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善良-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教案實錄

一、教學主題闡述

《堅守善良-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教案實錄

一次思想品德課堂正在上“我們應該對社會負責”這個內容,當我講到“我們是社會的一份子,應該關心社會,關愛他人,只有做到我爲人人,人人才會爲我”。這個時候有個學生嘀咕被我聽到了,“那可不一定”。我就叫他起來,問他爲什麼有這樣的想法。他振振有詞:“老師,你講的大道理,其實我也懂,但現在社會上有些事情是你大道理沒辦法解釋的。你不是剛剛說什麼我爲人人,人人爲我。有個新聞事件你知道嗎?有個小夥子去救助一個摔倒的老太太,反而被誣告爲肇事者。真是好心不得好報。”一些學生馬上附和贊同。由於馬上下課,我只能強調了“社會上好人總比壞人多,人間正氣自永存”就草草結束了。但學生的那句話深深烙在心底,“老師,你講的大道理,其實我也懂,但現在社會上有些事情是你大道理沒辦法解釋的”。捫心自問,其實作爲思想品德教育者的我,自己也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我對這個問題是否有了明確的答案呢?

當前紛紛擾擾的社會,無時無刻影響着我們的價值取向,我將怎麼去做,是否能影響着我們的學生怎樣去做。假如上述的那個課堂衝突還會發生在明天的課堂上,那我現在該怎麼備課去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將和我的學生一起去面對,在可能出現“好心不得好報”的情況下,如何做出價值選擇判斷?又如何去義無反顧的選擇內心的善良?

帶着這些問題,我選擇了此次開課的課題——“善良”,並取題爲“堅守善良”。與其,我們課堂上蒼白的去給學生說教,不如我們正視問題的存在,把它搬到臺前,讓學生討論,讓學生髮表見解,從而達到激起他們對問題的更深層的思考。

二、教學內容及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時內容是八上思品《與人爲善》第二節——“幫助他人體驗生命的快樂”,熱心助人自是一種美德,幫助別人體現自身社會價值,同時在付出的時候,也是一種精神享受,是一次心靈淨化,從而爲自己的生活增添快樂和幸福感。八年級的學生大多保持着單純善良的秉性,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常常會受到外來多元價值觀念的衝擊,比如彭宇案件,有些學生可能會對善良等一些道德觀產生了偏差,比如“好心沒好報”。我們在完成課本“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相關知識點的傳授後,大膽選取社會熱點內容爲補充教材,設置問題情境,激起本課矛盾點(善良有時候沒有快樂,甚至還會受傷),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真實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學生聯想到那一幕幕善良危機所引發的社會悲劇,提出了要“堅守善良”,面對有可能出現的“好心不得好報”的情況,應做出正確的價值取向,並以一封有關二戰時期的《懺悔書》,引導學生體驗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的本質。最後在情感昇華的基礎上,讓我們感悟堅守善良是一種傳遞的力量,最終將影響着周圍的人,帶來社會的和諧,帶來我們社會成員的溫暖與快樂。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引導學生從生活的點滴感受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體驗,認識助人爲快樂之本,理解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的本質。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師生交流,豐富、拓展學生的認知和經驗,鍛鍊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通過對“好心沒好報”等社會價值觀的分析,思考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取向的判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提高助人爲樂的精神境界。讓學生感悟堅守善良是一種傳遞的力量,於人於己對和諧社會都是一種支持,從而讓學生最終達成對這個理念的共識。

四、教學活動過程:

導入:

師:我們先做一個小調查,有過丟錢經歷的同學,請舉手。(生,很多舉手)

師:丟了錢還覺得快樂的,有沒有?(生,手都放下,竊竊私語,不解)

師:我今天帶來的是一個丟錢也快樂的故事——出示PPT《倫敦街頭的'硬幣》

(一)、快樂善良人

師安排一生來朗讀。

(生讀《倫敦街頭的硬幣》PPT第一面)

情節競猜:

師:這對老夫婦爲什麼由開始高興地撿硬幣發展到後來快樂地丟硬幣呢?這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需要我們同學來猜測一下。

生:硬幣故意丟在那,可能是爲了讓有些困難的人撿去,可以解決一些困難的問題。

師又請一學生回答(內容大致差不多)

學生看情節回放PPT。

師:老夫婦丟硬幣卻快樂的原因是什麼?

