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教學設計(通用9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孫權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通用9篇)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有關《資治通鑑》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詞語並理解課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闡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藉助於多媒體和各種參考資料,引導學生朗讀、表演、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懂得“開卷有益”,讀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的道理。

教學重點:

品味魯肅、呂蒙對話,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實際,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敗走麥城”引入,介紹孫權、呂蒙、魯肅,讓學生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激發閱讀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先介紹,老師再補充)

二、介紹《資治通鑑》和司馬光。

提問:你在預習中對作者和《資治通鑑》瞭解多少,由學生先介紹,不完整老師再補充。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爲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讀文感知。

聽錄音範讀,學生齊讀課文,老師提示學生結合註釋讀準字音,注意朗讀停頓、節奏。

正音。教師出示投影片。

卿(qīng)豈(qǐ)涉獵(shè)邪(yé)孰(shú)遂(suì)

四、疏通文意。

1、學生在課下藉助工具書自瀆課文,對字詞自讀質疑。

2、指導學生分組譯文,標識重點字詞。

(讓學生先交流,然後以小組爲單位回答。)

歸納總結:

重點字詞:當塗:當道,當權豈:難道但:只見:知道往事:歷史

涉獵:瀏覽羣書,不作深入研究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幹或謀略

語氣詞的運用: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邪”相當於“耶”,表示反問語氣,譯爲“嗎”。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耳”:罷了,語氣助詞,表示肯定語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請一個同學翻譯全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指出翻譯不恰當的地方和翻譯得精彩的地方。

(教師適時加予指導、評價)

五、分角色朗讀,編課本劇,深入課文。

朗讀要求:

能充分體現出文中人物對話時的口吻、神態、心理和情味。

表演要求:

a、能拋開課本,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再加工進行表演。

b、再現了當時的場景,演繹了一段白話《孫權勸學》。

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反問句,表反問,隱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意味。)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務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學生朗讀、表演完,要及時加以總結、評價。)

六、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直到會背誦

2、完成課後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上節課的作業。

二、學生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目的是什麼?(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的學習效果呢?(議論)

4、魯肅與呂蒙交談以後有何舉動?(結友)

提問:孫權是怎樣勸勉呂蒙讀書學習的?

勸堅定有力不急不惱推心置腹現身說法循循善誘

提問:孫權勸說的效果怎麼樣?

魯肅大驚呂蒙自信

找出兩個詞來概括呂蒙的變化: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提問:這兩個詞現在已經演變成兩個成語,是什麼意思呢?解釋並造句

吳下阿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比喻才識尚淺。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提問: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爲甚;“就學”、“結友’則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

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爲主。

三、分小組討論問題。

1.本文是怎樣表現人物性格的?

2.爲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魯肅爲什麼與呂蒙“結友”?

4.學習本文對你有什麼啓發?學生聯繫實際談啓發。

討論後明確

1.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因爲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爲魯肅爲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4.從呂蒙變化的角度談

(1)讀書學習非常重要。

(2)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

(3)一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辦事能力。

(4)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

(5)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讀書對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也可以從孫權、魯肅的角度談,作爲領導者怎樣對待下屬,讓下屬接受自己的建議等等。

讓學生各抒己見,合理即可。老師適時加予點撥、引導、總結。

四、分析人物形象。(以小組爲單位討論)

孫權:關心下屬,循循善誘。

呂蒙:勤奮好學,自信。

魯肅:慧眼識人,敬才愛才。

五、體驗反思。

昔日吳下阿蒙,經過發奮努力,讓同僚刮目相看,說到這我們不禁想到第一單元學的一篇文章《傷仲永》,讀完這兩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聯繫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方仲永——不學習,天才變爲庸才。

呂蒙——接受建議,勤奮好學,一介武夫變爲智勇雙全的將帥。

通過對比,可見學習是多麼的重要啊!

