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教案範文九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愛蓮說》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蓮說》教案範文九篇

《愛蓮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 積累文言常用實詞,翻譯並背誦這篇短文。

2.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能力目標:1.通過學習本文,認識“說”這種文體。

2.學習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對污濁世風的批判。

2.在現實生活中培養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1.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啓迪學生的生活態度。

2.學習託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

教學方法:1.教師引導,反覆誦讀法。

2.加強學生間的合作探究。

3.品讀賞析重點語句。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詩詞導入,激發興趣

乘上一葉小舟,蕩過碧水湖泊,推開層層漣漪,欣賞蓮態萬千。蓮以其孤傲高潔的花,寬大平和的葉,一脈相承的莖,紮根淤泥的根,博得世人的青睞,贏得人們的讚賞,多少文人雅士妙筆生花讚美它,請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含苞欲放的荷態巧妙傳遞初夏的氣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千頃荷葉一直連到天邊,綠得無窮無盡;朵朵荷花映着旭日,紅得嬌豔。寫盡了盛夏荷的風貌。“行到鬧紅無水面,紅蓮沉醉白蓮酣”寫的是秋風初起時,紅白相間的荷花,以美人醉酒來形容荷花的豔麗與嬌憨。可見大多數文人都是驚歎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說起對蓮的鐘愛當屬宋代周敦頤,蓮也因爲周敦頤的美贊而留下萬世美名。今天我們來欣賞《愛蓮說》理解他愛蓮的緣故。

二.作者簡介,瞭解背景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宋代著名的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爲濂溪,學者就稱他爲濂溪先生。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兩代的哲學思想影響很大,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兄弟都是他的學生。關於周敦頤的爲人,黃庭堅曾評價他:“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周敦頤任職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時,喜歡遊覽附近勝景,他酷愛蓮花,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他即赴池畔觀賞,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

三 文體介紹,理解題意

說,古代一種議論性的文體,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思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代雜文相似。愛蓮說這個題目的意思是(談談愛蓮的道理)。

四 朗讀課文,積累理解

1. 正字音

步驟一: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在書中標出難讀的字音。

步驟二:全班交流疑難,讀準每一個字音。

可愛者蕃( fán) 濯清漣而不妖(zhúo)(lián)

出淤泥而不染(yū) 不蔓不枝(màn ) 不可褻玩焉(xiè) 噫(yī) 陶後鮮(xiǎn)有聞

步驟三:欣賞名家朗誦,感受本文的節奏美。

步驟四:師生齊讀課文。

2.明字義

步驟一:學生再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掌握重點疑難字詞含義。

步驟二:學生搶答,解釋詞語。

①可愛者甚蕃 (多) ②出淤泥而不染 (污染)

③濯清漣而不妖(洗滌)(美麗而不端莊)

④不蔓不枝:(生枝蔓)(長枝節) ⑤香遠益清:(更加)

⑥亭亭淨植(立) ⑦不可褻玩焉 (親近而不莊重 ) ⑧花之君子者也:(道德高尚的人)

⑨鮮有聞:(少) ⑩宜乎衆矣(當然)

3.通文意

步驟一:兩人爲一組,互譯課文。(一人讀原文,一人翻譯。或一人翻譯,一人還原爲原文。)

步驟二:學生闖關,翻譯句子。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裏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

(3)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裏)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5)予謂菊 ,花之隱逸也。

(我認爲,菊花是花中的隱士)

(6)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愛蓮花的人,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

五 精讀細品,合作探究

1.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即談談愛蓮的道理,蓮有哪些可愛之處值得作者喜愛有加呢?請從文中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

明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蓮花的?

明確:從三各方面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美好的品格。

生長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外形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風度氣質:“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 作者以凝練優美的語言對蓮作了細緻傳神地描繪,難道他僅僅喜歡蓮花美麗的花形和芬芳的氣質?文中還將蓮花比作了什麼?

明確:“蓮,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唯獨愛蓮不僅因爲它美麗的外形和芬芳的氣質,更因爲它有着君子一樣的高尚品質。

4. 既然蓮是君子的化身,這些描寫賦予了蓮花哪些高尚的品格?請同學們繪製一幅“蓮花君子圖”。 老師把描繪蓮花的句子分別貼在一片花瓣上,請同學把君子的品德也貼在與蓮花相對應的位置。(小組討論合作完成)

“出淤泥而不染”---象徵君子的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漣而不妖”---象徵君子的莊重、質樸,不孤芳自賞……。

“中通外直”---象徵君子內心通達,行爲正直……。

“不蔓不枝”---象徵君子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象徵君子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象徵君子高潔獨立,體態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朗讀背誦指導:“予獨愛蓮”是統領語,“之”要輕讀。生長環境和外形香氣要用描寫語調讀,有審美感情,讀後作稍長停頓,再出末句。

請同學背誦描寫蓮花的句子。

5.課文是對蓮花進行描寫和歌頌的,爲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明確: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的美好。

5. 請朗讀三處用菊和牡丹襯托蓮的句子,思考三次襯托各有什麼作用?

