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動物寶寶和媽媽》含反思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動物寶寶和媽媽》含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動物寶寶和媽媽》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動物媽媽和寶寶的生活方式及習性。

2.能說出喜歡的小動物的名稱,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小動物的媽媽》掛圖(見教具盒)。

《動物寶寶》遊戲卡(見教具盒)

《找媽媽》操作單(見幼兒操作包)

活動與指導

☆談話

1.出示《小動物的.媽媽》掛圖,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看一看,圖上都有誰呀?

2.操作《動物寶寶》遊戲卡,幫助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媽媽。

教師:小貓找不到媽媽了,很着急,你能幫幫它嗎?

還有一些小動物也着急了,我們幫它們找一找媽媽吧。

☆辨認

1.幼兒觀察、區分動物幼年和成年時候的不同。

教師:小貓和貓媽媽長得一樣嗎?它們有哪些一樣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小袋鼠和袋鼠媽媽長得一樣嗎?

小雞和雞媽媽長得一樣嗎?雞媽媽的頭上有什麼?

2.引導幼兒觀察、區分青蛙和蝌蚪的不同。

教師:青蛙媽媽的寶寶不見了,你們知道青蛙媽媽的寶寶是誰嗎?

它的寶寶就藏在我們的教室裏,我們把它找出來吧。

小蝌蚪和青蛙長得一樣嗎?

☆交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動物寶寶和媽媽。

教師:你還見過哪些動物寶寶和媽媽?

它們和媽媽長得一樣嗎?

☆操作請幼兒幫助《找媽媽》操作單中動物寶寶找到自己的媽媽。

活動建議

本活動在幼兒對動物有一定認知經驗的基礎上開展的。通過辨認一些動物寶寶和媽媽,初步瞭解他們的不同特點,感受動物寶寶與媽媽之間的親情。

活動前,教師可通過收集圖片、故事如《小蝌蚪找媽媽》等多種方式豐富幼兒的經驗。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區分動物成年與幼年的不同,如個頭大小、尾巴長短、皮毛顏色等,併爲幼兒提供充分交流的機會。在進行青蛙與蝌蚪時可藉助故事情節,引導幼兒說出青蛙的特徵。活動後,可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寶寶和媽媽的圖片;飼養讓小動物,讓幼兒萌發愛護動物的情感

此外,本活動的操作環節,也可利用區域活動時間完成。還可在美工區提供《蛋寶寶穿新衣》操作單,引導幼兒進行塗畫與裝飾,完成作品。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都充滿了熱情,教學中幼兒從什麼都不知道到幾乎成了一個小博士的自豪和自信,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學習。使幼兒不僅知道動物的出生方式,還了解了什麼是卵生動物,什麼是胎生動物,很好的達成了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