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環節設計

對於語文教師考試來講,教學設計相關題型多次出現。考生有必要了解語文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方法。

語文課堂教學環節設計

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抓好四個環節,即:創設情境,激情導入;誦讀感知,走進文本;揣摩領悟,合作探究;鏈接生活,體驗情感。

篇一:語文課堂教學環節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開課之初,即爲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未成曲調先有情”,調動學生的情緒,順勢進入課文,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比如採用圖片、音樂等多媒體手段,營造一定的氛圍,給學生以強烈的直觀感受,爲學生感悟文本作好鋪墊。如教學《安塞腰鼓》,課前放一段安塞腰鼓表演場面的音像。學生定會被那激越的鼓點、強健的舞姿所震撼,定會感受到安塞腰鼓鏗鏘磅礴的氣勢,甚至會感受到其中的生命律動。在這種情境下,順勢誦讀課文,學生定會被優美的華章所吸引、震撼,以至陶醉。這比教師空洞地說一大堆哪怕是激情洋溢的導語效果要好得多。但創設情境畢竟只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不宜拖沓繁冗,不能佔用過多的課堂時間。

二、誦讀感知,走進文本

讀文章的過程是按“整體——局部——整體”的流程進行的。因此這個環節側重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果文章比較長,則可訓練學生快速閱讀、提取信息要點的能力。如讓學生複述課文,梳理文章思路。或以“讀——,我瞭解——”、“讀——,我感受到了——”的句型聯繫文本說話。如果是較短的文章,尤其是美文,那一定要注重美讀。首先是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力求讀得字正腔圓。其次是通過把握語速、停頓、重音、語氣等讀出感情。可以採用多種形式讀,但最好要有老師的朗讀點撥和指導。如讓學生選讀最喜歡的語段,談點感受。然後其他同學點評,試讀;教師點撥,範讀。儘量讓學生讀得聲情並茂,以使學生通過美讀感受到漢語言節奏的鏗鏘、音韻的和諧。而這也是增強學生語感,提高誦讀能力的最好時機。

三、揣摩領悟,合作探究

如果說上一環節側重在感知文章的美感,那麼這個環節側重在認知美、創造美;如果說上一環節側重在整體感知,那麼這個環節側重在局部探究。該環節往往也是教學的重心所在。探究的方法可以以“——美(好),美(好)在——”的句式爲抓手,讓學生賞析一個句子,美讀一個句子,仿寫一個句子,提一個有價值的問題等。然後合作探究,師生互動。藉此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得到美的薰陶。自然合作探究的教學手段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具體文章具體設計。如在《登上地球之巔》,可設計訪談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互相模仿記者採訪登山隊員劉連滿和本文作者郭超人。設置情境,先訪談劉連滿,側重從文

章重點內容方面揣摩品析。再訪談郭超人,側重從文章的寫法和語言方面探究領悟。最後採訪觀衆,側重從情感和價值觀方面感悟。這樣設計,教學效果會比較好。

四、鏈接生活,體驗情感

這一環節側重在引導學生由課文延伸到課外讀物或生活,讓學生體驗情感,舉一反三,形成知識、能力和情感的遷移,實現文本的昇華。讀文章要“讀出自己,讀出問題”。“‘讀出自己’就是從課文當中,讀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場景,讀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個情節或人物形象,甚至讀出觸動自己心靈的一個時代或一段歷史,也就是‘共鳴’。”新課標也特別注重學生的體驗。但閱讀時學生的體驗很大程度上是不自覺的、遊離的。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引導、整合。如教學《安塞腰鼓》,學生可由“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一句聯想到跳勁舞時的情景。教學《竹影》,學生可聯想到自己小時候在牆上塗畫的情景。教師順勢引導學生體驗,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當然,四個環節並不是截然分開的。情境、感知、探究、體驗有時是相互交融的,有時又各有側重。我們要根據具體的文章和學情而定,千萬不要膠柱鼓瑟,把教學程式化。因爲教學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篇二:國小語文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1、教材分析;

2、教學設計理念;

3、教學目標的設計;

4、教學方法的設計;

5、教學重、難點分析;

6、教學準備;

7、教學時間的設計;

各環節的內容:

(1)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包括教的目標,也包括學的目標。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般依據《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去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