生:我覺得,這不是丟錢那麼簡單,而是把自己的愛心送給窮人。如果是我,也會非常的開心。

師:丟錢的同時,幫助了別人。老夫婦的快樂源自於幫助了別人。

師:從這個故事裏,可以看出老夫婦是怎樣的人呢?

生:樂於助人,非常富有愛心。

生:善良樸實------

師:有愛心的,樂於助人——這些都是善良的表現

師:善良的人樂於助人,在助人付出的時候,也收穫了快樂。正所謂,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師: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過助人的快樂經歷呢?讓我們來分享一下吧。

小組活動:快樂分享

師:6人小組爲單位,我們用3分鐘時間互相交流一下,過後派代表來講述你們組當中的一段快樂助人經歷,與我們全班分享,也與我們與會的所有老師分享。(小組交流略)

生:去年,我們這下大雪。我們小孩自發組織起來,幫忙清除小區樹上的積雪,雖然鏟了兩個小時,鏟了也不是很多,但我們覺得心裏很快樂。(師:雖然我們幫助的是一些大樹,但我們也是十分的快樂)

生:幫同學解答難題,耐心地一而再再而三地解答,告訴他思路。最後終於教會他了,我感到非常的快樂。(師:在辛勤付出後收穫很多快樂,而且這個同學幫助別人的過程有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就是非常的真誠。)

生:公交車上讓座;雖然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事情,但每次讓座後心裏都會十分的興奮,而且感到無比的快樂。(師:相信你讓座後,這一天都會伴隨着好心情)

生:幫助三樓的婆婆背米,第二天婆婆特意來感謝我,心裏感到暖烘烘的。(師:做了好事還得到感謝,心裏啊暖烘烘的)

生:我們組員都經歷過的,第一汶川地震捐款,帶一點心意幫助受災的同學,我們都很高興。第二是,在街上或銀行有紅十字的捐款箱,我們會把零錢投進去。心裏也很開心。(師:不要小看這一分一毛,其實也代表着我們的愛心)

生:主動借錢給同學急用-------

生:國小的時候幫助社區掃地------

生:捐書給希望工程------

小結:在大家分享快樂助人經歷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我們付出越多,內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強,也就越快樂。

轉承:幫助他人應該是很快樂的事,可有個人卻認爲並不快樂。

(二)、善良危機

彭宇案:

師介紹:新聞報道,201X年11月20日,南京小夥子彭宇在公交車下車的時候,看到一個老人跌倒,扶起來並送往醫院,而老人及其親屬卻認爲他是肇事者,而將他告上法庭鉅額索賠13萬。

師:常言道,善有善報。但在這裏卻成了,好心沒好報,讓善良很受傷。

面對老人跌倒:

如果你也遇到老人跌倒(出示PPT圖),你還會毫不猶豫地去把他扶起來嗎?會毫不猶豫去扶的請舉手。(生,一致舉手)

師:好,我來採訪一下,你爲什麼會選擇毫不猶豫去扶?

生:我會義無反顧地去幫助他,雖然剛纔那個事情很令我寒心,但是我覺得付出愛心是我自己的事情。我看這樣的一幕,我覺得我有責任去幫助他。如果說他也像案件中那樣對待我,我相信我身正不怕影子斜。我盡到責任了。

師:嗯,我們要盡到自己的責任,而且我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生:我也會義無反顧地去把他扶起來,如果他也會像案件中那樣對待我,但我認爲我做對了,這就是一個最好的理由。

師:有沒有選擇不扶的?(沒人舉手了)

師:老師非常欣喜地看到,我們同學都選擇了義無反顧、毫不猶豫地去扶起老人。剛纔那個彭宇案似乎是對我們同學沒有過大的影響。

師: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由於彭宇案而擔心好心沒好報,善良會受傷,所以當遇到別人求助的時候,他們就選擇了觀望,選擇了冷漠。

騰訊網曾做過網絡調查,因爲彭宇案而不去做好事的網民投票比例高達62.5%,而且害怕好心沒好報這樣的事在現實生活中也屢屢發生。

出示PPT:

揚州:一位老太太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位小夥見狀趕緊上前攙扶,但小夥的夥伴卻嚷道:“你趕緊鬆手,老太要是說是你撞倒的,麻煩可就大了!”小夥馬上鬆手跑掉,老太再次摔到地上,導致傷勢加重。

溫州:一老人當街摔倒,腿腳不便起不來,來來往往很多行人,竟沒有一個人上前扶一下,後來是另一個老人扶了他。

南京:一名75歲的老漢在南京市一公交站臺下車時,跌倒在地,當場爬不起來,跟在身後的乘客都不敢上前救他,(師:只到老人喊了一句話,人們才上前扶起他)

老人悲情地大喊:“是我自己跌倒的,你們不用擔心。”

……

省略號的推測:

師:同學來推測下,省略號後,還會發生什麼?

