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頭山》原文賞析

  《鹿頭山》作品介紹

《鹿頭山》原文賞析

《鹿頭山》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8卷第43首。

  《鹿頭山》原文

作者:唐·杜甫

鹿頭何亭亭,是日慰飢渴。

連山西南斷,俯見千里豁。

遊子出京華,劍門不可越。

及茲險阻盡,始喜原野闊。

殊方昔三分,霸氣曾間發。

天下今一家,雲端失雙闕。

悠然想揚馬,繼起名硉兀。

有文令人傷,何處埋爾骨。

紆餘脂膏地,慘澹豪俠窟。

仗鉞非老臣,宣風豈專達。

冀公柱石姿,論道邦國活。

斯人亦何幸,公鎮逾歲月。

  《鹿頭山》註釋

《唐書》:漢州德陽縣有鹿頭關,關在鹿頭山上,南距成都百五十里,高崇文擒劉闢於此。《全蜀總志》:鹿頭山,在德陽縣治北三十餘里。

鹿頭何亭亭①,是日慰飢渴②。連山西南斷,集體見千里豁③。遊子出京華④,劍門不可越。及茲險阻盡⑤,始喜原野闊⑥。

(此初至蜀地而喜。首句點題。俯見千里,乃山上遙望者,中後兩段,俱承此。主洙曰:自秦入蜀,川嶺重複,極爲險阻,及下鹿頭關,東望成都,沃野千里,蔥鬱之氣,乃若煙霞靄然。)

①《寰宇記》:古老雲:昔有張鹿頭居此,因以爲名。《西都賦》:“狀迢迢以亭亭。”②應璩詩:“以副飢渴懷。”③《蜀志·諸葛亮傳》:“益州險塞,沃野千里。”江總詩:“山豁自疏快。”④郭璞詩:“京華遊俠窟。”⑤《左傳》:“逾越險阻。”⑥《淮南子》:“周視原野。”

殊方昔三分①,霸氣曾間發。天下今一家②,雲端失雙闕③。悠然想揚馬④,繼起名肆兀⑤。有文令入傷,何處埋爾骨⑥!

(此思蜀中古蹟。先主霸業,揚、馬文章,皆垂名千載者。失雙闕,無復當時宮殿矣。何處埋,不見往日遺蹤矣。)

①裴秀《九州圖論》:“絕域殊方之迥。”《蜀志》:“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②《記》:“聖人能以天下爲一家。”③古詩《善哉行》:“遊戲雲端。”《蜀都賦》:“華闕雙邈,重門洞開。”孫綽《天台賦》:“雙闕雲諫以夾路。”④何遜墓誌:“竟收揚馬。”《華陽國志》:“司馬相如耀文上京,揚子云齊聖廣淵,斯蓋華岷之靈標,江漢之精華也。”⑤繼起,謂揚繼馬後。硉兀,危石也。⑥蔡琰《笳曲》:“死當埋骨兮長已矣。”

紆餘脂膏地①,慘澹豪俠窟②。仗鉞非老臣③,宣風豈專達④。冀公柱石姿⑤,論道邦國活⑥。斯人亦何幸,公鎮逾歲月。

(此幸撫蜀得人也。蜀本膏腴豪俠之場,自經喪亂,不免元氣日虧,必得老臣仗鉞,方能播宣風教,專達朝廷。裴冕以宿望而鎮此邦,可爲生民厚庇矣。此章三段,各八句。)

①《上林賦》:“紆餘逶迤。”高曰:紆餘,廣遠貌。《蜀都賦》:“內函要害於膏腴。”《華陽國志》:蜀人稱郫繁曰膏腴,綿洛爲浸沃。②又曰:秦克六國,輒徙其豪俠於蜀,家有鹽銅之利,人擅山川之材,簫鼓歌吹,擊鐘肆懸,富侔公室,豪過田文。王褒詩:“豪俠競交遊。”③《吳志》:孫堅曰:“古之名將,仗鉞臨衆。”《漢書》:疏廣曰:“聖主惠養老臣。”④《後漢·隗囂傳》:“威命四布,宣風中嶽。”《周禮》:“大事則從其長,小事則專達。”《杜臆》:中宗時,蕭至忠爲專達中丞,謂事得專達於天子,不受人節制。⑤《舊唐書》:至德二載十二月,右僕射裴冕封冀國公,乾元二年六月,拜成都尹,充劍南西川節度使。據詩云:“公鎮逾歲月”,則裴冕拜成都尹當在是年六月之前,恐《舊書》有誤。許靖《與曹操書》:“扶危持傾,爲國柱石。”晉嚴纘疏:“宜得柱石之士如周昌者。”⑥《書》:“論道經邦。”李長祥曰:自秦州至此,山川之奇險已盡,詩之奇險亦盡,乃發爲和平之音,使讀者至此,別一世界。情移於境,不可強也。

  《鹿頭山》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世尊稱爲“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杜甫的詩被稱爲“詩史”,是因爲在杜甫所作的詩多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爲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爲“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爲《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爲《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裏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爲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着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着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嶽》等等。

  《鹿頭山》繁體對照

鹿頭何亭亭,是日慰饑渴。

連山西南斷,俯見千裏豁。

遊子出京華,劍門不可越。

及茲險阻盡,始喜原野闊。

殊方昔三分,霸氣曾間發。

天下今壹家,雲端失雙闕。

悠然想揚馬,繼起名硉兀。

有文令人傷,何處埋爾骨。

於餘脂膏地,慘澹豪俠窟。

仗鉞非老臣,宣風豈專達。

冀公柱石姿,論道邦國活。

斯人亦何幸,公鎮逾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