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

無意中觀看了一部電影,竟就在我的腦中留下了深深的淵。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主人公安迪受冤入獄後,爲了自己心中的希望和嚮往的自由,靠自己過人的才識成功越獄。

在這一整個過程中,安迪遇到很多很多的人,有瑞德、湯米、典獄長……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安迪的老友——瑞德。

整部影片都是以瑞德第一人稱敘述的。這個黑黑的,一笑起來就會露出一口大白牙的監獄老大哥,在沒有遇見安迪之前就已經在這牢中生活了將近二十年。可以說安迪這個人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轉折點。因爲安迪的到來,他竟也開始有了些許希望。瑞德在敘述中說過:“我喜歡他。”這也是他和安迪成爲朋友的契機。他在獄中總共待了四十年,四十年,這該是有多麼漫長啊?足以讓一個幼稚、不懂世事的孩童成長爲成熟穩重的中年人,更足以讓一箇中年人變得老眼昏花。可就是這四十年,他習慣了獄中的一切,甚至到後來假釋審查時,也直接地告訴審查人員:“我無所謂。”

他已經被“制度化”,脫離了整個社會,最後出獄時已經是個老人了。時間多麼無情,帶走了瑞德的一切。四十年習慣的“世界”,自己一手建立的“王國”,就在打開大門的那一個瞬間煙消雲散,化爲一片塵土隨風而去了。面對他的是陌生的世界,社會的瞬息萬變讓他猝不及防,措手不及。萬般無奈,他已經不屬於獄外那個全新的社會了,能做的,只有退出。不知瑞德是否產生過自殺的念頭,但如果是我,我會選擇隱退,消失。安迪又救了他,安迪的一封信,使瑞德打消了任何關於自殺的念頭,果斷地去找曾在牢房中形影不離的老友安迪共同生活。

如今的社會是日新月異,一天天都在不斷進步,一直向上,沒有封頂,永遠不會達到峯頂。在這樣的社會中只有擁有堅定的目標和頑強的毅力還有對生活的希望,纔不會被生活、被社會淘汰。四十年的漫長歲月,若沒有被耽誤,悟出了這樣的道理,也算沒有浪費。

影片中的瑞德很普通,很平凡,但這樣的人就是我們茫茫人海中的一個。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2

看過很多電影,在過程觀影的過程中會哭會笑會吵鬧,但隨着結尾曲的想起,觀影也就這麼結束了。可是看完肖申克的救贖,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影片折射出社會中的種種跡象,每一個點都能讓我產生深深的思考,我想能夠讓觀影人產生獨立思考的電影纔是好電影吧。印象深刻的片段讓我產生對人性對社會的思考,老布的自殺讓我感到吃驚,但是又在情理之中,老布進肖申克監獄50年了,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老布是記憶裏,他的光輝歲月應該就是在監獄了,在監獄裏他是個能識文斷字的圖書館管理員,他有傑克小鳥的陪伴,他能夠發揮他的價值,他還能爲獄友提供一些幫助,當他被釋放時,他去想要再次犯罪能夠留在監獄裏,因爲他害怕出獄後的生活,他覺得在獄中才是正真自由安全的生活。這也是爲什麼他出獄後會自殺的原因了,馬斯洛需求理論,在獄中他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以及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都能過滿足;而出獄後他無法體現出他的價值,他沒有朋友沒有交流,他覺得自己是無用的,就像瑞德說的一樣被制度化了。細想老布是被肖申克監獄制度化了,那我們是否是被現在的社會制度化了呢?我們生活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爲了掙錢?爲了買房?還是爲了地位?自己是否又靜下心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纔是自己的生活?自己心中是否還懷有希望,如果老布對世界還充滿着好奇,還想着學習各種知識,我想他是不會輕易自殺的。

影片中的主人公安迪是個有才華積極樂觀善於幫助別人的英雄,從開始被冤入獄他都心懷希望,並且一直幫助着他的獄友,他近自己的努力建立圖書館,給監獄以希望和傳奇,一個人的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慶幸的是安迪願意把自己知識分享給大家。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3

趁着記憶還新、感受最真的時候,寫下對這部經典之作的所感吧!