(2)教學方法的設計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可用的教學方法很多。在教學中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據課文內容選用教學方法很重要,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教師可以通過教師講解作家安徒生去感受他的作品,

把學生帶入安徒生精彩的童話故事之中;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可以運用填表格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時可以通過學生的討論方法;讓學生對小女孩產生同情對當時社會產生憤恨。總之一節語文課教師可以設計多種方法讓學生去感知、理解。

(3)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包括教師和學生課前的準備。教師準備的`教具是語文教學必要的輔助手段,包括實物類教具、圖示教具、多媒體教具等。實物教具如小黑板、或樣品、有利於教學的其他具體物品;圖片教具主要是一些資料圖片;多媒體類教具就是多媒體課件及相關的設施。學生可以按照課前預習準備相應的資料和圖片等。備課時要精心考慮可以選用的教具以輔助教學,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4)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板書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係到國小生對相關內容的學習效果。

(5)教學時間的設計

教學時間包括教師活動時間和學生活動時間,教師活動主要包括:講解、提問、教具演示、板書等;學生活動主要包括:學生讀書、回答問題(時間可靈活)、討論、練習等。對於這些活動什麼時候做、用多少時間做都要有計劃性。分配好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時間。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時間安排一般是這樣的,組織教學的時間、導入新課的時間、講授新課的時間、學生討論理解的時間,完成作業時間。

教學設計是對教學的一個總體規劃,是保證課堂教學有序、有效推進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對教學設計給予高度的重視。

篇三:語文教學案的環節設計

自從現代雙語學校率先在我縣推出教學案後,出於國中教務主任的敏感,我立即注意上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學習,我簡單的認爲教學案不適合語文教學,它就是應試教育的產物:把語文課堂試題化,完整的課文會被分割的支離破碎。當語文組的嶽主任講評一個學校的教師教學案是講試卷時,我還暗自嘀咕,教學案對於語文不就是講試卷嗎?直到教研室組織國中教務主任到息縣聽課學習,看到那裏教學案課堂輕鬆活潑,而學生成績優異時才使我大爲震驚。一個鄉鎮中學的教學案成功,竟使那個地方的房價高於縣城的房價。我對教學案也有了一個較爲清醒的認識。

教學案,就是把教案學案連爲一體,以達到促進師生良性互動,從而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將教師集體備課的成果延伸,擴展到學生羣體,讓學生藉助它做有益的嘗試和實踐。教學案,成爲一種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爲和調節學生學習行爲的有效手段。

通過學習,我認爲語文教學案的設計,應分爲五個環節。

一、 課時學習目標

“課時學習目標”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及學生實際而制定的一種具體要求和標準,它是教學目的的具體化,是課堂教學的方向,是一堂課的靈魂,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必須明確、具體。但不能過多,由於要在課堂上完成,以2-3個目標爲宜。

二、 課前導學

“課前導學”是一節課的基礎環節、是教與學的先導,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這一環節主要檢查學生對字詞的識記積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以及對課文的質疑問難。

三、 課堂學習

“課堂學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中心環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保證高效率學習的關鍵。教學案的課堂學習不是簡單的講解學案,而是把課時學習目標整合成二個或三個主問題,然後把這些問題以活動的形式呈現出來。概括的說,教學案的課堂學習就是把教學目標活動化。

教學目標活動化的形式多種多樣,現在很多學校推行的“討論——展示——點評”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

教學活動的設計,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二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心理;三要體現一定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這個平臺,能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教學活動設計合理精彩,一個寬鬆、民主、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就營造了出來。

四、 課堂達標

“課堂達標”是學生在形成新知基礎上的鞏固過程,是對學生掌握情況的一個重要反饋,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一環節以試題的形式出現,可以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有效地鞏固教學效果。教學案的課堂達標概括的說就是把教學活動試題化。

五、 課後延伸

“課後延伸”是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指在課內學習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地留作業,使知識得以進一步拓展,能力得以進一步培養。包括學後小結、課後跟蹤等內容。

回到學校後,我校語文組率先嚐試了教學案教學。我們通過分配任務→個人備課→集體研討→編制教學案→個性修改,最後把教學案拿進課堂。當我們課後一塊反思的時候,我們感慨萬分,教學案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可以說這樣的課堂,真正給了學生當家作主的機會,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而同時又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