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優秀閱讀心得感悟作文500字

《彷徨》是魯迅的小說作品集,共收入魯迅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說十一篇。《彷徨》已經出版一段時間了,它的故事廣爲流傳。現在就跟着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彷徨的讀後感500字吧。

彷徨優秀閱讀心得感悟作文500字

  彷徨的讀後感500字篇1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東水流,暮看日西墜.” 每次看到太陽一寸一寸的 跌進山崖,直至最後一縷夕陽灑落池塘,才明白這一天確實過去了。

雖然明天太陽依然升起,鳥兒依舊歌唱:但是,我再也無法沐浴昨天的明媚陽光,我無法享受昨日的歡快歌謠;我在無盡的等待中—彷徨。

我才12歲,正值花季,我完全不必去計算我浪費了多少日子或是多少日子將拋棄我遠去;但實實在在的,我已經讓4000多日子劃過我生命中一道道碾痕。

新來的日子如輕煙,似薄霧,朱自清說:“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似薄霧,被初陽蒸融。”我飄然在來去如飛的日子裏,定不下腳跟,只在風中彷徨。

我無法相信時光去的如此匆匆:早晨,鬧鈴在耳際打架,不寧屈服,定是它也瞧不起我如此耗費時光吧;老師提出了問題,同學們卻永遠“沉默是金”,時光女神從我們頭上踐踏過時,也會看不起我嗎們這些“我生待明日”的人吧?當春天再次輪迴,生命重新孕育,桃花再次笑意盎然,我們,卻跟不緊時光女神的隊伍……

我們永遠徘徊在今天,把希望寄託在明天,可爲什麼不可抓緊時光的鏈條?且,只有彷徨,彷徨……

  彷徨的讀後感500字篇2

夜黑了又亮瞭如此的周而復始,竟然傻傻的坐了一晚上。直到QQ上,頭像閃個不停。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竟喜歡上了隱身。或許是不習慣讓人依靠吧!有人對我說晚上奮鬥的時候看到你的頭像還亮着,就會很開心,知道自己並不孤單。知道還有個人存在。或許就是從那時起吧,動了要消失的念頭。

可是終究沒能消失。要怎麼消失呢,肉體的消失還是靈魂的消逝。肉體如果不存在,那麼就沒有靈魂了吧。我很愛護我自己,因爲我知道,身上的器官並不屬於我,有生命的不是我,而是這些器官。想來真覺得悲哀,呵呵,也許自己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存在過。不只是我一個人,大家都沒存在過。人真是個奇妙的東西。不管靈魂多麼高貴,在肉體上都是一樣的,或許他的器官還不如你呢,這是種安慰吧。從昨天,不,前天打完水痘疫苗後竟然一直髮燒。想起醫生的話“這麼大了都沒得過水痘,也沒接種過疫苗,真是個怪胎。”突然覺得他說的不是我,是我的這個身體,或許也是我,是這個被冠以我的名字的身體。從來沒有什麼頓悟,有的只是漸漸的感悟。壓倒馬的不是那最後一根稻草而是所有的稻草,但是大家都會責怪那最後一根稻草吧。導火索嗎,或許吧!

精神上的痛苦永遠要比思想上的痛苦來的要深,要久。可是沒有這個肉體精神上的痛苦也無法體現出來,這就是所謂的靈與肉的統一吧。那我們就沒有理由厭惡一切滿足肉體需求的行爲。拜金或許沒錯,享樂或許沒錯,物質也沒有錯,錯就錯你與此同時還擁有一顆所謂“高貴”的靈魂。

佛洛伊德曾經說過,一切的心理問題都來自性壓抑。其實我看未必如此,一切肉體上的需求都可能導致心理問題。食慾和性慾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區別在於提到食慾不會引起什麼轟動。精神和肉體上的矛盾從此也會愈演愈烈。

單純的精神享樂已不存在,或許就沒有真正意義的存在過。文章憎命達的二律背反是普遍存在的吧,還是詩人的自我安慰。不管別的,如果真的起到作用了就好。

和別人談到《到黑夜想你沒辦法》的時候,我說這裏面的對於食慾和性慾的描寫,看的讓我心痛,同時從這種最原始的慾望追求當中我看到的是單純和質樸。另一人答曰:都食慾和性慾了還講什麼單純質樸。我想立即嘲笑他的愚蠢,轉念一想也許愚蠢的是我也說不定。

最近在想‘芳蘭當戶,不得不鋤’到底是不是現實,或者說有什麼現實的教育意義嗎?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現實了。我一直固守着我所謂的現實,不肯做一絲一毫地讓步。高喊還我現實。終有一天我才發現,自己走進了思維慣性的死衚衕裏。我的固守,才真正是沒有任何現實意義。就像說十遍亮月之後,后羿射的依舊只能是太陽。真的是防不勝防啊!想要參透生活的人,反倒被愚弄。

這就叫聰明反被聰明誤吧,或許我從來都不是個聰明人。

看來我真的'不能做到消失,那麼還是苟且的活着吧。也許真的不孤單。

  彷徨的讀後感500字篇3

《彷徨》透過舊社會的人,物,事編織出11個短篇小說,蘊涵着中第一文庫網國的傳統文化及其陋習,是一本由字組成的20年代的相集,細閱下能從字裏行間找出作者愁緒的蹤跡,愁如書名,正是彷徨,彷徨讀後感。人都有彷徨的時候,孤獨無依,進退失據,謂之彷徨。無論故事情節有多精彩,文筆有多流暢,也掩飾不了其中心總是圍繞着彷徨一詞,在不同的情景中體現出這種與猶豫不決或後悔聯繫在一起的心情。