生:這種風氣在社會上不斷的流傳,所有人的良心好像被蒙上了一層陰影。這樣的事情只會越來越多。

師:除了老人跌倒沒人扶,還會影響到社會的其他方面嗎?大家可以推測下。

生:車禍後沒人救助,從而導致傷者重傷不治。

師:車禍後急需別人來救助的時候,卻沒人來救助,可能就會導致一個生命的逝去。這樣的悲劇可能還會發生很多。

生:有人溺水了,周圍有很多人在看着,就是沒有一個人下去搶救。

師:又是一個悲劇。有人溺水了,周圍雖然有很多人,但是沒有一個人伸出援助之手。

生:一個外地老漢拿着很多行李,公交車上卻沒人讓座,他一個人搖搖晃晃,顫顫悠悠,時不時要拉一把扶手-----

師:這個同學描述的非常的詳細,是不是在生活場景中見過這樣的事情?

生:後來是我讓的。

師:嗯,你做的非常的好。

生:陌生地方沒人指路------

生:當街被搶劫沒人幫助------

師:的確,正如我們同學推測的那樣,如果大家都怕好心沒好抱而封閉自己內心的善良,大家都在別人求助的時候選擇了觀望和冷漠,那麼我們的社會將善良不在、愛心無存。

師:當看到剛纔那一幕幕發生的時候,當面對那些觀望冷漠的人們,我不禁想起了一篇寫於二戰納粹迫害下的詩——懺悔文(師朗讀):

在德國,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

我沒有說話──因爲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

我沒有說話──因爲我不是猶太人;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

我沒有說話──因爲我不是工會成員;

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

我沒有說話──因爲我是新教教徒;

最後他們奔我而來,

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爲我說話了。

師:對於觀望冷漠的那些人,相信大家都有話可說吧。接下來,請大家先思考三分鐘。過後,我請同學來談談你現在內心的感受、你此時想講的話。講出來,讓我們來告誡那些選擇觀望、選擇冷漠的人,同時也與我們自己共勉。

(生活動略)師提示學生可以自由發揮,也可以參考《懺悔文》的格式。

告誡書:

生:我覺得剛剛的那一幕一幕,讓我想到了魯迅筆下的看客,我覺得他們就像看客一樣,非常的自私,絲毫沒有公德心與責任心,就眼睜睜的看着老人摔倒而冷漠觀望,我覺得非常的不好。我覺得,就應該在人羣當中有第一個站出來的人,只要有一個人站出來,那麼我相信,剩下的人都肯定會支持他擁護他,一起去幫助老人。我希望第一站出來的人,會是我們在座當中的一員。

(其他學生激動地鼓掌表示贊同。)

師:在遇到別人求助的時候,就需要我們第一個站出來。你放心,只要你站出來,等會就會有更多的人站到你的旁邊來。

生:我曾經記得我看過一個片子,如果旁邊有個屋子着火了,另外旁邊一個屋子裏只有一個人,他會去救,去救的機率是85%;而如果旁邊屋子裏有一羣人的話,救的機率只有46%。爲什麼會大打折扣呢?就是因爲人們的一種從衆的心理。其實只要一個人站出來,那麼所有人都會去救的,其實,勇氣和善良助人的心是大家都具有的。

師:面對別人的求助,互相推諉,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我們需要的是大家團結協助,一起去幫助別人。

生:準備幫助別人的時候,絕對不要退縮,要勇敢地站出來,伸出你的援助之手。而且在下一秒有可能需要幫助的人就是你自己。去幫助別人的時候,別顧慮太多,或想着求回報什麼的。我想,幫助他人就是快樂的。

師:恩,講的非常好,幫助別人不是爲求回報,而是體驗助人的快樂。。

生:人總要變老的吧。老人跌倒的時候,我覺得旁邊那些年輕人要想想自己,如果等到他們自己老的時候,自己跌倒的時候,沒有人來扶,就會體會當初那老人的心情了。

師:我們都是社會中的一員,選擇明哲保身,但最終也會受到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

生:我看到懺悔文,我想到這是一個悲劇。這是把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我們爲什麼不用善良之心去化解這個悲劇呢?我們需要時時刻刻去記住善良,時時刻刻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因爲我們也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做到了,也會有更多的人跟着我們的步伐去幫助別人,我們會看到這個世界會越來越美好。

