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經驗工作總結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英語教學經驗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英語教學經驗工作總結

英語教學經驗工作總結1

根據十餘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爲,一個稱職的英語老師,除了應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外,還應善於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技巧,去培養和發掘學生的語言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力;而良好的教學效果,則來自教學活動,任何有效的教學活動,都必須是雙向的,且當以學生爲主,只有這樣,纔有可能讓學生學好英語。於是,在職業高中英語教學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讓學生學好英語,就要使他們對英語感興趣,有了興趣,他們纔有學習的原動力,才能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順利地掌握課堂教學內容。

首先,我告訴他們英語在國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我國已加入WTO,今後很多商業活動都離不開英語,而英語是一種活語言,不應把它當作死的語言來學,它應建立在我們現代人的日常口語上。因此,在課堂上,我儘量用英語組織教學,這既提高聽說能力,又能創造語言環境,使他們有迫切講英語的慾望。教學中,採用直觀、情景、交際的手法,使課堂生動有趣。變換教學方式,如開設英語角、興趣小組、演小品以及各種小競賽等。這樣既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又可提高語言應用能力。

二、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大膽訓練

在課堂45分鐘裏,我儘量精講多練,避免重教輕學,但學生在老師面前操練,往往會產生懼怕、緊張心理。所以我平時儘量和學生打成一片,經常表揚和鼓勵學生,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較少批評他們,善於採納他們的意見。在講課過程中,注意他們的表情、反應,在回答問題時,不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啓發他們運用已學的知識來回答。發動他們參與課堂活動,氣氛活躍,使師生的教學關係成爲幫助促進的關係,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並告訴他們,在學習中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課堂上允許學生的語言錯誤,放下包袱,大膽地進行聽、說、讀、寫訓練。使他們在錯誤中求進步。

三、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系統的文化知識,更主要的還在於要懂得開發學生的智力,發掘他們的潛力,指導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當我們學一篇文章或做閱讀理解時,爲了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我要求他們做到以下幾點:

⑴抓住段落或全文中心思想,不逐字逐句地翻譯。

⑵碰到生詞,沒有必要每個都去查詞典,只有當該詞影響到整段或全文意思的理解時,再去查一下詞典。

⑶要求默讀。

⑷除非是個別難句,否則不要逐句分析語法結構。

⑸通過課文的問答題,或閱讀理解的判斷題,也可幫助對原文的理解。 因此在“讀中”(while-reading)這個環節中,本人儘可能作到以下幾點:

1.任務設計目的明確;

2.任務對理解課文具有真實意義;

3.任務應涉及信息的接收、處理和傳遞等過程;

4.學生應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用英語;

5.學生必須通過主動參與(個人閱讀或小組討論)來完成任務; 在問題的設計上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分層設計任務,分層教學。對較簡單的表層問題,讓基礎較弱的同學來回答,讓這些學生在課堂上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快速閱讀”(Fast-reading)後的問題設計也是遵循這個原則。在“仔細閱讀”(Careful-reading)過程中,讓學生判斷句子正誤。採用抽取卡片的方式,讓一個同學讀,然後讓另外一個學生回答正確與否。這樣既能鍛鍊學生讀的能力,又能檢驗學生的聽力水平,同時有可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進行個性化的獨立思考和學習探究,並能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和結論。獨自解決不了的問題纔有必要提交小組討論,並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解決問題。對於課文中比較難的深層問題,讓英語程度好些的學生回答,或採取分組討論的方式進行。例如分析每段的段落大意,就是採取小組活動的方式來進行的,讓每位小組成員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

四、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目前,各級各類學校都大力提倡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我在這期間我們自己親自動手做了多個高中教學多媒體課件並進行了大量的教學實踐與研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傳統教學中,強調以教師爲中心,教師是取得教學效果的具有決定作用的因素,而學生未能參與控制。這種“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愛因斯坦語)。” 柏拉圖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技術介入課堂教學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恰當地把握中學生特別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徵,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生動的畫面、鮮豔的色彩、恰當的解說、感人的音響等豐富的媒體表現形式,採用故事、遊戲、直觀、操作、設疑等激情引趣的方法,創設出一個引人入勝的情境,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甚至把知識的學習融入到新穎別緻的娛樂形式中,發揮寓教於樂的學習優勢,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鬆愉快。這種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高度集中,正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前提。