魯迅先生的這11篇小說中每篇均能尋到彷徨的軌跡。

在《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個曾有希望最後又幻滅的婦人,失去丈夫兒子,亦沒有夢想和目標,就這樣碌碌無爲地面對着冰冷的生活無止境地彷徨下去,直至死神的憐憫。

《在酒樓上》寫的是"我"的舊同事呂緯甫,嘆說人匆匆一生,生死只是一個圈的起點跟終點,掙扎無效,擺脫不了,對人存於世的意義感到彷徨。

在《肥皂》中,肥皂本是一種洗掉污跡的東西,但社會上的病態又如何洗掉了,社會的陋習想求變卻無力,爲國家的前景感到彷徨。

《長明燈》中的瘋子想把長明燈打滅,最後卻被他的叔伯長輩鎖在廟裏的廂房之中,想說的只是想打破人們傳統又不切實際的迷信,但在根深蒂固的基礎下該如何連根拔起植入新苗呢,這也是對社會的前景感到彷徨。

在《示衆》中,主角不是被示衆的人,而是圍觀的人,不問被看者爲什麼示衆,也不問自己爲什麼要看。只是要看,便看了,這種不正也是中國人長命百歲的惡習嗎,彷徨的也是如果改變這個患病的社會。

在《高老夫子》中,以爲借高爾基的頭銜便高大起來,往日的朋友不能與自己相提並論,實際上還是那胸無點墨高夫子,無論把一隻貓打扮得怎像獅子,它還是一隻貓,本質上並不會改變,在《孤獨者》中,魏連殳跟呂緯甫有所相似,只不過魏連殳最終以死去訴說人生道路上的彷徨而已,有起有跌的生活讓人有所覺悟,可明明這一刻已覺悟,可一轉彎又陷入彷徨中,反反覆覆何時才完,生始死終,借死逃避彷徨或者也不失一個好方法。

在《弟兄》中,對於弟弟的病,爲兄所受的煎熬不單是爲弟弟的病而愁,更有從最後看出是否可以把弟弟拋出街外以免傳染自己傳染性的內心矛盾,兩種思想的激烈搏鬥便是想透示對人性的彷徨,猶豫不決不是兄沒有情,而是爲情死的覺悟並不是人皆有之,敢獻出的固然是偉大,不敢的亦屬人之常情,何來對與錯。

在《離婚》中,一個鄉下婦女以潑辣震懾衆人,但在有勢的官一聲下變得驚慌失措,強烈的對比全因中國的制度上,兩千年來中國均是封建統治制度,這種專制性壓得人們不能暢所欲言,爲國憂心。

彷徨二字足以總結全書,每一個人都一樣,是生爲起點,繞了一個小圈子,然後回到名爲死的終點。不同的只是所繞的圈子的大小,這路上便是沿着彷徨去前進。

  彷徨的讀後感500字篇4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有那麼一點多多少少的沉重感。其實,彷徨主要源自於責任、期盼和壓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種需要的方式了。我們不可能也決不能無任何負載地來往與世,做爲人,必須有所承受,承受我們需要承受的東西。在這現實與理想的王國裏,我們承受着親人與故人對自己寄予的熱望和要求;在生活路途上,我們承受着來自世俗的各種惡意和善待;在情感的海洋裏,我們承受人生變故中的各種打擊和煎熬。

當我們覺得自己快要承受不起時,就會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錮在罈子裏的葡萄酒,有一種想把這罈子打破的衝動。

其實,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問題很簡單,人們從懂事的那一天起,總在努力學習適應環境,努力做到與別人和諧相處。但恰恰忽略了一點:忘記了學會與自己快樂相處。而正是在這一點,才導致了我們種種的煩惱與痛苦。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失落、歡樂和痛苦。面對自然與社會,人不可能總是勝者,就像季節不會總是春天。

我們應該讓自己學會與自己的快樂相處,讓自己的心靈時時充滿快樂,就是自己要擁有一間常敞開着的‘健身房’,常常走進去,爲自己忙碌疲憊的心靈做做按摩,使心靈的各個零部件經常得到維護和保養。

一個人只有時刻保持幸福快樂的感覺,纔會使自己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只有快樂、愉悅的心情,纔是創造力和人生動力的源泉。只有不斷給自己創造快樂,與自己快樂相處的人,才能遠離痛苦與煩惱,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彷徨的讀後感500字篇5

彷徨是苦悶的,彷徨是迷茫的,彷徨是無處宣泄的,彷徨就像遊走在荒原上的孤魂,不知該何去何從,不光是身體的無處歸依,更是靈魂的無法寄託。前方在哪裏,有前方嗎?真的有前方嗎?那又在哪裏?

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總是在未來,而不是在現在,於是他彷徨了,《彷徨》表現了他在這一時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後來在《題<彷徨>》一詩中說:‘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這便是題名《彷徨》的來由。他在《彷徨》書扉頁上引用《離騷》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又證明了魯迅先生是十足的智者,是堅強的鬥士,雖然彷徨,雖然苦悶,但仍然求索,不輕言放棄。仍然在鍥而不捨地抨擊着封建社會,表現了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他的人生是一個圓,有彷徨,有苦悶,但沒有放棄。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如此,在生活的重壓下,總是會有那麼一點多多少少的沉重感。壓力來源於責任、和期盼,承受,是我們面對壓力的唯一方法,我們承受着親人與故人對自己寄予的熱望和要求,我們承受着來自世俗的各種惡意和善待,我們承受人生變故中的各種打擊和煎熬。

生活在一個相對民主,相對自由的世界的我們,承受着屬於我們這一代的承受。有悲傷,有淚水,但作爲人,最高級的動物,我們應該挺起胸膛,伸直腰桿,呼一口新鮮的空氣,像我們的祖祖輩輩那樣勇敢地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