師肯定學生並帶頭鼓掌。

生:我要補充一下,我們要將心比心。

師:善良需要我們將心比心,多爲別人去考慮,多一些站在別人角度來思考。

師發現小陳寫的蠻多,請小陳來講。

小陳:在中國,起初人們和睦相處,有老人跌倒,人們都會來扶。後來一個老人跌倒了,我沒有去扶,因爲我還是一個小孩;後來又一個老人跌倒了,我沒有去扶,因爲我不是老人;最後我自己也成了一個老人,也跌倒了,看着周圍來來往往的人們,沒有一個人來扶我。這一刻,我後悔了。

全班自發鼓掌。

小結:告誡書反映了我們共同的心聲:我們的社會不能缺失善良。善良不在的社會,讓我們孤獨、悲涼。一個冷漠的社會即使它再富有,也將是一片繁華的沙漠。同時,在我們同學的告誡書中,我們也看到了希望,只要一個人站出來,所有的人都會站出來。站出來,讓我們一起——堅守善良。

(三)、堅守善良

師:雖然存在善良的危機,但是今天我們在這裏很欣喜的看到另外一種力量,是我們同學面對跌倒老人無所顧忌、毫不猶豫的堅守。這些都讓我們感受到,善良就像一粒種子,多一顆善良的心,就會多一個善良的播種者,多一個善良的播種者,這世界就會多一份溫曖、多一些快樂。

有一首歌,是獻給所有堅守善良的人們,讓我們來聆聽這首歌,來感悟這堅守傳遞的力量。

播發歌曲:愛與塵埃(幻燈效果已做,當中穿插人們互相幫助的鏡頭與叢飛的事例)

你總是感覺無奈

以爲自己只是顆塵埃

在每次力所能及的時候

怕辜負了人們的期待

你是否想化做露水

灌溉那荒漠讓花盛開

卻又怕這微不足道的愛

轉眼就淹沒人潮人海

塵埃總會堆積成山脈

露水總會匯流成大海

只要人人都付出關懷

這世界就會多點精彩

願這大地少一些傷害

願那青春少一點悲哀

只要你我都學會慷慨

那年少就不會再徘徊

就讓我們都來付出一點無私的愛

在人情冷暖的時代感受它存在

就讓我們開始傳播自己真實的愛

攜起手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最好的未來......

旁白:大哥你走了;還有我們在.你放心吧.

師:讓我們都來付出一點無私的愛,在人情冷暖的時代感受它存在,只要人人都付出關懷,這世界就會多點精彩。只要堅守着善良,我們的世界就會更加的美好,生活在世界的我們會更加的溫暖,更加的快樂,所以我們堅守善良,幫助別人,即溫暖別人,也快樂自己。

(六)、結語:

師:最後,佈置一項作業,這是一項叫“善良”的作業。

“善良”作業的標準答案是堅守愛心

“善良”作業的考覈方式是見諸行動

“善良”作業考覈的時限是恆久永遠

師:同學們,在將來的人生路上,你們能很好的完成這項作業嗎?來,請大聲地告訴會場所有的老師,你們能做到嗎?(生齊聲:能)那就拿出你們的行動吧。

[教學反思]

在課後(第二天),我去授課班級做了課後調查(後測),調查的問題只有一個:你對昨天思品課中哪個教學環節或教學內容印象最深刻?爲什麼?(有效問卷48張)後測結果簡要如下:

一、懺悔文+告誡書:34人次提到,認同該環節的理由是感受到善良對社會的意義,引人思考,深化主題;可以讓大家暢所欲言,激發大家有創造性的思考和發言。

二、倫敦街頭的硬幣+分享助人快樂經歷:25人次,認同該環節的理由是感受善良之舉帶來的快樂,討論交流貼近生活,激發平時不善於發言的我們更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

三、其他:提到《愛與塵埃》歌曲觸動內心,體會我們要在別人危難時,及時援手;老人摔倒(彭宇案),對於這些社會事件,我們作爲公民其實是十分希望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機會可以再多一些。

學生的課後反饋在一定程度體現了本課是具有一定時效性的。本課理念是基於學生形成的教學邏輯來重新構建課程設計,在挖掘源於生活的課程資源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真實再現衝突,切入學生的心裏,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