五、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中學的英語教育,是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而在基礎教育階段,要培養學生學會終身學習和發展的綜合能力,且着眼於使學生打下終身學習英語的良好基礎。其中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講,是至關重要的。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我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的引導,指導他們參與各種語言活動,使學習在對話、討論、表演等活動中掌握語言。教師的作用就如導演,具體表演由學生自己來完成。具體做法如下:

1、培養學生養成用英語聽、說的習慣。

首先是聽力的訓練與測試,包括聽力模仿訓練,聽音辨認訓練,聽說訓練及綜合聽力訓練與測試。其次是鼓勵學生敢於開口,因爲語言是有聲的,而口語是首要的,則當鼓勵學生儘量多說英語。

再次是聽說必須同時進行,由於交際是雙方的思想交流,則首先要聽懂對方的意圖,接着要表達自己的思想。

2、培養學生養成正確、流利的發言和朗讀習慣。

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做到:

a、認真觀察教師的發音示範,善於模仿;

b、注意語音、語調、掌握幾種句子的語調規律。

c、大量朗讀,可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記憶;

d、培養語感,提高口語水平,增強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養成背誦句型和重點段落的習慣。

培養學生背誦的好習慣,就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語言素材,培養語感,爲英語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可避免了死記語法條目,生船硬套的不良做法。

4、培養學生的學習恆心。

對於我們學生來講,培養毅力最重要的是從小事做起,克服惰性,比如,每天的晨練,遇到颳風下雨、大雪紛飛的日子,就想“今天算了吧,明天再跑……”,學習上碰到不懂的問題,就想“明天再說吧……”,結果就是這些一天天對自己的遷就,助長了自己的惰性,毅力的培養當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了。學習英語光靠一時的熱情是達不到目的的,要有毅力與恆力,才能學好。教學過程中,發現一個現象:有一些學生,特別是男生,是看英語單詞(即學習英語時,拿着課本,不動手,不動口,只看)問起原因,答是:寫了讀了,還是忘記。

對此,我總是讓學生給自己訂一個高於現實卻又不過高的目標,自己努力去做,並記下每天的點滴進步;常常閱看進步的記載,在感到進步很大時自己“慰勞”一下自己,增加愉快的體驗。

六、熱情爲學生服務

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塑造自身形象,贏得學生信賴,以“愛心換真情”建立親密的師生之情。孔子早在兩千年前就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的做法是:

在思想上是開展心理諮詢,在諮詢工作過程中,遇到一些長期持消極態度的學生,他們往往不是通過一兩次諮詢就可以改變其處世態度。如果一味地與其爭辯人生的態度應如何如何,則會陷入爭論的困境之中,達不到諮詢預期的效果。反之,如先對其所持的人生態度有一定程度的認可或理解,使對方產生認同感,再引導對方說出產生這些消極觀念的深層原因,然後與對方一起對其合理性進行辯識、質疑,最終使他們自己去頓悟,這樣有利於諮訪關係的建立,達到預期的諮詢效果。有的學生來諮詢中心接受2、3年的輔導,不僅消除了心理障礙,還使自己在健康心理上不斷得到發展,成爲出衆的優秀學生。

在學習上提供儘可能的幫助,比如說,針對目前許多學生都有mp3、mp4現象,他們大多用來聽音樂的,看電影等。爲了使得學生更好學好外語,本人無償爲學生提供音像服務,利用業餘時間把高中課文,課後單詞製成mp3格式,把英語教學視屏材料轉化成mv等可識別的格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環境下學英語,這樣使他們手中的資源爲英語教學服務。

以上是本人一點教學經驗總結,一定存在許多不足,但我願在今後的教學崗位上不斷總結和積累。

七、各階段的具體做法:

對於我們的學生而言,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學,找到合適的工作,發揮自己的價值,對祖國作出貢獻,英語在各門學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少忽視的。而對於中國的學生,特別是象我們這樣的小城市和農村學生來說,在母語的影響下,在沒有學英語的環境和氛圍的條件下,要把英語真正學好,是很困難的。

我們知道,大學聯考英語試卷考察的是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也就是說,如果學生能自如地應付大學聯考的話,以後走上社會也一定能較好地運用英語於實踐當中。