六、拓展延伸。

1、請說說你還知道的古代有關勸學的故事或名篇。(荀子《勸學》)

2、古今中外,許多仁人志士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你收集有關學習的名言有哪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書到用時方恨少。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七、總結全文。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讀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的道理。文章以對話爲主,用不多的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進而瞭解人物的形象。這是一篇關於勸學和學習的文章。如果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那就是我們學習本文最大的收穫。

八、佈置作業。

1、完成《學案》。

2、課外閱讀《三國演義》。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瞭解《資治通鑑》及司馬光。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點

1、分析故事情節,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歸納人物性格特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資治通鑑》,編年體通史。

二、自主學習(朗讀課文)

1、結合註釋梳理課文。

2、瞭解故事大意,嘗試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3、疏通文意(由學生自己提出有疑問的字詞並回答)

三、品析課文

求學過程: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

1、孫權勸學》是一個著名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要求不高,可行)

卿言多務,孰若孤?

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

問: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果斷,語重心長,諄諄告誡,神態鄭重嚴肅,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②.“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這句話的作用是什麼?想一想孫權說此話時的神態?

反問句,強調並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門傳授經學的學官,而是別有目的。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惱怒的意味。

③.“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

2、呂蒙讀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3、魯肅贊學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語言)

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問:魯肅爲什麼對呂蒙會“刮目相待”?

②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行動)

4、“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5、分角色朗讀(小組及男女生分開等形式朗讀後學生點評)

6、文中的人物,你喜歡誰?爲什麼?

孫權:嚴格要求殷切期望

以身作則現身說法

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呂蒙:知錯就改虛心好學

才幹謀略大有長進

四、拓展延伸,提高認識

1、學了課文你得到哪些啓示?

開卷有益;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不能總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藉口輕言放棄……

2、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啓示?

呂蒙年長乃學

學有所成

方仲永少年不學

一事無成

3、請說說有關讀書的格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五、作業

以“由《孫權勸學》想到的……”爲話題,寫一篇400字以上的隨筆。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揣摩想像人物當時的語氣、神態和心理活動。

2、品味語言,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3、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並能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語調。

2、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故事導入,激趣引讀

1、故事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爲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2、作品介紹:

本文選自《資治通鑑》,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讀譯課文,理解文意

1、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朗讀可分三步:

①初讀:結合註釋粗曉大意。

②速讀:理清故事情節。

③比讀:看哪位同學將對話的語氣讀得最到位。

2、譯一譯:圈點勾畫,粗通文意,嘗試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①疑難詞語探究:

②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a蒙辭以軍中多務。應理解爲:“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b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應理解爲: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爲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3、議一議:

①呂蒙是怎樣從“吳下阿蒙”一變而爲讓人“刮目相待”的?

(聽從了孫權的勸告,“就學”。)

②孫權又是怎樣勸學的?體會他的語氣、神態和心理。

a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充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b“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c“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③魯肅爲什麼會對呂蒙 “刮目相待”?

(因爲他從與呂蒙的談話中,發現呂蒙才略大增,與先前的“吳下阿蒙”判若兩人。)

④呂蒙學有所成,課文直接表現這一點沒有?是怎樣表明的?

(沒有直接表現呂蒙的才學大增,學有所成,而是從魯肅的言語中側面表明的。)

⑤爲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爲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⑥ “刮目相待”後,魯肅有何舉動?說明了什麼?

(與呂蒙結友,說明魯肅對呂蒙的賞識、認可。)

三、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合作探究: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表現了魯肅怎樣的感情?

明確: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爲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讚許之態呼之慾見。

②“士別三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怎樣的心境?

明確:“何……乎!”表示感嘆語氣,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感到很自豪、自得。

說明:呂蒙的“自豪自得”緣於對學習有新的認識。從學習中獲益非淺。

③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

明確: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爲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④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

a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爲甚;“就學”、“結友”則一筆帶過。

b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

c情節以人物對話爲主。

2、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四、模仿表演,體驗反思

1、模仿表演:

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扮演呂蒙與魯肅,然後進行對話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人物的心境,演完後學生作點評。

2、體驗反思:

你怎樣看待呂蒙讀書迅速長進這一事情?這對你有什麼啓示呢?

