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後感600字

《邊城》是陳從文的代表作,《邊城》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邊城》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邊城》讀後感600字

  《邊城》讀後感篇一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評價,《邊城》都堪稱沈從文的小說代表之作。

《邊城》所寫的故事雖簡單,但卻極美。在湘西邊境榮峒附近住有這樣一戶人家:爺爺,少女翠翠和一隻善解人意的狗。翠翠從小就和擺渡的爺爺相依爲命。長大後有一年的端午節,翠翠上街看湘西人比賽划龍舟,遇見了當地管碼頭船總的次子儺送,在少女純潔的心靈裏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然而後來託人說媒的是船總的大兒子天寶,兄弟倆同時愛上了翠翠。按照當地的習俗,兄弟倆人要在溪邊的山上唱山歌,讓翠翠從中選擇。但天寶自知不是弟弟儺送的對手,於是在失望之餘坐船遠行,不料葬身於漩流之中。儺送因父親一時不願把間接弄死長子的姑娘娶進家中爲媳也負氣出走。這一連串的事件讓爺爺很驚訝,他在爲翠翠的命運擔憂,他不希望翠翠有和她母親一樣的悲慘遭遇,但最終在一個雷電交加之夜死去。只剩下翠翠和黃狗孤獨的守着渡船,她還在等待着自己心中所思的人回來。然而“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來,也許明天回來!”整部小說就在這哀傷的氣氛中結束。

讀完《邊城》之後,讓人覺得它更像一首動人的愛情詩。語言具有一種自然,清新的風格。其次最重要的也是最令人吃驚的是作者沈從文對人物心理的揣摩十分透徹,以至於讓有的女性讀者感嘆說,沈從文是個男的,怎麼能夠把女孩子的心裏琢磨的那麼透呢?小說中有幾處都寫到了少女翠翠在初涉愛情時的猶豫,害羞而又心動的細微心裏。如文章中提到的第一個到她家來提親的天寶。“翠翠明白了人來做媒的是大佬,不曾把頭擡起,心咚咚的跳着,臉燒得厲害,仍然剝她的豌豆且隨手把空豆莢拋到水中,望着他們在流水中從從容容的流去,自己儼然了許多。”這裏惟妙惟肖地刻畫了翠翠的驚慌和失望,掩飾的心裏過程,讓人難以忘懷。

在沈從文的筆下,這是一個和諧統一的世界。無論是翠翠,爺爺,天寶,儺送······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顯現的是一個與都市生活完全象對立的性格:自然,淳樸,強勁而又熱情。作者筆下描繪的湘西風情滲透了強烈的鄉土愛情。文章裏不僅有動人的愛情故事,還有絢麗的湘西民族風情與迷人的景色。在這裏,過端午節賽龍舟中富有激情的場面;男青年求婚時要向姑娘唱山歌的習俗,尤其描繪了這個深受古文化的影響的地方,把節日娛樂與當地古老的思想結合爲一體的傳統,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我國現代小說的表現內容。

可以說,沒有沈從文,就沒有那使人能融入其中的《邊城》。沒有《邊城》,也就沒有我們此時與翠翠的同思念,等待······

  《邊城》讀後感篇二

夜闌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城市的喧囂,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穆之中,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裏細品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思緒隨着書中人物的變化發展起起伏伏……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裏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駕船下辰州,好忘卻那裏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仍然愛着翠翠,但哥哥爲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伕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着,等着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着人生,詩意地演繹着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無限期等待又顯示着不完美。她的愛情悲劇可以說是那個年代造成的,她和儺送本來完全可以結合在一起,培育出美麗的愛情之花,可惜二人卻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長的遺憾。

而現在誰會放棄自己的愛情呢?在當今這個社會誰主動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完美的愛情都是我們想要追尋的。在《邊城》中儺送爲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親情固然重要,但爲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也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愛而憂鬱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儺送是因爲不能得到她的愛而離鄉遠行,也不知道爺爺突然離世全是由於替自己的幸福思慮奔忙而心力交瘁。後來在陪伴她的楊馬兵向她說明後,她才如夢初醒,這實在讓人不免爲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結局怎樣?給人留下了懸念,儺送最後回來了嗎?她們倆最後在一起了嗎?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之中,希望他們有情人能終成眷屬。看過《邊城》,讓我對世間完美的'愛情又一次產生了懷疑,對人性多了一份瞭解,但又明白了自己的幸福就應該去爭取,爭取了,得不到,也就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

邊城就是這麼一出健康純潔,而又瀰漫有淡淡哀愁和濃濃詩意的愛情悲劇和人性的悲劇。

  《邊城》讀後感篇三

課堂上讀了幾遍節選,頗爲不過癮,便於暑假買此書重讀。

開篇,便被書中主要的故事發生地點的景色陶醉:“小溪流下去,繞山阻流,約三裏江入茶峒大河。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的差異。小溪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或靜靜地小溪或深致一篙不能露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計數。”山間小溪,清純可人,好一幅自然畫卷。如此美麗的景色當然培育着同樣自然無雕飾的翠翠:“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爲人天真活潑。”好山水養好人。在繁華嘈雜的都市中,此般人物,恐怕難覓其影吧!可惜,這樣清純動人的姑娘有着不該有的命運。

山間的偏僻與隔絕,至使她對一切外來事物充滿着極大的好奇,當她聽見未曾聽爺爺說過的事物時:“翠翠必爭着做渡船伕。站在船頭,懶懶的攀緣纜索讓船緩緩過去。花轎到岸拉,又必跟着走,直到很遠,且獨自學習羊叫,採野花敷在頭上,肚子裝扮新娘。”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灣泊小小蓬船。”又有軍旅人士多駐紮於此,又使其城中人誠實勇敢,愛利仗義,不拘救人救物。書中男主人公亦有相同的性格。

每逢端午,就不同與往日,擂鼓打鑼,龍船競渡,岸上吶喊助威……翠翠也會與爺爺進城,看龍頭上好生俊朗的二巷。恰巧,兩兄弟同時愛上自然純樸的翠翠。

此後,便有二老月明之夜的歌詞,又軟又纏綿,把靈魂輕輕浮起,使翠翠舒適而睡。

一切都好似圓滿,媒人來往於兩家。而正當時大老溺水。家中逼迫二老洗禮碾坊的姑娘。翠翠又有什麼呢?

白髮蒼蒼的爺爺心中最放不下的就是翠翠的婚事。但二老杳無音訊,卻在雷雨交加的夜裏沒放下又走了。

繁瑣禮俗致使有情人沒能終成眷屬。爺爺的心願沒了就走了。不知翠翠獨守船至何時。

沈從文的家人大多是軍籍,躲在年年不變的無聊的工作崗位,所以就不再接觸文學。故寫了此篇。

該文有許過美麗的自然風光描寫,就如展現在眼前,身臨其境。對於小說,環境描寫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作者僅幾句,便可勾勒出。可見其文學功底的深厚。還有許多具有特色的語言描寫,致使人物更加生動,性格更爲鮮明。塑造許多令人難忘的角色,鮮活的走向腦海,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