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較好地掌握英語呢?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十年,帶了4屆高三畢業班,我自己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認爲高中三年,我們就可以根據學年把英語教學分爲三步走。 第一步,高一階段,着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於剛接手的高一新生而言,英語成績參差不齊,個性差異很大,有的學生已有了較好的基礎,而有的學生學的就是啞巴英語,連單詞都不會讀。在這個階段,老師作爲課堂的駕馭者,要有飽滿的工作熱情,課堂45分鐘,教師要精神百倍,熱情奔放,學生才能興致勃勃,情緒高漲。課堂用語要是流利的普通話和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漂亮的英語口語。要抓住學生的點滴進步加以表揚或鼓勵,使其情緒保持在積極、主動、向上的狀態,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只要教師做到了這幾點,學生就能對這門學科產生從無到有的興趣,甚至興趣更濃。對於學生,無論如何要教他們正確的拼讀英語單詞,只有讀準了單詞,纔可以快速而牢固的記住單詞的拼寫,從而擺脫因單詞都寫不出來如何學好英語的困擾。對此,我的做法是,只要是我的學生,無論哪個年級,都必備一本聽寫本,每單元單詞必默兩次,按難易程度定不同的合格標準,不合格者重默,直至合格爲止,對於多次默寫優秀者進行全班傳閱,注意,默寫時應報給學生英文,讓學生拼出單詞,寫出詞性和儘可能全的中文意思。

除了單詞以外,對學生的句子、文章的要求也不能放鬆,教學生如何正確的朗讀句子,即注意句子的意羣停頓,佈置學生每單元背一定量的課文,並持之以恆一直到高三結束。

單詞和句子的問題解決了,學生就不會覺得英語有多麼的難,也就不會對它失去興趣。爲防止部分學生會有厭倦情緒,我們可以適時地舉行一些寓教於樂的活動。我曾經帶高一的學生進行過一次戶外的英語角活動,效果不錯。當時是高一第二學期,正好是春天,我帶了一個班的學生去了公園,我說過這是一次English Corner。請各位speakEnglish。不然就不要參加,參加的只要說英語,可以進行任何娛樂活動,放風箏、踢足球、聊天都行。學生一聽,人人都踊躍參加。於是進了公園之後,我用英語和學生交流,把學生分爲幾個組,選了幾個英語較好也較活潑的學生做小組長,用英語給他們分配了任務,之後在整個過程中,雖然也聽到了不少同學說漢語,但還是講英語的學生較多,也有不少學生過來和我交流。

活動之後,我鼓勵學生說,這次英語角很成功,希望有下次嗎?如果希望,請把你的英語學好,不要玩的時候想說話都開不了口,學生聽後,都鼓足了勁學英語,希望再忙裏偷玩一次。這樣,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能不濃嗎?

第二步,高二階段,幫助學生學會分析句子,分析課文。

學生走好了第一步,單詞的拼寫,詞組的掌握,課文的正確朗讀已經不在話下了。只要潛移默化地在課堂上多分析分析句子的成份,文章的構成,讓學生養成在閱讀文章時,自己去發現固定詞組、固定句型的習慣,學生就能在第一步的基礎上,靠意羣停頓,逐漸學會分析句子的構成,然後老師幫着總結,學生自己再學着歸納,這樣非常有利於學生的書面表達,爲以後高三打下很好的伏筆。

爲使這兩步走得更加完善,我還採取了一些措施。由於高一、高二的課程還不算緊張,我一直堅持課上上課之前讓三分鐘給學生,按學號爲序,每節課一位同學隨意使用這三分鐘,但必須是speak English。在不帶任何提示性的紙條上講臺的前提之下,你可以給大家講一段故事,介紹某個人或某項活動,也可以背誦課外的某篇優美的文章,甚至給大家講解一些你自己總結出來的英語現象,但都應該用英語講。這樣做,不僅能給學生製造一定的英語氣氛,爲上好這一堂課做好準備,也讓學生無意中瞭解到了一些從我這得不到的知識,更讓每一位學生有了爲掌握好這一學期只有一次到二次表現的機會,而更多去接觸英語的動力。

再者就是學生互改書面表達。可以一月舉行一次,佈置學生一篇書面表達,交上來之後再打亂髮下去,讓學生充當老師的角色,給他們所發到的文章進行糾錯,並改正,並署名,再交上來,我再進行批改。

對於寫的好和糾錯好的同學進行表揚,並張貼。這樣學生不會亂改,會很認真地找錯甚至討論,無形中提高了書面表達的水平。

第三步,也就是最重要的高三階段,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考試習慣。

由於英語教材的特殊性,(在別的學科已進入一輪複習的時候,英語還有一冊書要教)學生很可能在第一次綜合考試時考不出好成績,從而喪失信心,有成績下滑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要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鍛鍊其考試時的心理素質,讓他們能做到經受得住打擊,迎難而上,遇試不慌,從而發揮出其應有的水平。我的做法是這樣的:

(一)除了完成我佈置的作業以外,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備一本專項練習,完型填空或閱讀理解,每天至少做一篇,多做更好,我打上日期,我只看你做不做,至於認真做還是抄答案,自己對自己負責。如果覺得兩項都要練,也行,但交給我看的只有一本,我看批改日期,有段檔的,找你算帳。這樣,有的學生想偷懶都不成,結果大多數學生每天都做一篇以上,慢慢地,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有了穩步提高。

(二)即使到了高三,我還是會佈置學生背誦一定量的課文或書面表達的參考文章,且一一過關,學生名冊張貼上牆,背過的學生由組長打勾,因此背與不背者一目瞭然,規定時間內,背不上的學生由我親自監督,背好爲止。其實背書也是讓學生多接觸英語的手段,更是培養學生語感,從而學好英語的重要途徑。

(三)高三上學期至少兩週考一次試,下學期每週必考,當然即考則必改、必講。雖然課本內容還未結束,但過程之中我還是會穿插綜合性的考試,考試時間定爲英語晚自修時間,兩節課,比正常考試少十分鐘,實行不嚴格監考,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做題速度,也培養了其考試的自覺性和應試時的心理素質。考完儘快批改,讓學生知道分數,對考得好的和比前次進步的學生進行點名表揚。多次考試之後,在學生即將忘記自己考試成績之時,把所有成績張貼,使學生對自己前幾次的成績進行回憶比對,從而做出進一步的打算。這樣下去,學生對考試會即有緊張分數的心理,也會有考試時心情放鬆的效果,必竟久經試場了嗎!那麼到大學聯考時就會發揮出應有的水平了。

長期以來,我一直堅持這些做法,教學效果還算不錯。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還望大家指教,謝謝!

英語教學經驗工作總結2

本學年,我擔任八年級(5)、(6)班的英語教學工作,在工作中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爲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年教學工作做出總結總結檢驗教訓,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做到了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對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記錄,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基本做到了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我講得儘量少,讓學生有更多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單元的學習上都積極與其他老師商討,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

四、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徹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對於八年級年級學生,培養組長們幫助我檢查其他學生朗讀、背誦課文。

五、努力創造和設計英語語言情景。把課堂當作培養和鍛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場所,鼓勵學生多講英語,在英語課上,除組織學生開展課文表演、課文複述等活動外,還經常根據所教內容,呈現與學生學習和生活相關的用語。並經常啓發和組織他們用英語簡單討論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或大家都共同關注的話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他們的聽說能力,又深化了教材內容。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試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年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下個學年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所教年級的英語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英語教學經驗工作總結3

英語作爲一門國際化語言,越來越受重視,二十一世紀英語的發展已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徵。作爲啓蒙教育的基石,幼兒英語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點”。幼兒由於其年齡及心理特點,往往是通過自身的活動去認識世界,體驗生活,習得經驗。在幼兒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順應幼兒的這種成長規律,幼兒沒有思想壓力,輕輕鬆鬆學英語,寓教於樂。因此,教師要重視幼兒學習英語的方法,創造英語學習環境,培養幼兒的英語學習興趣。

一、 把“愛”貫穿於英語教學中。

富有愛心是一名幼兒教師最起碼的要求。我們應帶着一顆愛心走進孩子心靈,用充滿了感情的語言和發自內心的微笑,使幼兒真正感受到他置身於愛的環境中,從而產生愉快的心情,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幼兒之間存在着個體差異,但對每個幼兒我們都要去關愛。素質好的幼兒我們應及時表揚,性格內向的孩子我們應多鼓勵,而對於智力低下的幼兒,我們應細心呵護。我們要把每個孩子都作爲自己的親生骨肉。在這裏我特別強調對於性格內向、膽小怕事、不愛說話的幼兒,我們更不能忽視。就拿我園的某個小朋友來說,在幼兒園已經二年了,他從沒說一個字,更不用說回答問題了。今學期我接管了這個班,正如他們說得一樣,每當我點到他名字的時候,他總是一聲不吭,立刻趴在桌子上。而我總是微笑着看着他,從不責怪、批評他。有一次,我對小朋友們說:“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遊戲,我想找一個好朋友,找到的小朋友一定是我最喜歡的,好不好?”於是,我們共唱《找朋友》,我故意走到他面前,在他的額頭上親了一下,拉起他的手:“你就是我最好的朋友。”當時,我發現他的嘴脣有點發抖,眼裏噙着淚花。從那以後,當我再喊他名字時,他卻能大聲喊:“到。”不知爲什麼,我心裏感到陣陣痠痛。愛就像陽光,老師的鼓勵就像雨露,多給愛和鼓勵就會滋潤孩子乾渴的心。(英語,作爲孩子的第二語言,在學習環境和日常使用方面都不能和母語相比,因此尤其需要老師要有一顆愛心和耐心,用老師的人格魅力激發孩子學英語的興趣,在潛移默化通向學習語言的真諦。)