五、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爲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課外延伸:

①解釋“吳下阿蒙”“刮目相待”並造句。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②寫一篇讀後感,談談學了本文後你的體會。

③課後背誦全文。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關鍵字詞及重要的文學常識,積累成語,翻譯課文

2、理解文章內容,背誦課文,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語言,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引導學生明白後天學習的重大作用,勉勵學生重視讀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背誦

2、在學習的過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學習中不斷進步”的道理

3、學習通過品評人物語言分析人物性格

教學方法

朗讀法:根據本文以對話爲主的特點,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包括自由朗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

自讀法:本文是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提高自讀的能力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司馬光砸缸

二、介紹《資治通鑑》和司馬光。

《資治通鑑》我國最大一部管理學典籍。《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開始,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徵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國最詳盡的編年體史書,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有“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世之得失”之稱。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臺,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鑑》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後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著作收在《司馬文正公集》中。

三、關於孫權和呂蒙(課下註解)

四、讀課文(教師範讀、學生齊讀)

五、字詞疏通

以小組爲單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點字詞和字詞疑點。

1、每個小組至少提出3個重點字詞,並解釋詞義。

2、提出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字詞疑難點。

——給學生2分鐘的交流時間,然後,以小組爲單位回答。

A、成語:

【刮目相待(看)】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B、重要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歸類。

實詞

(1)當塗———當權,當道(2)辭———推託(3)孤———古時王侯自稱

(4)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間的愛稱

(5)見———瞭解(6)往事———歷史

(7)孰———疑問代詞“誰”(8)及———到了……的時候

(9)過———經過、到

(10)更———重新(11)見事———認清事物

(12)拜———拜見(13)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14)大兄——即長兄,這裏是對同輩年長者的稱呼

虛詞

(1)豈———反問副詞“難道”(2)但———只,只是

(3)乃、遂———於是,就(4)大———副詞,非常

(5)即———副詞,就(6)何———疑問副詞,怎麼

通假字

①卿今當塗掌事(“塗”通“途”)你現在掌握軍國大事

②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邪”通“耶”表疑問語氣,相當於“嗎”)我難道想讓你成爲一個研究經書的博學之人嗎?

古今異義

①孤古義:古代王侯的自稱。今義:“孤單”“孤苦”。

②博士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官。今義:學位最高一級。

③但古義:只。今義:轉折連詞。

④往事古義:歷史今義:以往的事情

一詞多義

乃:乃不知有漢(竟)蒙乃始就學(才)

見:見漁人(看見)見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

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狀語後置)

3、請一個同學翻譯全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注出翻譯不恰當的地方和翻譯得精彩的地方。(教師總的指導)

六、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出文中人物的感情、語調)

七、揣摩人物語言、形象

我們學了很多描寫人物的方法(外貌、語言、動作、神態)。那麼,在這篇課文中,主要採取了什麼描寫方法呢?

——對話。我們知道對話是人講的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神態。請我們同學以四人小組爲單位朗讀,一個人扮演一個角色。試着把握課文中人物的感情、語調。

請幾個小組來讀一讀,互相交流。

歸納:“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雙重否定,語氣堅決,對呂蒙的厚望和嚴格要求

“蒙辭以軍中多務”不想學,藉口推託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不悅,責備)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現身說法,有不悅,責備,更是語重心長。讓呂蒙心服口服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十分驚奇,又情不自禁的發出讚歎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呂蒙爲自己的進步感到自豪,更有一種書中多閱歷,胸中有壑的自信

小結:孫權——平易近人,對部下要求嚴格,有居高臨下的王者權威

呂蒙——善於接受別人的正確建議,使自己得以提高,頗有幽默感

魯肅——忠厚長者,對呂蒙的進步毫不掩飾的誇讚;講禮節,“拜蒙母”。

八、快速背誦競賽

九、課堂小結

這是的一篇關於勸學和學習的文章。我想我們大家要反問一下自己:我是一個好學的人嗎?我正在用學習完善、發展自己嗎?如果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那麼我們最重要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司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十、板書設計