明確:第一次襯托: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表明自己的喜好與衆不同。

第二次襯托:“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寫出蓮的品格高出百花。

第三次襯托: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慨嘆世上沒有別人和 自己的愛好相同。

6.從作者對這三種花的評價和愛花之人的感嘆中,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明確:他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願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做一名君子。也表達出對當時追名逐利,貪慕富貴的社會風氣的批判。

朗讀背誦指導:第一次襯托依次說菊,牡丹,蓮,期間有明顯的停頓。第二次襯托分別指出三種花的品格,要用極其肯定的語氣讀出。第三次襯托用三種花的遭遇來批判世風,“菊之愛”一句有惋惜意,“蓮之愛”一句有慨嘆意,牡丹之愛”一句有諷刺意。

請同學們背誦這三處句子。

7.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批判,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有沒有在文章中直接表現出來呢?

明確:沒有直接表現,通過蓮的美好形象的描寫,以蓮自況以述其志。這就是託物言志。

六 課堂小結

《愛蓮說》先從可愛的花很多寫起,提到陶淵明愛菊,有提到世人愛牡丹,襯托自己愛蓮。接着從生長環境 體態香氣 風度氣質等反面描寫蓮花的超凡脫俗,賦予蓮花君子般的美好品格。最後,作者將菊 牡丹 蓮一一擬人,分別說出它們是隱逸者 富貴者 君子的化身,借愛蓮來表明自己不慕名利 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在文中我們不但感受到了作者潔身自好的文人情懷,而且品味到了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

七 借花喻人 自述其志

就你喜愛的花草樹木,仿寫《愛蓮說》以“愛 說”爲題200字左右的小短文。採用託物言志的方法,點明自己所言之志。

八作業佈置

1 蒐集有關“蓮花”的詩句,整理到積累本上。

2 準確背默《愛蓮說》。

《愛蓮說》教案 篇2

目標:

1、熟讀成誦;

2、品析蓮的形象美;

3、感悟詩人的品德

設想:讀析品分四塊推進

課時:一課時

程序:

一、課前預習:熟讀課文,並閱讀課文註釋及練習

二、導入:教師檢查對詞義的理解。“之”、“焉”、“者也”、“噫”、“矣”等虛詞和若干實詞

三、分四塊推進

(一)朗讀

1、備讀:要求暢讀五分鐘,每個人都必須講出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個原因。

2、學生盡情朗讀

3、課堂發言:如:散句與駢句的交錯運用,長句短語的錯落有致,敘述、描寫、議句的熔爲一爐、疑問句、感嘆句的穿插使用。全文言簡意豐,文筆搖曳多姿,誦讀起來格外舒暢。

(二)析讀

1、學生帶着問題繼續誦讀課文

2、教師出思考題:

①全文的主體形象和陪襯形象。(蓮——菊和牡丹)

②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蓮的形象。(作者從生長環境方面描繪了蓮的高潔和質樸;從體態香氣方面,寫了蓮的正直和芳香;從風度方面,寫了蓮的清高。)

③文章怎樣表現了蓮的品質。(文章表現蓮的高潔品質,從三個方面入手:直接描寫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議論。)

(三)講讀

對課文需要着重理解的地方進行講解。主要內容有:

1、直接寫蓮花的句子,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贊蓮花,又是句句贊君子,既是描寫,又表現了作者潔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2、第一段文字是狀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狀物意在讚頌君子的品德,言志則表達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抄讀和背讀

課末留幾分鐘時間,學生自行完成。

《愛蓮說》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2、鞏固對中心意思的理解。

【教學重點】

對中心意思的理解和體會。

【教學難點】

託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襯托的寫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與內容】

  一、情景導入

1、同學們,你們見過荷花嗎?好,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哪幾位同學能爲大家描述一下荷花的形狀?

2、 1999年澳門迴歸祖國,它的區徽主要以什麼作圖案?你認爲這樣設計的理由什麼?