二、 玩中學,學中玩。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是他們最感興趣的。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遊戲化,注意讓孩子在各種遊戲中慢慢學習單詞。

1)充分利用教具。在英語教學中,要求幼兒多聽多練,如果教師不用教具,只一味地重複,幼兒很容易厭煩,而利用手偶、頭飾及其它一些直觀、形象的教具編排一定的情節,在加上老師豐富的手勢、動作、表情,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學的快,記的牢。例如,學習單詞“Animals”,幼兒戴上頭飾模仿各種動物動作和叫聲,很快就記住了。

2)設計有趣的遊戲吸引幼兒。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活動,根據這一特點,將遊戲貫穿於英語教學中,爲幼兒創設一個英語環境。如“sit and stand up(坐下起立)”,教師反覆說“sit down, stand up”,並讓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這樣既維持了課堂紀律又學會了知識。編兒歌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如學習“elephant(大象) , nose(鼻子), ear(耳朵)”時,可編成兒歌:大象elephant長的高,長長的nose會洗澡,大大的ear能扇風,走起路來搖啊搖。爲了讓幼兒鞏固所學的單詞或句子,還可採用編歌曲的形式,如學習動物“cat(貓),dog(狗)”時,可用“二隻老虎”的旋律,編成歌詞:I am a cat, I am a cat, miao , miao, miao, miao,miao,miao.I am a dog, I am a dog, wang,wang,wang,wang,wang,wang.幼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多變的學習形式,有利於掌握鞏固知識。

3)在有趣的故事中學習英語。如果把單詞或句子融於故事中,幼兒學的快,記的牢。開始教師可先編故事,用上所學的英語,然後可讓幼兒自己編故事,這樣幼兒不但鞏固了知識,而且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

三、 創設英語環境,運用情景表演進行教學。

在教學實踐中,有些幼兒說的很好,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如,我對幼兒說:“How do you do?”幼兒會回答我:“How do you do?”但卻從來不會自發性的問別人,只是在別人對他說:“How do you do?”後回答別人:“How do you do?”這說明幼兒只會說,卻不會用。針對這一現象,我們不提倡教師教一句英語翻譯一句漢語。我們要爲幼兒創設情景,這種情景要生活化,幼兒在特定的情景中,理解每一句話的含義。如,在教句子“Who are you? I’m… in, please. Sit down, please. Have a cup of tea, please.時,教師要創設按門鈴、拜訪朋友的情景,並輔以大量的動作和表情,這時,幼兒會很自然地結合情景理解英語的內容,同時,也能提高幼兒綜合運用語言的能

四.注重幼兒的個性差異,實行因材施教。

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的發展規律和特點,注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對不同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對於喜歡音樂的幼兒,我就把英語編進歌詞中去學習;對於喜歡兒歌的幼兒,我就編成兒歌;對於喜歡錶演的幼兒,我就讓他們表演等等。教學方法不可硬性規定,一堂課下來,我針對不同的幼兒採用不同的方法,整堂課不像是在上課,而像是在做遊戲一樣,幼兒興趣高,課堂氣氛活躍,記憶英語的速度快。

五.將德育教育貫穿於英語教學中。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幫助兒童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是我們每一位幼兒教師的職責。在英語教學中也要重視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如,在教小班學習apple(蘋果)時,我編了兒歌:排好座吃apple,你一半,我一半,我給mummy(媽媽)留一半。有的幼兒在表演中說到:“我給teacher(老師)留一半。”我很感動,多可愛的孩子啊!這種遊戲使幼兒不但學會了知識,也學會了與人分享。又如,在學習desk(桌子), chair(椅子)時,教師可讓幼兒做動作,老師和其他幼兒一起說:“――愛勞動,他把desk擦乾淨,又把chair擺擺好,再給鮮花把水澆。”結果幼兒都爭着上臺做動作,都願做愛勞動的好孩子。這對培養幼兒的愛勞動的習慣有着重要的作用。

實踐證明,幼兒進行英語學習符合時代潮流的發展、素質教育的理念、語言學習的'規律。作爲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本着勤勤懇懇的態度,努力探索,不斷地更新幼兒英語教學觀念,爲幼兒教育做出更多的貢獻。

