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樹》讀後感11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心樹》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心樹》讀後感11篇

《愛心樹》讀後感1

今天,我看完了《愛心樹》這本書。

有人讀這本書只用三分鐘,而有的人讀這本書卻用了一輩子。

故事中講一棵有一棵愛心樹,深愛着一個小男孩。男孩每天快樂地在樹枝間嬉戲、在樹蔭下休息,慢慢地長大了。有一天,他向樹要錢,說是想買一些他喜歡的東西。樹沒有錢,於是讓他把樹上的蘋果摘了,到街上去賣錢。看到男孩滿意的樣子,樹很快樂。

不久,男孩沮喪地又來了,說他現在已經是個成人了,想有間自己的房子好娶妻生子。於是樹讓他把樹枝砍去,自己搭建了房子。

又一天,男孩悶悶不樂地向樹說他厭倦了故鄉,想要到遠方尋找陽光燦爛的日子,於是樹又把主幹給了他,讓他自己造了條小船,完成了出海的夢想。看着男孩滿懷壯志地去尋找新的人生,樹很快樂。

多年後,男孩倦遊歸來,又來到樹的身邊。樹看看自己僅存的樹墩,十分抱歉地對男孩說:“如今我只剩下一個老樹墩,實在沒有東西可給你了”。男孩滿臉倦容地對樹說:“現在我需要的也不多了,只想有個安靜的地方,好好休息一下。”樹說:“既然是這樣,那麼我這老樹墩還是挺管用的,來吧,坐下來,好好的休息一會兒。”身心疲憊的男孩坐下了,樹努力地挺直了腰支撐着,那一刻,樹彷彿又回到從前,覺得自己好幸福。

讀完這本書,我有一個疑問:原書從頭至尾,直到男孩變成了一個青年人、中年人,甚至是風燭殘年的老人,樹還是把他喚做“boy”,這僅僅是一種親暱,還是意味着男孩在精神層面上沒有長大?

故事中的樹是多麼偉大、多麼無私啊,而小男孩是多麼自私,他只想着自己,全然不顧大樹的感受。故事中的樹就像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媽媽。樹是媽媽,我們就是故事中的小男孩,我們也是不是也有做過傷害媽媽的事呢?我想也許是的。所以,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做一個愛媽媽的人,做一個孝敬媽媽的人,做一個不讓媽媽受傷害的人……

《愛心樹》讀後感2

這是一個溫馨、又略帶哀傷的動人故事。這個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樹的無私、無怨,最催人淚下的是樹奉獻出了一切,卻很快樂。

看着看着,就想到父母、朋友、老師。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不是無牽無掛的,父母給予其生命,老師爲其啓智,朋友爲其排憂解難。他們都是我們生命中的那棵愛心樹,在我們需要他們的任何時候,都會毫無怨言地幫助我們,支持我們。而我們,多像那個男孩,有了快樂獨自享受,一有困難,一有挫折,纔會想起他們,想要他們幫助自己。

愛是無私的,不圖回報的,可我們在付出愛心的同時,也應該教孩子學會感恩,學會感謝,學會知足,這樣付出的愛心纔有價值。感恩就是感謝,就是愛周圍的一切,並將愛的火炬傳遞下去。就如同我們給樹澆了水,施了肥,樹很快長出了葉,抽出新枝,在陽光下,它閃閃發光,在風中,它嘩嘩笑個不停。樹感恩的最好方式就是長得生機勃勃,這樣,澆水、施肥的人就心滿意足了。

人,感恩的方式就是以同樣的方式去愛自己的父母,愛朋友,愛老師,愛周圍的一切。

感恩,就是感謝生活。感謝供我們衣食住行的人,感謝帶給我們快樂的生活,感謝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件小事。感恩,就是感謝這個世界。感謝藍天讓我們胸襟開闊,感謝大地爲我們孕育萬物,感謝河流爲我們帶來清澈。

如果愛心是花,那麼感恩就是這花結的果。我們惟願所有的花都會結出累累果實。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人像大樹一樣那麼無私地愛着我們,那就是我們的父母、家人。當然我們不能做那個小男孩,我們應該做善良、心中有愛的大樹,就算做不了大樹,那就讓我們做棵小樹吧,對待父母應該心懷感恩。

這樣的愛太無私,太偉大。大樹的愛如同父母的愛,那麼無私,那麼善良,那麼慷慨……

《愛心樹》讀後感3

我讀完《愛心樹》這本繪本以後,我覺得大樹感到很悲傷、傷心,因爲,他把所有小男孩需要的東西全都奉獻給了他,但是呢,你們知道小男孩真陽報答他嗎?不知道,好,讓我來告訴你,小男孩卻沒有給大樹一點點的回報。

