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項鍊》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項鍊》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項鍊》教學設計

  《項鍊》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課文從大海遠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現沙灘、海浪、海等,並對之進行色彩描繪,很有動感,應該使學生從文中感受美感的薰陶。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孩子的識字量不大,所以給學習帶來一定難度,除生字外,本文還有許多帶“的”的短語和長句子朗讀,對孩子難度較大,應重點指導。努力搭配朗讀階梯,降低閱讀難度。

三、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的”輕音。

3、感受文章語言的優美。

四、教學重難點

指導讀好輕音,認識、會寫相關生字。

五、教學準備

PPT、詞卡。

六、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引出課題。

1、猜謎語:金光閃閃一個圈,整天戴在脖項間。

2、出示課題《項鍊》,齊讀。

(二)、初讀課文,識字認詞。

1、自讀課文,同桌互讀。

2、交流生字。

3、生字貝殼,情景識字。(重點教學“和”,認識“禾”字旁)。

4、生字分分類。

重點教學“着”,“掛”,“娃”,對其進行比較組詞。

(三)、再次讀文,感知美感。

1、學詞:藍藍的、黃黃的、又寬又遠、又長又軟。

2、讀句:大海,藍藍的,又寬又遠。沙灘,黃黃的,又長又軟。

3、學文:

(1)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問題: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圈一圈,說一說,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2)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問題:

你找到了幾條項鍊?分別是誰的?說一說是什麼樣子?

(四)、鞏固搭配,寫字結課。

1、完成課後題目。像這樣詞語,還能說說嗎?

2、寫字操。

3、指導寫字:

(1)生觀察字形。

(2)師範寫。

(3)生描寫,師巡視指導。

(4)評一評。

(五)、音樂欣賞,薰陶提升。

《外婆的澎湖灣》。

  《項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理解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體會小說精心的構思和巧妙的佈局。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體會小說精巧的構思

難點: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是誰?

明確:他們是美國的歐。亨利,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他們的短篇小說不僅數量衆多,文學價值更是不容忽視,因而成爲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說《項鍊》(板書課題),親身領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先讓學生複述課文情節(課前已佈置過自讀)。爲下面的討論作好知識準備。

第一課時。

通過賞析主人公瑪蒂爾德其人,引導學生積極進行理性思考。

請同學們來進行瑪蒂爾德其人談,領會的途徑是作品的語言(切忌脫離語言架空分析)。着重從兩種描寫入手,一是心理描寫,二是動作描寫。

闡述的觀點可多種多樣,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正反面兼有的。

“誠實守信”觀。有借必有還,當尋覓無果時,她和丈夫決定賠償。即使自己只有一萬八千法郎,買項鍊就需要三萬六千法郎,她也沒動過用假項鍊偷樑換柱、矇混過關的邪念,更沒耍起“項鍊已丟,無力賠償”、“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無賴。她和丈夫的道德觀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用十年的心血償清債務,使朋友佛來思節夫人因禍得福,無意中成了受惠者。

“勤勞堅強”觀。瑪蒂爾德勇敢面對生活的不幸,“顯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打定主意,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她辭退了女僕,租了小閣樓住下,幹起一切粗笨的活兒:洗碗、洗衣服、倒垃圾、提水。在那油膩的盆沿上和鍋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到水果店、雜貨店,爭價錢,受嘲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艱難的錢。儘管十年艱辛使她變成了一個美麗不再、粗壯耐勞的婦女,但她用行動證明了她的勤勞堅強。

“純潔高尚”觀。晚會上,瑪蒂爾德高雅迷人,壓倒所有的女賓。所有的男賓都注視她,連部長也注意她了——這應該是她利用美貌改變命運的最好時機。然而,她只是“沉迷在歡樂裏”,“陶醉於自己的美貌勝過一切女賓,陶醉於成功的光榮……”這表明,瑪蒂爾德來參加晚會只是爲了展示美貌,讓自己唯一的“價值”得到承認。在那個金錢至上、道德淪喪的社會裏,瑪蒂爾德完全可以靠她的美貌和姿色出賣靈魂和肉體,可她沒有這樣做,她不愧是一朵高潔的荷花。

“熱愛生活”觀。瑪蒂爾德社會地位不高,生活也很一般,但她不甘現狀,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和嚮往,希望生活得更好些,這反映了她積極向上的生活觀。即使遇到了天大的挫折,她也沒有悲觀厭世,更沒有自尋短見,而是用行動一步步努力地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她心裏始終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

心理描寫方面重點賞析瑪蒂爾德的七個“夢想”(從“這些東西,在別的跟她一樣地位的婦人,也許不會掛在心上”到“一邊帶着迷人的.微笑聽客人密談”)。賞析方法是讓同學閉上眼睛,靜聽這段話的朗讀,同學邊聽邊展開想象,讓主人公的種種“夢想”場景活現在自己的腦海中。然後教師抓住“夢想”一詞,問同學:“剛纔我們美美地暢想了一番,感受到了瑪蒂爾德豐富的想象力。可作者爲什麼用‘夢想’,而不用‘想象’或‘聯想’?”爲準確把握“夢想”一詞的含義,可讓同學查閱《現代漢語詞典》(《詞典》上有兩個義項:①妄想,空想;②渴望)。查閱之後再問:瑪蒂爾德的“夢想”,是詞典義的第一個還是第二個?還是兼而有之?用上這個詞,表達效果好在哪裏?同學先自由討論,之後再抽請一兩個小組的代表發言。