現代的英語教學大綱要求英語教學的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理解能力上,把語音、單詞及語法規則應用到聽、說、讀、寫等交流活動上,課堂教學必須是交際的。其實所謂交際能力簡單地說就是人與人之間運用語言進行信息、思想、情感相互交流的能力,即聽、說、讀、寫言語交際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使用恰當的教具及其它現代化教學資料,通過動作、表情及其它手段來教學生。教師還應爲學生創造有利的條件,使他們有機會使用英語,並指導他們與實際生活相適應的環境中學習和運用英語。

英語教學經驗工作總結4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英語學習、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英語已從一種工具變成了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沒有掌握英語猶如缺乏一種思想,缺少了一個重要的知識源泉。

從事國中教學工作的我,結合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總結以下幾點經驗:

一、靠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國中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單靠唱歌遊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遊戲應該作爲國中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儘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國中學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二、英語應用能力需要相應的詞彙。

“不學習語言規則、不掌握相當數量的詞彙,英語應用能力就是空中樓閣”。目前在中學的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不要求學生掌握詞彙,而只要求學生能根據提示或圖片說出該單詞,其本質無非是要學生們死記硬背,鸚鵡學舌。由於學生們沒有相應的讀音規則訓練,不熟悉詞彙的拼寫規則,單詞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因而導致了單詞記憶的困難,併成了中學生學英語的瓶頸。

三、中學英語教師應有發展意識一向以來,人們中學英語教師的語言知識 能力要求不高,認爲中學英語簡單,不需要太好的語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學技能就可以了。其實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同樣英語作爲人們最廣泛的交際用語之一,更是隨着高科技的迅猛發展而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如果我們的英語教師故步自封,不求進取,那麼不但自己的語言知識很快陳舊落伍,誤人子弟,而且會被時代所淘汰。

“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現代英語的變化,特別是口語方面的變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1、隨着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更因爲國際互聯網的形成,人們之間的交際變得越來越簡捷。說話簡單快捷,是現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徵。現代英語在這方面的變化表現爲“一字多用”。

2、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英語詞彙急劇增加,並且我們發現,現代英語詞彙有相當一部分是取得新義的舊詞,如,“input”(輸入電子計算機的數據),“store”(電子計算機的儲存器),“drive”(計算機驅動器)等。

3、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也許是美國對世界政治、經濟影響日益強大的原因,美國英語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他們以使用美語和發美國音爲時髦。

4、口語不斷侵入書面語。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有正式、非正式、書面語,口語,方言,俚語之分,然而當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我們的英語教師不跟上時代的步伐,不堅持不斷地學習和接受新事物,不瞭解現代英語發展的現狀和趨勢,那麼,我們所教出來的學生一旦離開學校走向社會,他們會發現他們所學的英語是多麼bookish(書呆子氣)。而教師自己則可能甚至連國小生們所津津樂道的一些常用語也可能會出現理解性的錯誤。

四、中學英語教師應有文化意識在中學英語的教學中,因爲課文的簡單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緣故,很多中學英語教師忽視了文化對語言的影響,而導致了一些語言情景的不真實,和虛假的語言的產生。

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詞彙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濃縮。對英語詞彙的準確理解,和對語言環境的認識和創設和把握,需要對文化的比較深刻的理解。

五、中學英語教師應有情感意識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學習者的情感控制。近幾十年來,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動機和態度等對英語學習的效果乃至成敗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如何將素質教育理論引入外語教學是當前外語教學戰線的一大課題。英語學習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英語教師的教學重點是放在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考試形式上呢,還是將教學注重點轉移到學生的性格、興趣、情緒等方面的培養和控制?這是,現代教育思想轉變的重大原則問題。事實證明,認爲自己“民主、開放、平靜、友好、體貼、樂於助人、聰明、富於邏輯性和快樂”的人,一般來說,其學習英語成功的可能性要大於與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極大的學習者。另外,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由於外界因素的影響,學習者會出現焦慮沮喪煩躁不安等情況,英語教師作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注意對外語學習者情感因素的培養和控制。尤其是在中學的低年級階段,英語教師要培養對學生的親近感。在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十分尊重學生,注意激勵學生,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在當前“減負”工作中,英語教師尤其要注意體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感受,親近學生,使學生喜愛英語教師和英語課,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益。

英語教學經驗工作總結5

本人在英語教學中,工作紮實,認真備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英語課。現做如下幾點總結。