我又覺得大樹很快樂,因爲,大樹幫助了小男孩。

如果我是小男孩的話,不管我想要什麼東西也不會讓大樹來幫助我,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我要幫助大樹,因爲大樹很愛我,我也很愛大樹。我會每天都陪大樹玩一會兒,讓大樹感到快樂。

我讀完《愛心樹》這本繪本以後,讓我聯想到了我和那一棵柳樹的關係,我那時候還不知道要愛護大樹呢!我一看見這美麗柳樹就摘了一串,過了一會兒,我又摘了一會兒,等到我知道要愛護花草樹木的時候,我非常後悔,以前我摘了那麼多串柳枝,我發誓,以後我再也不摘。

如果我是大樹的話,我會把小男孩需要的東西全都奉獻給小男孩,讓小男孩愛自己。讓我最感動的話是:大樹什麼東西都沒有了,還想給小男孩一點東西。我覺得大樹非常愛小男孩。

我自言自語的想:抽空我一定要種許許多多的大樹、多幫助大樹,讓大樹學會愛別人、愛自己。然後,多陪大樹玩一會兒,讓大樹感到快樂,讓大樹愛我,我也要經常給大樹澆水,讓大樹快快樂樂的成長,然後,讓小鳥在大樹上做巢,讓小鳥愛大樹。

我又想到了前年的時候,我覺得我門前的這棵小樹很冷,然後,我就爲大樹偉上了厚厚的草繩,到了春天,我門前的這棵小樹發出了嫩芽,好像小樹在說:“謝謝你,我現在已經不冷了,把我身上的草繩解下來吧!”接着,我就把小樹身上的草繩給解下來了。

我想對小男孩說:“小男孩,大樹把自己的所有東西都奉獻給你了,可是,你呢?一點回報也沒有,我覺得你做的不對。我相信,下一次你去看大樹的時候對不起大樹。謝謝你。”

《愛心樹》讀後感4

《愛心樹》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簡短但卻耐人尋味的故事。一棵大樹很愛一個男孩,經常向他提供許多他用的着的東西。而男孩雖然經常接受大樹的奉獻和施捨,但卻根本沒把大樹當一回事。最後大樹被男孩整棵砍倒,只留下一小截樹樁,可是卻沒有絲毫怨言,後來男孩事業無成,僅剩木樁的大樹也依然默默無聞地給男孩當了一個能讓他靜靜坐下來休息的座椅。

我不敢想象,一棵蒼天大樹,他完全可以在男孩吃它的果子,摘它的葉子的時候用力甩動枝葉將男孩甩下來,讓他終身殘疾避免以後被砍倒的事實。再或者是在男孩即將揮動斧頭要砍自己的時候,用枝條重重地抽打他的手,給他以嚴重的教訓,讓他再也不敢打自己的主意。可它沒有,哪怕是在自己作爲樹的生命的最後時刻,它依然無怨無悔地給男孩當了座椅。無私地奉獻自己的一切,且毫無怨言,這是一種多麼浩瀚和深沉的大愛啊!

大樹其實就是大自然的代表,而男孩就是貪慾旺盛的人類的代表。起初人類對大自然的奉獻感激不盡,但是隨着時間的流失,便開始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於是開始瘋狂地向大自然索取,面對人類的行爲,大自然也是一直忍氣吞聲,默默地接受這一切。可是大自然不同於文中的大樹,它可不會一直忍讓下去,咱們中國有句俗話,雖然淺顯易懂,但是卻以針見血:“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就是所謂的因果關係,如今人類已經埋下了這個因,那這個果,大自然是遲早要報的了。

看着看着,我又想到父母、朋友、孩子。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不是無牽無掛的,父母給予其生命,老師爲其啓智,朋友爲其排憂解難。他們都是我們生命中的那棵愛心樹,在我們需要他們的任何時候,都會毫無怨言地幫助我們,支持我們。而我們,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多像那個男孩,有了快樂獨自享受,一有困難,一有挫折,纔會想起他們。

《愛心樹》讀後感5

放暑假了,媽媽給我買了很多書,我很喜歡讀《愛心樹》,反覆讀了好幾遍,故事是這樣講的。

從前有一個男孩經常到一棵大樹下玩耍,每天都會跑到樹下采集樹葉,給自己做王冠,想象自己是森林之王。他常常爬到樹上在樹枝上盪鞦韆,吃樹上的蘋果,和大樹捉迷藏,累了就在樹陰裏睡覺。大樹很喜歡這個男孩子,陪男孩一起度過了快樂的童年。男孩漸漸長大,他經常來向大樹要東西,大樹都很高興的滿足了他的要求。後來男孩來看大樹的次數越來越少,每次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來找大樹,大樹把果實,樹枝,樹幹都給了他,幫助男孩實現一個又一個的願望,直到最後大樹只剩下一個樹樁,但是大樹仍然很快樂。後來這個男孩在外邊累了,依偎在大樹旁休息說心裏話。大樹仍然陪着他,給他依靠。