勸學————不學(懇切)吳下阿蒙

又勸————就學(關心)刮目相看

論議————結友(驚讚)

十一、教後反饋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5

【課文品讀】

《孫權勸學》是一篇極其簡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節的文言短文故事主體只有兩個部分,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文章主要通過對話的方式,表現人物,推進故事對話言簡義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人物寥寥數語,就表現出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心理和性格在情節的安排上,亦別具風格呂蒙學習的起因是“孫權勸學”,學習的過程略去,學習的結果是魯肅與呂蒙“結友而別”通過“論議”“結友”來表現孫權善勸、呂蒙勤學和學有所成直接描寫、側面襯托、留白再塑、繁簡結合等手法的巧妙運用,讓這一篇小短文既充滿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教學創意】

趣學文言故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背誦課文,領會文章給人的啓示。

(2)瞭解作者、作品及相關資料。

(3)通過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的對話描寫,品味文章用對 話來刻畫人物、剪裁內容的表達效果。

(4)對比閱讀,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的異同,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2、過程和方法:

自主、參與、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於國於己都意義重大的 道理,從而勉勵同學們重視學習,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 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 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 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1、美讀課文,力求聲情並茂,讀出人物個性,讀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魯肅與呂蒙的對話,體味這段話的情味。

【教學方法】

朗讀法 表演法 比較閱讀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我有個學生,他總是不肯下功夫學習,我勸他應該好好學習,他說自己的事很多,況且又不想當學者,不學也罷。我很想好好跟他講講道理,可又不知該怎麼說,大家看看我應對他說些什麼呢?東漢時,吳國的國君孫權也遇到這種情況,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麼做的?

學生回答

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作者介紹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 政治 家、 史學 家。卒諡文正,追封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孫權勸學》選自《 資治通鑑 》, 是 司馬光 主持編纂的一部 編年 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歷

史.

學生記憶

使學生對作者有所瞭解和熟悉。

(三)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老師範讀或播放錄音。

學生聽讀,注意字音,標出節奏,停頓,注意體會語氣

學生用心體會。

(四)讀懂文意, 讀出語氣

1. 大屏幕出示課文內容,並標出重點字的拼音

2. 標課文中出現的通假字,一字多音,古今異義的字或句子。

3. 老師解釋文本中的重點字及句子的意思。

4. 老師將課文翻譯一遍。

5. 學生讀懂並記憶。

6. 學生試着翻譯課文。

7. 學生注意糾正錯誤。

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五)品析課文

1.出示重點句段

2.分角色朗讀

3.學生分角色朗讀

4.甲學生扮演孫權,乙學生扮演呂蒙。丙學生扮演魯肅。

5.體會人物說話的口氣及心理活動。

6.通過表演體會人物動作。

(六)感悟反思:

學了課文,你從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中明白了什麼道理或得到哪些啓示?

魯肅爲什麼要與呂蒙“結友”,結尾這一筆有什麼作用?

學生分組討論

每組推出一名學生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拓展與延伸:

1、有兩則成語出自本文,你能找出來,並造句嗎?

2、《孫權勸學》和《傷仲永》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異同?

從內容上看,兩篇文章都與學習有關,但正好一正一反,從不同方面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呂蒙是中年好學,學有所成;仲永是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從寫法上看,《孫權勸學》以對話爲主,加以側面描寫,來表現呂蒙的長進;而《傷仲永》則借事說理,先敘後議,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

學生自由發言。

鞏固學過的知識以及與新知識的關係。

(七)課堂小結

本文篇幅短小,淺顯易懂,語言凝練,含義豐富。一對話刻畫人物,通過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文章突出了孫權的善“勸”,告訴了人們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勸人上進成才,讀書明理。

(八)作業

1 背誦全文

2 積累文言詞彙,明確現代意義用法。

3 完成課後練習。

(九)板書設計

課題:孫權勸學 作者:司馬光

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探學(側面描寫)

