生,該如何教育他們,讓它們擁有一顆感恩的。我的思緒開始如麥浪一樣翻滾,是的,該好好想想這個問題了。現在的孩子們都太自私,心中自有自己,沒有一點感恩之心,什麼事都以自我爲前提,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及時對自己的父母,也是想怎樣就怎樣。從這看來,教師肩上的任務太重了。而讓學生有一顆感恩之心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變的,需要一個長時間的 漸變的過程。

讓我們從此刻起,就一起行動起來,關愛我們的學生,時時刻刻教育他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染他們,用我們的真心去感動他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相信我們的教育會創造一個奇蹟。

  感恩在行動觀後感篇二

今天我們12:30來到學校,不爲別的,就是爲了聽鄒越弟子可辛老師的演講——《感恩在行動》。這次演講令我感悟很深,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孝敬父母。

很多人都說過:“等我長大了,掙了錢,一定會孝敬父母,給父母買好吃的,好喝的。”等你長大了,有可能就沒有時間陪父母了,所以感恩要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例如掃掃地,擦擦灰,遞個東西等等;如果你每天都做了,父母一定會很高興地說我家孩子長大了,懂事了。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們應該每天都好好學習,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當你真的長大了,你的工資會給父母多少?一定會有人說:“我自己掙得錢還不夠花,還給你。再說了,你不有退休工資嗎?”還有人會說:“我給父母10%。”可當他長大是有誰真的做到了呢???誰能每個月給父母寄去自己10%的工資呢?我們是不是應該時時想着父母,惦記着父母,關心着父母呢?我們當然應該。

讓我們行動起來,來感恩我們的父母吧!

  感恩在行動觀後感篇三

今天,我們學校全體師生,還有學生家長相約來到牛家鎮中心學校操場,聽可新老師爲我們演講《感恩,我們在行動》。

當說到感恩父母這個話題,在場的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家長,每一位同學都淚流滿面。同學們紛紛站了起來,不停地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對我的關愛,我愛你們……可新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感恩的故事,其中有一個令我感悟至深,他是這樣說的:在寶島臺灣有位聾啞的小女孩,他父親因不興而早死,依靠母親每天用小板車賣菜賺錢而維持家用,每次都是早出晚歸。小女孩獨自一人在家等待着母親,盼着母親把她那愛吃的小年糕帶回家,哪怕只有那一小塊,但對於這樣的家庭來說他真的很滿足了。可是好景不長,一次天下着雨,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小女孩依舊在等待母親的回來,最後因爲過於擔心,她沿着母親每天走的路線去尋找,後來在路旁發現了暈倒在地的母親以及旁邊那破舊的小木車。母親徹底累垮了,好像有話要對小女孩說,但是因爲極度疲勞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但母親還是竭盡全力把那小年糕送到小女孩手中,微笑着離開了人世。女孩發誓要出人頭地,努力學習拼搏,最終獲得了亞洲模特冠軍。他把《感恩的心》這首歌唱給母親聽。

在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還有我們的老師,老師也給了我們無限的愛,有多少老師爲了給學生上課而將自己的子女鎖在家裏。有一位老師:李老師,在最後一課寫下了這幾個字:爲中華之掘起而讀書。試問,在整個世界上該有多少千千萬萬個像李老師一樣的人?看,燈下最晚進入夢鄉的人是誰? —— 這就是老師。我想對老師說 : “ 老師,您辛苦了! ”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生命纔會充滿溫馨;長存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靈魂纔會更加純淨!懂得感恩的人終會幸福。

  感恩在行動觀後感篇四

20**年10月24日,星期一的下午我們唐馬路國小和四十六中有幸請來了王紅顏教師來給我們作“感恩我們在行動”演講報告。利用空節課的時間我去操場上聽了聽報告。王老師至真至深的演講讓我一次又一次的熱淚盈眶。

如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嬌生慣養,享受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皇帝式”的生活。可是說他們在一家人的溺愛中,養成了目中無人,自私自立的傲慢作風。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父母家人還是任勞任怨、心甘情願的付出。這就是人間最偉大的“愛”,最無私的“愛”。可是在我們的`父母付出這麼多的時候,我們得到了什麼回報?都說養兒爲防老,現在我們的孩子都可以和我們頂嘴,生活中稍微有些不如意就耍瘋,鬧脾氣。當做父母的年老的時候,孩子們會怎麼對待我們呢?他們已經養成了“享愛”的習慣,他們能主動的愛別人嗎?

現在的孩子什麼都不缺少,尤其是“愛”。他們缺少什麼?缺少對別人的責任,對別人的愛,尤其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回報之情。我們作爲父母的,該如何讓孩子在體會家庭親情的時候,讓孩子知道父母如何疼愛自己,爲有這樣的父母而驕傲呢?我們又該如何引導學生,去感激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去熱愛自己的父母雙親呢?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在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應結合社會的發展需求,多關注學生的家庭道德教育。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爲先”,一個人連最起碼的孝心、愛心都沒有,怎樣去與別人交往呢?連與父母的這條心脈親情都可以置之不顧,還怎樣去關愛身邊的人呢?我個人覺得我們應該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不要在生活中“累壞了”父母,而“閒壞了”孩子。天長日久之後,孩子就會產生一個想法,一些家務勞動和困難都是由父母來做和解決的,跟自己沒有任何關係。那孩子心中的那份責任心和愛的火花就全被家長一點一點的無情的抹滅了。其實真正愛孩子的家長,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現的弱勢一些,給孩子一些愛別人的機會,讓孩子內心把自己看成一座“高山”、一把“大傘”、逐步的去幫助家人,從而逐步培養了孩子頂天立地的意識。那每個家長都會“老有所依、老有所靠”了。

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道德教育的第一道安全防線,這條安全防線丟失的話,我們就會摧毀孩子們寶貴的一生。王老師那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案例,讓孩子和在場的家長一次又一次的淚流滿面。多少個孩子低着頭,偷偷地抹眼淚,想必在他們的內心世界一定受着巨大的情感“衝闖”。但是作爲父母我們也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爲,我們是應該愛孩子,但是我們的愛是不是太過於超重了呢?根據觀察現在家長給予孩子的是吃、穿、喝、代替做事的溺愛的“愛”。孩子們獲得了過多的愛,在能力方面就會逐漸的退化,甚至產生強烈的依賴性。逐步的形成不健全的人格。等到孩子長大的時候,遇到人生的不幸和坎坷的時候,他們會措手不及,不能承受生活所帶來的重負和激烈的競爭性的生活方式。現在我只想說,父母留給孩子什麼樣的財產纔是最寶貴的呢?那就是教會孩子生活和生存的能力和本領,給予他們克服困難的力量和勇氣那就是最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