我認爲大樹像媽媽,男孩就是媽媽的孩子。孩子小時候只會索取,不懂奉獻。媽媽只會給孩子東西,卻不要求孩子回報。我覺得所有的媽媽都很偉大。我想等我長大了,要對媽媽好些,讓她開心的生活。

3愛心樹讀後感《愛心樹》這本書講的是一棵大樹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書中講到,大樹能夠實現別人的願望,於是這個小男孩就不斷地向大樹提出要求,索要各種各樣的東西。大樹爲了滿足小男孩的慾望,連自己的樹幹都砍下來,送給了小男孩做木船。就這樣,小男孩還不滿足,還要大樹給他提供一個能夠休息的地方。最後,大樹只好將自己剩下的樹墩都拿出來給小男孩當凳子用。

如果說這個故事裏的小男孩代表了一個貪得無厭的小朋友,那麼那棵大樹代表的就是過分溺愛孩子的大人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爲小朋友,一定要體諒家長的辛苦,向大人提出各種要求之前,一定要想一想這個要求過不過分。千萬不能像書中的小男孩一樣,只顧自己的想法和願望,看到什麼、想要什麼就要求大人買下來,或者只顧着和別的小朋友去攀比,而從來都不考慮家庭的承受能力。

《愛心樹》讀後感6

在這個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讓我回味無窮的書——《愛心樹》。

這是一本圖文並茂的書,雖然這本書很薄很薄,我也只需用3分鐘就可以把它看完。但是這本很薄很薄的書卻讓我陷入了沉思。這本書主要是說:有一棵大樹它非常喜歡和一個小男孩玩耍。每次和小男孩玩耍的時間,它都覺得很快樂。但是時光流逝,孩子逐漸長大了,孩子陪大樹玩耍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孩子對大樹的要求卻越來越多,第一次要錢,第二次要房子,第三次要船,每一次大樹都滿足了他的要求。不管孩子有什麼要求大樹都儘自己的能力去滿足他,當大樹看見孩子得到自己的幫助而開心的樣子,大樹也會覺得很開心。我剛剛買到這本書的時候,引入眼簾的是封面上的的一句話——“看了這本書後,孩子會更愛媽媽。”我認爲這句話說得對極了,百分之百的正確!確實如此,看了這本書後,孩子會更愛媽媽。因爲這本書中的大樹就是媽媽的化身,而我們就是那個孩子。

可當我們常常向媽媽伸出小手,向媽媽索取東西時,我們是否想過:媽媽能把這樣東西給我們的時候是需要付出什麼的嗎?汗水還是什麼別的嗎?當然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沒有想過,我們只知道去享受得到這件物品時的快樂,從來沒有想過媽媽。然而媽媽呢?她對我們的要求總是有求必應,不求回報,只要看到孩子快樂,她就感到滿足了。

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立刻就被大樹的無私、不求回報給感動了,但是讓我最爲感動的還是——當大叔把所有的一切都給了男孩時,它還是覺得很快樂。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一樣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大樹對小男孩的愛,就如同父母對我們的愛一樣,那麼的無私,那麼的慷慨。所以我要向大樹的學習,做一棵小小的愛心樹。簡評:透過文字,挖掘出了內在的美麗!書如生命的營養,它讓愛書的人開花。

《愛心樹》讀後感7

端午假期,我讀了繪本——《愛心樹》。

這本繪本主要講了一個小男孩和一棵大樹的故事。孩子很喜歡大樹,而大樹呢,也很喜歡孩子。小男孩幾乎每天都會跑到樹下收集樹葉,做成各種標本,也常常爬上大樹,在樹上盪鞦韆,與大樹玩捉迷藏。累了、倦了,還會在樹蔭底下休憩打盹兒。大樹和孩子互相陪伴,嬉戲,孩子很開心,大樹也很開心。但是,時光流逝,孩子慢慢長大了,不再與大樹一起玩耍,大樹感到很孤寂。