先做託詞

學得自成

難以置信

深爲折服

力陳必要

現身說罰

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 自讀課文,篇幅短少,淺顯易懂,故事性很強。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1、使用多媒體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視頻朗讀對於學生句讀能力的提高也有裨益,同時課堂理解的重點,通過媒體展示,一目瞭然。節省了不少時間,有利於知識的拓展。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文理解並不難,疏通理解時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提出疑難詞句,學生與老師一同解答,這樣便於因材施教,發現並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也能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疏通課文時,讓學生利用註釋,對着幕布上的句子進行翻譯,有利於糾正學生對着翻譯書的習慣,有利於培養即席說話的能力,結合語境整體理解句子與表達能力。

3、引導遷移,適度拓展。不僅是對文言詞句知識的掌握平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繫舊知,總結歸納,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對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看”,不僅讓學生知道意思,還引用了兩個例句,幫助學生學會運用。但在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

1、重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尤其是文言詞語、句子翻譯,但文言詞語的解釋有點多。

2、分析文章內容時,問題設計有點多,面面兼顧,有很難兼顧。如本文的行文線索、本文的主旨、本文寫人的方法、人物說話的心理、語氣等,還應該根據當堂課教學的重點,進行適當的調整。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通讀懂課文。

2、體會人物感情,領會課文內容。

3、懂得讀書可以改變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將和大家一起學習一個很勵志、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相信大家讀了以後一定受益匪淺。板書課題。看題目,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個字或詞?導入。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指名學生讀,學生糾正讀音。

教師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內容。

三、再讀課文,讀懂大意。

1、結合註釋,獨立完成課文的翻譯,記下不能解決詞句。

2、小組合作,交流翻譯情況,有理解不一致如果不能形成統一的意見,作好記錄,交給大家解決。

3、提交小組內不能解決的詞句,書寫在黑板上。大家解決,教師作必要的點撥。

古文翻譯五字法:留、補、替、調、刪

四、理解內容,讀出語氣。

1、孫權是怎麼勸的?勸的結果如何?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關心肯定,必要性)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責備)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驕傲、自得)

總結勸說方法:“首先說……,在呂蒙推辭後接着說……”這樣的方式。

2、勸的結果如何?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驚訝、誇讚)

側面描寫及作用。

着意寫對象的周圍事物,或以物襯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藉助他人來刻畫此人,使描繪的對象更爲鮮明,更爲突出。

分角色朗讀。

五、品讀課文,讀出深意。

《資治通鑑》(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1019-和他的助手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鉅著。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在這部書裏,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爲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爲鑑誡來加強統治。

你從不同的人物角度,你得到什麼啓示?

孫權的角度——

呂蒙的角度——

魯肅的角度——

六、總結背誦

1、本文有哪些人稱代詞:

2、有兩個成語出自本文:這兩個成語現在是什麼意思?

結束語:冰心說: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禮記》

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誇美紹斯

同學們,讓我們與書同行,打好人生的底色。讓我們與博覽同行,豐富開拓視野。腹有詩書自氣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問渠那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河水來。祝孩子們在讀書的海洋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7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課之前先介紹一位大家童年的夥伴,他就是砸水缸,救同伴的司馬光。司馬光的砸水缸救同伴的故事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長大。

《資治通鑑》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國時期,吳國孫權手下有一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曾隨周瑜大破曹軍於赤壁,後又佔領荊州,在麥城生擒關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戰功,深受吳王孫權常識。但他年青時不愛讀書,斗大的字不認識幾個,孫權多次勸他學習,他總是找各種藉口推辭,還說自己一介武夫,只要會領兵打戰就行了,這不,孫權又來勸學了,這次結果如何呢?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初讀:

1.師範讀,生注意人物的語氣和文中的停頓。

2.抽生讀。

3.全班齊讀。

三、疏通文意:

1.以小組爲單位,瞭解故事大意,小組內拿不準的字或者句子做上記號,待會提交全班解決。

2.生提出疑問,全班內解決。

四、分析課文,指導朗讀

1.概括這個故事的大意。

師相機板書:孫權:勸學。

呂蒙:就學。

魯肅:驚歎。

2.教師借題發揮:有的'同學不愛學習,任憑老師苦口婆心地勸學也無濟於事,孫權到底是怎樣勸學的,居然讓只識彎弓射大雕的呂蒙浪子回頭,最終成爲一位飽學之士。看來,當老師的特別要學一學孫權的勸學藝術。

3.抽生讀孫權勸學的內容。

①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語氣堅定,指出學習的必要性。可以看出孫權對部下要求很嚴格,同時又對呂蒙寄予厚望,希望他學成之後能更好地輔佐自己。

②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擔當涉獵,見往事耳。

前一句是反問語氣,可以隱隱感覺出孫權對呂蒙找藉口“辭學”的責備之意。

後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爲呂蒙指明瞭學習的方法和目的。足見孫權對部下的關心。

③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

前一句是反問語氣。反駁了呂蒙“軍中多務”的藉口。後一句以自身爲例,現身說法,指出學習的可行性。

④孫權勸學可謂是語重心長。呂蒙收到的效果如何呢?請大家一齊讀出來。

驚歎語氣。魯肅對呂蒙的才略大增既驚歎又讚許。

⑤呂蒙的回答也很有趣。

感嘆語氣。呂蒙對自己的進步感到自毫。呂蒙和魯肅同朝爲官,對話有調侃的意味。

6.小組內分角色朗讀,抽三人扮演其中的角色,其它同學旁白。

五、拓展與提高

1.呂蒙能聽取孫權的勸學,最終變得文武雙拳,這固然是好事。然而我們不得不聯想到北宋神童方仲永,五歲能詩,但由於不注重後天學習,最張“泯然衆人”的悲劇,讓人痛心不已。

呂蒙和方仲永雖一個在三國時期,一個在北宋,但我們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假設有一天,“呂蒙巧遇方仲永”,他們這間會有怎樣的一段對話呢?

請小組內爲他們設計幾句簡短的對話,待會小組內推薦兩句同學演示一下。

2.學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收穫呢?請大家自由的,從多個角度談一談。

參考:

①只要有決心,有毅力,就能學有所成。

②虛心接愛別人善意的意見。

③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進步。

3.呂蒙這所以能由一個目不識丁的武將,變得文武雙拳,這與他發奮讀書是分不開的。一位同學說:書是鑰匙,能開啓智慧之門。下面請大家也談談你對書的感悟。

例:書是階梯,能幫助從們登上理想的高峯。

書是良藥,能醫治愚昧。

書是清泉,能滋潤乾涸的靈魂。

書是渡船,能載人到達理想彼岸。

書是橋樑,……

4.欣賞完孫權高超的勸說藝術,我們能不能也用你所知道的關於讀書的名言來勸學呢?

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知識就是力量。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1.積累“當塗掌事”“但”“涉獵”“刮目相待”“何”等文言詞語的含義。

2.通過朗讀、圈劃,理解孫權勸學的過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脈絡。

3.瞭解“鑑於往事,資於治道”的寫作意圖。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朗讀、圈劃,理解孫權勸學的過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脈絡。

難點:瞭解“鑑於往事,資於治道”的寫作意圖。

三、課型

新授課

四、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3分鐘)

1.我們已經學習了《爲學》,作者彭端淑鼓勵他的子侄輩們立定志向,努力學習。今天,我們再學一篇勸學的文章,《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鑑》,是由北宋司馬光主持編寫的。

2.齊讀課題,說說課題中的關鍵詞是什麼?

“勸”。

3.圍繞“勸”字,你會產生哪些問題?

預設:誰勸誰?爲什麼勸?怎麼勸?勸的效果怎麼樣?

