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陵溯流過白璧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賞析

《自金陵溯流過白璧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自金陵溯流過白璧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賞析

滄江溯流歸,白璧見秋月。

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陰雪。

幽人停宵征,賈客忘早發。

進帆天門山,回首牛渚沒。

川長信風來,日出宿霧歇。

故人在咫尺,新賞成胡越。

寄君青蘭花,惠好庶不絕。

  譯文翻譯

自青蒼色的大江逆流而歸,行至白璧山賞玩秋月。

秋日的月光照在白璧山上,如同山陰之雪般皎白令人興發。

隱逸之士停止了夜晚出行,商賈買賣人忘記了早晨出發。

揚帆再行來到天門山,回頭望去牛頭渚已被掩沒。

大江長啊季風按時吹來,太陽升起夜霧消散。

老朋友近在咫尺卻未見面,不能共同欣賞奇景相隔如胡越。

寄您一枝青青的蘭花,願我倆和諧美滿友誼長存。

  註釋解釋

白璧山:在今安徽當塗,天門山在太平府,二山夾大江。水曰博望,西曰梁山,對崎知門。句容,今屬漢蘇。主簿:爲縣令佐官。

滄江: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蒼色,故稱。溯(sù):逆流而上。溯流:逆着水流方向。

山陰雪:用晉人王徽之典故。《世說新語》載: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山陰:今浙江紹興。

幽人:幽隱之人;隱士。宵征:夜間出行。《詩經·召南·小星》:“肅肅宵征,夙夜在公。” 毛傳:“宵,夜;徵,行。”

賈(gǔ)客:商人。《後漢書·班超傳》:“六年秋,超遂發龜茲、鄯善等八國兵合七萬人,及吏士賈客千四百人討 焉耆 。”

進帆:謂利用風力揚帆使船前進。

牛渚:今安徽馬鞍山採石磯。據《一統志》載:牛渚山,在太平府城北二十五里,下有磯,曰牛渚磯,去採石磯近一里。

信風:隨時令變化,定期定向而至的風。

故人:此指王主簿。咫(zhǐ)尺:形容距離近。

新賞:欣賞新奇景色。胡越:喻相隔遙遠。

青蘭花:俗你草蘭,又名春蘭。一莖一花,花清香。一莖數花者爲蔥。也有開放於秋季的。古人以蘭花喻友情。

惠好:恩愛,和諧,友好。

  創作背景

從詩題可知,李白此行從金陵出發,乘舟溯流而上,過白壁山,到天門山,寫成此詩,寄句容王主簿。

  詩文賞析

此詩起句擒題,“滄江泝流歸”,謂沿長江逆流而上,起自金陵,雲“歸”而未道及終點,恐怕大抵不出太平府(今安徽當塗、蕪湖)一帶。在歸途中過白壁山,此山之三峯,本已是“中起如堊”,加以秋月郎照,當然更見其白了,“白壁見秋月”,此句看似平實,卻深得自然風致。在白壁山下看見秋月,一“見”字,悠然自得,不期而遇,正如陶淵明《飲酒》中的“悠然見南山”,自然無爲之中,意與境會,真味盎然。上句“白壁見秋月”,下句“秋月照白壁”,非僅是上下句連的頂真句式,而且二句中僅換當中一字,餘爲“白壁”與“秋月”的詞序顛倒,頗饒民歌風味。“秋月照白壁”,在平淡自然之中,作者由“見秋月”的無心而得,轉爲凝心觀照,注視月色下的白壁山。山色之白更得月色之白,“皓如山陰雪”,此句足傳月光下白壁山的迷人風采了。晉人在山水賞會之中,對自然風光一往情深,李白形容月下山色如“山陰雪”,不僅出於《世說》,而且亦如晉人那樣,懷有對山水的無比熱愛。李白不僅對此景色深爲留連,而且推己及人,以自己之心爲他人之意,用“幽人停宵征,賈客忘早發”,進一步渲染月色、山色之美。《詩經》中有“肅肅宵征”之句,李白雲“幽人停宵征”。商賈逐利而行,“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卻也“忘早發”。幽人與賈客之所以駐足不行,是因爲被自然界的動人美景深深吸引住了。