一、注意高一年與國中的銜接過渡

經過一個學期的交流,可以通過摸底瞭解學生大致水平,及時給學生彌補國中的缺漏知識。可利用晚自習的時間從語言、詞彙、語法、句型等方面系統複習。要儘快使學生適應高中英語教學,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堅持用英語授課,要求並鼓勵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根據大學聯考要求,從高一年開始就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課後要多與學生接觸,儘快和學生熟悉。

二、高中英語教學要始終貫徹交際性原則,強化學生主體意識

“讓游泳者到水中去。”這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思想核心。語言學家毛魯(KE Morrow)曾

說過:“T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c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 意思是,要學,就得實踐。貫徹交際性原則亦就是要把教學活化爲實際:

1.建立“課前五分鐘會話”,培養課堂交際氛圍。如一進課堂老師說:“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 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課問:“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學生會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對話,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這些對話情景

可以由淺入深,逐漸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以至於提高學生興趣。

2.多鼓勵,少批評。特別是要針對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爲了使學生更愛開口,在練習中,

要重視運用鼓勵性語言,不斷強化學生參加交際的信心。

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只有通過輔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發揮。具體包括: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各種方法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的能力、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另外,自學能力的提高還得益於大量的獨立的閱讀,於是新學期開始就要要求學生人人必備一本英漢詞典作爲工具書,讓學生勤查字典。

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後的學習中產生兩極分化。具體做法是把語言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上課可以結合時事、熱點,給學生講有關政治、歷史、社會等各方面的新聞、幽默等。還可以通過開闢第二課堂,如舉辦英語角、講故事、各類競賽等。老師課後應當多和學生交流接觸,瞭解學生的需要,適當和學生一起參加活動、體育運動。課後還可以佈置學生聽英語廣播、看英語新聞,然後再到學校進行交流。 總之,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真備課。最重要是提高學生的興趣。

英語教學經驗工作總結6

一、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的分析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一般採用五段式(組織教學、檢查複習、講授新課、鞏固複習、佈置作業),這樣的課堂教學結構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被束縛着,有勁使不上。課堂上以教師講爲主,教師滿堂灌,從上課講到下課,學生似乎是在看戲,聽說書,始終處在壓抑、被動的狀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不起來,主體作用得不到發揮。

2、跳不出“認知”的怪圈。課堂上,重在傳授知識,教師以爲學生聽懂了,就萬事大吉,這樣,教學脫離了實踐,學生的能力、品質、行爲習慣的培養就難以達到要求。

3、缺少針對性、實效性。教師主觀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時反饋信息,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4、導致課外作業負擔過重。課堂上,學生不動腦、不動手,輕輕鬆鬆,作業壓到課外,各科都是這樣,則課外作業負擔就必然過重,惡性循環,就會影響課外活動的開展。

總之,原有的課堂教學結構,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將課程目標落實到位,必須改革。

二、“先學後教,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結構的操作

經過多年探索,我校各年級、各學科普遍地靈活運用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即在課堂上,教師先提示課堂教學目標,指導學生自學,暴露問題後,引導學生研討解決,教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最後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經過嚴格訓練,形成能力。比如,數學課上,先引導學生自己看例題、找規律,再讓學生舉一反三,做與例題類似的習題,然後教師引導學生研討解決存在的疑難問題,最後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作文指導課上,先讓學生獨立審題、立意、選材、編寫綱目,同時,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了作文中的主要傾向性問題,最後再讓學生獨立作文。複習課,也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有時一課時一個循環,有時幾課時一個循環。如複習沒一個單元,可這樣安排:第一課時,讓學生看書、複習、質疑問難;第二課時,讓學生綜合練習,力求達到本單元的訓練要求;第三課時,引導學生更正訓練中的問題,再針對問題當堂強化訓練。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時,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情況,靈活地進行。有時可集中學、集中教,最後練,有時可分散學、分散教、分散練,有時可學一點、教一點、練一點。

“先學後教,當堂達標”的實質,是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僅“先學”、“當堂達標”這兩個環節,是讓學生自主學習,而且“後教”這個環節,也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因爲,“後教”是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教師只作評定),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

1、“先學”之前教師要講一兩句,準確地、明確地提示課堂教學的目標,還要指導學生自學,使學生明確自學的方法、目標、要求,讓學生很快地通過引橋,上了自學的快車道。在“先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促進學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學任務,可及時表揚速度快、效果好,特別是能創造性地學習的學生;可給“走錯”或“迷路”的學生說幾句悄悄話,給他們“指南針”。但教師的講話不宜多,以免分散學生自學的注意力。教師應通過行間巡視、質疑問難、個別詢問、板演、提問、討論等形式進行調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中的疑難問題,並認真分析:是傾向性還是個別問題,是舊知回生還是新知識方面的問題,把主要的傾向性新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爲“後教”作好準備。這實際上是教師在修改課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備課”。