【答案要點】

①、它的區徽主要以荷花作圖案,因爲澳門的地形宛如一朵出水芙蓉。

②、澳門長期淪爲葡萄牙的殖民地,受外族管制,但澳門人民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宛如荷花一般,志趣高潔。

同學們知道,春有桃花、夏有蓮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澳門人民之所以用蓮花作爲區徽的圖案,由此看來,荷花在澳門人民心目中有不凡的意義。 對蓮的這種認識自古就有,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古人頌蓮言志的短文 ——《愛蓮說》(板書課題)

  二、配樂朗誦,初領文意

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認真地聽一遍本課的配樂朗誦,聽的時候要注意兩個問題:①、把你對蓮的描繪感受最深的語句畫上橫線;②、思考如何複述課文內容。

三、課文複述,感知文意 (學生髮言)

剛纔聽了一遍課文朗誦,之前,同學們在預習課上已經結合課下的註釋,對本課內容也有了一定的瞭解,下面哪幾位同學能爲我們複述一遍課文內容?(提示:可以按原文內容直述,也可以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主要觀點進行變式闡述)

  四、錄像欣賞,加深文意

爲了便於同學們更好地把握、理解課文,請欣賞、感知一段精彩的錄像。

  五、課文分析,探究文意(展現蓮的定格畫面)

悠揚的音樂、聲聲入耳;精美的畫面、映入眼簾。一段精彩的錄像,確實把我們帶入了對蓮的一片遐思之中。 下面請同學們看課文,我們一起對課文作進一步的品味和探究性的分析。

首先,請一名學生起來有表情地把課文朗讀一遍,其他同學帶着大屏幕上的三個問題進行思考、分析)

1、作者在文中把蓮比作什麼?——把蓮比作君子。

2、你認爲我們生活中君子的標準應該是怎樣的?

——我們生活中的君子應該鄙棄那種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具有堅貞的氣節和高尚的品德。

3、文中是從哪些角度、用了哪些語句來展現蓮花的品格?你認爲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

寫蓮的生長環境的句子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樣寫的用意是:比喻君子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潔身自好。

寫體態、香氣方面的句子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這樣寫的用意是: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爲方正,美名遠揚。

寫風度方面的句子有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樣寫的用意是: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儀態莊重,令人敬重。

以上幾位同學對蓮的感悟和分析都很全面,對讚美蓮的語句找得非常準確。爲了進一步加深我們對蓮的美好印象,請同學們一起把描寫蓮的語句齊誦一遍。

《愛蓮說》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一些文言詞語,尤其是多義詞,疏通文言語句,理解短文的主要內容。

2、體會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學習記敘、抒情、議論的結合。

3、瞭解本文對比烘托的寫法,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4、理解作品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批判,領悟作者以“蓮”自況,對高潔品格的追求。

學法點悟

蓮花,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歎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歎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篇散文精品卻獨闢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整體感知

“說”,古代文體之一,既可以說明、記敘事物,又可以發表議論的文體,它與“論”無大異,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託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作者賦予“蓮”高潔的品格,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榮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疑難解析

質疑: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作者以蓮花爲歌頌對象,卻幾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麼?

解惑:文章通篇以菊花爲旁襯,以牡丹爲反襯,突出蓮花傲然不俗,超脫卓羣的品性,表現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態度。

質疑: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生活態度。

解惑:兩個“獨”字,都表現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度。但“我”愛蓮又與陶淵明的愛菊又有所不同。

質疑:“我”愛蓮花什麼呢?

解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質疑: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徵哪三種人?

解惑:菊花比喻象徵隱士,牡丹比喻象徵富貴的人,蓮花比喻象徵君子。

質疑:怎樣理解本文借物喻人的寫法?

解惑: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惡劣的環境中不爲世俗所污;“濯清漣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優越的環境中不媚於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內心通達,行爲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純正無邪;“香遠益清”比喻君子美德佈於四方,聲名遠揚;“亭亭淨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堅守節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一句比喻君子端莊嚴肅,被人敬仰。

語言揣摩

1. 作者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態度分別是什麼?

(提示:愛不同的花象徵一種不同的生活態度。菊花秋天開花,獨抗寒霜比作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隱士,作者對愛菊並不反感,只是慨嘆真正的隱士極少。牡丹雍容豔麗,比作富貴之人,作者對愛牡丹是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而對愛蓮同氣相求。作者託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2. 蓮花有哪些可愛之處?應怎樣理解它的象徵意義?

(提示:蓮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對象,是言志所託之物,作者從多方面描繪蓮花特徵,圍繞“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徵意義。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賞。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正直,行爲端正。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志潔行廉,美名傳揚。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儀態莊重,令人敬重。

這裏描述的既是作者愛蓮花的緣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着自律自況。)

3.“陶後鮮有聞”一句中,“鮮”應該讀iǎn,還是iān?

(提示:“鮮”在這裏應讀“iǎn”意思是“少”的意思。)

4.“香遠益清”的“益”是什麼意思?請你找一個成語,裏面的“益”和這兒是意思相同的。

(提示:“益”是“更加”的意思,“精益求精”的“益”是同樣意思。)

5.你怎樣理解“蓮,花之君子者也”這句話?

