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案設計

綠色小區——理想的人居環境

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案設計

1.綠色小區的概念

在人類邁入21世紀門檻的時候,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成爲本世紀的流行主題,與自然和諧共處則成爲人們共同的關注和期待。在這樣一個呼喚環保的時代裏,綠色小區是指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以綠色建材與綠色技術爲基礎、環境優美、設施先進、配套齊全的生活小區。綠色,是對環境無害的一種標誌。綠色小區作爲一個生態城市所必須具備的基礎要素有着豐富的內容,它包括了節能、節地、節水,資源的再利用等各方面。它的提出表現了一種全新的建築文化意識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存質量的強烈責任意識,它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21世紀人類運用科技手段達到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人居環境。

2.建設綠色小區的原則

基於綠色小區屬於可持續發展小區,是整個地球生態系統的一部分,那麼在它的規劃和建設中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1)選址的原則

首先,小區應位於有利於健康的環境,居住區在選址上要遠離產生污水、垃圾、噪聲的工業區,儘量少在宜商的大城市中心地帶建造住宅,多利用荒地、坡地、丘陵地段建造住宅,少佔或不佔耕地,儘量發揮地下空間的作用,適當鼓勵高層、中高層建築。其次,爲了確保居住區的清潔,在選擇居住地時應查閱有關土地的使用管理檔案及瞭解其地基的地質特點,以覈實被選土地有無原污染,是否爲放射性元素的高輻射區。例如在我國北方曾有一處居住區便是建在一處受化工廠嚴重污染的地面上,當化工廠遷出後,地面、地基未經徹底清理就建成住宅,導致了遷入居民的癌症發病率高。最後,小區的選址還應與國土規劃、區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等相一致,並注意到居住區內外交通的方便程度。

(2)尊重自然原則

建設綠色小區的目的在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在建設小區的過程中,我們應建立正確的人與自然的關係,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儘量減少對原始自然環境進行變動。因此在建設中應熟悉建設場地的植被、樹種、水系、山石等,嚴格保護當地的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建設地原有的景觀特徵和地方特色,維護生物多樣性和保護良性生態循環。

(3)提倡4R原則

綠色小區的建設要充分體現節地、節能、節水,因此在小區的建設中要提倡4R原則,即:減少使用(Reduce)、回收(Recover)、重複使用(Reuse)和循環使用(Recycle)。就是說在小區建成後要能儘量減少並高效利用如水、煤、電等不可再生資源,而且要充分利用如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能等再生性能源以及廢棄物轉換能源如沼氣等的.回收利用。

(4)因地制宜規劃設計原則

由於綠色小區的設計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充分了解當地的氣候、水文、地形、地貌和植被,注重經濟、人文、歷史、習俗等條件,結合當地的建築材料和施工技術等各種實際情況,設計科學合理的方案。

(5)減輕住區環境污染的原則

住宅主體應採用綠色建材,以保證室內環境的清潔、無害。小區內噪聲應控制在白天≤45dB,夜間≤40dB。室外噪聲應控制在白天≤50dB,夜間≤45dB。小區內應採用環保管材供水,以避免由二次供水系統帶來的水污染。

(6)“化害爲利,變廢爲寶”的原則

在綠色小區的建設中應注意對廢水和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及再生利用。如建立雨水收集系統及中水回用系統,雨水經處理達標後可以匯入中水系統使用,中水可以用來澆灌綠地、洗車、沖洗廁所等,從而形成了對水資源的多級使用和循環利用。再如,小區內應建設垃圾的分類收集系統,在小區垃圾的處理上要注意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總之,綠色小區應給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優美、方便、怡人的居住和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