在“溯流”的過程中,“白壁山玩月”是第一個高潮,雖然幽人停其宵征,賈客亦忘早發,但“林無靜樹,川無停波”,總不能容與江中忘其所歸,何況還總有“行舟催發”一幕吧,於是,船又繼續泝流而上,“達天門”而成第二個高潮。

“進帆天門山”,一“進”字足見體物之妙,既是進發之意,又是因地形而言。由於江東的博望山(東梁山)與江西的梁山(西梁山)夾江對峙,形似天門,船行至此,有入門之感,故“進帆”二字確是傳神之筆。“回首牛渚沒”,因天門聳峙,遮斷視線,回首眺望,已不見牛渚山蹤影了。李白《望天門山》寫道:“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此處的江山形勢可見。前句“進帆”,後句“回首”,一進一回,極得生動之致,物色與人之精神皆治。夜間已去,曙色漸現,“川長信風來,日出宿霧歇”。此二句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江間美景:江風沾着長川吹拂,日出而宿霧漸歇。杜甫曾稱道李白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這“日出宿霧歇”,就是化用鮑照詩句“江寒霧未歇”而來,陶弘景《答謝中書書》亦云:“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可見李白雖推尊漢魏風骨,卻也不廢六朝的清詞麗句,對其有所汲取和熔鑄。

詩至於此,“白壁山玩月”與“達天門”兩個內容均已完成,前者的山色與月色,後者的山勢與風、霧,均傳其神韻,得其氣象。於是,再轉爲“寄句容王主簿”的第三個內容。“故人在咫尺,新賞成胡、越。”據《唐書·地理志》可知,江南東道昇州江寧郡有句容縣,離此地不遠,“在咫尺”並非誇張過甚。然而,咫尺之遙竟成胡、越之遠,胡地在北,越地在南,其間距離遙遠爲一義;另一義則如《吳越春秋》所說“胡馬依北風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同類相親之義也。”李白爲人傲岸,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平交諸侯,長揖君主,王主簿以九品官當“故人”之稱,如非深知,必與李白爲人有相似之處,胡越之嘆的同類相親之義,或許不是妄加。詩人並未說出咫尺成胡越的.原因,而深切地表達了作者詩人對王主簿的一片深情:“寄君青蘭花,惠好庶不絕。”這未免令人想起《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也令人想起陸凱的《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禮輕情重,詩雖止而情未止。

李白喜遊山水,“凡江、漢、荊、襄、吳、楚、巴、蜀,與夫秦、晉、齊、魯山水名勝之區,亦何所不登眺。”(劉楚登《太白酒樓記》)李白尤愛月亮,其字爲太白,孩子叫明月奴,詩中常寫明月,這是他嚮往光明、純潔,痛恨污濁、庸俗所致。此詩之大江、明月、白壁如雪,既是詩人所見之處境,又是詩人所發之內心,堪稱情與景融,意與境合。

“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陰雪”。明月下的白壁山,如山陰雪景的皎然潔白,懸照大江之上,似一幅靜止的圖畫。而“進帆天門山,回首牛渚沒。川長信風來,日出宿霧歇。”卻是四個活動畫面的轉換。進、回、來、出、歇五字,皆極平常,又恰到好處,入天門、望牛渚,風來、日出、霧歇,時間推移,行程亦變,景物變換,極其自然。白壁玩月爲靜,天門行舟爲動,分則各得其宜,合觀互爲映襯,在李白的筆下,有郢匠運斤之妙,轉接自如,毫不費力。

此詩以寫景爲主,卻又不乏抒情妙筆。前面的“幽人停宵征,賈客忘早發”,是將己情移之於人,以停徵,忘發言秋月白壁之景色迷人,加深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後面的咫尺之嘆、胡越之慨,足見李白與友人的一片深情,而寄君青蘭之舉,惠好不絕之想,更翻新了古詩意境,使人有情韻不竭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