(提示:作者把蓮比作花中的君子,原來他是要讚美君子形象,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借贊花來贊人,這種寫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託物言志。)

6.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蓮的形象。文章又怎樣表現了蓮的品質?

(提示:作者從生長環境方面,描繪了蓮的高潔和質樸;從體態香氣方面,寫了蓮的正直和芳香;從風度方面,寫了蓮的清高。文章表現蓮的高潔品質,從三個方面入手:直接描寫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議論。)

研究課題

1、 相關鏈接:周敦頤(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湖南道縣人。有《周元公集》。晚年在廬山蓮花峯下建濂溪書堂講學,世稱“濂溪先生”。在南康郡任職期間,他曾親自率領屬下在舊南康府署一側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

2、用託物言志的方法可使文章生動形象,含蓄而給人回味。封建時代的君子形象對我們今天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德修養有一定的啓示。試着用託物言志的寫法,寫一篇散文。題目自擬。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導引學習本文,要着重把握難詞難句和關鍵的詞、語、句,注意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體會本文託物言志的特點,背默文中的名句。

基礎鞏固集練

一、 文學常識填空

《愛蓮說》選自 ,作者, 代 家。“說”是古代的一種 ,用以陳述作者對 的觀點。

二、 字音字義

1. 給下列生字注音。

頤( ) 蕃( ) 淤() 濯( ) 蔓( ) 褻( ) 鮮( ) 予( )

2. 解釋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3分)

⑴蕃 ⑵妖 ⑶濯 ⑷亭亭 ⑸褻 (6) 香遠益清

3.給下列形似字組詞。

蕃( ) 褻( )

番( ) 蟄( )

藩( ) 衷( )

幡( ) 裹( )

三、 語言積累

翻譯文言語句。 1.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2.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3.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四、朗讀背誦

1. 注意駢句的特點,劃分句子的節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 根據提示填空。

(1)本文的中心句是 。

(2)描寫蓮的高潔、質樸的句子是 , ;描寫蓮的姿態的句子是 , 。

(3)洛陽牡丹盛會,觀賞牡丹花的人很多,可用《愛蓮說》中的句子來形容,應該是 。

五、問題探究

1 . 下列句式各有什麼特點?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提示:這是判斷句。這三個分句分別用“者也”表示判斷。)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提示:這是一個被動句,染,被污染。)

2. 請說出本文的句式語言特點。

(提示:句式語言特點:①句式多樣,或駢句。或散句;或長句,或短句;或排比句,或獨詞句。②語氣多變。或陳述,或疑問,或感嘆。③節奏和諧。“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韻腳交錯分佈,錯落有致。④表達方式多樣。百字短文融敘述、描寫、抒情、議論於一爐。一個“愛”字連綴全文,文筆簡練,情感豐富。)

六、欣賞評價

1.本文既是寫蓮花的爲何又寫菊花、牡丹,這是一種什麼寫法?

(提示:課文中寫菊花、牡丹的句子用意是:①開頭以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引出“予獨愛蓮”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隱逸,牡丹的富貴襯托蓮的高潔。③結尾由三種花寫到三種人:愛菊者少,愛蓮者更少,而愛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嘆社會上真隱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愛富貴的人很多。

這是運用對比烘托的手法。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2.作者對“愛菊”、“愛牡丹”、“愛蓮”的態度分別是什麼?表達有什麼特點?

[提示:作者用三種花象徵三種人,用三種愛象徵三種生活態度。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獨吐幽香,所以將它比作隱士。文中用陳述句(“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表達對菊及愛菊者並不反感,只是慨嘆真正隱逸之士極少。蓮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文中用疑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借反問語氣感慨君子太少。牡丹絢麗濃豔,所以將它比作貴人。文中用感嘆句(“牡丹之愛,宜乎衆矣。”),表達對牡丹及愛牡丹者的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最後三句,將次序調整爲菊、蓮、牡丹,使褒貶愛憎更鮮明。]

《愛蓮說》教案 篇5

【課題】: 愛蓮說

【教學目標】:

⒈朗讀、背誦《愛蓮說》,並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⒉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⒊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情景導入:

(上課前播放音樂,上課開始停止播放,開始導入。)(幻燈片1)

今天我和大家合作學習一篇優美的文章。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讀課題《愛蓮說》。(幻燈片2)

蓮花,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看作是美麗聖潔的象徵。我們一起先來欣賞一下蓮的形象,然後我要同學們說說你覺得蓮花美在哪裏?(按鍵播放蓮花組圖。)(幻燈片3至幻燈片6)

問題:你覺得蓮花美在哪裏?(學生各抒己見,學生的回答,一律加以肯定。)(幻燈片6)

