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崔侍御原文及賞析

原文

寄崔侍御原文及賞析

宛溪霜夜聽猿愁,去國長如不繫舟。

獨憐一雁飛南海,卻羨雙溪解北流。

高人屢解陳蕃榻,過客難登謝脁樓。

此處別離同落葉,朝朝分散敬亭秋。

譯文

身在宛溪的秋日寒霜之夜聽着猿啼內心不盡的憂愁,離開家鄉時間太長我如同一隻失去纜船的小舟四處飄泊。

最爲可憐的是我如孤雁獨自南飛大海,於是羨慕雙溪還知道向北而流。

崔侍御您屢次解下陳蕃之榻來招待我,我這匆匆過客卻難以登臨謝脁樓。

此處您我別離就如同落葉飄飛,明朝在秋日的敬亭山下飛散而去。

註釋

崔侍御:即崔成甫,長安人,開元中進士及第,任祕書省校書郎,轉馮翊縣尉、陝縣尉,後攝監察御史,天寶五年(746),爲李林甫所排擠,貶黜湘陰,乾元元年卒

賞析

這首詩前二句點明地點、時間、事件和心境,以形象的畫面,渲染出淒涼的氛圍。秋夜是淒寒的,而降霜的秋夜尤爲淒寒;離別是令人傷感的,而在離別之前的夜晚,目睹滿地白霜,耳聆哀猿啼叫,則尤爲傷感。詩人將離開故地稱爲“去國’’,見出詩人對宣城依戀之深;把將要開始的漫遊比作“不繫舟’’,顯見詩人在此地只是短暫的停留;停留短而依戀深,烘托內心的矛盾、痛苦。

三、四兩句緊承上文,進一步展示詩人的'心境,因是孤雁“南”飛,故有“獨憐”之嘆;又由南飛之雁的孤獨,轉生“卻羨“雙溪“北”流之感。這裏,詩人通過一“南”一“北”,一“憐”一“羨”,曲折地表達了不願南行,卻只得南行;渴望北歸,又無法北歸的複雜情感

五、六兩句宕開一筆,借陳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時,以“過客”迴應篇首“不繫舟”,表明詩人確是行色匆匆,竟連最愛登臨的謝脁樓也難以光顧了。最後兩句正面揭示題旨,用落葉爲喻,點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秋天裏的敬亭山分別了,其中寓有無限飄零之感,增添了全詩的悲涼色彩

這首詩格調略顯低沉,和詩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關。從表現手法上看,全詩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勁直之氣,極耐人咀嚼品味。中間兩聯對仗嚴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勢。結語處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遠,有不盡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