瑪蒂爾德的“夢想”,兩個詞典義兼而有之。首先,她是在“妄想”、“空想”,想象的事情不太可能實現;其次,她雖然是“空想”,可卻又“渴望”實現。這就表明了她的自不量力,預示了悲劇的必然發生。

動作描寫方面則重點賞析瑪蒂爾德“借項鍊”一節(從“第二天,她到她的朋友家裏,說起自己的煩惱”到“她跳起來,摟住朋友的脖子,狂熱地親她,接着就帶着這件寶物跑了”)。

先作個引子,以讓學生更好地欣賞品味:“莫泊桑的老師福樓拜在指導莫泊桑寫作時說:‘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麼,真正能夠表達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句,最準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借項鍊’一節是作者描寫得非常精彩的片斷,其中有很多‘最準確’的句子,‘最準確’的動詞和形容詞。請各位好好欣賞,細細品味,並向同學介紹你的感受,讓大家共享。”

瑪蒂爾德在試這些首飾的時候,“不知道該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而且還不斷地問着:“再沒有別的了嗎?”讓讀者充分感受到一個貧窮卻又對珠寶情有獨鍾的婦女見到日思夜想的珠寶首飾時特有的激動、驚喜。這種激動與驚喜絕不亞於一個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快要渴死的人突然見到一泓清泉時的心情。當她忽然發現青緞盒子裏的一掛精美鑽石項鍊時,高興得“心也跳起來了”,雙手拿着那掛項鍊“發抖”。她真是又激動又緊張。激動,是因爲她發現這裏竟有如此精美的項鍊;緊張,是她很想借到卻又擔心對方不借給她。她把這串項鍊掛在脖子上,對着鏡子“出神好半天”——她發現自己配上這副項鍊太美了,美得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鏡中這位高雅迷人的貴婦人竟然就是自己,這不正是自己日夜夢想中的富貴形象嗎?現在竟然變成現實了!可是要開口借了,卻又顯得“遲疑而焦急”——擔心借不到,所以“遲疑”;可又很想借到,所以又“焦急”。這種心情只有瑪蒂爾德自己才能真切地體會到。她的問話也特別講究:“你能借我這件嗎?我只借這一件。”這裏“這件”、“只”、“這”,三個詞必須重讀,才能體現她此時的心情。“這件”、“這”,強調自己對這串項鍊情有獨鍾;“只”,表明自己要求不高,別無他求。她問得如此遲疑而焦急,如此講究問話“藝術”,是擔心對方不借給她。可沒想到對方卻爽爽快快四個字:“當然可以!”這可太意外了,她興奮得簡直要發瘋了,“跳起來”,“摟住”朋友的脖子,“狂熱”地親她,接着就帶着這件寶物“跑”了。莫泊桑真不愧是得到老師真傳的語言高手,場景不大,着墨不多,卻把一個愛慕虛榮的小資產階級婦女描繪得栩栩如生,把她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

我們在欣賞文學作品時,既要深入領會作者的用意,同時又要敢於超越作者,衝破框框,學會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沒有自己的思考,就難有新的創造。文學欣賞課,應該是浪漫而富有創造性的,讓我們共同朝這個方向努力。

引導學生對瑪蒂爾德的悲劇根源展開討論:瑪蒂爾德爲了一夜的狂歡,換來的卻是十年的辛辣,最後又得知項鍊是假的。那麼,造成主人公悲劇的根源是什麼呢?注意用文中的語句來印證自己的觀點。

造成瑪蒂爾德悲劇的根源是“極細小的一件事”;這“極細小的一件事”又源於她強烈的虛榮心;強烈的虛榮心又源於她錯誤的人生觀——“她覺得她生來就是爲着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她覺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爲了這些”;而錯誤的人生觀又源於她生活的社會環境。在那個社會裏,人們崇尚金錢,貪慕富貴(“我費了多大的力氣才弄到手……你在那兒可以看到所有的官員”);而且女子是男子的附屬品——“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好像由於命運的差錯,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裏。”言外之意,美麗動人就應該有好命運,就應該嫁個好丈夫。在晚會上,“所有的男賓都注視她,打聽她的姓名,求人給介紹;部裏機要處的人員都想跟她跳舞,部長也注意她了”。受到男人賞識,她就覺得是最大的幸福。所以魯迅先生曾一針見血地說:“在女子充當男子附屬品的社會裏,娘兒們的頸項上、耳朵上的鏈兒、環兒都是古代奴隸身上的鏈銬演化來的。它們好像是富貴的象徵,其實是苦難的標記。”可以說,主人公瑪蒂爾德個人的悲劇就是法國當時社會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