4.我們圍繞這些問題,來一起學習一下這篇文章。

(二)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師範讀,請同學們思考:文中是誰勸誰?他們的身份分別是什麼?用筆在文章中劃一劃。

明確:孫權勸呂蒙學習。“權謂呂蒙曰”,積累“謂”的含義“對······說”。

孫權是君王,從他對呂蒙的稱呼“卿”和自稱“孤”可以看出。(“卿今當塗掌事”“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卿:古時君對臣,上級對下級的稱呼。孤:君王自稱。

呂蒙是一名臣子、武將。孫權對呂蒙的稱呼“卿”看出他是一名臣子,從“辭以軍中多務”看出他掌管的是軍隊,是一名武將。

《孫權勸學》是作爲君王的孫權勸作爲臣子的呂蒙去讀書。

2.那孫權因什麼而勸(武將)呂蒙讀書呢?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文章,圈劃一下。

明確:“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即“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不僅僅是武將了,還要協助孫權管理政事,所以一定要學習了。(請學生再讀一遍)

追問1:這句話該怎麼讀?

明確:雙重否定,肯定語氣,有股不容置疑的國君的威嚴。“!”表示情感強烈。

追問2:那呂蒙去讀書了嗎?沒有。“蒙辭以軍中多務”。呂蒙推託了。可見,想要勸服呂蒙讀書,是一件難事兒。

3.那孫權是怎麼勸的?圈畫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明確:“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

追問1:請大家結合課下注釋,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自己說一說。不理解的詞圈出來,我們一起討論討論。

翻譯:我難道想要你研究經書成爲博士嗎?只應當廣泛閱讀,瞭解往事罷了。你說軍中事務多,哪個像我?我常常讀書,自認爲大有益處。”

追問2:孫權是從哪些方面來勸他的?(孫權得有充分的理由)

明確:明確告訴呂蒙讀書的目的是增長才幹(目標);呂蒙讀書是有時間的,是有可能性的(條件);現身說法,告訴呂蒙讀書是有效果的(預期效果)。

追問3:老師把“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改成“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當涉獵,見往事。”哪個更好?(從孫權勸學的態度有何不同?)

明確:原句好。先找出區別。改句少了“邪”“但”“耳”這些語氣詞。原句語氣比較舒緩,委婉、親切、誠懇地告訴呂蒙勸他學習目的是讓他增長才幹,孫權想讓呂蒙心悅誠服,而不是用權力來壓制他去學習。同時感受到孫權作爲君主的那種大氣、聖明。

追問4:“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與“卿言多務,孰若孤?”能調換位置嗎?

明確:不能。如果調換的話,會與呂蒙爭鋒相對;原文的寫法,能避免矛盾。另外,先要解決呂蒙思想上的誤區:以爲孫權勸他讀書是爲了讓他成爲博士。

4.“勸”的效果怎麼樣?從哪裏看出?

明確:效果不錯。“蒙乃始就學。”

魯肅過尋陽,“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年齡比呂蒙長、權職比呂蒙高,聽了呂蒙議論後情不自禁地讚美呂蒙,可見,呂蒙經過學習,才略取得了驚人的進步。)於是決定“拜蒙母,結友而別”,魯肅爲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意與他深交,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5.教師小結:本文寫了孫權勸呂蒙讀書,他從讀書的目標、條件和預期效果這三方面來勸說呂蒙。後來,呂蒙泛覽羣書後,才略上有了驚人的進步,從一個將才成爲了像魯肅一樣的帥才。呂蒙取得的進步,離不開自己的努力,也多虧了孫權的勸說。

(三)再讀感悟

1.接下來,我們分角色把整篇文章一起讀一讀。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孫權、呂蒙和魯肅,其他同學旁白。

2.本文選自《資治通鑑》。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從往事中借鑑,對治理世道有輔助作用),命名爲《資治通鑑》,主要爲統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鑑。

3.學了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穫?作爲君王,你會從中收穫些什麼?作爲大臣,你會收穫些什麼?作爲今天的你,會收穫些什麼?

