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實說話》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用事實說話》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用事實說話》讀後感

本書的作者是馬克·墨菲,書中通過了許多例子來詳細地闡述了爲什麼忠言逆耳、爲什麼在溝通中會情緒化以及如何聚焦事實更好地解決問題。本書教會了我兩點:

如何利用FIRE模型認清事實。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並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並解決問題

職場工作中,我們都曾在溝通中責難過別人或者被別人責難,這時候往往會帶有情緒上頭、心情低落或內心牴觸等心理活動,等到溝通結束卻忘記了最初溝通的目的是爲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在討論或宣泄一些邊邊角角。解決問題時,情緒化、逃避或說謊都沒用,反而可能讓問題惡化。自己想一想,爲什麼會情緒化,或者說會控制不住自己?因爲有時真相會刺痛內心,爲了保護自己免於疼痛,我們會想辦法終止對話,拒絕傾聽,甚至抵制真相,但我們的所作所爲並非總是有意識的。要解決這一溝通障礙,作者的建議是:用事實說話。

書中總結了4個人們迴避真相的原因。

1)無知自信。也可以說是自以爲是。這類人往往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對自己犯下的過錯毫無意識而且堅信自己並沒有犯錯。這類情況是由於學習不足、缺乏知識、缺少信息反饋和達克效應引起。

2)感知差異。由於每個人的所在的環境不同,對同一件事情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從而不認同對方的觀點。

3)心理牴觸。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世界的認知,當別人懷疑你認知的時候,會產生認知失調從而引起心理的不適,一個人的大腦中不可能同時存在兩個截然相反的認知。

4)利益牴觸。這一點也是最常見的,有時候即使知道真相也不承認真相,因爲承認意味着自己的利益將會損害,如金錢和權力等。

回到溝通問題,無論你處於談話中的何種角色,分享真相時,你會發現其過程都可以大體分爲4個步驟:Faces事實→Interpretations解讀→Reactions反應→Ends結果,這就是FIRE模型。

事實:產生問題的原因是什麼?有視頻和詳細記錄嗎?事實是具體、公正客觀、不帶感情色彩和及時的,及時是指當下發生的事情。

解讀:如何去理解這個問題及解讀這個事實?這一步往往會帶有偏見,因爲人是有認知差異的。

反應:通過大腦的解讀,如果對事實有了錯誤的解讀,會調起人的不同的情緒,可能是憤怒、急躁、自卑或牴觸等。這時候有可能會做出一些偏激或不理智的行爲。

結果:經歷情緒反應後,我們會期望得到某種結果,這種期望往往是帶有感情色彩的。

注意,此時只需要有意識地把後三步IRE與F分開,專注於F就可以聚焦於事實。在溝通中出現障礙時,要提醒自己,我是來解決問題的.,不是來宣泄情緒或者要你的道歉或讓你爲自己的行爲感到不爽,因爲這些對解決問題將毫無意義。另外,我們可以使用一個辦法促使溝通更有效的進行,那就是預想未來自己期望會出現的情形:

在未來,我和談話對象會發展成什麼關係?

在未來,我希望和談話對象都發生什麼變化?

在未來,爲解決問題雙方都需要做出些什麼努力?

在未來,問題是否得到了根本的解決?

在事實的基礎上,這樣的溝通,雙方就可以更容易達成共識。同樣,在溝通時人們需要被尊重,我們要善於使用換位思考和自我抽離,即站在對方或第三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和溝通,這樣就可以避免過分的主觀性色彩。人是一個感情豐富的動物,總是需要有被人理解的需求。有一句話是這樣子的,“結果使你感到意外,我想這可能不是你所期望的”,說完這句話之後再說出真相,是不是會容易得多。

在溝通中,不要牟然說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因爲在對方腦海中往往對好與不好不會有一個很清晰的界限,歸根到底還是因爲認知差異,誰又會一字不差熟練地背誦員工守則呢?假如你每天上班八小時,都很認真的工作,你就敢說自己的工作就是好的或優秀的嗎?書中針對這種情況給出了一個辦法:創造文字畫面(這就跟OKR很相似)。文字畫面包括三個元素:差、好、優秀。通過給每一個元素提供例證,創立清晰的、可達成共識的定義。比如對“顧客服務”進行定義,包括差的服務、好的服務和優秀的服務都是哪種具體的服務情形。你要說服某個人改正問題時,至少先要讓對方具體清晰地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

最後我們還要善於傾聽,傾聽時儘量不要打斷對方,只需要靜靜的豎起耳朵,然後使用FIRE模型分析對方的談話,把事實梳理出來以便更好地理解對方的原意。

總之,說話是我們生而有之的本能,但如何說話卻需要學習。細數過往我們都曾因爲不懂溝通,或傷人傷己,或激化矛盾。不過,我們得知道,世事絕少一勞永逸,和自我完善一樣,學會怎麼說話,亦是我們一生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