有一天,孩子回來看大樹,大樹對他說:“來吧,孩子。再到我的樹上盪鞦韆,或者到樹陰底下睡會兒覺。”“我已經長大了,不再玩這些啦,我需要一點兒錢。”大樹回答:“我沒有錢,我只有一些蘋果和樹葉,你把蘋果摘下來賣了吧!”孩子爬到樹上,拿走了大樹的蘋果,高興地賣了錢。後來,孩子接二連三地拿走了大樹地樹枝和樹幹,去自己享受了。只有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纔想到了大樹。最後,孩子變老了,走不動了,他又來到大樹跟前,而大樹呢,只有一個老樹墩了。大樹看見孩子,就熱情地招呼他,“來吧,到我這裏來坐一會兒吧!”孩子說:“可以啊!”孩子就坐到了大樹墩上,這時的大樹是那樣的高興和激動。

讀完這本繪本,我覺得文中的那棵大樹就是我們的爸爸、媽媽,文中的那個孩子就像我們。孩子只有碰到困難和坎坷的時候,纔會來找大樹;而大樹,一直都是無私奉獻着,盡全力支持孩子。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大樹都是盡其所有付出,可大樹自己卻從未向孩子索求過什麼,他只是熱切地盼望能見到自己的孩子,見到了,就高興,心滿意足。其實,我們的父母就是那棵愛心樹,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懂禮貌,做一個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愛心樹》讀後感8

小時候,媽媽總會給我講許許多多生動有趣的故事,那時在我的眼中,媽媽的腦袋裏藏着無數個奇妙的故事;漸漸地,我長大了,媽媽總會陪着我一起讀一本本引人入勝的書,那時在我的耳中,媽媽的聲音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現在,我上二年級了,認識的字也越來越多了,但我還是喜歡和媽媽一起讀同一本書。我們常常在一起交談自己的感受,一起爲書中主人公的快樂而快樂,因他的悲哀遭遇而傷心,也爲他們有趣的言行而哈哈大笑。

假日時,和媽媽在書店瀏覽着各種各樣的'書籍;晚飯後,和爸爸在書桌前品讀精彩紛呈的書籍。和爸爸媽媽在一起閱讀的過程中,我收穫了許多,也懂得了許多。我們一起讀《愛心樹》時,當書中講到“從前有一棵大樹……它喜歡上一個男孩兒。男孩兒每天會跑到樹下,採集樹葉,給自己做王冠,想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小男孩愛這棵樹……男孩很開心,大樹也很開心。

可是……大樹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給他,只是讓男孩坐在自己的樹墩上,好好休息……”那時候,我總會問媽媽:“媽媽,爲什麼男孩總是不高興呢?大樹爲什麼對男孩這麼好?……”媽媽沒有說什麼,只是溫柔地看着我,我思考着,說道:“媽媽,您就像大樹一樣,給了我很多很多快樂,我不要像那個男孩一樣,我要永遠陪着您……”我看到,媽媽用同樣溫柔的臉看着我,並輕輕地撫摸着我的頭,那時我深深地感覺到媽媽的溫暖。

好書就像是一位位忠誠的朋友永遠陪伴着我,好書指引我認識了人世間的真、善、美;在書的海洋中有爸爸、媽媽的幫助和同行,我快樂着,幸福着。

《愛心樹》讀後感9

《愛心樹》相信大家都看過,也知道里面的內容——可就是那簡簡單單的內容也曾轟動了全世界,震憾了多少人的內心……

書中以小男孩的不斷成長和要求的不斷變化爲主線,歌頌了大樹的無私奉獻並讓我們窺見了人性的陰影面:貪婪、自私,不爲他人着想……

其實,這棵樹就代表我們的家長,面小男孩就是我們,我們總是向家長索要東西,而且永不知足,要求越來越過分,但我們可曾想過,當我們向父母索要萊西時,我們需要付出什麼,父母又需要付出什麼?……

我們應該感謝家長,是他們在社會橫流中守住了家業,儘自己所能爲我們付出——但我們呢?我們嫌他們給的太少,嘮叨太多,但我們何曾想過他們向我們要了多少,我們抱怨了他們多少?這說明了什麼?這不可笑嗎?這……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人生的悲劇,“久病牀前無孝子”這是對生命的大不敬,“烏鴉反哺羊跪乳”,動物都懂得回報父母,而自稱“萬物之靈”的人類又能有什麼理由不向父母敬孝呢……

一隻大洋彼岸的鴻雁,一個近在咫尺的口信;一桌山珍海味,一朵小花,一個野果;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一個作業本上的“a+”;一處富麗堂皇的豪宅,一片破舊的磚瓦;一滿箱的金銀,一枚帶着體溫的硬幣,但只要出慈愛或孝心,它們全都等值,全都無價……

