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玩具》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民間玩具》教學設計

本課以民間玩具爲題材,引導學生欣賞學習。民間玩具是我國勞動人民爲啓迪兒童智慧、伴隨兒童遊戲玩樂而製作的娛樂用品,一般是手工製作而成,民間玩具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並隨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更,把它介紹給沉浸在電動玩具世界裏的孩子們,既豐富和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又讓他們受到民族傳統文化的薰陶。

本課民間玩具具體作品介紹:

1.肥燕風箏“五福捧壽”(紙玩具),產於北京,風箏色彩鮮豔,造型簡潔對稱,其製作主要有扎、糊、繪、放四個基本過程。

2.泥咕咕(泥玩具),產於河南,中間滾圓兩頭細尖,可做成各種動物形象,尾部有一豎一正兩個小洞,用嘴一吹。就會發出嗚嗚的叫聲。

3.布老虎(布玩具),產於陝西,神態威風、可愛,造型簡潔又有動感,頭部紋飾多樣,寓意吉祥和健康,既可觀賞又可作枕頭用。

4.木馬(木玩具),產於雲南昆明,可在地上滾動,曾在民國年間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其造型與色彩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

5.螞蚱(棕編玩具)。產於湖南,利用棕葉編織而成,南方各省均有棕葉編織藝人。

二、民間玩具教學目標

欣賞、瞭解民間玩具的材質、造型和色彩特徵,啓迪智慧。

用簡短的話表達自己的感受,體現對玩具製作的學習慾望。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民族傳統藝術、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設計

本課是一節欣賞課,強調學生在感性基礎上認識和了解民間玩具的形、色特徵,教師應儘量向學生提供較多的民間玩具實物和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寬鬆的學習情境中掌握簡單的欣賞評述方法。教學過程安排如下:

體驗——審美——表現——遷移

利用身邊易找的民間玩具讓學生玩一玩,體驗樂趣。在審美過程中可採用直觀教學法、比較教學法,引導學生仔細觀賞作品,瞭解民間玩具的材質、造型、色彩、花紋等特色,領略、初步認識形式美基本法則,探究其製作方法,再給學生講一講關於民間玩具的故事,滲透簡單的民俗文化知識。

學習活動的開展考慮突出自主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玩具作出簡單的評價,可以單獨講述,也可以同桌之間或小組之間交流。

學習遷移、拓展體現在鼓勵學生進行課後社會調查,去發現身邊的民間玩具.去了解其間的故事、歷史,甚至可以嘗試去學着做一做。

作業要求:能用簡短的話語表達觀賞民間玩具的感受並能說出其特色。

四、教學建議

根據實際情況來處理教材,有的地區可以觀賞爲主進行教學;有民俗地域特色的地區甚至可以安排學生動手嘗試製作簡單的民間玩具;城市發達地區可鼓勵學生在因特網上或書店查找關於民間玩具的資料,作最簡單的社會實踐調查。

指導學生欣賞教材中的作品應有的放矢.先扶後放,精講有代表性的作品,重點介紹學生感興趣卻不瞭解的作品,可根據地方特色推薦當地民間玩具作爲教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