2、在“後教”這個環節,教師要做到三個明確:

(1)明確教的內容。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後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學中暴露出來的主要的傾向性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通過自學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明確教的方式。應該是兵教兵,會的學生教不會的,教師只評定對不對,完整不完整,對“不對”的教師要幫助更正,對“不完整的”教師要幫助補充。

(3)明確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達到大綱規定的要求,不能就題講題,只找出答案,而要尋找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還要提醒學生預防運用是可能出現的毛病,這樣就從理論到實踐架起一座橋樑,以免學生走彎路。

3、“當堂達標”中教師要保證訓練的時間在20分鐘左右,不得少於15分鐘,讓學生能在實踐中,把剛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爲能力;訓練的內容重在應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性地“做”,不搞死記硬背;訓練的形式像競賽、像考試那樣讓學生完成獨立地、快節奏地完成,教師不做輔導,學生不得抄襲。這樣的課堂作業猶如“實彈演習”,好比戰場上的高強度的綜合訓練,它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如拓寬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磨練學生的意志,增強競爭意識、獨立意識,培養雷厲風行的作風、嚴謹的態度等等)減輕學生課外過重負擔必不可少的。它能夠檢測課堂教學的效果,即使反饋準確的信息,便於教師課外有針對性的輔導,佈置課外閱讀、預習等少量的延伸、拓寬性的作業,讓學生進一步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三、“先學後教,當堂達標”課堂教學結構的評價標準

採用“先學後教,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結構,評課標準也必須改革,實現三個“轉向”。

1、評價目標,從“單一”轉向“多元”。從“單一”的評價認知多少,轉向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了多少(學生運用新知識的能力、創新精神、學習習慣等培養得怎麼樣),通過評價這一手段,促進教師認真確定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目標,並按照“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結構,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2、評價主體,從“重教”轉向“重學”。從主要評教師怎樣教(教態、語言板書、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等)轉向重點評學生怎樣學,看學生自學的情緒,是否緊張地動腦、動口、動手,自學的效果如何。即使對教師的“教”,也要通過教師指導後,學生是否緊張地學習、效果怎樣來評價。這樣,評價主體由“重教”轉向“重學”,促使教師把備課、講課的功夫花到引導學生學習這方面來,不僅讓學生獲得知識,而且愛學、樂學、會學,能力不斷增強。

3、評價重點,從“形式”轉向“效果”。課堂上能最有效地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真正全面提高了學生素質,特別是能創造性地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就是好課,相反教師講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應算是好課。這樣,教師備課、講課從實際出發,講究實效,杜絕形式主義、花架子。

我們還採取了階段性評價(即過程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所謂階段性評價,即對課堂教學每一步的效果進行評價。如對教師指導學生自學的評價,就看學生是不是緊張的自學,效果好不好。對學生自學階段的評價,由教師通過巡視、提問、板演、練習等檢測方式來進行,看學生通過自學,解決了多少問題,收穫多少。對“後教”這一環節中教師“教”的評價,則看學生自學後存在的疑難問題是不是徹底解決,真正能夠理解、運用。所謂終結性評價,主要是通過當堂完成作業的正確率高低,說明效果好壞。對學生思想、行爲、習慣等方面的評價,則在階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中結合進行。

四、“先學後教”,“當堂達標”課堂教學結構的運用條件

1、堅決執行教育法規,排除各種干擾,爲課堂教學的改革提供良好的環境。特別要節假日不補課、不延長學生在校時間、不加班加點,不加重課外作業負擔,逼着大家集中精力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2、面向全體學生。全體師生解放思想,統一認識,從心底裏相信每個學生可以教好,學校堅持不分快、慢班,堅持優生、差生同桌,堅持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等過硬措施,使每個學生合格,都能自學,會自學,在課堂上,能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完成學習任務。

3、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千方百計地鑄造師魂,使教師具有高尚的師德,在課堂上一言一行能給學生良好的影響,還要引導教師苦練基本功,提高教師在課堂上引導、點撥的水平。

4、獎優罰劣,加大推進的力度。堅持把“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改革,寫進了教師崗位責任制和教師津貼工資、獎勵工資的發放辦法中,聘任、評優、評先、職稱評定等以此實現“一票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