人知道拿,也要知道還,更何況那人是自己的家長?慈愛無價,孝心無價,“放債圖利”那獻愛又圖什麼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應該向爲自己奉獻過無數的父母敬孝,趁父母仍舊健在……

《愛心樹》讀後感10

一棵無私奉獻的大樹,爲了一個男孩的快樂,奉獻出了他的所有,並盡全力幫助那個男孩,不求任何回報。

男孩幼年時代有時候用落葉做樹冠,裝成森林之王;有時候爬上樹盪鞦韆或者吃樹上的果子;有時候還在樹蔭下休息。一些年過去了,男孩不來了,大樹很孤單。一些年又過去了,男孩來了,要走了果子,賣錢去了。一些年後,男孩又來了,要走了樹枝,蓋房去了。一些年後,男孩來了,要走了樹幹,做船去了。一些年後,男孩又來到樹下坐到了樹墩上。

文中最後幾句寫的是男孩最後一次回來的時候和一個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他的大樹的對話,這幾段雖然很簡單,但是表達着大樹覺得她對男孩的付出還不夠多,但依我看,大樹的付出,早已夠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起了關於我和媽媽的一件事。那是一個很黑,很冷清的夜晚,我生病了,發着高燒,媽媽發現後馬上把我背到了醫院,一路上,我又是哭又是鬧,一點兒也不安靜,媽媽累極了,但她一點兒也沒有要我下來走的想法,還是一邊安慰我一邊快步揹我往前走,到了醫院,媽媽又是拿藥,又是照顧我,我看見那豆大的汗珠從頭上流下來,我心裏竟然沒有一絲爲媽媽着想的想法,現在想想真不應該,最後得知要住院的我,心裏有點不開心了,因爲不能回家看電視玩遊戲了,心裏變煩躁了,在醫院的那些時間,我對媽媽一點都不好,天天都埋怨她,有時候還不理她,現在一想,媽媽就像文章中的這棵大樹,而我就是那個不斷索取的小男孩!

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故事,讓我明白,做一個不斷奉獻,看到別人快樂,自己就快樂的人,回報纔是真正的快樂,索取永遠得不到快樂。

《愛心樹》讀後感11

讀過希爾弗斯坦所寫的繪本《愛心樹》的人,肯定都很喜歡這本書裏德蘋果樹。這顆蘋果樹爲小男孩付出了很多,雖然沒有回報,但她很快樂。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故事:一棵蘋果樹,它喜歡上了一個小男孩,小男孩經常跑去和這棵大樹玩耍,採集樹葉,藏貓貓,盪鞦韆……看着小男孩快樂,大樹快樂極了。男孩漸漸長大了,他要做自己認爲有意義的事情,他向大樹要錢,大樹無怨無悔給他自己的果實,讓他賣掉換錢生活,大樹很快樂;小男孩因爲結婚又來要房子,大樹讓他砍走樹枝造房子,小男孩滿足了,大樹很快樂;小男孩又想去遠遊,大樹又讓他砍掉樹幹做船,船駛走了,大樹很快樂;過了好久,這個身心疲憊的男孩又回來了,大樹說:“我什麼都不能給你了,我只有老樹墩”。看着孩子坐在自己的樹墩上休息,大樹很快樂……蘋果老樹奉獻出了一切, 從來沒有要求小男孩回報給他什麼,但是,他卻很快樂。因爲,他愛這個男孩,男孩兒快活了,他就很快樂。這個故事很簡單,但卻深深地打動了我。仔細一想,我跟這個男孩還挺像,而我的家人們就像這棵蘋果樹。

我家的家務活基本上都是我的奶奶乾的,她很節約水,有次我浪費水,被她罵了,我還向她翻了個白眼珠。現在想想,真是不對。我的爸爸媽媽更是辛苦,他們在一家飯店當廚師和服務員,每天早上7點起牀,晚上12點回家。如果是冬天,我爸爸燒菜就不會很熱。如果是夏天,我爸爸在廚房工作就會滿頭大汗。我的爺爺也很累,他在工地裏上班,每天要工作11個小時,最可怕的是他4點就要上班。每當我問爺爺累不累,他總是說不累。他們這麼做不都是爲了我嗎!我多像那個男孩,有了快樂獨自享受,一有困難,一有挫折,纔會想起他們。特別是我的爸爸。他是家裏的頂樑柱,常年辛苦地工作,而我從沒關心過他,只有自己想要什麼,纔給爸爸打電話。不,我不要做那個男孩,我也想做一棵愛心樹,做一棵高大健壯、能爲父母爲他人遮風擋雨、付出一切的快樂的愛心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