肖申克的救贖,很久沒有看過這麼精彩的片子了,一部勵志之作。看完之後主人翁的點題之句一直縈繞在耳邊:只要心懷希望,就會永遠有希望。

安迪,一位大銀行家,有着對數學和數字天生的敏感,不幸的是妻子以及妻子的情人遭人謀殺,而自己卻被誤認爲是兇手,兩次無期,被判到了肖申克監獄。於是長達二十年的監獄生活開始了!像劇中說的,他並沒有認爲來到監獄是一種煎熬,反而覺得像是在公園散步一樣,是如此的淡定!這二十年,是安迪進行自救的二十年,錘子、海報、以及幫典獄長“逃稅”…一切都是他預置好的,只等那個暴雨夜晚的來臨,伴着閃電雷聲逃離出了肖申克監獄…

在劇中,有幾段兒,我一直有點疑惑,就是安迪在獄長反對的情況下,還毅然的播放那段音樂,我是沒有弄清楚那是怎樣的一段音樂,是嚮往自由和解放?還有一段就是安迪一直都很想在監獄建造一個圖書館,由於資金的匱乏,他便一週一週的向有關部門寫信進行申請資金,最後便是一週兩封…就這樣一直堅持了下去,試想一下,安迪建造這樣一個圖書館的目的是什麼?我想到了好多。監獄裏很多的人知識水平都不高,甚至停留在很久以前,像老布一樣出獄之後根本適應不了當今的社會,甚至不能生存,最後的結局只有一種——老布自殺了。還有,劇中一直在強調一個詞“希望”,也可能安迪是想讓監獄裏的所有人心裏都懷着希望吧,懷着生存的希望,無時無刻!

故事的結局也是亮點,特別是最後瑞德去那顆樹下尋找安迪留給他的東西,一封信、一些錢,好像這些都不是很重要,但我覺得安迪留給瑞德的是希望,是活下去的希望,至少是安迪拯救了他!

只要心懷希望,就會永遠有希望!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4

前天晚上看完《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感觸很深我文筆不行,總之筆隨心走怎麼想的就怎麼寫,又不是作文不用湊字數。

整個電影都是在RED的獨白中進行着,很喜歡這樣的獨白,第一次《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作文。在所有的事情都已經發生結束事過境遷以後,以一種很坦然的語氣娓娓道來,就象是在講述一個別人的故事,所有的經過都與自己無關,其中的箇中滋味都已忘卻或是根本就無關緊要。只有經歷過大是大非的人才能這樣。他的聲音是如此的睿智並具有穿透力。

無論到什麼地步 都要相信會有出路人往往不是死於現實的絕望 而是死於自己心裏的絕望,如果你被生活囚禁 在生活中已經感覺麻痹 那生活對於你來說就如同監獄一樣 ,沒有希望的生活會將你體制化甚至讓你產生真的不能離開它的念頭、讓你因爲絕望所以逃避 、讓你忘記跳出小小的生活監獄 、讓你永遠看不到外面的自由天地

一個堅強的人只能夠拯救自己,只有一個偉大的人才能夠拯救其他人,觀後感《第一次《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作文》。毫無疑問ANDY是堅強的,所以他拯救了自己,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並開始了新的生活,而同樣毫無疑問的是他也是偉大的,所以他也拯救了RED,沒有讓RED步老布的後塵。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忙碌着,就像老布說的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老布是可悲的,他選擇了後者。RED是幸運的,ANDY讓他選擇了前者。然而更可悲的是,生活並不會在需要的時候給予我們選擇的機會,就像老布,他無從選擇。想到這的時候我就會感到很慶幸,慶幸自己不用去做這樣的選擇,慶幸自己還在碌碌無爲的活着。

這是我的一點感覺,那種追求自由的淡定、自信、智慧和勇氣我也渴望擁有。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5