解說:蓮花是一種姿態優美品性高潔的花,深的人們的喜愛,因此它很早就出現在文人的筆下。如楊萬里有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幻燈片7)蘇軾的“荷盡無遮雨蓋”; (幻燈片8)屈原的“制芰(jì)荷以爲衣,集芙蓉以爲裳”。(幻燈片9)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對蓮的喜愛。不過,人們常常欣賞的都還只是蓮花外形的美,其實真正值得讚揚的還是它的內在品質。我們今天學習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讚美蓮的品質,從而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瞭解作者體裁。

在分析課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和體裁。

⒈(放作者圖像)指名朗讀。(幻燈片10)

(用課件打出周敦頤的介紹)周敦頤(1017-1073) ,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爲濂溪,學者就稱他爲濂溪先生。

周敦頤任職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闢一四十餘丈寬的蓮池(後被稱爲“愛蓮池”),池中建“賞蓮池”,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

⒉瞭解本文的體裁。(幻燈片11)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範疇,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那麼課文標題“愛蓮說”可以怎麼解釋?(幻燈片12)

明確: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說:作者究竟爲什麼愛蓮花?作者想通過愛蓮表達自己怎樣的情懷呢?這都是我們等一會將要討論的問題。

三、朗讀訓練。

⒈我們先聽一下課文的錄音,大家注意讀課文的語氣。(幻燈片13)

⒉錄音再播放一遍,大家可以輕聲跟讀,體會一下怎樣朗讀文言文。(幻燈片14)

(檢查聽讀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指名學生讀出它的音。)(幻燈片15)

蕃( fán) 頤(yí)濯(zhúo)淤(yū)漣(lián)

蔓(màn )褻(xiè) 噫(yī)鮮(xiǎn)有聞

⒊請同學們自己輕聲把課文讀一遍,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⒋齊讀課文。這一遍的要求是:讀正確字音,讀通課文,聲音響亮,精神飽滿。

教師小結: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憶一下電影和電視上看到的古人是怎樣讀書的?(回答後總結)是的,古人讀書很有韻味,自得其樂的讀,一般語氣都比較舒緩。我們讀古文雖然不需要搖頭晃腦,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讀書經驗,可以讀得更舒緩一些。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先要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把握作者感情地基礎上去讀。

四、出示學習重點。(大屏幕投影)(幻燈片16)

⒈託物言志的寫法。

⒉襯托的寫法。

⒊掌握“蕃”“染”“植”“鮮”等詞的意義。

五、理解文意。

⒈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小聲讀,並看看註解,理解句意,讀懂課文,互相可以討論疑難之處。(不懂之處進行提問,共同解決。大屏幕出示檢查合作學習結果)(幻燈片17)

⒉請同學們根據註解,將課文翻譯成現代文。(大屏幕投影)(幻燈片18至幻燈片21)

六、理解本文的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⒈作者把蓮花比作什麼?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表現了蓮的哪些品質?(幻燈片22)明確:

⒉課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幾種花?(幻燈片23)

明確:蓮花、菊花、牡丹

⒊這三種花分別有哪些人喜歡?(幻燈片24)

明確:蓮花(周敦頤)、菊花(陶淵明)、牡丹(世人)

⒋這三種花的象徵意義?(幻燈片25至幻燈片27)

明確:菊花,花之隱逸者。牡丹,花之富貴者。蓮花,花之君子者。

⒌陶淵明爲什麼獨愛菊花?(幻燈片28)

明確:因爲菊花不畏嚴寒,傲霜鬥雪,品格高潔。菊花又是花中的隱士,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脫俗,這符合陶淵明的處世態度。寫菊是爲了正面襯托蓮的形象。

⒍文中爲什麼要寫牡丹?(幻燈片29)

明確:因爲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徵。“世人甚愛牡丹”說明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

⒎找出課文中的原句,體會作者對三種花各持什麼態度?

明確: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有德者鮮 惋惜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君子者無 讚美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趨利者衆 諷刺

板書:(幻燈片30)

映襯手法陶淵明愛菊 鮮(正襯)世人愛牡丹 衆(反襯)予獨愛蓮 無(突出)

小結:託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種特徵,來象徵人的某種品格,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幻燈片31)

例如:

蓮花 君子

七、能力訓練。

模仿例句,用託物言志的方法造句。(幻燈片32)

例句:我愛蓮花,因爲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愛 ,因爲它 。

【佈置作業】:

⒈背誦課文。

⒉將剛纔的造句練習擴充爲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寫在練習本上。

【課後記要】:

《愛蓮說》教案 篇6

通過學習《愛蓮說》,體會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貞氣節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態度。

教學知識目標:

1、瞭解“說”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

2、瞭解本文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累積一些文言詞彙

能力目標:

1、學會運用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2、增強古文閱讀能力

情感目標:

1、瞭解作者對菊花、蓮花的讚美之情

2、學習蓮“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體會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貞氣節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愛蓮的理由及其託物言志的寫法

2、朗讀、翻譯並背誦愛蓮說原文。

教學難點:寫牡丹、菊花對錶達中心的作用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課文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板書課題和作者)

二、瞭解文體,熟悉作者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說” 在這裏指什麼?