4.老師送給大家一首詩。《勸學》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四)作業佈置

1.整理《孫權勸學》課堂筆記

2.改寫《孫權勸學》,300字左右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資治通鑑》的文學常識。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

3.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4.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5.學生能夠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

重點難點

1.品味魯肅、呂蒙對話並說出其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2.聯繫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時數:1課時

一、新課導入

1.前面我們學習了《傷仲永》,文章寫方仲永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衆人”。今天我們學習一有關古人學習,才略有了驚人長進的文章,它就是《孫權勸學》。

2.司馬光(1019—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他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的編輯者。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追封溫國公。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司馬光砸缸)

3.《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撰,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內容以政治、軍事爲主,略於經濟、文化。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爲《資治通鑑》。4.呂蒙(178—219),三國吳國名將呂蒙,字子明。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初不習文,後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蜀將關羽,佔領荊州。不久病死。

二、整體感知

1.詞句積累:

卿qīng豈qǐ涉獵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卿今當塗掌事:“塗”通“途”,道路的意思。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邪”同“耶”,語氣詞)

卿:古代君稱臣或朋友之間愛稱,相當於“你”,這裏指呂蒙。孤:古代王侯自稱。當塗:當道、當權。見事:認清事物。涉獵:廣泛瀏覽和學習。更:重新。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辭:推託。過:到。就:從事。見:瞭解。

博士:古義:當時專掌經濟學傳授的學官。

往事:古義:歷史。 今義:學位的最高一級 今義:過去的事情。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古義:“孤”,古代王侯的自稱; 今義:常爲“孤單”、“孤獨”等吳下阿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刮目相待(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刮:擦,摩。刮目:擦眼。相待:相看待。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邪: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爲“嗎”。)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爲“罷了”。)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嘆語氣,可譯爲“啊”。)

2.概括情節:

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其才略很快有驚人的長進以至於令魯肅歎服不已,並且與他結爲朋友的故事。勸學-就學一論議-結友。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着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寫孫權勸學,着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去呂蒙的對話,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寫呂蒙的反應,並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寫魯肅“與蒙論議”,着重以二人富有風趣的一問一答,來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而略去二人“論議”的內容,並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一句作結。

3.魯肅爲什麼與呂蒙“結友”?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爲魯肅爲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餘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4.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①“不可不學!”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②“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爲“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③“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5.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啓示?①讀書學習非常重要。(學習對成都的重要性)(開卷有益)②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願意,你就會成活,成長。③一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辦事能力。④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腹有讀書氣自華)⑤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⑥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6.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①詳寫“勸學”、“論議”,尤以“論議”爲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論議”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爲主。

7.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難說話時的語氣語調。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區別: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爲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可見魯肅當時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魯肅不僅地位高於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②“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是呂蒙對魯肅讚歎的巧妙接應,並不是埋怨魯肅,而是爲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爲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係,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8.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談談兩文內容、寫法上的異同。《孫權勸學》和《傷仲永》兩文章,從內容上看,都與學習有關,卻恰好一正一反,從不同方面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呂蒙接受孫權勸告,在繁忙的軍務之餘,讀書學習,其才略很快有了驚人的長進,使魯肅不得不“刮目相待”。方仲永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學”,後變得平庸無奇。《孫權勸學》,以對話爲主,語言描寫生動。另外側面描寫也很突出,以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表現了呂蒙學有長進。《傷仲永》借事說理,生動具體地闡述了作者的才能觀。文章敘議結合,道理蘊含在敘事之中。

三、課堂

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以對話爲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古今中外,許多仁人志士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誰能說一些有關讀書、學習的名言警句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書到用時方恨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做舟。

3.最後送大家一句話,我們師生共勉“窮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四、拓展遷移,加強訓練。(本段設計,視課堂時間靈活處理,若時間倉促,可作爲課後作業)

課外小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練習。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爲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①昧行:在黑暗中行走②炳燭之明:點燃蠟燭的光亮

1、解釋加紅色詞語的意思。

何:爲什麼孰:哪一個

2、翻譯劃線句子。

我年紀七十歲了,想學習,恐怕已經老了吧!

3、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了什麼啓發?

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抓緊學習。

附:板書設計

孫權呂蒙魯肅

對部下嚴格要求聽取意見愛才敬才

耐心教導知錯能改豪爽

勤奮好學虛心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