其實這部電影自己已經看過很多遍了,但每看一次,都會帶來一次心靈的震顫。

自由和希望是這部電影的主題。影片中瑞得對安迪說:“聽我說,朋友,希望是件危險的東西,希望能叫人發瘋。”因爲對他們來說,他們不是死囚,所以他們必須拋棄任何希望而活着。一次或者多次的終身監禁讓他們只能生活在這四面高牆之內。從一開始對高牆的恐懼到逐漸的適應,以及最後形成了對高牆的依賴,這樣的一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逐漸摒棄希望的過程。

而影片中的主人公安迪他卻是與他們截然不同的想法,他對着瑞得:“記着希望時間好東西,沒準兒是件最好的東西,而且從沒有一樣好東西會消逝!”當獄友們在春光明媚的早晨,一邊喝着安迪用生命換來的冰鎮啤酒,一邊享受着舒適的陽光;當所有的囚犯和獄警認真的聆聽着安迪所放的莫扎特音樂;當囚犯自由地出入安迪一手創辦的獄內圖書室時,我相信那時候的他們是自由的。

最可悲的就是做了五十年圖書管理員的托馬斯在獲得他第一個假釋時,因爲沒辦法適應這個自由地社會,而最終選擇了自殺。毋庸置疑,自由給了他的確實是希望,然而卻是這樣的希望帶給他的卻僅僅只是擔憂與惶恐不安的`生活。其實在他的心底,早已忘卻了自由的存在,五十年的牢獄生活早已抹殺了他的希望,虛妄的承諾給他一個自由的希望,他反而不知所以了。

而安迪則以“要麼忙着生活,要麼忙着死去”的態度,堅信着希望的存在,他用了20年的時間打通了瑞得所說的需要600年時間才能打通的地道。在那個雷電交加的夜晚,在穿過500英尺惡臭的下水道之後,他最終成功了!他救贖了就自己!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自救,也可以救人,只要你願意。影片的結尾出現了大片藍藍的海水,那時真正象徵自由的顏色。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6

片中,瑞德望着監獄的高牆說:“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這就是監獄中的體制化。

“體制化”這個詞不單指體制,制度,放在如今可以說是大衆所依賴的一種習慣;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體制化。

將近一生都在監獄中度過的老布得知自己將被假釋,甚至做出不惜傷害獄友也要留下的舉動。出獄後更無半分驚喜,在街上惶恐無措;蹣跚地爲商品裝袋,惶恐不安深刻於他滿臉的皺紋中。最終,他選擇了永遠地離開人世……

老布懸掛在那的身軀不僅象徵着身體的死亡、生命的消逝,更是象徵着個性與思想的死亡。幾十年的監獄生活磨去了他的棱角,只有獄中才有符合他形狀的格子,高牆外的一切,與他格格不入。

瑞德出獄後有句臺詞:不報告的話就撒不出一滴尿。笑了過後不禁顫慄:體制化如此恐怖!讓人想起魯迅作品中的話:我翻開歷史一查……每一頁都寫着“仁義道德”……仔細看了半夜……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體制化吃的不單是身體,更是我們的精神。

反觀自己,似乎心中早已有了那一堵圍牆。如今活在大衆眼中也成爲圍牆:幼時活在長輩眼中,長大後活在朋友同學眼中,工作時活在上司眼中……各種各種目光互相交錯搭建成一堵堵長長的圍牆將我們禁錮其中。我們只在不斷地用目光來評價自己,卻未曾問過自己是否快樂是否幸福。甚至於別人沒要求自己就不知道怎麼做,精神已麻木,人生迷亂。體制化無處不在,步步侵蝕身心。

怎樣才能避免被體制化?答案存於影片中:希望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要麼忙於生活,要麼忙着去死。體制化或許是需要存在的,它可以提供快捷通道,卻也侵蝕人心。我們不是體制的內容,我們是人,並不是活於別人的眼中的玩偶或成爲某一體制的部分。理想與尊嚴不可放棄,我們是人,追求自由的物種,要懷着“人”的尊嚴而生活,而不是陷入體制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