明確:“說”是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 “說”這種文體可以靈活地運用說明、記敘和議論的表達方式,偏重於議論那麼題目的意思是什麼呢?可以理解爲“談談愛蓮花的道理”或“說說喜愛蓮花的道理” 他愛蓮花有什麼道理呢?大家在學習課文中一定要開動小腦筋

本文作者周敦頤 ,(10171073) ,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爲濂溪,學者就稱他爲“濂溪先生”

三、感知課文

聽錄音朗讀課文,教師做如下指導:

1、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點不同,文言文要讀出韻味來,因此要讀得慢些讀得舒緩些:

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語氣貫通,又使全句語氣舒緩,富有節奏相同的還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體會一下

2、還要讀出抑揚頓挫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讀起來,要一頓一挫,一抑一揚,讀出節奏和韻味來“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揚一抑,體會一下

3、文中還有些排比句,讀的時候語氣應逐漸加強,層層推進,讀出氣勢來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們掌握了朗讀的方法之後,再齊讀一遍課文,這一遍要讀出韻味來

教師朗讀小結:①注意聽準字音,朗讀的節奏,語氣,語調②本文前一段介紹,介紹當用陳述語調讀,後一段議論,其中有判斷,有感嘆,要注意前後語調使用的區別)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這一遍讀得有點味兒了,但要更好地讀,還有待於我們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來讀下面大家自由小聲讀或默看註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前後左右可討論一下疑難問題時間爲五分鐘教師補充字詞:

給下列字詞注音

蕃( ) 淤泥( ) 濯( ) 清漣( ) 蔓( ) 淨植( ) 褻玩( ) 焉( )

圈點勾畫,翻譯下列詞語

蕃( ) 濯( ) 謂( ) 隱逸( )噫( ) 鮮( ) 宜乎( )

大家還有什麼疑問,請提出來(教師可以讓學生就字詞解釋,或句子翻譯提出疑問,可以讓學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師點撥)

好我們理解了課文內容,大家應知道作者爲什麼這樣愛蓮花了吧請大家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

五、 研讀課文

(一) 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又賦予蓮花哪些品格?

描寫角度 語 句 賦予的品格

明確: 生長環境 (出……不妖) 高潔、質樸

體態、香氣(中……益清) 正直、芳香

風度 (亭……褻玩焉) 清高

2、總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3、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齊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這次要讀出感情來)

(二)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過渡:作者主要描寫和讚美蓮花,開頭卻爲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麼作用?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 分析“菊”的襯托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學過他的《桃花源記》,瞭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不願意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用菊花來襯托蓮花,也是用陶淵明來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爲什麼?因爲牡丹色彩豔麗,嫵媚動人,象徵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願不願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有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盛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從而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過渡:以上是寫蓮也就是託物部分,但是託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並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所託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說》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請同學們看第二段

1、就表達方式來說,第一段側重於記敘、描寫,那麼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麼?(花之隱逸者也)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讚賞呢?(不是)作者讚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苟同於世俗的人格,而對於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麼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麼?(花之富貴者也)對於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麼情感?(鄙視)

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麼情感?(讚美)

3、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讀第二段讀的時候注意:

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後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複雜的情感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是什麼句式?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麼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是什麼句式?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4、根據剛纔的講解,讓學生讀課文,嘗試揣摩語氣,齊讀課文

5、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六、 指導學生按照板書脈絡快速背誦愛蓮說原文

現在,大家把書合上,能不能根據黑板上的提示背出這篇課文來?試一下,齊背《愛蓮說》

七、 總結課文

1、 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敦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法上、學法上,大家有哪些收穫呢?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託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鑑學法上:應注意多讀及朗讀的方法

2、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敦頤盛讚蓮花爲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八、佈置作業

1、仿例句,用託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愛蓮花,因爲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愛蠟燭,因爲它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恰如默默無聞,甘爲孺子牛的老師

2、熟練背誦並默寫課文

3.自行尋找一些愛蓮說練習題及答案來進行練習和對照。

 附:板書設計

愛蓮說

陶淵明 獨愛 菊 (襯托) 隱逸者 惋惜

世 人 甚愛 牡丹(反襯) 富貴者 鄙視

予 獨愛 蓮 君子者 讚美

託物 言志

《愛蓮說》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2.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1.課型:語言自讀涵詠課

2.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我們能夠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爲大自然爲我們創設了一個美好的生活空間,它用神異之筆爲我們渲染了一個清新的綠色世界,還不忘用萬紫千紅的花來點綴它。正因爲有花,這個世界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所以,人們都非常愛花,並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寫梅花的詩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描寫牡丹的詩句“天下無雙豔,人間第一香”,描寫杏花的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可以說,描寫花的詩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鍾,併爲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設計二:

師:同學們,你們愛花嗎?

