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茶馬古道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茶馬古道讀後感

昨日,一口氣讀完了作家景宜(白族)的《茶馬古道》這本書。作爲少數民族的作家,景宜用平和的文筆記錄了自己在茶馬古道所見、所聞。

茶馬古道在歷史上和絲綢之路、萬里長城是相提並論的一條著名古道。它從雲南的普洱出發,路過三江並流的納西古城,經過百轉千回的橫斷山脈,走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直達拉薩。並穿越西藏直達尼泊爾去往印度。

這是一條偉大的道路。在長達數千年的社會變遷中,茶馬古道經歷了歷史的嚴峻考驗。我國的高原地區有四大系列,這裏面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是緊密相連。高原地區大江深河、大山高峯相伴而生。道路歷來崎嶇難行,沿途地質條件惡劣,彼此之間的溝通只能依靠馬馱人擔。這條茶馬古道是周圍各民族之間交換生活必須品的生命通道,彼此之間有了互相依存的巨大的空間。

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這條古道得以不斷的延續。在忽必烈與南宋的戰爭時期,因爲長江阻攔,遲遲沒有辦法獲勝。他們採取了先滅亡南詔大理,再迂迴包抄南宋,迫使小皇帝屈膝投降。茶馬古道也是一條戰爭必爭之路。

康熙年間,三藩之首吳三桂帶兵反叛之際,曾多次從這條古道去西藏的拉薩。尋求當時在蒙藏有巨大影響的五世——阿旺羅桑嘉措的支持。並許諾一旦起兵成功,將贈與五世——雲南、四川邊境,作爲藏人居住領地。康煕鎮壓吳三桂後,阿旺羅桑嘉措忐忑不安了多年,這條古道藏着多少不安分的野心。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封鎖了整個中國的.沿海地區,當時運往重慶和昆明的戰爭物資除了飛虎隊的空中運輸外,茶馬古道也佔有相當的一部分。戴安瀾將軍,就是帶領着他的緬甸遠征軍,在茶馬古道與日本鬼子一決雌雄的。茶馬古道爲抗日戰爭也立下了不朽的功勳。至今的史迪威24道彎盤山公路帶,給人依舊是巨大的視覺衝擊。

作者景宜是一個地道的白族人,他文章提到了趙蕃。趙蕃也是白族人,在清朝末期的政治舞臺上也是一位丹青留名的人物。他的“能攻心則反側之消,從古治兵非好戰;不審時則寬嚴皆誤,自古治蜀要深思”備受毛澤東主席的推崇。這幅對聯依然在四川成都的武侯祠內,受世人的瞻仰和學習。

茶馬古道是一條智慧的道路,他在引領着我們衝破迷霧,不斷的向前。在茶馬古道上的九寨溝、香格里拉、納西古城都是著名的世界旅遊景點。這裏因爲離傳統核心藏區相對比較遙遠,人們依然信訪傳統的苯教。

藏族的佛教是一項博大精深的宗教,甚至在蒙古和滿族中間也佔有巨大的影響。當佛教在印度衰落後,能夠繼承佛教精髓的只有大乘佛教和蒙藏滿的藏傳佛教了。這條茶馬古道也是一條宗教的古道。

茶馬古道代表了中華民族優秀品質,就是敢於創新,不斷探索的大無畏的精神。是民族大融合大團結的重要見證,這是一部成功的書。(楊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