生:(略)

師:既然愛花,那麼請你說出一種你喜愛的花,並說出喜愛的原因。

生答:(略)

師:看來,同學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鍾,併爲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設計三:

師:這節課,咱們先一起欣賞一幅畫(打開多媒體課件----國畫“蓮花”)。多美的蓮花啊!清純,脫俗,她從來就是文人墨客筆下的愛物。請同學們搜索一下記憶中有關描寫蓮花的古詩文句,並朗讀給全班同學聽。

生答:(略)(充分利用教室內的多媒體網絡資源現場調閱網上有關“蓮花”的古詩文句)

師:同學們平時看的書很多,朗讀得也不錯,這些詩句都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蓮花,讚美了蓮花,令人陶醉,令人難忘。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宋代哲學家的名作----《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注:三種“導語設計”根據課堂需要任選一種。]

  二、整體把握,感知語言

1.教師範讀,同時要求學生給生字注音,並標出難句。

2.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3.任抽兩名學生朗讀課文,同時讓其餘學生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語氣、語調、節奏等。

4.全班齊讀課文,並結合註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語言,領悟語感

師:我們把課文讀好了,理解課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愛蓮,那麼,蓮花的可愛之處表現在哪裏呢?

[明確]①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潔、質樸;②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③從風度方面寫出了蓮“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清高。

師:作者如此深情地爲蓮花高唱讚歌,文章是不是僅僅寫蓮花呢?

[明確]作者借蓮花來寫人。①在社會大環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一樣高潔質樸;②作者自喻不與俗人爲伍,以蓮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擬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③把蓮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剛直、莊重,大有如屈原所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高貴品質。

師:作者借蓮花來寫人,而又直接在文中點出來,那這種寫法叫什麼?(明確:託物喻人)那麼,下面我們結合“時代與環境資料”(打開多媒體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後,想一想,周敦頤身上具有哪些“蓮花”的品格?

提示:學生活動,教師小結。

小結:大家說得棒極了。作者之所以能寫出“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處的時代、環境息息相關,更和他在這一特定的環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關。周敦頤那筆筆傳神、句句融情的文筆是不是給了我們一個啓示:要寫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僅要貼近生活,有真實的經歷,還要體現自身價值的鮮明的獨特的個性。

師:剛纔,同學們已經把周敦頤爲什麼要借蓮花來抒發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闡述清楚了。下面同學們回顧一下,看看還有什麼不懂的,提出來,請同學幫助解決。

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篇文章的主體寫的蓮,爲什麼要寫菊和牡丹?

[提示]對比、襯托(正襯、反襯)

(2)爲什麼作者在第一段連用兩個“獨”字?

[提示]第一、說明周敦頤和陶淵明一樣,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第二、作者贊同陶淵明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但不贊同陶淵明的隱居、逃避現實。連用兩個“獨”字,非常鮮明地闡述了自己還有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3)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蓮”的順序寫的,爲什麼文末卻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呢?

[提示]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蓮”的順序,是爲了突出作者對蓮的喜愛;後文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寫,是從褒貶的角度,說明凡是超凡脫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少,而趨勢媚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寫,最後用反面的反襯一下,更有獨到之處;三句分別用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句表述,特別是最後寫牡丹時用了感嘆號,更表達了作者複雜的思想感情。

  四、實踐語言,習得語感

1.讀了《愛蓮說》,我們仿照作者用蓮花來寄託自己感情的託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歡……”句式說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於花草樹木。但要注意兩點:第一,要注意內在聯繫;第二,要有新意。

(學生活動,教師適時點評)

2.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正之風(比如說“央視”20xx年4月20日晚播出的《內江城管透視》),我們作爲中學生該怎麼對待這些問題呢?

(學生討論,老師適時引導點評)

  五、背誦積累,積澱語感

1.延伸積累,師生補充有關描寫“蓮花”的詩句。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六、結束語

課上,同學們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爲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文章,爲了使這篇課文進一步得到深化和運用,今天回家的作業就是寫一篇託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學們在欣賞蓮花的“亭亭淨植”同時,別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帶給我們的深刻的啓示。

附:板書設計

愛蓮說

周敦頤

出淤泥而不染————————————高潔

生長環境

濯清蓮而不妖——————————質樸

不慕名利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花之君子

體態香氣潔身自好

香遠益清————————————芳香

風度: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清亮

託物———————————————————喻人

《愛蓮說》教案 篇8

一、導入課文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

三、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說”在這裏指什麼?(同學們可以看課文回答)

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感情,並說明道理,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一要理解所託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託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聲朗讀一遍。

四、整體感知

1.我們把課文讀好了,理解課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愛蓮,那麼,蓮花的可愛之處表現在哪裏呢?

[明確]①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潔、質樸;②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③從風度方面寫出了蓮“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清高。

2.爲什麼作者在第一段連用兩個“獨”字?

[明確]第一、說明周敦頤和陶淵明一樣,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第二、作者贊同陶淵明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但不贊同陶淵明的隱居、逃避現實。連用兩個“獨”字,非常鮮明地闡述了自己還有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3.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蓮”的順序寫的,爲什麼文末卻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呢?

[明確]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蓮”的順序,是爲了突出作者對蓮的喜愛;後文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寫,是從褒貶的角度,說明凡是超凡脫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少,而趨勢媚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寫,最後用反面的反襯一下,更有獨到之處;三句分別用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句表述,特別是最後寫牡丹時用了感嘆號,更表達了作者複雜的思想感情。

五、研讀

(一)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託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寫法,首先要準確生動地描寫出所託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內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託之物是什麼?“蓮”

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注意把握蓮花的高潔品格,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

(二)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過渡:作者主要描寫和讚美蓮花,開頭卻爲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麼作用?(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分析“菊”正襯的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什麼人?我們學過他的一首飲酒詩,當中有一句話能表現出陶淵明愛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爲什麼?因爲牡丹色彩豔麗,嫵媚動人,象徵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願不願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哪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把第一節朗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態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過渡:以上是託物部分,但是託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並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所託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說》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請同學們看第二段

1、就表達方式來說,第一段側重於記敘、描寫,那麼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麼?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讚賞呢?他也願意隱逸嗎?作者讚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苟同於世俗的人格,而對於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麼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麼?對於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麼情感?“鄙視”,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麼情感?“讚美”

3、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b、最後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複雜的情感。“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是什麼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種)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麼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是什麼句式?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請同學們注意體會,齊聲把最後四句再朗讀一遍。

4、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六、總結課文

1、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墩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作上,大家有哪些收穫呢?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託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鑑。

2、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墩頤盛讚蓮花爲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愛蓮說》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2、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課文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二、整體感知課文

請大家看錄像,先欣賞一下這篇文章。

三、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說”在這裏指什麼?(同學們可以看課文回答)

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感情,並說明道理,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一要理解所託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託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聲朗讀一遍。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結合書下注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的音、形、義,並逐句翻譯。(前後左右可以討論,實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記號。)

1、檢查自讀情況(看屏幕,提問)

看清字形,讀準字音,理解字意:

周敦頤()可愛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花之隱逸者也()陶後鮮有聞()

請同學們齊聲把這些詞句朗讀兩遍,注意朗讀的一般要求:擡頭挺胸,精神飽滿,聲音哄亮,吐字清晰。

2、問:文字上還有沒有不懂的?請提出來。(師生共同解答)

3、請兩位學生翻譯課文。

五、研讀課文

(一)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託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寫法,首先要準確生動地描寫出所託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內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託之物是什麼?“蓮”

1、請同學們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

2、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花的?賦予蓮花哪些品格?

同學們可以相互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總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4、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再齊聲朗讀一遍,注意把握蓮花的高潔品格,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

(二)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過渡:作者主要描寫和讚美蓮花,開頭卻爲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麼作用?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分析“菊”正襯的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什麼人?我們學過他的一首飲酒詩,當中有一句話能表現出陶淵明愛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爲什麼?

因爲牡丹色彩豔麗,嫵媚動人,象徵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願不願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哪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把第一節朗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態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過渡:以上是託物部分,但是託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並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所託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說》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請同學們看第二段

1、就表達方式來說,第一段側重於記敘、描寫,那麼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麼?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讚賞呢?他也願意隱逸嗎?作者讚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苟同於世俗的人格,而對於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麼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麼?對於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麼情感?“鄙視”

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麼情感?“讚美”

3、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後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複雜的情感。“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是什麼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種)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麼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是什麼句式?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請同學們注意體會,齊聲把最後四句再朗讀一遍。

4、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六、再看錄像,品味欣賞,學生輕聲跟讀。

七、指導學生按照板書脈絡快速背誦。

同學們讀的很投入,老師再給你們幾分鐘時間,同學們能不能把它背出來。

八、總結課文

1、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墩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作上,大家有哪些收穫呢?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託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鑑。

2、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墩頤盛讚蓮花爲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九、佈置作業

熟練背誦並默寫課文。

十、板書設計

愛蓮說

陶淵明獨愛菊(正襯)隱逸者惋惜

世人甚愛牡丹(反襯)富貴者鄙視

予獨愛蓮君子者讚美

託物言志